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斜角肌综合征保守治疗的临床研究进展及思考

来源 :按摩与康复医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aaj199054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前斜角肌综合征的手术治疗缺乏广泛适用性,而保守治疗则在适用性和早期治疗上体现出较大优势,针对本病的保守治疗迅速发展.本文通过分析与总结临床上对前斜角肌综合征常见的保守治疗,如针刺、电针、针刀、推拿等,指出以往相关研究的不足之处,普遍随访缺乏、治疗点选择较局限等.引用肌筋膜经线理论,探讨前斜角肌综合征保守治疗的新思路.
其他文献
目的 探讨芪珀生脉颗粒调控PGC-1α/NRF-1/Tfam通路,促进线粒体生物合成,改善房颤大鼠代谢应激的机制.方法 采用尾静脉注射乙酰胆碱—氯化钙(Ach-CaCl2)建立SD房颤大鼠模型,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模型组、芪珀生脉颗粒大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中剂量组、芪珀生脉颗粒小剂量组和阳性对照药维拉帕米组.用药干预4周后,比较各组大鼠房颤持续时间、血清乳酸及总胆固醇水平、透射电镜观察大鼠心房肌组织线粒体超微结构,测定心房ATP含量,运用Western Blot法检测线粒体生物合成关键蛋白PGC-1 α、
目的:探讨低负荷下血流限制性训练对老年人下肢肌力和平衡步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于我院老年护理科年龄大于65岁的老年人40例,按随机抽签法将老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两组均借助膝关节蹬踏设备进行股四头肌传统肌力训练,试验组在传统肌力训练基础上配合血流限制性训练(BFR),每周3次,连续2个月.两组训练前后分别进行5次坐站起立测试FTSST,3m计时起立行走测试TUGT,膝关节等速肌力测试,进行疗效评估.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FTSST测试、TUG测试、PT值、平均伸肌力
收集南北衢州和金昌两地的气象数据,统计其结果,提出温邪本质是几种太阳的短波辐射(局限于几种波长).
目的:观察电针透穴疗法治疗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及对相关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收集的150例风寒湿痹型膝骨关节炎随机分为电针透穴治疗组(以下简称治疗组)及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组(以下简称对照组),每组各75例.治疗组予内、外膝眼相互透穴联合电针治疗,每日1次,15天为1个疗程,共治疗2个疗程,疗程间休息5天;对照组予关节腔内注射玻璃酸钠,每周注射1次,共注射5次.观察两组治疗前、后VAS、WOMAC、FTSST及IL-1 β、TNF-α等指标的改善情况和差异.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
目的:观察深层肌肉刺激疗法(deep muscle stimulator,DMS)结合推拿治疗对脑卒中后踝关节运动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9年1月~2019年12月入住本科60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踝关节推拿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深层肌肉刺激疗法治疗,治疗4周.治疗前及治疗4周后分别采用综合痉挛量表(compopsite spasticity scale,CSS)、简式Fugl-Meyer下肢运动功能评分量表(FMA)来评定踝关节的痉
目的:探讨股骨头坏死与血清代谢物的相关性,以期研究发生股骨头坏死的潜在高危因素.方法:选取6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为观察组,另选取同基线水平60例具有高危因素但未发生坏死的患者为对照组,检验两组血常规、肝肾功能、免疫八项、糖化血红蛋白等血清指标并记录数据,运用SPSS分析方法对股骨头坏死与血清结果的相关性进行探寻,以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结果:白细胞(WBC)、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酸脱氢酶、糖、血清碳酸氢盐、脂肪酶、岩藻糖苷酶(AFU)、尿素、血清转铁蛋白与镁离子(Mg)与股骨头坏死的发生有统计
目的: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结合旋律语调疗法(MIT)对失语症患者图片名的作用及影响.方法:2019年6月,选取5例脑卒中后失语症患者(病程>3个月)进行为期4周的训练,采用A-B期自身对照设计,前2周患者接受经典旋律语调疗法(MIT)(A期),后2周接受经典旋律语调疗法(MIT)+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刺激(B期).tDCS刺激部位为左侧Broca区,刺激强度为1.5mA,使用的刺激电极面积为50mm×70mm.MIT是言语治疗师引导失语症患者跟唱目标词,同时让患者有节奏地轻拍桌面打节拍,诱
脊髓炎在中医学可归于“瘘证”范畴,其临床表现为肢体肌肉无力和二便困难,在治疗过程中发现一现象:选取针刺其会阴穴在腹部铺姜灸的辅助下,留针30min后,患者诉腹胀体冷感及下肢沉重无力感减轻,且在确认无加电针电解、无大小便污染及无其他物理、化学因子干扰的情况下,会阴穴处毫针出现氧化变黑现象.连续按照此方案的治疗4次后,腹胀感基本消失,下腹部体冷感消失,腰骶部及肛门处冰冷感基本消失,双下肢乏力减轻,肌力由0级进展至2级,会阴部毫针未见变黑现象.
目的:探讨按摩疗法对痉挛型脑瘫患儿运动及平衡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1月在桂林市妇幼保健院小儿神经康复科行门诊康复治疗的痉挛型脑瘫患儿85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观察组44例,两组患儿均开展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上述康复治疗基础上进行按摩疗法治疗,比较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儿童平衡量表评分(PBS)、粗大运动功能测试量表评分(GMFM)和内收肌和腓肠肌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MS).结果:治疗后,两组患儿平衡功能量表评分、GMFM中D区和E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P<0.05),内
据不完全统计,镰旁脑膜瘤术后引起瘫痪的患者逐渐增多,此类患者运动功能障碍也时有发生.为帮助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更好地回归社会,本文以一名患者的成功治疗为例,根据导致患者肢体瘫痪的因素,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对其进行术后康复,具体包括本体感觉神经肌肉促进疗法、运动再学习法、强制性使用运动疗法等,借助于辅助器具(踝足矫形器),结合患者的具体需求和实际情况,制定详细的康复治疗计划.此案例的成功康复,证明了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在术后康复等领域的重要意义.利用现代康复治疗技术,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将是康复发展的必然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