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作为我国重要的老工业基地之一,要实现又好又快发展,必须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在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上狠下功夫,使老工业基地焕发生机、重振雄风。
——胡锦涛
重庆老工业基地要焕发生机、重振雄风,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着力点——
强力推进区位优势向市场优势、制造业优势转换
重庆地处中西部结合部,既有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主要辐射区的纵深市场腹地,又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大后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重庆直辖后,随着交通建设的提速,不但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而且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市场优势,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凝聚力和辐射力。目前,重庆拥有西部最大的商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拥有西部最发达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以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为例,重庆2005年比云、贵、川三省总和还多,相当于西北六省区的总和,是四川的2.17倍,而在2000年仅为四川的70%。但是,重庆的市场优势还远未转换为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优势。以服装鞋帽及针、纺织产品为例,重庆仅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在2005年就达115亿元,而2005年重庆规模以上的这类企业的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仅为50亿元左右。
当前,重庆应进一步深化同川、黔、滇等周边地区的合作,通过推进区域合作巩固重庆的区位优势,并大力推进区位优势向市场优势、制造业优势转换,最终形成市场带动制造业、制造业推动市场的良好发展格局。
将北部新区打造成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引擎
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的北部新区,经过6年的发展,从零起步,产值年年翻番,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7亿元、65.7亿元。但是,北部新区无论从经济规模上,还是从经济结构上,离真正成为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引擎,还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应积极争取北部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以便在土地、金融、财税、产业投资等方面享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北部新区目前享有的优惠政策相当多是东部地区的普惠政策)。目前,国家已批准成立4个国家级新区,惟独西部地区没有。而北部新区在西部先行一步的实践,依托中西部惟一直辖市及拥有的区位优势,在西部最有条件和理由成为国家级新区。
其次,大幅度拓展北部新区面积。目前,北部新区面积仅有136平方公里,而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面积分别高达553平方公里、2596平方公里,后者还横跨5个区级行政单元(包括3个完整的行政区)。以北部新区现有的土地面积看,即使以浦东新区的经济密度计算,北部新区也仅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工业增加值250亿元左右,即便这一目标在2010年实现,其占全市的比重也仅分别为10%左右,而浦东新区这两个指标在2005年分别是23.04%和24.43%,天津滨海新区的这两个指标分别是43.89%和55.44%。因此,要让北部新区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引擎,必须大幅度拓宽其面积,即便是相当于目前上海浦东新区的面积,至少还应增加3倍。
再次,培育一批经济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的引擎产业。目前,北部新区引擎产业单一,主要体现在汽车制造业上。必须下大力气发展产业关联度强的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
以产业集群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推力
产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大、交易成本低、国际营销网络广及知名度高等优势,重庆要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一是要继续完善并壮大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培育并发展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冶金、化工医药、绿色及特色食品、纺织、服装等资源利用型产业集群。
