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社会餐饮单位量大面广,食品安全问题多发,政府食品安全监管力量不足问题凸显。针对这些堵点痛点难点,近年来,奉化区以“数字政府”改革建设为抓手,运用“互联网+”思维,创新推出“食安码”,紧密打造由餐饮单位、消费者、社会志愿者、政府多方参与,集信用监管、技术监管、社会共治等工作于一体的食品安全治理网,有效提升食品安全监管效率,受到群众的广泛好评,浙江电视台专门对此进行了采访报道。截至目前,已接入3800余家餐饮单位信息至“奉城食安码”后台,并安排13名社会监督员在锦屏、岳林街道协助巡查,对城区1500余家餐饮单位进行评分赋码,其中绿码有379家,红码有360家。
“食安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监管、服务融合到一码,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由“人工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由“单一监管”向“监管服务融合”转变,不仅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而且探索促进了监管模式的创新。
餐饮信息“码上查”实现消费“自主选”和“实时评”
优化整合信用监管、餐饮监管等多个数据平台,集成各类综合信息,生成专属二维码。
实行专属二维码。“食安码”张贴在显著位置,并宣传提示消费者餐前饭后扫一扫。消费者通过扫码,可查询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年度评价登记情况、历次检查记录情况、疫情防控自查登记等综合信息。
实行三色动态码。以绿、黄、红三色显示不同等级,其中“绿码”代表食品安全状态良好,“黄码”代表食品安全状态一般,“红码”代表食品安全状态较差。消费者根据扫码查询的信息,可自主选择是否消费。
实行消费“码上评”。消费者就餐后通过扫码,利用“消费反馈评价”板块,可以实时对餐饮单位进行评价。
食品安全“码上管”实现监管“精准化”和“常态化”
强化“消费举报投诉”板块、“奉化智慧监管平台”与后台监管系统连接,形成政府部门、社会力量、消费者三方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
“码”上举报投诉。消费者扫码后,通过点击“消费举报投诉”板块进入网上投诉,将文字、照片信息直接输入后台监管系统,市场监管部门相关监管责任人员第一时间接收投诉信息提示并查看投訴信息。
“码”上打卡巡查。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政企联动,借势借力引入第三方公益性企业、志愿者队伍、公益性组织等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对餐饮单位进行巡查。社会监督员经“培训指导+现场带教”后,应用“奉化智慧监管平台”,对证照管理、人员管理、场所环境、设施设备、防疫工作、垃圾分类、标识张贴等进行实时定点检查、拍照和上传,使市场监管部门及时获知餐饮单位动态监管信息。
“码”上指挥监管。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后台系统信息,指派执法人员、社会监督员对被投诉餐饮单位及时进行上门核实信息和执法检查,并对执法人员执法过程、餐饮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实现全面及时掌握。
惠企红利“码上享”实现服务“高效化”和“便捷办”
积极开发和拓展“食安码”服务功能,整合资源,提供线上申报、融资贷款、商事登记代办、惠企信息推送等服务。
开发扫码线上申报。餐饮单位通过扫码进入相关服务栏目,对从业人员健康证、疫情防控自查登记等事项进行线上备案申报,推动实现服务高效化。
拓展码上金融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在强化风险把控的基础上,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成长性好的餐饮单位以及新申请开办餐饮单位的信息,积极促成银企融资合作,大力开拓餐饮行业普惠金融市场资源。金融机构利用网点和人员优势,对餐饮单位进行经常性走访,并对申办商事登记注册的餐饮单位进行营业执照代办代送服务,既方便餐饮单位办事,又能使银行精准掌握餐饮单位融资信息和贷款需求,实现银企双赢。
共享码上信息服务。创造条件让信息资源充分流动,及时向餐饮单位推送行业最新政策、惠企助企信息等,提高一线数据共享水平,融合餐饮单位共享员工、共享设备信息,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数据协作分享机制,盘活线上线下资源。
食品问题“码上改”实现整改“联动化”和“持续化”
充分发挥消费者选择、信用评价、执法监管对问题整改的倒逼作用,通过建立完善“食安码”等级动态调整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持续助推形成餐饮单位自觉改、部门监督改和社会协同改的食品安全问题联动整改格局。
