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前水稻病虫危害的控制仍然以化学防治为主,而农药减量使用技术是应对病虫害的不断更新的重要举措。本文介绍农药减量使用技术在水稻病虫防治中的应用,通过一些合理科学地使用低残留、低毒、新型高效的化学农药防治水稻病蟲危害,使生产成本大降低,有效的提高水稻产量和质量,同时也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关键词:农药减量使用;水稻病虫;防治措施
化学农药的使用一直是过去几十年水稻病虫防治中的有效手段,起初虽然有很好的成效,但慢慢的效果也就没开始时那么明显。近年来,水稻病虫发生日趋频繁,为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大量的化学农药被投入使用以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同时大量农药的浪费还会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生态发展,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稻病虫防治,科学合理的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尽量减小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进一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农民的粮食增产和节本增收。
1. 现阶段水稻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难点
1.1水稻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暴发频率增加
水稻病虫会产生很多水稻病害,在这里通过对南方水稻的黑条矮缩病进行调查分析。这种病害首先在广东阳江被发现,并被报道于世;但其后并没有被重视,还不断的出现在我国广东等地,虽然我国农民对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不能有效的防治;到后来,黑条矮缩病大规模的在我国各个省份出现,使大量的水稻受到危害,给我国的水稻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国的粮食安全方面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1.2水稻病虫对常用药剂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农作物被施加的农药使用剂量不断增加。有的农民甚至不允许稻田里存在一个害虫,如果发现有虫,就会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晒,使得农药使用量大大的增加。伴随着化学农药的大幅增量施用而来的是水稻害虫防治及环境等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主要表现为害虫产生了耐药性和抗药性,还有自然控制力也被极大的减弱,田间的生态系统及生物链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也会给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1.3科学用药技术欠缺
国内水稻种植户文化程度大部分偏低,普遍性缺乏病虫害识别、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科学用药技术,不能及早发现病虫害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更不用说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少有人受过专门的植保科技培训,病虫害防治观念落后,科学用药水平低,安全用药意识薄弱。由此带来了整体防治效果差、盲目乱用、滥用化学农药现象,防治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如近年来,部分水稻种植户因植保知识、技术水平有限,用药适期掌握不准确,贻误了最佳防治时问。当错过这个时间后,害虫又会继续生长起来,这样就只能继续对水稻喷晒农药,增加了农药的喷晒次数。
2. 水稻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后果
首先,没有科学指导就不能够合理有章法地使用农药。由于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概念缺乏认识,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甚至有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只注重农药防治效果,而不考虑农药的毒性及产生的后果。盲目使用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容易出现农产品的残留超标的现象,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抗药性害虫;当水稻中的化学农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我国有许多水稻由于农药含量过多,影响出口,就会导致我国出现很多经济损失。
其次,水稻化学农药中有很大部分没有起到杀虫的作用,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的现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量大,农作物的品种多门类全,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防治压力大,各种农作物的用药需求量大。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农药使用量每年以超过了120万吨,在国内7%的土壤都已受到了污染。2012年某县农药过量使用,浪费的情况很大,大约有20%左右的被浪费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
3. 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主要方法
(1)不能盲目无根据的用药,要针对不同病虫为害采取不同对策。不同的病虫,其发生为害特点是不同的,也有不同的弱点,选用对路农药才能进行防治水稻不同病虫。只有选用与环境相容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才能做到准确用药有效的防治水稻病虫。
(2)要掌握病虫的特点,重点施药防治病虫为害的主要部位,不同病虫有不同的为害部位,重点为害部位自然是喷药防治的重点。对于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就需要对水稻的稻株中下部进行喷晒;稻纵卷叶螟、稻叶瘟应喷晒在整株的稻叶上。第二代稻秆蝇主要为害幼穗。穗瘟发生在稻穗颈节,稻曲病为害穗粒,施药部位应重点在稻株中上部。我们只有找到了病虫的重点为害部位,并针对病虫为害主要部位进行重点喷药,才能使病菌和虫体被药液充分接触到,并发挥其作用而不至于过多的浪费。从而有效防治消灭病虫害,使农药利用率得到提高,防治效果达到更好。
(3)合理控制施药次数和使用量,科学使用农药,做到精量用药。防治害虫时应达到防治指标时才施药,而不能见虫就除。施药前要分清农药用途,不能瞎用混用,更不能随意加大用量,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规定使用量配制药液。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基础上还要掌握防治方法,从而达到精准施药的目的。通过开展精准施药技术研究应用.这样才能既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浪费,又能有效的除虫防病,减轻农药对稻米和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绿色放心的农产品。
4. 减量使用农药综合防治的优势分析
(1) 减量使用农药综合防治的这种生态农业的模式,既降低了农药残留.为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发挥了应有作用,又能够使本地的生态效益不断的提高,为加快绿色植保进程奠定了基础。不少地区采用了高效和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种植模式栽培模式都大大的改变和优化,不再采用以往的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方式,有效的防治了病虫害,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质量也有了保障,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相关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起来。
(2)采用科学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将生态农业的模式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使不断增加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通过实验研究新组合特征和特性的配套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并且不断地筛选出优质的水稻种,提高相关农药的品质,不断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量。将研究出的最优组合加以应用,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水稻的质量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对稻米质量的把控,更加有效的保障水稻的价值和安全。
(3)选用高效药剂,科学用药,合理配方,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在生态农业的模式下,提高防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减少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避免病虫极快产生抗药性,保护自然天敌.科学处理化防与生防的关系,不断的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快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的发展。
总结
当今社会,水稻作为主要粮食,其农业种植方式和相关病虫害的防治和农药使用只有不断的科学化,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其经济效益。而我们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还远远不够,只有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增大,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今后大面积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邢娇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张开朗、谷爱娣、游树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 J ].中国植保导刊,2011,(5):l7-21.
