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目前,受全球经济形势的影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十分严峻,“以创业带动就业”可以缓解就业压力。在高职院校开设创业教育课,是创业教育的载体,目前受到多数院校的重视,但是还没有一个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本文主要探讨的是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和构建内容。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构建内容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有所增加,但是受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劳动市场就业岗位短缺,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在这样背景下,呼吁自主创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突破口。 国家对此也十分重视,出台了一些列政策鼓励创业教育的发展。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的开设,是创业教育的载体。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业知识是在学校课程教育中,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被传播和被接收的,学生会接收到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是由课程安排和课程体系决定的。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有创业教育课程,并且教学成果略好,但是创业教育课程多数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为主,并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零散的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來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最多也就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启蒙和警醒的作用。因此,建设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十分有利于推行创业教育。因此,科学合理的构建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2010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并规定了把创业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国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并且已经颇具成效,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创业课程的设置单一,课程内容不够系统。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大多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始,以就业指导课程结束,教材选用也是通用教材,没有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选择与专业衔接紧密的創业课的教学
(2)创业实践课的设置相对薄弱。
创业实践课程和实训环节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开始创业实践课程,通常以于创业客座教授开学院讲课,对于学生实际的指导作用不大。其次,创业技能大赛、学生创业社区活动等都是有门槛的,只能是少数人的实践活动。第三,缺少创业实习基地,学生实训机会缺乏。
根据上述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要考虑将创业课程融入日常专业课程内容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要开设创业通识课程,尽可能地扩大创业课程的惠及面。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二)跨学科专业开设交叉课程
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涵盖创业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创业相关理论课程,单一的开设某一类别创业课程无法达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创业课程设置要考虑跨学科讲授创业知识,开
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设计创业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合理的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修习顺序、学习课等。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类型和内容的构建
对课程内容的构建,主要由通识课、学科创业课、创业实践课、隐形创业课等构成。
(1)通识课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里的通识课,主要指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创业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在这些通识课的教学当中,任课教师应该注意须根据所教授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性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创业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基本创业能力,对创业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创业和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学科创业课程
学科创业课程的设置目标,主要是将应建立将创业课程有机的融合于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培养提升学生基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学科创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各个高职院校院系性质和专业特点不同,具体设置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而定。学院可根据专业特色和优势设置专业导向突出的创业课程模块,比如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可开设“艺术设计创业开发”课程模块,环境规划类相关专业可以开设“环境创业”等课程模块。学校也可根据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大的专业学科门类设置其创业课程共性子模块,比如人文社科类专业可设置“文化创新产业”课程模块,理工科类专业可开设“新兴科技创新创业”课程模块等。
(3)创业活动课程
创业活动课程与学科创业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学习,以学生为出发点,强调实践演练和实践操的活动课程类型多样。高职院校的创业活动课程不应是单一的孤立的活动,它有丰富的内容和类型构成,既包括嘉宾演讲、讲座、研讨会等碎片化、零散知识的探索学习活动,也包括创业技能大赛、商业计划大赛、创业实习、体验式“促销”活动等密集型知识和经验探索活动,通过体验式的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将学习的创业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此外,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创业平台如科技园、商业孵化器等,使学生参与真实的创业环境和平台下的创业活动或项目,获得切实的创业体验和感受,提升创业能力。
(4)隐性创业课程
