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分析了目前张家口市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和发展中存在的误区,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相应策略。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6-0076-02
1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张家口市有四所高职院校,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都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并通过网站对外发布消息。同时,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局域网管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环境。目前,80%的课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堂来讲授,使得知识和技能的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更新,更是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由此看来,张家口市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狠抓投资力度,尤其是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就,尽管如此,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还是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教育信息化具体体现了在学院管理信息化和课程教学信息化,在这两个大的环节中又包括了很多细小的环节,而课程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渠道。只有客观分析面临的问题,才能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1.1 缺乏总体规划,建设中重网络设备,轻应用系统
许多学校网络建设缺乏必要的网络建设监督人员,项目公司实力较弱等导致建网质量低、网路不畅、带宽不足、访问性能差、等待时间长等。建网时不做远景考虑,不考虑网络技术发展方向,只重眼前,在设备选型上贪图便宜,结果买的产品已过时,甚至已淘汰。导致后期无法拓展,引起学校重复投资或错误投资。
另外,由于缺乏校园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现在市场上所谓的“校园网”多是一些厂商基于先进硬件提出的设备解决方案,没有完善的应用系统,不能很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部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在2005年前必须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许多高校在规划建设阶段,缺乏总体思想在有限的财力下影响了总体规划,舍得硬件设备的投入,应用投资不舍得投入。硬件平台建成后,由于后续资金、观念、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使得校园网没有成为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的先进工具。只是作为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的一般性工具,特别是成为某些人炒股、上网聊天和网上游戏的工具,未能达到校园网建设的真正目的。
1.2 缺乏培养精而专的技术人才,教师队伍整体信息化的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能力方面,能熟练使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WPS和IE的操作,更深层次的应用能力不高,特别是对数据库、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原因是多方面:一是中年教师原来没有深入学习过计算机,现在懂得一点,也是靠自己东问西问学来的。二是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不全面,不系统,效果不好。有些培训班,一个月学三四个软件,多而不精,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不能熟练学好一个软件,真正要深入应用时,又不会了。但总的素质结构来看,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在于这个学校有没有这样的氛围。只有解决了教师自身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才能谈推动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推动教育信息化。
1.3 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不配套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恐怕永远做不到教学资源的配套,比如一门公共课程,就算大家选择的教材一样,提供的多媒体课件也是现成的。但各个学校课时总量不一,或者前后学期课时总量不相同,教师要保证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方法的一致,总要不断调整上课内容。因此,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应用起来也十分不方便。因为这些课件不是能够适应教师教学课时变化而能自我选择的,而大多是一个系统性的打包的课件,使得有些教师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确实使用起来感到很别扭,这样势必影响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2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策
如何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数字化教育的步伐,使网络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和社会服务,提升高校地位和形象,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如何落实信息化进程中的各项措施和策略,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除去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避免重硬轻软、注重信息集成、用户全员参与等一些老生常谈的方面之外,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一些建议。
2.1 实施部门找准定位
一般的院校都把信息化的执行部门放在信息中心、网络中心这类的技术部门。而经验证明,信息中心应作为综合管理部门,而不是纯技术部门,其主要职责除了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之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
高校信息化的成功实施,信息中心人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中心人员不仅熟悉学校的各种情况,还了解IT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规划者和实施者,并承担着对外技术联络的任务。信息中心的人员可以尽快使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进入角色,也能将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想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容易被用户理解的语言。另外,信息中心人员还是维护学校利益和保证项目实施质量的重要角色。
但信息中心人员要避免越位。在需求调查阶段,信息中心人员要避免大包大揽,全面充当学校需求的“百科全书”,否则会使学校其他部门人员产生惰性,使需求调查只停留在信息中心人员这个层面。实际上,需求调查一定要从最终使用者那里获得,信息中心人员应该做需求的“审查者”,而不是“提供者”。
2.2 观念要新概念要清
信息化既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模式或者兄弟院校的模式,也不能一味沿袭以往固有的模式。过分强调现状,会走向保守,固步自封,过分强调先进技术又会脱离实际,在现实中难以驾驭。
2.3 设立信息员制度
校内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可设立专、兼职信息员,具体负责收集整理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信息,与信息中心一起,完成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共同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网络系统。实践证明,这是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力量和获取合理需求的有效途径。
2.4 借助外力
外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力所不及的推动作用。如有可能,可以请顾问公司参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这在国外非常流行,而国内还没有形成气候。
请外力介入有两个理由:一是这些公司专业人员相对集中,对一家企业和高校来讲,不可能有那么多IT专业人员,而且这些专业人员对技术的跟踪非常紧密。与软件和硬件供应商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独立于软件和硬件供应商之外,其利益来源不是软件和硬件的销售收入,而是客 户的咨询服务,其可以站在用户的角度帮用户选择方案和产品。另一个理由是,从事顾问工作的人员一定是IT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对企业管理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有帮助其他企业、其他行业实施信息化的经验。专业的IT顾问公司,长年从事信息化实施工作,非常了解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一套成熟的实施方法,能帮助用户有效规避风险。国外的经验表明,请咨询顾问介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来,可以将实施风险降低70%。
2.5 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个全方位的概念,除了保证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安全之外,最主要的是信息本身内容的安全性。在学校校园网建成后,学校整体或部门与部门间的计算机有可能连成一个或多个大的局域网,同时又连入Internet。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防止和避免学校各种信息,特别是各重要部门的机密数据在网上被非法查看、传播、破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6 注重培训调整心态
应该针对学校全体人员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培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教师、学生,尤其是学校各级领导更要积极参与。培训的内容,既包括现代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电脑和网络知识的普及、软件系统的应用等。有经验的培训人员能营造一种环境,创造一种氛围,让参与者有主人翁意识,主动去领悟新的思想和方法,明确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培训,应该让学校全员建立起共同的目标,调整师生员工的心态,使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每一个人自觉参与的行动。
2.7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正确处理好新旧系统并行阶段的矛盾,因为在系统的改进过程中,业务人员通常要同时使用新旧两套系统,出现问题时,其习惯以旧系统为准,优先考虑使用旧系统来解决,时间长了,工作负荷会很重。如果新系统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人们的信心。二是认清高校信息化是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只有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才能使业务流程、运行逻辑越来越趋于合理。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要紧扣高职教育的特性,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正确认识信息化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精心规划,处理好软硬件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佑祥,等.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树立科学的理念.北京:教育信息化,2005(9).
