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研究

来源 :农民致富之友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an_NE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加快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围绕农业相关联产业发展种养、加工和物流,形成上下游协作紧密、产业链相对完整、辐射带动能力较强、综合效益达到一定规模的生产经营群体,实现产、加、销一体化,对提高农业产业化经营质量和效益、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统筹城乡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农业产业化集群 现状 发展对策
  [中图分类号] S—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3-1650 (2014)10-0015-01
  安阳地处华北平原中部,土地肥沃、面积广阔,农产品资源丰富,是河南省重要的农产品生产基地,是农业部规划的粮食、棉花、油料优势种植区域,是国家确定的全国优质小麦生产基地市。近年来,安阳市紧紧围绕加快建设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按照“基地支持、龙头带动、流通服务、特色高效”的原则,以推动农业转型升级为主线,以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为目标,重点抓好建基地促带动,抓龙头促规模,强服务促发展等环节,不断优化调整产业结构,努力扩大产业基地规模,整合各类资金,加大扶持力度,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业,使各类农业产业化组织迅速发展壮大,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整体水平不断提高。
  一、农业产业化集群现状
  1.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成效显著。2013年,按照《安阳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现代农业产业化集群培育的实施意见》和《安阳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精神,全市重点规划培育农业产业化集群11个,其中:省级5个,市级6个。截止2013年底,集群实现销售总收入226.16亿元,集群内关联协作企业112个,集群内关联协作专业合作社101个,集群吸纳农民就业人数49747人,带动农户73.5万户。
  2.龙头企业辐射能力明显提升。全市市级龙头企业达到136家,省级龙头企业21家,国家级龙头企业5家,世界500强企业1家,规模以上龙头企业固定资产达到39.25亿元,销售收入达到120.68亿元,龙头企业带动农户15.3万户,带动基地面积264.27万亩,带动基地农户增收4.53亿元。
  3.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规模不断提高。围绕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重点培植壮大了一批发展势头好、带动能力强、与产业集群关联度高的大型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全市家庭农场总数达到820家,在工商部门注册466家;农民专业合作社达到3039家,注册资金47亿元,带动农户近40万户,入社农户较非入社农户增收25%以上。
  4.农产品基地建设发展迅速。根据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规划,按照区域布局化、生产标准化、经营集约化的发展方向,重点培育壮大具有地方特色的主导产业和主导产品,发展 “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专业乡镇、专业村,建成了一批高规格、高标准的产业化种养基地。全市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基地面积达到256万亩(复种),完成农业部小麦万亩示范片高产创建6个,面积7.83万亩;高效农业创建“百亩园”、“千亩方”、“万亩区”27个。
  二、存在的问题
  1.集群总体竞争能力不强,集群效应不明显。集群规模不大,总体竞争力不高,具备核心竞争力的企业不多,产品科技含量与附加值不高,集群内部合作不足,有的甚至过度竞争,产业集群的资源互补优势和集群效应没有充分体现出来。
  2.集群与相关联支撑组织的联系欠紧密。产业集群是一个有机的系统,需要相应的组织机构作支撑,以维持集群的健康有序发展,但是目前,我市集群与高校、科研院所共同研发的比重偏低,集群与科研院所的合作意愿不强,产学研结合的思路并未得到切实执行。集群内部龙头企业与农民专业合作社、行业协会、农户等主体之间利益分配、再分配体制还没有建立,“订单农业”、“利润返还”等实现程度还不高,农户不能真正分享农产品增值收益,利益联结紧密、分配公平合理的机制仍没有形成。
  3.集群核心龙头企业辐射带动作用不强。我市虽然已初步建成了11个农业产业化集群,但是集群內核心龙头企业的规模普遍较小,经济实力较弱,对周边地区市场辐射带动作用不强,农产品加工水平与我市主导优势产业的发展不相适应。
