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标准化战略”似乎是标准化管理者甚至企业经营者经常谈论的话题,但往往流于表面,多年来并未成为企业见诸于行动的理念,并未在标准化战略的理论、认识和实践上达成共识并直接影响我国标准化工作的发展。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从经济活动中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企业的技术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技术基础作用,并将其上升成为重要的经济战略问题。标准化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美国惠普公司的独占技术LEDS遥控器因为欧洲推出了安全标准,在上世纪末欧盟市场每年损失几千万元;如美国安普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器联按装置供应商,年收入50亿美元中的50%来自于标准化;又如美国技术公司生产的屏幕耳机缺乏一个广为接受的信号标准而延缓了推出该产品的时间,损失严重。
欧美等国家,在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认识到标准化在开拓市场、产品创新、界定产品竞争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标准化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以期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强有力的领导地位。原柯达公司的总经理乔治·费雪说:“在未来,标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界必须明白,标准化是一个经济战略问题,它对新产品开发有直接影响,与标准方面的领导地位和技术方面领先地位有直接关系。”安普公司总裁兼总经理威廉姆·丁·哈德逊说:“那些在标准方面采取积极态度的公司可以获得决定性的竞争优势,可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提高市场适配率。”为此,如惠普、美国技术公司、宝丽来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以及IBM公司等纷纷设立战略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美国技术公司成立了高层次、跨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团队负责研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把标准化作为经营政策,加快新产品开发,投入优良服务的战略。作为电器工业领头羊的德国西门子公司早在21世纪初就曾经派1568名雇员在269个国际标准化机构中担任职务,其中包括192名主席和48名秘书长。
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也从各自的更多层面上适应企业标准化战略要求,把标准化工作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如2000年8月美国就制定了《美国国家标准战略》、欧洲委员会紧接着在2001年7月发布了《国际标准化的欧洲政策原则》;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工委员会共同发布了2010年标准化战略;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业标准调查会也在2001年9月发布了标准化战略。欧美等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抢占国际标准化发展制高点,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领导权,提高本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本国利益;
(2) 科技发展与标准化协调,积极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尽可能转化为国际标准;
(3) 主动与相关国际、区域、国家标准化组织以及权威的标准化社会团体开展广泛而有效的交流合作;
(4) 建立强有力适应市场开发营销需求,能快速实现技术反应的国家标准体系,作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技术后盾,广泛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5) 建设一支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家队伍,主动担当各有关国际标准组织职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科技部和外经贸部因国际贸易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扭转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乏力的被动局面,提出在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从而把标准化战略提上了全民的议事日程。为此,标准化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使我国标准化工作体系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标准化体系向市场决定型标准化体系发展。我国的标准化战略首先要解决好:
(1) 标准化工作一定要以市场需要为主导;
(2) 要确实以企业主导,以企业为主体;
(3) 政府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和推动标准化战略;
(4) 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与国际标准化接轨;
(5) 培养企业标准化工作队伍,分类指导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活动。
然而,随着经济全球化的进程,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世界发达国家和地区就开始从经济活动中认识到标准化工作对企业的技术发展和经营管理中的技术基础作用,并将其上升成为重要的经济战略问题。标准化工作直接影响着企业的发展,如美国惠普公司的独占技术LEDS遥控器因为欧洲推出了安全标准,在上世纪末欧盟市场每年损失几千万元;如美国安普公司是全球最大的电器联按装置供应商,年收入50亿美元中的50%来自于标准化;又如美国技术公司生产的屏幕耳机缺乏一个广为接受的信号标准而延缓了推出该产品的时间,损失严重。
欧美等国家,在市场竞争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中认识到标准化在开拓市场、产品创新、界定产品竞争力方面不可替代的作用,把标准化问题提高到战略高度,以期保持其在国际市场中占有强有力的领导地位。原柯达公司的总经理乔治·费雪说:“在未来,标准将变得越来越重要,企业界必须明白,标准化是一个经济战略问题,它对新产品开发有直接影响,与标准方面的领导地位和技术方面领先地位有直接关系。”安普公司总裁兼总经理威廉姆·丁·哈德逊说:“那些在标准方面采取积极态度的公司可以获得决定性的竞争优势,可缩短产品进入市场的时间,提高市场适配率。”为此,如惠普、美国技术公司、宝丽来公司、福特汽车公司以及IBM公司等纷纷设立战略标准化管理办公室,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如美国技术公司成立了高层次、跨部门的标准化工作团队负责研究标准的制定和实施,把标准化作为经营政策,加快新产品开发,投入优良服务的战略。作为电器工业领头羊的德国西门子公司早在21世纪初就曾经派1568名雇员在269个国际标准化机构中担任职务,其中包括192名主席和48名秘书长。
欧美国家及国际组织也从各自的更多层面上适应企业标准化战略要求,把标准化工作提到国家战略的层面:如2000年8月美国就制定了《美国国家标准战略》、欧洲委员会紧接着在2001年7月发布了《国际标准化的欧洲政策原则》;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工委员会共同发布了2010年标准化战略;日本经济产业省工业标准调查会也在2001年9月发布了标准化战略。欧美等发达国家标准化战略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1) 抢占国际标准化发展制高点,争夺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和国际标准化活动的领导权,提高本国标准的国际竞争力,保障本国利益;
(2) 科技发展与标准化协调,积极使科研成果及时转化为标准,尽可能转化为国际标准;
(3) 主动与相关国际、区域、国家标准化组织以及权威的标准化社会团体开展广泛而有效的交流合作;
(4) 建立强有力适应市场开发营销需求,能快速实现技术反应的国家标准体系,作为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技术后盾,广泛组织企业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
(5) 建设一支能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的专家队伍,主动担当各有关国际标准组织职务。
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我国科技部和外经贸部因国际贸易发展和市场竞争的需要,扭转产品技术含量低、竞争乏力的被动局面,提出在企业实施技术标准战略,从而把标准化战略提上了全民的议事日程。为此,标准化有识之士认识到必须使我国标准化工作体系从传统的政府主导型标准化体系向市场决定型标准化体系发展。我国的标准化战略首先要解决好:
(1) 标准化工作一定要以市场需要为主导;
(2) 要确实以企业主导,以企业为主体;
(3) 政府主管部门采取有效措施,指导和推动标准化战略;
(4) 积极组织企业参与相关国际国内标准化活动,与国际标准化接轨;
(5) 培养企业标准化工作队伍,分类指导企业实施标准化战略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