[2]刘成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3]罗冬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北京:教育与职业,2007(9).
关键词: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误区;策略
中图分类号:G642.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422(2010)06-0076-02
1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现状与问题
张家口市有四所高职院校,通过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学校都建有自己的门户网站,并通过网站对外发布消息。同时,学校教务管理系统实现了计算机网络管理。图书管理系统实现了局域网管理,这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为职业教育信息化发展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撑环境。目前,80%的课程都是通过多媒体课堂来讲授,使得知识和技能的展示方式更加多样化,提高了学生学习的趣味性、灵活性和主动性,促进学习内容和策略的更新,更是提高技能培训的质量和效率。由此看来,张家口市高职院校近年来在教育信息化建设中狠抓投资力度,尤其是在硬件建设上,取得了不少成就,尽管如此,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在具体的实施环节中,还是存在着多方面的问题。在高职院校中,教育信息化具体体现了在学院管理信息化和课程教学信息化,在这两个大的环节中又包括了很多细小的环节,而课程教学是学校实现培养目标的主渠道,也是学生获取信息能力的有效渠道。只有客观分析面临的问题,才能发现和找到解决问题的对策,从而推动教育信息化的快速发展。
1.1 缺乏总体规划,建设中重网络设备,轻应用系统
许多学校网络建设缺乏必要的网络建设监督人员,项目公司实力较弱等导致建网质量低、网路不畅、带宽不足、访问性能差、等待时间长等。建网时不做远景考虑,不考虑网络技术发展方向,只重眼前,在设备选型上贪图便宜,结果买的产品已过时,甚至已淘汰。导致后期无法拓展,引起学校重复投资或错误投资。
另外,由于缺乏校园电子商务应用软件,现在市场上所谓的“校园网”多是一些厂商基于先进硬件提出的设备解决方案,没有完善的应用系统,不能很好地为教育教学服务。教育部要求我国高等院校在2005年前必须建立自己的校园网,为了达到这一目标,许多高校在规划建设阶段,缺乏总体思想在有限的财力下影响了总体规划,舍得硬件设备的投入,应用投资不舍得投入。硬件平台建成后,由于后续资金、观念、应用软件、管理制度等诸多方面因素,使得校园网没有成为教学、科研和教学管理的先进工具。只是作为浏览新闻、收发电子邮件的一般性工具,特别是成为某些人炒股、上网聊天和网上游戏的工具,未能达到校园网建设的真正目的。
1.2 缺乏培养精而专的技术人才,教师队伍整体信息化的水平有待提高
学校教师在使用计算机能力方面,能熟练使用的主要软件是Word、WPS和IE的操作,更深层次的应用能力不高,特别是对数据库、网页制作、图像处理等软件使用能力更欠一筹。原因是多方面:一是中年教师原来没有深入学习过计算机,现在懂得一点,也是靠自己东问西问学来的。二是教师计算机知识培训不全面,不系统,效果不好。有些培训班,一个月学三四个软件,多而不精,使参加培训的教师不能熟练学好一个软件,真正要深入应用时,又不会了。但总的素质结构来看,使用信息技术设备的能力是可以大幅度提高的,关键在于这个学校有没有这样的氛围。只有解决了教师自身使用计算机的能力,才能谈推动课程教学的信息化,推动教育信息化。
1.3 现有信息化教学资源不配套
对于职业学校来说,恐怕永远做不到教学资源的配套,比如一门公共课程,就算大家选择的教材一样,提供的多媒体课件也是现成的。但各个学校课时总量不一,或者前后学期课时总量不相同,教师要保证教学计划、授课计划、教学方法的一致,总要不断调整上课内容。因此,现有的多媒体课件应用起来也十分不方便。因为这些课件不是能够适应教师教学课时变化而能自我选择的,而大多是一个系统性的打包的课件,使得有些教师不愿意使用多媒体课件。在教学实践中确实使用起来感到很别扭,这样势必影响课程教学信息化的发展。
2 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对策
如何规划和管理信息化建设,丰富校园网络信息资源,加快建设数字化教育的步伐,使网络更好地为高校师生和社会服务,提升高校地位和形象,是高校信息化建设工作中的一项极其重要的任务。
如何落实信息化进程中的各项措施和策略,保证高校信息化建设的成功,除去领导重视、目标明确、避免重硬轻软、注重信息集成、用户全员参与等一些老生常谈的方面之外,根据实践中遇到的问题,提出了以下的一些建议。
2.1 实施部门找准定位
一般的院校都把信息化的执行部门放在信息中心、网络中心这类的技术部门。而经验证明,信息中心应作为综合管理部门,而不是纯技术部门,其主要职责除了具体负责学校信息化建设之外,还必须具有管理与协调职能。