主体自觉改。“食安码”公开了主体信用等级和信息。顾客和餐饮单位自身可通过扫码查询检查情况和等级升降原因等信息。餐饮单位只有认真进行问题整改、主动规范餐饮操作行为才能提升“食安码”等级,才能吸引更多顾客。
部门监督改。监管部门依据系统后台提供的信息,及时督促餐饮单位进行整改。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红、黄、绿码餐饮单位进行差别化管理,将黄码尤其是红码餐饮单位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加大巡查频次,及时敦促整改,并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社会协同改。加强“食安码”与融媒体平台联动,将餐饮单位“红黑榜”推送到“掌上奉化”,通过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促进餐饮单位整改。
责任编辑:刘怡然
“食安码”依托现代信息技术,将监管、服务融合到一码,推动食品安全监管由“人工监管”向“智慧监管”转变,由“单一监管”向“监管服务融合”转变,不仅有效提高了监管效率,而且探索促进了监管模式的创新。
餐饮信息“码上查”实现消费“自主选”和“实时评”
优化整合信用监管、餐饮监管等多个数据平台,集成各类综合信息,生成专属二维码。
实行专属二维码。“食安码”张贴在显著位置,并宣传提示消费者餐前饭后扫一扫。消费者通过扫码,可查询经营主体基本情况、年度评价登记情况、历次检查记录情况、疫情防控自查登记等综合信息。
实行三色动态码。以绿、黄、红三色显示不同等级,其中“绿码”代表食品安全状态良好,“黄码”代表食品安全状态一般,“红码”代表食品安全状态较差。消费者根据扫码查询的信息,可自主选择是否消费。
实行消费“码上评”。消费者就餐后通过扫码,利用“消费反馈评价”板块,可以实时对餐饮单位进行评价。
食品安全“码上管”实现监管“精准化”和“常态化”
强化“消费举报投诉”板块、“奉化智慧监管平台”与后台监管系统连接,形成政府部门、社会力量、消费者三方共管的食品安全监督网络。
“码”上举报投诉。消费者扫码后,通过点击“消费举报投诉”板块进入网上投诉,将文字、照片信息直接输入后台监管系统,市场监管部门相关监管责任人员第一时间接收投诉信息提示并查看投訴信息。
“码”上打卡巡查。市场监管部门通过政企联动,借势借力引入第三方公益性企业、志愿者队伍、公益性组织等组建社会监督员队伍,对餐饮单位进行巡查。社会监督员经“培训指导+现场带教”后,应用“奉化智慧监管平台”,对证照管理、人员管理、场所环境、设施设备、防疫工作、垃圾分类、标识张贴等进行实时定点检查、拍照和上传,使市场监管部门及时获知餐饮单位动态监管信息。
“码”上指挥监管。市场监管部门根据后台系统信息,指派执法人员、社会监督员对被投诉餐饮单位及时进行上门核实信息和执法检查,并对执法人员执法过程、餐饮单位整改落实情况实现全面及时掌握。
惠企红利“码上享”实现服务“高效化”和“便捷办”
积极开发和拓展“食安码”服务功能,整合资源,提供线上申报、融资贷款、商事登记代办、惠企信息推送等服务。
开发扫码线上申报。餐饮单位通过扫码进入相关服务栏目,对从业人员健康证、疫情防控自查登记等事项进行线上备案申报,推动实现服务高效化。
拓展码上金融服务。市场监管部门在强化风险把控的基础上,及时向金融机构提供成长性好的餐饮单位以及新申请开办餐饮单位的信息,积极促成银企融资合作,大力开拓餐饮行业普惠金融市场资源。金融机构利用网点和人员优势,对餐饮单位进行经常性走访,并对申办商事登记注册的餐饮单位进行营业执照代办代送服务,既方便餐饮单位办事,又能使银行精准掌握餐饮单位融资信息和贷款需求,实现银企双赢。
共享码上信息服务。创造条件让信息资源充分流动,及时向餐饮单位推送行业最新政策、惠企助企信息等,提高一线数据共享水平,融合餐饮单位共享员工、共享设备信息,加强沟通交流,建立数据协作分享机制,盘活线上线下资源。
食品问题“码上改”实现整改“联动化”和“持续化”
充分发挥消费者选择、信用评价、执法监管对问题整改的倒逼作用,通过建立完善“食安码”等级动态调整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持续助推形成餐饮单位自觉改、部门监督改和社会协同改的食品安全问题联动整改格局。
主体自觉改。“食安码”公开了主体信用等级和信息。顾客和餐饮单位自身可通过扫码查询检查情况和等级升降原因等信息。餐饮单位只有认真进行问题整改、主动规范餐饮操作行为才能提升“食安码”等级,才能吸引更多顾客。
部门监督改。监管部门依据系统后台提供的信息,及时督促餐饮单位进行整改。实行量化分级管理制度,对红、黄、绿码餐饮单位进行差别化管理,将黄码尤其是红码餐饮单位纳入重点监管范围,加大巡查频次,及时敦促整改,并对违法行为进行立案查处。
社会协同改。加强“食安码”与融媒体平台联动,将餐饮单位“红黑榜”推送到“掌上奉化”,通过媒体监督和群众监督促进餐饮单位整改。
责任编辑:刘怡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