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

来源 :科学导报·学术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HIWENBE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反思,可以使学生对问题的理解更加透彻,能够揭示问题的本质,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通过反思,加强知识之间的联系,学会知识的同化和迁移,进而产生新的发现。所以,养成反思的习惯是十分重要的。在小学高年级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对学生进行积极引导,促使小学生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
  关键词:小学数学;高年级;反思习惯;培养
  反思,即从一个新的角度,从不同层次,不同方面对某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进行全方位的考察,并在此基础上做出分析和思考。反思不但对学生完成一项课题,实现一个学习目标有着重要作用,而且对学生以后的生活也会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素质教育时期的小学数学教师,要重视学生学习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当学生在反思中不断突破自我。对于小学高年级学生来说,已经具备一定的思考能力和探索意识,在取得一定的学习成果后,仍需要不断反思数学学习中的问题及解决数学问题的最佳途径。本文,笔者结合当前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探讨了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反思习惯。
  一、当前数学课堂现状分析
  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经常发生这样类似的情形:一种是当学生遇到自己做错题的时候,大部分只会迅速改正答案,有的学生会自己重新做一次,而有的学生就是在等待老师告诉自己答案。这是一种学生缺乏反思能力的表现。当老师提出疑问时,学生大多不会问“为什么”,不知道错在哪里,而是简单地改为正确答案。这样的学习是机械的,不动脑筋的,长期下去,学生的思维能力得不到培养和提高,数学素养自然也无法很好地提升。另一种是,学生明明已经掌握了教材中的知识点和方法,但一遇到具体问题就毫无头绪,表现出了各種错误。第三种情形是,绝大多数学生并不能自主完成对数学知识的复习整理。从这些现象中反映出的本质问题就是,学生没有养成良好的反思习惯。所以说,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通过正确引导,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反思能力,并监督促使其养成一定习惯。
  二、利用“问题解决”进行反思
  小学数学教学中,“问题解决”是专门针对高年级课堂的一种有效模式。所谓“问题解决”模式,不同于简单的问答式教学,它是要求学生自主思考,产生猜想,进行判断和推理,并最终通过验证的连贯的思维活动,在这些思维活动过后,最终得出能够解决问题的方案策略。引导小学生在此系列思维活动中进行反思,有利于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沟通的有效性。例如,在教学五年级上册《多边形面积计算》有关内容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观察和思考的前提下,尝试对问题进行反思:先请学生试着将两个直角三角形拼成一种图形,再让学生将两个相同的三角形进行拼接,观察拼接后图形的特点。然后通过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引导学生反思怎样计算出拼出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这样一来,死板的面积计算公式就会被分解成几个简单的步骤,非常易于学生理解,并且形成了一条知识链,学生在对数学问题的探究和反思过程中也能够温故知新。
  三、利用“错误资源”进行反思
  小学生的数学作业、测试或是学习过程中,通常会出现各种各样的错误,这些错误是许多教师所忽视的“资源”,它们反映了不同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其能力等方面的不足。比如说,有的学生在混合运算中经常忘记先乘除后加减的规律;有些学生解答应用题时,答案中的“单位”总是忘写等等。这些错误看似是学生马虎造成的,在教师看来也不算什么大问题,却是让教师头疼的“杂病”。很多教师往往只是一味地批评学生,责令学生认真些,却并没有意识到这是暴露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问题的一种常见现象,因此很少加以合理利用,以此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例如,在教学人教五年级下册“分数加法和减法”时,在计算简单的分数加法后,有学生提出了自己的一种看法:“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是和的分母,分子相加是和的分子。”这时老师不要急于评价和出示答案,不妨给出一个“例外”,让学生自行验算,进而自我反思,使学生验证自己的结论是否正确。可以通过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之间集思广益,得出正确结论:在分母互为质数的情况下,两个分数的分母相乘是和的分母,分子相加是和的分子。这种通过引导让学生完成反思的过程,使学生的数学思维在思考、交流中碰撞、调整,变得灵活且具有创造性。
  总之,反思促使小学生对学习的过程、学习成果进行验证,在优化思维方面具有重要意义。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发现和利用课堂上的机会和资源,为学生创造反思的空间和机会,培养学生反思习惯,提高学生的反思能力。这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社会和时代发展的要求。
  参考文献:
  [1]王丽君.反思现在,进步未来: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新课程(小学),2015(4).
  [2]T国廷.浅谈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反思习惯的培养[J].新校园(阅读),2015(6):6.