二是让工业园区真正成为产业集群的载体。每个工业园区必须引进和培育能产生强大集聚效应的龙头企业,并引导和组织各类企业积极参与配套协作,形成基于产品配套链和产业服务链基础上的产业集群。
三是要遵循产业推动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规律,规划建设好与产业集群密切结合的具有专业化特色的产业市场。
四是瞄准沿海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点区域,通过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合作,通过整体承接其产业转移来促进重庆产业集群的发展。着重要加强与浙江、江苏、广东的纺织、服装、皮革的重点发展区域,广东、江苏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重点发展区域的联系,整体承接这些区域的产业转移。
五是要加强各产业集群间的链接、融合,互为市场,最终形成复合型产业集群。如天然气化工、铝加工要积极为汽车、电子及家电等产业开发生产新型材料,后者则应主动为前者提供应用市场。
鼓励知名品牌扩张以提高名牌产品的行业集中度
截至2006年,我市拥有19个中国驰名商标、26个中国名牌,均居西部第二位,其中中国驰名商标在城市榜上仅次于北京、上海、泉州、温州、深圳,与宁波、佛山并列第6位,在地区榜上排第13位。但是我市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未能较好地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品牌资源增值潜力挖掘不够。除“长安”、“西南铝”、“重钢”销售额上百亿元以上,大多数企业的销售额都在10亿元以下。食品工业除“重庆啤酒”的销售额接近20亿元外,其他企业均在10亿元以下,而四川的“五粮液”、内蒙古的“伊利”和“蒙牛”等食品企业的销售额均在100亿元以上。
因此,重庆在继续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好品牌价值,鼓励知名品牌以参控股、贴牌等方式进行扩张,放大名牌效应,提高名牌产品的行业集中度。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虽经过多年调整,但重庆国有经济总体规模偏大、战线过长、效益偏差的情况依然突出。2005年,重庆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实收资本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4.39%、66.92%,远高于全国48.5%、46.72%的平均水平,但国有控股企业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仅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1.43%、51.12%,大大低于其资产、资本所占比重,这意味着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资本产出水平远低于非国有企业。同时,国有经济战线太长,在重庆的38个工业行业中,仅有3个行业没有国家资本及国有控股企业。
为此,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国有资本要从充分竞争行业、从自身效率相对低下的行业逐步甚至完全退出;另一方面,国有资本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大对产业进入壁垒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和国有经济必须保持控制力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组和投入力度。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企业所副所长)
——胡锦涛
重庆老工业基地要焕发生机、重振雄风,笔者认为应抓好以下着力点——
强力推进区位优势向市场优势、制造业优势转换
重庆地处中西部结合部,既有以长江上游地区为主要辐射区的纵深市场腹地,又是我国重要的战略大后方,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重庆直辖后,随着交通建设的提速,不但区位优势更加凸显,而且区位优势正在转化为市场优势,显现出强大的市场凝聚力和辐射力。目前,重庆拥有西部最大的商业批发企业和零售企业,拥有西部最发达的商品交易市场体系。以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交易额为例,重庆2005年比云、贵、川三省总和还多,相当于西北六省区的总和,是四川的2.17倍,而在2000年仅为四川的70%。但是,重庆的市场优势还远未转换为以制造业为主的产业优势。以服装鞋帽及针、纺织产品为例,重庆仅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交易额在2005年就达115亿元,而2005年重庆规模以上的这类企业的工业产品销售收入仅为50亿元左右。
当前,重庆应进一步深化同川、黔、滇等周边地区的合作,通过推进区域合作巩固重庆的区位优势,并大力推进区位优势向市场优势、制造业优势转换,最终形成市场带动制造业、制造业推动市场的良好发展格局。
将北部新区打造成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引擎