高校信息化的成功实施,信息中心人员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信息中心人员不仅熟悉学校的各种情况,还了解IT技术的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是学校信息化建设的主要规划者和实施者,并承担着对外技术联络的任务。信息中心的人员可以尽快使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进入角色,也能将项目设计和实施人员想表达的意思转换成容易被用户理解的语言。另外,信息中心人员还是维护学校利益和保证项目实施质量的重要角色。
但信息中心人员要避免越位。在需求调查阶段,信息中心人员要避免大包大揽,全面充当学校需求的“百科全书”,否则会使学校其他部门人员产生惰性,使需求调查只停留在信息中心人员这个层面。实际上,需求调查一定要从最终使用者那里获得,信息中心人员应该做需求的“审查者”,而不是“提供者”。
2.2 观念要新概念要清
信息化既不能全盘照搬国外的模式或者兄弟院校的模式,也不能一味沿袭以往固有的模式。过分强调现状,会走向保守,固步自封,过分强调先进技术又会脱离实际,在现实中难以驾驭。
2.3 设立信息员制度
校内各职能部门和各院系可设立专、兼职信息员,具体负责收集整理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信息,与信息中心一起,完成本部门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共同建设和维护校园网网络系统。实践证明,这是加强学校信息化建设力量和获取合理需求的有效途径。
2.4 借助外力
外力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内力所不及的推动作用。如有可能,可以请顾问公司参与学校的信息化建设。这在国外非常流行,而国内还没有形成气候。
请外力介入有两个理由:一是这些公司专业人员相对集中,对一家企业和高校来讲,不可能有那么多IT专业人员,而且这些专业人员对技术的跟踪非常紧密。与软件和硬件供应商保持着密切的关系,同时又独立于软件和硬件供应商之外,其利益来源不是软件和硬件的销售收入,而是客 户的咨询服务,其可以站在用户的角度帮用户选择方案和产品。另一个理由是,从事顾问工作的人员一定是IT技术与企业管理的复合型人才,其对企业管理有着深入的研究,而且有帮助其他企业、其他行业实施信息化的经验。专业的IT顾问公司,长年从事信息化实施工作,非常了解实施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有一套成熟的实施方法,能帮助用户有效规避风险。国外的经验表明,请咨询顾问介入到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中来,可以将实施风险降低70%。
2.5 强化安全意识
安全是个全方位的概念,除了保证网络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等软硬件环境的安全之外,最主要的是信息本身内容的安全性。在学校校园网建成后,学校整体或部门与部门间的计算机有可能连成一个或多个大的局域网,同时又连入Internet。在这种情况下,如何防止和避免学校各种信息,特别是各重要部门的机密数据在网上被非法查看、传播、破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2.6 注重培训调整心态
应该针对学校全体人员进行全面的信息化培训,上至学校领导,下至每个教师、学生,尤其是学校各级领导更要积极参与。培训的内容,既包括现代化教育的理论和方法,也包括电脑和网络知识的普及、软件系统的应用等。有经验的培训人员能营造一种环境,创造一种氛围,让参与者有主人翁意识,主动去领悟新的思想和方法,明确自己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通过培训,应该让学校全员建立起共同的目标,调整师生员工的心态,使信息化建设成为学校每一个人自觉参与的行动。
2.7 持续改进
持续改进包含两层意思,一是正确处理好新旧系统并行阶段的矛盾,因为在系统的改进过程中,业务人员通常要同时使用新旧两套系统,出现问题时,其习惯以旧系统为准,优先考虑使用旧系统来解决,时间长了,工作负荷会很重。如果新系统中的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势必会影响人们的信心。二是认清高校信息化是个长期、连续性的过程,决非一朝一夕就能实现,只有不断地进行调整和改进,才能使业务流程、运行逻辑越来越趋于合理。
3 结束语
高职院校的信息化建设要紧扣高职教育的特性,顺应世界信息化发展的潮流,正确认识信息化在高职院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精心规划,处理好软硬件的关系,提高管理水平,进而推动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持续、健康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张佑祥,等.高校信息化建设需要树立科学的理念.北京:教育信息化,2005(9).
[2]刘成新.高职院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北京: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22).
[3]罗冬梅.高职院校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北京:教育与职业,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