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的文学性鉴赏

来源 :大观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iyong669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我国高校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对美术鉴赏课程教学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高校美术鉴赏课近年来教学过程中在研究基本美术知识的同时,更侧重于从中外美术作品出发,确保通过文学性鉴赏使学生在审美能力、美术素养以及鉴赏能力等各方面都可得以提升。然而现行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活动中,关于文学性赏析仍处于缺失状态,难以达到美术欣赏课教学的真正目标。对此,本文将对文学性鉴赏融入西方美术教学中的意义、现行美术教学中关于文学性赏析存在的问题以及文学性鉴赏的相关教学策略进行探析。
  关键词:西方美术教学;文学性欣赏;教学策略
  前言:作为高校审美教育的基本构成部分,美术欣赏课侧重于对美术史以及美术作品进行研究,使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艺术鉴赏能力以及综合艺术素养等方面都可得以培养。尽管现行高校美术教学中,要求充分挖掘美术内容中涵盖人文精神内容,但实际教学中仍存在较多弊端,抑制美术欣赏课教学有效性的提高。因此,本文通过对美术欣赏课教学分析,对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有效性以及学生综合能力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文学性鉴赏融入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的意义分析
  高校西方美术教育,其本身将较多西方民族文化内容融入其中,为使这些民族文化中包含的审美姿态、文化意识被充分挖掘出来,便要求在美术教育工作中做好文学性鉴赏工作。从美术文学性欣赏的必要性看,主要体现在三方面:第一,美术教育的目标与文学鉴赏目标保持一致。无论美术教育还是文学鉴赏,二者都涵盖一定的审美内容,如文学方面,在审美表达过程中往往需依托于语言媒介完成个人情感以及个人人生观的表达,而美术教育,其主要以笔墨纸张作为媒介,完成个人情感与人生观的传递。所以二者的差别主要体现在媒介差异上,而在目标上却都以情感传达为主[1]。第二,文学作品、美术作品在表现形式上存在较多相似性。如文学作品的表现形式,为使思想情感得以抒发往往将比喻或象征的方式引入其中,而美术作品中为使作品主题得以突显出来,可用的表现方式包括暗示、象征等。所以从二者表现形式上看,相似性较多,将文学性鉴赏融入美术教育中不会出现冲突,反而可对美术教育起到一定的辅助作用。第三,文学性解读是西方美术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事实上,从西方美术发展史看,大多著名画家往往也兼有文学家的身份,这样在许多作品中本身渗透一定的文学性内容,解读过程中若完全将美术内涵与文学内涵强制割离,很容易造成作品解读中无法了解其精髓的问题,所以在西方美术作品研究中做好文学性鉴赏具有一定的必要性。除此之外,若以学生角度为出发点,可看到在研究西方美术作品过程中,能够渗透文学性赏析内容,有利于学生在整个文学与艺术情景中陶冶情操,潜移默化的理解作品传达的精神与内容,真正做到对美术教学内容中的艺术形象进行思索、想象与体验,通过享受其中的美感,从而提高自身的美术素养[2]。
  二、美术教学中关于文学性赏析存在的主要问题
  美术欣赏教学侧重于在美术知识讲授的同时将欣赏性内容引入其中,如较多具有典型性与代表性的作品,将其引入教学中可使学生在审美视野上不断拓宽,有利于审美知识结构的构建。但现行美术教学中的文学鉴赏活动,在实际开展中仍存在较多弊端,如错误的文学性鉴赏认识、不合理的教学方法选择等,使文学性鉴赏活动难以取得良好的效果。具体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
  (一)对文学性鉴赏的认识误区
  美术欣赏教学过程中,其涉及的文学性鉴赏内容多集中在文学作品解读方面,这种作品解读的实质在于使学生通过鉴赏活动形成一定的鉴赏思维以及审美素养。然而现行文学性鉴赏活动中,教师往往错误的认为在美术教育中选取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几部作品即可,通过作品内涵与美术知识的结合,便能达到美术鉴赏教学的目标。这种方式可成为美术教学中文学性鉴赏的重要手段,但需注意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其本身需考虑到课时限制因素,一旦美术教育知识量较大,作品分析的时间将极为紧张,若教师难以做到美术与文学内容的结合,将表现出“舍本求末”的问题,难以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因此,文学性鉴赏的关键应在于学生是否有基本的审美鉴赏能力,确保课堂学习过程中形成鉴赏思维方式,便能够主动对作品进行反复品鉴,达到陶冶情操、提升审美素养的目标[3]。
  (二)美术教学文学性鉴赏教育模式不合理