以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和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为依托的北部新区,经过6年的发展,从零起步,产值年年翻番,2006年地区生产总值、工业增加值分别达到87亿元、65.7亿元。但是,北部新区无论从经济规模上,还是从经济结构上,离真正成为振兴重庆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引擎,还有不小的差距。
首先,应积极争取北部新区成为国家级新区,以便在土地、金融、财税、产业投资等方面享有更加优惠的政策(北部新区目前享有的优惠政策相当多是东部地区的普惠政策)。目前,国家已批准成立4个国家级新区,惟独西部地区没有。而北部新区在西部先行一步的实践,依托中西部惟一直辖市及拥有的区位优势,在西部最有条件和理由成为国家级新区。
其次,大幅度拓展北部新区面积。目前,北部新区面积仅有136平方公里,而上海浦东新区、天津滨海新区面积分别高达553平方公里、2596平方公里,后者还横跨5个区级行政单元(包括3个完整的行政区)。以北部新区现有的土地面积看,即使以浦东新区的经济密度计算,北部新区也仅能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工业增加值250亿元左右,即便这一目标在2010年实现,其占全市的比重也仅分别为10%左右,而浦东新区这两个指标在2005年分别是23.04%和24.43%,天津滨海新区的这两个指标分别是43.89%和55.44%。因此,要让北部新区成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强大引擎,必须大幅度拓宽其面积,即便是相当于目前上海浦东新区的面积,至少还应增加3倍。
再次,培育一批经济关联度强、带动作用大的引擎产业。目前,北部新区引擎产业单一,主要体现在汽车制造业上。必须下大力气发展产业关联度强的通信设备制造业、计算机及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通用设备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仪器仪表及文化办公用品制造业等装备制造业。
以产业集群作为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推力
产业集群具有规模经济大、交易成本低、国际营销网络广及知名度高等优势,重庆要重振老工业基地雄风,必须大力发展产业集群。
一是要继续完善并壮大汽车、摩托车产业集群,培育并发展通用设备、专用设备、电气设备、电子信息、仪器仪表等装备制造业产业集群,以及冶金、化工医药、绿色及特色食品、纺织、服装等资源利用型产业集群。
二是让工业园区真正成为产业集群的载体。每个工业园区必须引进和培育能产生强大集聚效应的龙头企业,并引导和组织各类企业积极参与配套协作,形成基于产品配套链和产业服务链基础上的产业集群。
三是要遵循产业推动市场、市场带动产业的发展规律,规划建设好与产业集群密切结合的具有专业化特色的产业市场。
四是瞄准沿海产业集群化发展的重点区域,通过政府、企业、中介组织的合作,通过整体承接其产业转移来促进重庆产业集群的发展。着重要加强与浙江、江苏、广东的纺织、服装、皮革的重点发展区域,广东、江苏的电子信息制造业的重点发展区域,广东、江苏、山东、浙江的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的重点发展区域的联系,整体承接这些区域的产业转移。
五是要加强各产业集群间的链接、融合,互为市场,最终形成复合型产业集群。如天然气化工、铝加工要积极为汽车、电子及家电等产业开发生产新型材料,后者则应主动为前者提供应用市场。
鼓励知名品牌扩张以提高名牌产品的行业集中度
截至2006年,我市拥有19个中国驰名商标、26个中国名牌,均居西部第二位,其中中国驰名商标在城市榜上仅次于北京、上海、泉州、温州、深圳,与宁波、佛山并列第6位,在地区榜上排第13位。但是我市拥有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企业,未能较好地将品牌优势转化为市场优势,品牌资源增值潜力挖掘不够。除“长安”、“西南铝”、“重钢”销售额上百亿元以上,大多数企业的销售额都在10亿元以下。食品工业除“重庆啤酒”的销售额接近20亿元外,其他企业均在10亿元以下,而四川的“五粮液”、内蒙古的“伊利”和“蒙牛”等食品企业的销售额均在100亿元以上。
因此,重庆在继续争创中国名牌、中国驰名商标的同时,必须充分利用好品牌价值,鼓励知名品牌以参控股、贴牌等方式进行扩张,放大名牌效应,提高名牌产品的行业集中度。
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
虽经过多年调整,但重庆国有经济总体规模偏大、战线过长、效益偏差的情况依然突出。2005年,重庆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实收资本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比重分别为64.39%、66.92%,远高于全国48.5%、46.72%的平均水平,但国有控股企业工业产值、工业增加值仅分别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51.43%、51.12%,大大低于其资产、资本所占比重,这意味着国有控股企业的资产、资本产出水平远低于非国有企业。同时,国有经济战线太长,在重庆的38个工业行业中,仅有3个行业没有国家资本及国有控股企业。
为此,要继续推进国有经济的战略性调整。一方面,国有资本要从充分竞争行业、从自身效率相对低下的行业逐步甚至完全退出;另一方面,国有资本要向关系国家安全和国民经济命脉的重要行业和关键领域集中,加大对产业进入壁垒高、市场发展前景广阔和国有经济必须保持控制力的基础性支柱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的重组和投入力度。
(作者系重庆社会科学院企业所副所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