[3] 邹弋匕,朱志伟, 唐铁京.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应用[ J ].广东科技,2013,22(8)
[4]曹坳程,郭美霞,王秋霞.农药面源污染及控制策略[A].2008.
[5]陶开战,朱海华,白朴.超级稻新两优6号在温州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啪.浙江农业科学,2009.
关键词:农药减量使用;水稻病虫;防治措施
化学农药的使用一直是过去几十年水稻病虫防治中的有效手段,起初虽然有很好的成效,但慢慢的效果也就没开始时那么明显。近年来,水稻病虫发生日趋频繁,为保护农作物安全生长,提高作物产量,大量的化学农药被投入使用以控制农作物病虫草发生危害,这不仅增加了农业生产投入成本,同时大量农药的浪费还会造成对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破坏,使病虫的抗药性增加,很大程度上影响农业的生态发展,损害人们的身体健康。因此,我们必须高度重视水稻病虫防治,科学合理的降低化学农药使用量,尽量减小农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保障食品安全和生态安全,进一步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同时实现农民的粮食增产和节本增收。
1. 现阶段水稻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难点
1.1水稻害虫发生、危害逐年加重,暴发频率增加
水稻病虫会产生很多水稻病害,在这里通过对南方水稻的黑条矮缩病进行调查分析。这种病害首先在广东阳江被发现,并被报道于世;但其后并没有被重视,还不断的出现在我国广东等地,虽然我国农民对此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但还是不能有效的防治;到后来,黑条矮缩病大规模的在我国各个省份出现,使大量的水稻受到危害,给我国的水稻产业带来严重的损失,在我国的粮食安全方面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1.2水稻病虫对常用药剂产生耐药性和抗药性
长期以来,为了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农作物被施加的农药使用剂量不断增加。有的农民甚至不允许稻田里存在一个害虫,如果发现有虫,就会对水稻进行农药喷晒,使得农药使用量大大的增加。伴随着化学农药的大幅增量施用而来的是水稻害虫防治及环境等许多严重问题,其中最突出的主要表现为害虫产生了耐药性和抗药性,还有自然控制力也被极大的减弱,田间的生态系统及生物链都遭到了严重破坏,农药残留及环境污染也会给人们身体健康产生各种不利影响。
1.3科学用药技术欠缺
国内水稻种植户文化程度大部分偏低,普遍性缺乏病虫害识别、田间调查、预测预报以及科学用药技术,不能及早发现病虫害并及时作出正确判断,更不用说采取有效的防治措施。极少有人受过专门的植保科技培训,病虫害防治观念落后,科学用药水平低,安全用药意识薄弱。由此带来了整体防治效果差、盲目乱用、滥用化学农药现象,防治成本大幅上升等问题。如近年来,部分水稻种植户因植保知识、技术水平有限,用药适期掌握不准确,贻误了最佳防治时问。当错过这个时间后,害虫又会继续生长起来,这样就只能继续对水稻喷晒农药,增加了农药的喷晒次数。
2. 水稻化学农药大量使用的后果
首先,没有科学指导就不能够合理有章法地使用农药。由于对农产品农药残留概念缺乏认识,过分追求和依赖剧毒农药,甚至有的农户在选购农药时,只注重农药防治效果,而不考虑农药的毒性及产生的后果。盲目使用农药,极易造成病虫的耐药性和抗药性的提高,不但造成杀虫效果不佳,而且用药量加大、防治成本增加,容易出现农产品的残留超标的现象,破坏了农田生态平衡和生物多样性,出现了抗药性害虫;当水稻中的化学农药积累到一定的程度之时,就会对人体产生很大的危害;甚至我国有许多水稻由于农药含量过多,影响出口,就会导致我国出现很多经济损失。
其次,水稻化学农药中有很大部分没有起到杀虫的作用,这样就会造成大量的浪费的现象。我国是个农业大国,粮食生产量大,农作物的品种多门类全,突发性病虫害时有发生,防治压力大,各种农作物的用药需求量大。根据调查显示,我国的农药使用量每年以超过了120万吨,在国内7%的土壤都已受到了污染。2012年某县农药过量使用,浪费的情况很大,大约有20%左右的被浪费掉,造成了极大的损失和危害。