  从现行高校美术欣赏课程开展现状看,通常选用的鉴赏模式主要以“三段式”为主,其强调首先对美术作品的时代背景进行研究,在此基础上明确作品的主旨内容,最后剖析作品涵盖的艺术特色。但实际上,大多教师往往将作品的内容与时代背景作为鉴赏的重点,而在艺术特色方面,通常一带而过,依托于简单的总结形式完成鉴赏过程。这种情况下,文学性鉴赏中视觉艺术审美秩序将完全处于倒置状态,而非由学生主动感悟作品精髓,难以真正促进学生审美素质提升。另外,关于较多文学常识性鉴赏课程,多集中在文学表层分析方面,导致学生在鉴赏活动后,对于课堂中涉及的文学作品仍处于无从下手、无话可说的状态。需注意在艺术作品分析中,通过对作品时代背景与作者经历的解读,是较为直接的鉴賞方式,但有很多西方艺术作品,其在形式感与抽象感上极强,未融入具体的故事情节,会为学生带来玄奥晦涩之感,此时教师若仍将文学作品与抽象的美术知识结合在一起,将使鉴赏无法达到其实质性的目标,形式主义色彩极为明显[4]。
  (三)过于简单化的教学内容
  美术教学中的文学性鉴赏,在内容上体现出一定的多元化与多层次性特征,如鉴赏内容中涵盖的作品形式美、形象美、内容美以及技法美等。而这些美的获取需从美术作品中进行获取。现行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作品解读中教师往往从强调对艺术家生平、作品内容情节以及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进行讲解,作品鉴赏时更侧重于以社会价值、历史角度为出发点,且分析作品的艺术流派等内容。但这些内容多表现在美术史知识方面,艺术观念的鉴赏仍处于缺失状态,如作品中涵盖的文学风格、艺术色彩以及艺术构图等涉及极少。这样作品鉴赏活动完全成为教师吸引学生参与课堂活动的主要手段,文学性鉴赏沦落至故事分享层面。虽然解读过程中较多故事内容如高更在原始小岛的生活、梵高割耳朵可吸引学生注意力,但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艺术作品的精髓,容易出现与教学目的脱节的问题[5]。   (四)僵化的教学方法
  美术教学中的文学性鉴赏在内容上具有一定的多元化特征,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选取不同的教学方式,以此使作品内容被充分挖掘。如同豪泽尔关于艺术分析曾提出,美术教学中任何学生都可作为一名艺术家,但若想成为鉴赏家,则需通过合理的教育方法。因此,学生美术鉴赏能力的提升需依托于较为完善的教学方法。但现行文学性鉴赏活动中,教学方法更侧重于以“三段式”为主要模式,造成整个美术鉴赏完全停留在程式化、简单化等方面,难以真正提升文学性鉴赏的有效性[6]。
  三、美术教学文学性赏析的相关教学策略研究
  对于西方美术作品的欣赏,其能够丰富学生的精神需要。事实上,高校美术教育活动中,学生知识获取的途径很大程度需依托于文学性赏析。从文学性赏析内容看,由于艺术家本身将较多对社会的认知与自身的生活体验融入作品中,需通过不断的挖掘与分析才可使其中的文化内涵纳入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中。因此,在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注重使学生在掌握基本美术知识的同时,能够从享受作品美感中获取更多的审美体验与审美经验。但由于学生本身在个人文化修养与个性特征存在一定的差异,对于作品的鉴赏往往也带有一定个人观点,教师应避免对这些个人观点进行否定,应保证学生观念正确的前提下做好引导工作[7]。为使文学性鉴赏有效性得以提高,应采取相应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方面。
  (一)从教师角度
  文学性鉴赏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引导与组织方面,是影响作品鉴赏的关键性因素。实际教学过程中,要求教师在教学观念与教学方法上不断更新。对于大多西方美术作品,其囊括的文化内涵对于学生往往很难理解,如较多作品中对美术起源问题的分析,若教师讲解过程中完全提出美术源于“劳动”,其很难使学生真正理解其内涵,此时在鉴赏时便要求教师引入较多学说观念,如“劳动说”、“表现说”等,对这些学说进行对比,便可帮助学生对作品内涵领悟更为深刻。实际上,美术作品中包含极多的概念性内容,都需要教师做好深入剖析与解读,避免完全停留在文学表面内容讲解上,其无法真正帮助学生提升文化素养。同时,对于美术鉴赏课中教育方法缺失问题,为使学生能够吸纳西方文化的精髓,还需在鉴赏中采用相应的对比鉴赏形式,如在分析西方美术作品过程中,可考虑将中国本土美术作品同时引入,其目的在于学生可通过比较鉴赏方式,使作品分析更为深入,能够通过多个角度完成作品解读,如从作品绘画特征看,西方美术作品中渗透的主要以“焦点透视”与“块面”为主,而中国绘画特征倾向于“散点透视”与“线条”。同样,绘画作品中的文化背景、情感表达也都可采取一定的比较借鉴形式,有利于加强学生对作品的理解程度。另外,需注意教师自身在文学素养方面也应不断提高,包括历史、哲学等在内的所有知识内容都与美术保持一定的关联性,这在西方美术作品中表现更为明显。因此,教师在具备基本美术知识的同时,还需在其他文学造诣方面进行提高,这样才可为学生美术学习提供有效指导[8]。
  (二)从学生角度
