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目的:为防止检验过程中致病微生物对检验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制定切实可行的消毒隔离制度,确保工作人员和环境的安全。方法: (1)加强管理,实行科主任、组长、消毒监督员三级负责制;(2)加强对人员的培训,通过学习医院感染知识,提高人员素质;(3)实验室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对空气、地面、工作台等分别进行消毒;(4)标本的采集、检验及检验后的标本严格按照消毒隔离原则进行。结果:由于检验人员在工作中认真执行了消毒隔离制度,三年来,我科未出现1例因标本处理不当而引起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结论:我科制定的消毒隔离制度是切实可行且行之有效的。
关键词:检验科;消毒隔离;实施
检验科集中了医院患者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带有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在检验过程中极易引起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并随着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而其中医疗废弃物的排放更是污染环境的元凶。因此,在检验科做好消毒隔离,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院感科的督导下,根据各室的工作特点,我科制定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并纳入个人质量考核中。
1 、 环境
(1)工作场所布局合理。检验科各室采光及通风良好,以保证室内与室外空气对流。根据工作场所可能受污染的程度,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2)为净化实验室工作环境,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更换拖鞋,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实验室不得存放生活用品,不得有生活垃圾。(3)重点部门均配有紫外线灯管,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专职消毒监督员检查落实情况,并予以记录。
2 、 做好培训,提高认识
(1)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医院主办的各种医院内感染知识讲座,重点学习医院对检验科预防感染管理的要求,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提高对消毒隔离和医院内感染的认识。掌握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和技能,规范医疗行为,人人重视消毒隔离的每个环节。(2)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掌握工作中的防护技术。
3、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1) 物体表面。工作台面实验前、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拖,上、下午各1次,并根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使用不同标识的拖把。
(2)工作人员的手。由于采血的需要,工作人员的手必须与患者接触,并且所有标本都要通过检验师的双手进行检测。因此要求所有人员在采集、检测、处理标本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完后按“六步法”正确洗手,并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空气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门诊静脉采血。坚持一人一巾、一针、一管、一止血带;微量采血,也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管、一片。给每位患者采血前洗手或用消毒巾擦手。采集标本时不得污染容器外部,运送过程中防止容器破碎和标本外溢,以确保环境安全。
4、分诊工作不到位
分诊工作不到位,急慢性病情不分,没有做到先急后缓,致使急性病情检验延迟,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甚至投诉。
对策:搞好分诊工作,加强巡视,发现急性危重或潜在急性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快速采血,迅速送检,及时发放报告。
5、工作责任心不强
由于工作中粗心大意,在试管标签纸上写错名字、性别,或检验申请单上医生字迹潦草,或收费员电脑打错姓名,护工或护士又没有核对更正,致使报告单上姓名、性别或年龄有误,造成报告单难以查找;患者因此而怀疑报告单的真实性,并产生不满情绪。对策:(1)采血前详细询问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查看收费电脑小票,如有错误,及时更改过来,并将收费电脑号码抄在检验单上,便于输单时使用和核对。(2)加强责任心和爱心教育,将患者姓名清晰工整地写在试管标签纸上,便于他人阅读和核对。
6、基本技能不过硬
护士的基本功不熟练和经验不足,不能做到一次性采血成功,或者血样标本溶血、凝血或标本量不足,需要二次甚至三次采集血样标本,额外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引起患者不满情绪,诱发护患矛盾。对策:一方面要加强基本功练习,不断提高采血技术;另一方面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对于婴幼、老人和肥胖难寻血管者,先以温和诚恳的态度告诉患者和家属“您别紧张,尽管血管难找,但我会尽力,但是如果万一不成功,请你理解和谅解”。
