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假期里,爸爸妈妈带我到庐山的三叠泉看瀑布。
导游说,到三叠泉来回要步行三个多小时,虽然听起来就很累,但为了看到最美的风景,吃点苦又算什么?于是,我与爸妈一起兴奋地开启了观泉之旅。
我们才走了半个多小時,就感觉腿越来越重。突然,一个叔叔大喊:“快看!坐轿子的‘小少爷’!”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小哥哥,正坐在一顶由两根竹竿与一把竹椅扎成的轿子里,此时,他正跷着二郎腿,喝着饮料,眯着眼睛看风景,好不惬意!瞧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感觉他一定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位“少爷”。
一前一后两位爷爷抬着竹轿,沿着一级级石阶艰难地向上移动,遇上陡峭的地方,前面一位爷爷还要蹲下来曲着腿往上挪动,他们累得气喘吁吁,衣服没有一点干的地方了。
轿子后面还跟着一位满头大汗的阿姨,背着一个大包包,轿子快她也快,轿子慢她也慢,紧紧地跟在轿子后面,还不时给那位“小少爷”递饮料,我想这一定是“小少爷”的妈妈。
抬着“小少爷”的轿子从我们身边过去了,旁边一位奶奶小声说:“唉!现在的孩子一点苦也不能吃。”另一位大爷也跟着说:“都是让大人给宠坏了。瞧,这个小姑娘才是最棒的!”大爷笑眯眯地看着我。
听着大爷的夸奖,本来疲惫的我一下子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想,我可不能像“小少爷”那样贪图享受,更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一定要做个坚强的好少年!
老师有话说:小作者通过旅途中看到的一幕,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过度宠爱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习作运用对比手法,把“小少爷”坐在轿子中的悠闲自得与汗流浃背的轿夫、随着轿子奔跑的“妈妈”、徒步攀登的“我”等进行一一对比,并通过旁观者的言行,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指导老师/张斌
导游说,到三叠泉来回要步行三个多小时,虽然听起来就很累,但为了看到最美的风景,吃点苦又算什么?于是,我与爸妈一起兴奋地开启了观泉之旅。
我们才走了半个多小時,就感觉腿越来越重。突然,一个叔叔大喊:“快看!坐轿子的‘小少爷’!”我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一个比我大不了多少的小哥哥,正坐在一顶由两根竹竿与一把竹椅扎成的轿子里,此时,他正跷着二郎腿,喝着饮料,眯着眼睛看风景,好不惬意!瞧他那得意洋洋的样子,我感觉他一定真把自己当成了一位“少爷”。
一前一后两位爷爷抬着竹轿,沿着一级级石阶艰难地向上移动,遇上陡峭的地方,前面一位爷爷还要蹲下来曲着腿往上挪动,他们累得气喘吁吁,衣服没有一点干的地方了。
轿子后面还跟着一位满头大汗的阿姨,背着一个大包包,轿子快她也快,轿子慢她也慢,紧紧地跟在轿子后面,还不时给那位“小少爷”递饮料,我想这一定是“小少爷”的妈妈。
抬着“小少爷”的轿子从我们身边过去了,旁边一位奶奶小声说:“唉!现在的孩子一点苦也不能吃。”另一位大爷也跟着说:“都是让大人给宠坏了。瞧,这个小姑娘才是最棒的!”大爷笑眯眯地看着我。
听着大爷的夸奖,本来疲惫的我一下子浑身充满了力量。我想,我可不能像“小少爷”那样贪图享受,更不能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痛苦之上。我一定要做个坚强的好少年!
老师有话说:小作者通过旅途中看到的一幕,反映了一个深刻的社会问题:过度宠爱不利于孩子健全人格的培养。习作运用对比手法,把“小少爷”坐在轿子中的悠闲自得与汗流浃背的轿夫、随着轿子奔跑的“妈妈”、徒步攀登的“我”等进行一一对比,并通过旁观者的言行,很好地表达了主题。
指导老师/张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