  (作者单位:山西朔州市右玉县四完小)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把学数学当成一种乐趣,真正做初中数学的小主人。然后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分层次、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掌握各种学习方法。使我们的学生能够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是长期艰巨的任务,抓好学法指导至关重要。  关键词:针对性;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指导  一、引导学生预习,细心读教材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学生往往不善于预习,看不出问题和疑点。目前初中新生学习数学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就是
期刊
摘 要:本文阐述了体育游戏在初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和体育游戏选择的办法,在此根底之上对体育游戏在课堂教学中的应用做了剖析和讨论。  关键词:体育游戏;体育教学;身体素质  体育游戏是以促进身体健康为目的,以它特有的内容、情节、形式、规则及要求为特点,而出现的一种有组织的体育活动。它既可用于一般性身体训练,又可用于身体机能恢复性的特殊训练等。由于体育游戏的内容活泼生动,丰富多样,知识性、趣味性和竞赛性
期刊
摘 要:《中学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指出:数学教学要真正实现以学生为本,就应当把激发学生的数学兴趣作为导向,使数学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过程。在初中数学知识的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习方法的有效性决定着数学知识的学习效率和质量,教师们逐渐重视学生数学知识学习方法的培养,创新和完善自身的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具体的教学步骤,同时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学习的关键点,促进学生形成高效的学习方法,提
期刊
摘 要: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较为关键的部分之一。小学生的语文阅读教学应与写作教学结合,读与写本是相互联系的,学生在阅读中掌握写作的技巧,在写作中领会文章阅读的深层含义,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读写结合;探析  由于小学语文教学是学生学习的基础,而小学生的年龄比较小,他们对世界的认识有一定的局限性,需要教师不断地引导来让学生对世界有新的认识。教师引导学生阅
期刊
摘 要:托尔斯泰曾经说过:“成功的教学,所需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小学低年级数学教学中,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是学好数学的根本保证.根据农村实际情况,教师应根据学生的个人特点和能力差异,制定具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案,尽力挖掘学生对学习数学的兴趣。  关键词:小学数学;趣味教学  一、从生活出发,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要紧密联系学生的
期刊
摘 要:本文主要介绍了高中音乐课堂的相关概念,并进一步阐述了当前高中音乐课堂的问题,在文章的最后,笔者提出了如何更好地提高高中音乐课堂教学的效率。  关键词:高中;音乐课堂;教学;效率  1 高中音乐课堂概述  高中音乐课程与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相连接,是高中实现学生德智体美教育的必备途径之一,也是针对学生全面发展而设置的课程。音乐是一种可以产生共鸣效果的震动频率,它伴随人类产生,随着人类的情感发展、
期刊
摘 要:美术课里的欣赏课程,是学生对不同的美术作品进行欣赏和评述,逐步提高审美趣味和美术欣赏能力的学习领域。在美术欣赏课的教学中,要始终把握以欣赏为主线,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提倡师生间的情感交流和平等关系,在情感体验中提高想象力和创造力,提高审美意识和审美能力。让学生能够主动地学习,积极地参与,在获得美的享受的同时,学习美学知识,从而提升鉴赏能力,提高文化修养和综合素质。  关键词:小学美术;欣
期刊
摘 要:“口语交际能力”成为语文科在课程改革中的一个亮点,有着丰富的训练内涵,本着为学生“学会生存、学会做人”负责,认真读懂新课标,切实遵照课改精神,落实口语交际课程,结合教材,结合生活,努力拓宽训练渠道,训练学生的口语表达,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态度和语言习惯,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奠定基础。  关键词:课标;课程;口语;训练;评价;品德  2011
期刊
摘 要:语文课是学生学习生涯中非常重要的基础知识课程,有了良好的语言基础,小学生在学习其他类别的课程时,也才能更好的理解其中的内容。可以毫不夸张的说,小学语文是一切课程的莫基石,打下良好的基石才能让学生有更好的学习能力。而阅读又是语文的重中之重,学生在阅读中对母语的语音、汉字、语法、行文要求等语文要素有了深刻的理解。笔者结合自己的教学经验,分享了上好小学语文阅读课的一些心得体会。  关键词:小学语
期刊
摘 要: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已全面进入创新型时代,创新教育也随之步入了学校的大门,创新能力的培养已经成为所有学校素质教育的共同目标。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是每一位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赋予大力度来培养生的创新能力。  关键词:数学;创新能力培养;现状方法  创新是指在教学活动过程中学生经过自己的不断思考独立地发现了他前所未知的事实或者找到了解决某一问题的特殊方法。学生对教材中提出的问题提出了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