7、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1)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存放在利器盒中集中处理;一次性注射器则毁形后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一小时后由供应室回收集中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管应开盖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1h后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2)医疗垃圾存放在无渗透、无破损的黄色塑料袋中,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3)实验室内配有高压消毒锅,由经过专业培训、配有上岗证的消毒员对所有的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保养液等进行就地灭菌,以避免在送消毒过程中扩散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8、报告单的处理
为防止病原微生物随着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我科对污染报告单送出前用移动式的紫外线杀菌车进行消毒。具体方法:紫外线灯管与检验报告单照射高度不超过1m,两面照射时间各30~50min。
总之,检验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年来,我科工作人员在院感科的督导下,认真执行医院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传播,降低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检验科;消毒隔离;实施
检验科集中了医院患者送检的人体血液、体液、分泌物、排泄物等标本,这些标本大多带有不同种类的病原体,在检验过程中极易引起对工作人员及环境的污染,并随着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而其中医疗废弃物的排放更是污染环境的元凶。因此,在检验科做好消毒隔离,是控制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环节。在院感科的督导下,根据各室的工作特点,我科制定了符合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工作流程,并纳入个人质量考核中。
1 、 环境
(1)工作场所布局合理。检验科各室采光及通风良好,以保证室内与室外空气对流。根据工作场所可能受污染的程度,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2)为净化实验室工作环境,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室须更换拖鞋,穿工作服,必要时戴工作帽、口罩,穿隔离衣。实验室不得存放生活用品,不得有生活垃圾。(3)重点部门均配有紫外线灯管,定时进行空气消毒。专职消毒监督员检查落实情况,并予以记录。
2 、 做好培训,提高认识
(1)组织全科人员参加医院主办的各种医院内感染知识讲座,重点学习医院对检验科预防感染管理的要求,从思想上和理论上提高对消毒隔离和医院内感染的认识。掌握消毒隔离基本知识和技能,规范医疗行为,人人重视消毒隔离的每个环节。(2)提高自我健康保护意识,掌握工作中的防护技术。
3、落实消毒隔离制度,防止交叉感染
(1) 物体表面。工作台面实验前、后用含氯消毒剂擦拭2次,地面用含氯消毒液湿拖,上、下午各1次,并根据清洁区、半污染区、污染区分别使用不同标识的拖把。
(2)工作人员的手。由于采血的需要,工作人员的手必须与患者接触,并且所有标本都要通过检验师的双手进行检测。因此要求所有人员在采集、检测、处理标本时戴一次性手套,操作完后按“六步法”正确洗手,并定期对工作人员的手、物体表面、空气进行微生物监测,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3)门诊静脉采血。坚持一人一巾、一针、一管、一止血带;微量采血,也做到一人一巾、一针、一管、一片。给每位患者采血前洗手或用消毒巾擦手。采集标本时不得污染容器外部,运送过程中防止容器破碎和标本外溢,以确保环境安全。
4、分诊工作不到位
分诊工作不到位,急慢性病情不分,没有做到先急后缓,致使急性病情检验延迟,引起患者及家属不满,甚至投诉。
对策:搞好分诊工作,加强巡视,发现急性危重或潜在急性患者,开辟绿色通道,快速采血,迅速送检,及时发放报告。
5、工作责任心不强
由于工作中粗心大意,在试管标签纸上写错名字、性别,或检验申请单上医生字迹潦草,或收费员电脑打错姓名,护工或护士又没有核对更正,致使报告单上姓名、性别或年龄有误,造成报告单难以查找;患者因此而怀疑报告单的真实性,并产生不满情绪。对策:(1)采血前详细询问患者姓名、年龄、性别,查看收费电脑小票,如有错误,及时更改过来,并将收费电脑号码抄在检验单上,便于输单时使用和核对。(2)加强责任心和爱心教育,将患者姓名清晰工整地写在试管标签纸上,便于他人阅读和核对。
6、基本技能不过硬
护士的基本功不熟练和经验不足,不能做到一次性采血成功,或者血样标本溶血、凝血或标本量不足,需要二次甚至三次采集血样标本,额外地增加了患者的痛苦,引起患者不满情绪,诱发护患矛盾。对策:一方面要加强基本功练习,不断提高采血技术;另一方面加强与患者的沟通,争取他们的理解和支持。例如对于婴幼、老人和肥胖难寻血管者,先以温和诚恳的态度告诉患者和家属“您别紧张,尽管血管难找,但我会尽力,但是如果万一不成功,请你理解和谅解”。
7、医疗废弃物的正确处理
(1)使用后的一次性针头存放在利器盒中集中处理;一次性注射器则毁形后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一小时后由供应室回收集中处理;使用后的一次性采血管应开盖浸泡在含氯消毒液中,1h后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2)医疗垃圾存放在无渗透、无破损的黄色塑料袋中,由专职人员存放到医疗垃圾回收站集中处理。(3)实验室内配有高压消毒锅,由经过专业培训、配有上岗证的消毒员对所有的废弃的病原体培养基、菌种保养液等进行就地灭菌,以避免在送消毒过程中扩散病原微生物,污染环境。
8、报告单的处理
为防止病原微生物随着检验报告单进一步传播,我科对污染报告单送出前用移动式的紫外线杀菌车进行消毒。具体方法:紫外线灯管与检验报告单照射高度不超过1m,两面照射时间各30~50min。
总之,检验科由于工作的特殊性,在预防医院感染管理中处于非常重要的地位。三年来,我科工作人员在院感科的督导下,认真执行医院各项消毒隔离制度,有效地预防了疾病的传播,降低了医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内感染控制工作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