  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为保证文学鉴赏活动开展的有效性,学生自身也需正确认识到美术教学中文学鉴赏的重要性,其是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关键所在。对此,在实际课堂学习与课外活动中都应注重实时做好课外资料收集与大量阅读等工作,如较为典型的《西方美术简史》,或其他具有时代意义的美术作品等。常见的米开朗基罗作品,其传递的作品特点主要以“雄伟”为主,达芬奇作品中更侧重于对“理智”的描述,而拉斐尔作品中塑造的文学特征更倾向于“优雅”,这些都可作为提升学生文学素养的基本内容。另外,学生也可通过互联网形式,欣赏较多艺术影片,如典型的《梵高传》,其不仅涉及较多美术内容,且将艺术家等人生经历与个人情感融入其中,能够使学生在欣赏中领悟其精髓,对美术教育也将更为青睐[9]。
  (三)从高校角度
  为提升高校美术教学效果,高校自身也需采取相应的完善策略,如在自身图书馆建设中,注重引入更多典型的西方美术作品。同时,也可适时组织院校学生参加艺术博物馆、展览会等,使学生在具体的艺术环境下提升文学涵养。另外,对于高校中学生组织的美术社团,高校也需给予一定的扶持,并做好引导工作,以此促进学生美术素质的进一步提升[10]。
  四、结语
  美术鉴赏课的开展是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实际教学活动中,应正确认识文学性鉴赏在美术教育中的重要性,立足于现行美术鉴赏课中的主要问题,从教师、学生以及高校等角度,使美术鉴赏课得以顺利开展,确保学生在美术知识掌握的同时自身文学素养也可随之提升。
  【参考文献】
  [1]马预其.论高校西方美术教学中的文学性赏析[J].青年文学家,2009,10:78.
  [2]边小强.普通高校西方美术史教学艺术探究[J].文教资料,2011,12:123-124.
  [3]程新元.高校民間美术鉴赏教学现状分析与应对策略[J].美术教育研究,2012,09:146-147.
  [4]曹梦.浅析“美术鉴赏”课——作为西藏高校美术素质教育的课堂教学构建[J].西藏科技,2012,07:38-39.
  [5]孙晓航.浅析高校美术鉴赏教学实践对实施素质教育的意义[J].美术教育研究,2015,21:123.
  [6]黄薇.高校美术鉴赏课程教学现状及其对策研究[J].学周刊,2015,22:6-7.
  [7]聂世忠.高校《美术鉴赏》教学改革探讨[J].艺术科技,2015,06:40.
  [8]庞侃.浅谈美术鉴赏作为高校通识课程的课堂教学构建[J].美与时代(中),2011,03:62-63.
  [9]董正磊.高校美术鉴赏课教学模式与方法改革探索[J].价值工程,2013,12:217-218.
  [10]李婳.高校美术鉴赏类课程的重要意义及其教学模式改革[J].开封教育学院学报,2010,04:49-50.
其他文献
目的 调查全国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的检测现状,了解各实验室检测的准确性.方法 由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风湿免疫病诊疗关键技术临床推广及转化应用研究”项目组(以下称
摘要:随着旅游市场的不断扩大,市场对于旅游专业人才尤其是针对国外旅游的专业人才的英语要求越来越高,因此,改革当前旅游英语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为了有效提升旅游英语的课堂教学效率以及提高旅游专业学生的英语水平,笔者将体验式教学法融入到旅游英语的教学中,并研究和探寻其对旅游英语课堂效率的提升作用以及对学生学习英语自主性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体验式教学法;旅游英语;课堂教学  一、体验式教学法在课堂中应
期刊
苏教版《化学2》是由王祖浩主编的经全国中小学材料审定委员会2004年初审通过的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由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根据布鲁纳等人的倡导的学科结构理论编排.
因为失业如今是常事,所以失业带来的痛苦应当已经减弱;毕竟苦难是喜欢有伴儿的.但是听到我的丈夫将被“裁员”时引起的震惊,至今令我难忘.
2019年的权益市场面临着各种压力与挑战,既有我国经济下行对上市公司业绩的挑战、人民币贬值预期难以消除对资本市场的挑战,也有包括美国在内的周边市场回落对我国日益开放的资本市场的挑战等等。但是,我们也应该看到2019年的权益市场也存在着一些积极因素,去年10月在政治局会议层面上首次提出发展资本市场的论调,这让我们有理由相信资本市场发展的政策环境在2019年有望有比较大的改变。其他的积极因素还有:宏观
期刊
高校辅导员在大学生生活与学习中有着重要的作用,一名好的辅导员,是学生前进的指明灯,笔者从事了多年的高校辅导员工作,对于高校辅导员工作的一些问题也有一些思考,本文结合
荒岛文学是英国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威廉?戈尔丁的《蝇王》是荒岛文学发展史上的一种特立独行的存在,它对荒岛文学的发展起到了不可磨灭的作用,本文对荒岛文学
前几天下午,我正在弹钢琴时,7岁的儿子走了进来,他听了一会说:“妈,你弹得不怎么高明吧?”
期刊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