隐性课程又可称为环境课程,是指无形之中可以影响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素质的,隐藏在学校的政策制度、硬件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中的非正式、内隐性的环境或课程。它既包括高职院校校园内设立的创业中心、创业实训基地、科技园、商业孵化器等硬件设备建设,又包括校园创业制度、创业优惠政策及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等软性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英华,凌培全.校企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烈强.高职创业教育与实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关键词】:高职院校;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构建原则;构建内容
1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开发的重要性
近年来,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随着产业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社会对高职院校所培养的高技能应用型人才需求有所增加,但是受目前经济形势的影响,劳动市场就业岗位短缺,造成了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严峻。在这样背景下,呼吁自主创业和大学生创新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已经成为社会公认的缓解大学生就业压力的突破口。 国家对此也十分重视,出台了一些列政策鼓励创业教育的发展。如《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关于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创新引领职业教育科学发展的若干意见》等。
高职院校创业课程的开设,是创业教育的载体。对于学生来说,创新创业知识是在学校课程教育中,教与学的互动过程中被传播和被接收的,学生会接收到什么样的创新创业教育,能不能达到良好的效果是由课程安排和课程体系决定的。虽然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开设的有创业教育课程,并且教学成果略好,但是创业教育课程多数以开设“职业生涯规划”“就业指导”等课程为主,并没有一个完整系统的体系。没有完整的课程体系,零散的开设一些就业指导课程,对于高职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來说,并不会有太大的帮助,最多也就是对学生的职业规划起到启蒙和警醒的作用。因此,建设和开发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对于高职院校来说,十分有利于推行创业教育。因此,科学合理的构建高职院校创业课程体系是高职院校成功开展创业教育的基础和保障。
2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
2010 年教育部发布《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明确提出将课程体系建设作为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的重点,并规定了把创业教育纳入正规的教学计划和学分体系,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有机融合,创业实践活动与专业实践教学有效衔接,建立多层次、立体化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基于这样的背景,我国高职院校都十分重视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并且已经颇具成效,当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这些问题主要表现为:
(1)创业课程的设置单一,课程内容不够系统。
目前高职院校的创业教育的课程结构大多以“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开始,以就业指导课程结束,教材选用也是通用教材,没有根据各个专业的不同,选择与专业衔接紧密的創业课的教学
(2)创业实践课的设置相对薄弱。
创业实践课程和实训环节的缺乏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学校开始创业实践课程,通常以于创业客座教授开学院讲课,对于学生实际的指导作用不大。其次,创业技能大赛、学生创业社区活动等都是有门槛的,只能是少数人的实践活动。第三,缺少创业实习基地,学生实训机会缺乏。
根据上述大多数高职院校在创业教育课程设置中存在的问题,我们把创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原则,归纳为以下几点:
(一)创业课程与专业课程相融合
高职院校课程体系的设置要考虑将创业课程融入日常专业课程内容之中,训练和培养学生的创业精神和创业素质;要开设创业通识课程,尽可能地扩大创业课程的惠及面。在现有的专业课程体系中融入创业教育课程,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创业教育专门课程群。
(二)跨学科专业开设交叉课程
创业教育课程是一门涵盖创业学、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心理学、法学等多学科跨学科的创业相关理论课程,单一的开设某一类别创业课程无法达到创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创业课程设置要考虑跨学科讲授创业知识,开
设跨学科专业的交叉课程,探索建立跨院系、跨学科、跨专业交叉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新机制,促进人才培养由学科专业单一型向多学科融合型转变。
(三)理论课程与实践课程相结合
高职院校在设计创业课程体系时要充分合理的安排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修习顺序、学习课等。
3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类型和内容的构建
对课程内容的构建,主要由通识课、学科创业课、创业实践课、隐形创业课等构成。
(1)通识课
创业教育课程体系里的通识课,主要指的是“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指导”“创业基础”等公共必修课。在这些通识课的教学当中,任课教师应该注意须根据所教授专业的专业特点和未来职业性质,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与专业相关的职业知识和创业技能的传授,使学生通过学习掌握基本的创业基础理论知识,锻炼基本创业能力,对创业有个基本的了解和意识,为他们以后的创业和发展奠定基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2)学科创业课程
学科创业课程的设置目标,主要是将应建立将创业课程有机的融合于专业课程体系之中,培养提升学生基于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创新创业能力。高职院校学科创业课程一般分为专业必修课和专业选修课,各个高职院校院系性质和专业特点不同,具体设置根据自身实际状况而定。学院可根据专业特色和优势设置专业导向突出的创业课程模块,比如艺术设计类的专业可开设“艺术设计创业开发”课程模块,环境规划类相关专业可以开设“环境创业”等课程模块。学校也可根据人文社科和理工科大的专业学科门类设置其创业课程共性子模块,比如人文社科类专业可设置“文化创新产业”课程模块,理工科类专业可开设“新兴科技创新创业”课程模块等。
(3)创业活动课程
创业活动课程与学科创业课程注重理论知识的学习不同,它更加注重学生的参与度和体验性学习,以学生为出发点,强调实践演练和实践操的活动课程类型多样。高职院校的创业活动课程不应是单一的孤立的活动,它有丰富的内容和类型构成,既包括嘉宾演讲、讲座、研讨会等碎片化、零散知识的探索学习活动,也包括创业技能大赛、商业计划大赛、创业实习、体验式“促销”活动等密集型知识和经验探索活动,通过体验式的创业活动,为学生提供机会将学习的创业理论知识学以致用,付诸实践。此外,学院为学生提供更加真实的创业平台如科技园、商业孵化器等,使学生参与真实的创业环境和平台下的创业活动或项目,获得切实的创业体验和感受,提升创业能力。
(4)隐性创业课程
隐性课程又可称为环境课程,是指无形之中可以影响学生的创业思维和创业素质的,隐藏在学校的政策制度、硬件环境及校园文化氛围中的非正式、内隐性的环境或课程。它既包括高职院校校园内设立的创业中心、创业实训基地、科技园、商业孵化器等硬件设备建设,又包括校园创业制度、创业优惠政策及校园创业文化建设等软性制度建设。
参考文献:
[1] 张英华,凌培全.校企结合大学生就业与创业教育模式研究[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9.
[2]谢志远.大学生创业教育本土化的探索与实践[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
[3]陈烈强.高职创业教育与实践[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