  三、发展对策
  1.发挥龙头企业辐射作用,强化集群内企业之间的分工与合作。根据我市农产品资源优势大力培育一批大型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通过大型龙头企业的辐射作用来影响和带动中小规模企业实现集约式发展。政府要重点培育集群的龙头企业,通过政策、资金、基础建设等多个投入渠道鼓励和吸引更多相关企业集聚在龙头企业周围,以形成规模经济,降低综合成本。除了政府对龙头企业进行培育,在集群内部还需要强化分工与合作,充分发挥集群企业之间的相关性或互补性。
  2.强化专业市场与特色产业的配套,加快技术创新,建设区域和企业品牌。强化特色产业与专业市场的配套,引导和建设一批与产业集群紧密结合的有产业特色的专业化大市场,按照“特色产业化、产业特色化、特色产业规模化”的发展规律,促进专业市场在本地区及周边地区的作用与地位进一步提升,引导人流、物流和信息流流向最适宜的地域,扶持组建产业集群现代化的商贸物流平台,有机结合产业集聚与专业特色市场,积极培育和扶持具有较强竞争优势的特色农产品加工集群,以全面实现我市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的集约化、科学化和可持续化。
  3.打造集群内龙头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其主要内容包括优势技术、创新型人才、优秀企业文化和广泛的品牌影响力。依据企业核心竞争力四方面内容,首先企业要加强技术创新,加强与相关科研院所和高校的科研合作,研发符合自身发展实际的优势技术和产品;其次,通过多种方式与科研机构、高校建立合作培养专业技术人才的机制,特别是与各农业院校的合作;第三,企业要建立和谐的企业文化,企业要尊重每一位员工,让员工视企业为家,企业要尊重每一位消费者,注重产品的质量,对社会负责;第四,打造品牌非一朝一夕之功,需要企业长期坚持下去,在保证产品优质的基础上加强与外界的交流和宣传,提高品牌知名度,打造一批消费者信得过的拳头产品。
  4.加强集群与相关联支撑机构组织的联系,提升合作共赢意识。一是加强集群及企业与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为集群及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和人员培训;二是集群及其企业加强与金融机构的联系,建立互信互任的伙伴关系,共同应对市场风险,共享市场机遇的长效机制;三是建立集群与农民专业合作社之间的利益联接机制和沟通机制,鼓励龙头企业通过开展定向投入、定向服务、定向收购等方式,与农户建立稳定、紧密的利益联结关系。
  5.着力健全现代流通体系,提升商品流通效率。一是完善农产品市场体系。规划发展大型农产品集配中心,培育一批专业农产品物流企业,建设一批专业市场,通过专业市场,把更多的农产品生产者、企业更紧密地联结在一起,提高农产品集散能力。二是健全农产品物流体系。打造现代农业物流业,加强鲜活农产品储藏、加工、运输、配送等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鼓励大型龙头企业建立物流配送中心,做到货畅其流。三是发展现代流通业态。支持农业龙头企业建立农产品连锁店、专卖店。鼓励农业龙头企业发展电子商务,鼓励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农产品网上交易。
  6.加强政策引导,推动农业产业化集群快速健康发展。一是加强组织领导,形成发展合力。各级政府要切实加强对农业产业化集群工作的组织领导,在工作精力、资金投入、人员配备等方面要给予重点倾斜;二是加大投入力度,优化发展环境。切实加大对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的扶持力度,整合相关财政支农资金,通过项目补贴、以奖代补、贷款贴息等形式,集中扶持发展前景好、产业关联度大、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三是搞好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各级政府要完善农业招商的配套优惠政策,吸引更多社会资本投入到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中;四是完善考核机制,实行动态监管。建立健全集群考核激励机制,实行动态管理、优胜劣汰。创新农业龙头企业监管模式,取消市级龙头企业“终身制”,对不符合农业产业化集群发展要求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要逐步予以淘汰,对通过监测需要改进的市级农业龙头企业,要限期整改。
其他文献
社会正义是公共健康的核心价值。在公共健康领域,社会正义关系到公民权利的公正对待、医疗保健资源的合理分配和社会弱势群体健康问题的正确解决。公共健康的维护本质上依赖
G-M电力拖动系统,是由原动机拖动直流发电机、直流发电机再直接向直流电动机供电、直流电动机拖动机械负载的拖动系统。由于直流电机具有良好的调速性能,G-M电力拖动系统具有
介绍SMSC2009型轮机模拟器应用。该设备符合STCW公约马尼拉修正案和国家海事局对电子电气员、轮机员适任证书考试的要求,具备高压电力系统的常规操作训练、安全及特殊操作训练
朝鲜王朝后期实学研究的两大流派可以说是星湖学派与北学派.从思维的论法来考察这两大流派的共同与不同点,并通过这些考察从宏观的角度重新探讨实学的性格.星湖学派的李瀷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