3. 化学农药减量使用的主要方法
(1)不能盲目无根据的用药,要针对不同病虫为害采取不同对策。不同的病虫,其发生为害特点是不同的,也有不同的弱点,选用对路农药才能进行防治水稻不同病虫。只有选用与环境相容的高效、低毒、低残留对路农药,才能做到准确用药有效的防治水稻病虫。
(2)要掌握病虫的特点,重点施药防治病虫为害的主要部位,不同病虫有不同的为害部位,重点为害部位自然是喷药防治的重点。对于二化螟、稻飞虱、纹枯病就需要对水稻的稻株中下部进行喷晒;稻纵卷叶螟、稻叶瘟应喷晒在整株的稻叶上。第二代稻秆蝇主要为害幼穗。穗瘟发生在稻穗颈节,稻曲病为害穗粒,施药部位应重点在稻株中上部。我们只有找到了病虫的重点为害部位,并针对病虫为害主要部位进行重点喷药,才能使病菌和虫体被药液充分接触到,并发挥其作用而不至于过多的浪费。从而有效防治消灭病虫害,使农药利用率得到提高,防治效果达到更好。
(3)合理控制施药次数和使用量,科学使用农药,做到精量用药。防治害虫时应达到防治指标时才施药,而不能见虫就除。施药前要分清农药用途,不能瞎用混用,更不能随意加大用量,要严格按照农药标签规定使用量配制药液。在确保防治效果的基础上还要掌握防治方法,从而达到精准施药的目的。通过开展精准施药技术研究应用.这样才能既提高了农药的有效利用率,减少浪费,又能有效的除虫防病,减轻农药对稻米和环境的污染,生产出绿色放心的农产品。
4. 减量使用农药综合防治的优势分析
(1) 减量使用农药综合防治的这种生态农业的模式,既降低了农药残留.为持续治理水稻重大病虫发挥了应有作用,又能够使本地的生态效益不断的提高,为加快绿色植保进程奠定了基础。不少地区采用了高效和创新的生态农业模式,生态种植模式栽培模式都大大的改变和优化,不再采用以往的施用化肥和农药的方式,有效的防治了病虫害,使农作物的产量得到了很大提高,同时质量也有了保障,极大地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使相关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的有机统一起来。
(2)采用科学的方法,减少农药的使用量,将生态农业的模式运用到实际生产中,能够使不断增加的经济效益得以实现。通过实验研究新组合特征和特性的配套的生态高效栽培技术,并且不断地筛选出优质的水稻种,提高相关农药的品质,不断减少对农药的使用量。将研究出的最优组合加以应用,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水稻的质量不断的提高,从而实现对稻米质量的把控,更加有效的保障水稻的价值和安全。
(3)选用高效药剂,科学用药,合理配方,实现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在生态农业的模式下,提高防效、确保用药安全,有效减少防治次数和农药使用量,避免病虫极快产生抗药性,保护自然天敌.科学处理化防与生防的关系,不断的增加农作物的抗病虫害能力,加快农业生产模式的转变,促进农业的发展。
总结
当今社会,水稻作为主要粮食,其农业种植方式和相关病虫害的防治和农药使用只有不断的科学化,才能最大化的实现其经济效益。而我们对农药减量增产技术的研究和运用还远远不够,只有从现在的实际出发,减少农药用量,保护农田生态环境,提高农产品质量,才能实现对病虫害的有效防治和实现水稻产量的增加,农民收益增大,创造更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在今后大面积生产中具有较好的、更为广阔的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邢娇阳.我国农业面源污染的治理对策研究[ J ].经济研究导刊,2012(5).
[2]张开朗、谷爱娣、游树立.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在建湖县的应用实践与效益评价[ J ].中国植保导刊,2011,(5):l7-21.
[3] 邹弋匕,朱志伟, 唐铁京.水稻病虫防治中农药减量使用技术的应用[ J ].广东科技,2013,22(8)
[4]曹坳程,郭美霞,王秋霞.农药面源污染及控制策略[A].2008.
[5]陶开战,朱海华,白朴.超级稻新两优6号在温州种植表现及栽培技术啪.浙江农业科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