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鱼羊为鲜,羊大为美。仓颉造字时,就意识到鲜美的感受离不开鱼和羊。可是鱼儿悠游于江河湖泊之中,要想随时吃鱼,还真不容易。“江头渔家结茆庐,青山当门画不如。江烟淡淡雨疏疏,老翁破浪行捕鱼。”要说吃鱼,吃出花样,还得数这些渔家。
巴蜀大地,河网密布,堰塘沟渠众多,按理说吃鱼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事实上,在过去一般农家也只能过年时奢侈一回,全家人在年夜饭时吃顿鱼,以讨“连年有余”的口彩。如今水产养殖兴盛,物流便利,菜市场上每天都能买到草鱼、鲤鱼、鲢鱼或江团等,想吃哪种随你选。
到重庆出差,顺便拜访老友,大家拉些家常,聊工作,谈美食,不亦快哉。老友提出这次去江津吃酸菜鱼,那是风靡全国的酸菜鱼的发源地。虽然,酸菜鱼在他处也能吃到,但毕竟这是源头,味道肯定还会正宗些。
还未到中午,酸菜鱼店门口就停了不少汽车,看这阵势都是慕名来吃鱼的。老板看有客人来,十分热情地招呼起来。酸菜鱼够鲜,辣椒鱼够辣。十个人,个个埋头猛吃,只听碗筷响,不闻言语声。我为贪那酸菜鱼汤泡饭,又吃了两碗饭,实在够味儿。
津,就是渡水的地方,多用于地名。江津,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纵横,长江横贯东西并绕城而过,呈“几”字形。江津河流众多,除长江外,还有临江河、璧南河、塘河、驴子溪、綦江河、笋溪河等。这些大小河流的存在,自然给鱼类提供了绝佳的繁衍生息之地,酸菜鱼诞生于江津也就不足为奇了。
酸菜鱼也称酸汤鱼,酸字打头,可见没有酸(泡)菜就做不成。酸菜和泡菜是一回事,只不过取名的角度不一样。酸菜是取其味道,泡菜则是按制作工艺。地处巴渝的江津民间,向来有泡青菜、泡辣椒、腌酸菜的习俗,不论城镇百姓、乡村人家,大都离不开泡菜坛子。传闻最初的酸菜鱼便是用陈年泡萝卜制作的,由于陈年泡萝卜浸泡太久,酸而软,且不脆,多数吃客轻易不敢尝试。后来的酸菜鱼改泡萝卜为泡青菜,从此便大受欢迎了。
常言道:“鸡吃叫,鱼吃跳。”江津酸菜鱼选用的鱼讲究的就是活蹦乱跳,绝不用“翻肚”的死鱼,以二三斤重的鲜活草鱼为最佳,既肥而不腻,又嫩而不散。酸菜则以当年腌制的青菜为主,确保酸味地道醇正,色泽泛金,口感清脆绵长,再辅之泡姜、泡辣椒、大蒜、熟猪油、花椒、精盐、蛋清、料酒等调料,在选材、刀功、火候、勾兑、搭配上既保留了川菜酸、辣、嫩、鲜、烫的传统风味,又注入了醇、厚、香浓的现代口感。江津酸菜鱼因此名声大振,风靡一时,逐渐成为能与重庆火锅相媲美的民间美味佳肴。
“船尾寒风不满旗,江边丛祠常掩扉。行人畏虎少晨起,舟子捕鱼多夜归。”从宋代诗人陆游的《初寒》可见渔家江河上捕鱼多在晚上。因为多数鱼都不喜欢刺眼的亮光,反而是柔和的月光、暗淡的渔火能够将鱼群聚拢,这样渔家一网下去,就能增加收成。但夜晚的江面,寒风瑟瑟,别说打鱼撒网,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那种饥寒交迫的滋味也分外难受。所以,渔家在夜晚捕鱼的时候必须补充能量,而那些捕捞上来的渔获,则是他们最易于获得的食材。无论是辣锅鱼、剁椒鱼头,还是泡椒烧鱼、酸菜鱼,都是辣中见鲜,利用辣椒来把鱼的鲜美彻底地激发出来。船家久在水上,正需要这样火气十足的饮食来抵御江上的湿寒。而江河中的鲜鱼活吃,同样需要辣椒、姜、蒜来压住水腥泥臊。生存的需要与饮食的奥秘天然融合,正是烹饪的不二法门。
在家里做酸菜鱼,当然就可以做得精致些。把鱼去头尾,剖成两半,用刀斜着把鱼片成半厘米厚的鱼片。把老姜拍破,和鱼片一起放入瓷盆倒入料酒(或白酒)、蛋清、葱用手抓匀,码味。大蒜切成蒜米待用,干辣椒去籽剪成段。把炒锅放在灶上点火,把色拉油(或菜油)倒入锅中烧至五成热,放入蒜米、酸菜过油,待酸菜、蒜米炒香,放入冷的骨头汤、料酒一茶匙、野山椒、花椒、干辣椒,往码好味的鱼片中撒少许盐抓匀,然后一并倒入锅中煮至汤色呈黄绿色,即可放入鸡精、化猪油、胡椒粉,装入汤碗中即大功告成。酸菜鱼鱼肉鲜嫩,酸辣可口,可吃肉喝汤;还可用鱼汤下面条,即成风味绝佳的鱼汤面。
一锅酸菜鱼,半瓶老白干,鱼肉的鲜嫩酸辣与白酒的醇香甘冽一起咽下去,让身子暖和起来,让脸庞红润起来,渔歌便响起来:“百里呀河水哦桃花浪,江上呀渔船哦穿梭忙咯!哥撒网呀来妹摇桨哦,一网一网哦兜春光咯!”
当在菜市场里面对着一条条新鲜的鱼儿挑肥拣瘦时,当在饭店里品尝着鲜美无比的各类鱼菜时,当彼此调侃治大国若烹小鲜时,有谁知道在那些月黑风高的晚上,长江边的渔民,为了生活,为了能吃上源源不断的河鲜,还在用生命的力量在江河上劳作。他们撒出去的是一家人的希望,是祖辈以水为家的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繁衍至今、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编辑 文凤 见习编辑 汪愉翔)
巴蜀大地,河网密布,堰塘沟渠众多,按理说吃鱼也不是什么难事。可事实上,在过去一般农家也只能过年时奢侈一回,全家人在年夜饭时吃顿鱼,以讨“连年有余”的口彩。如今水产养殖兴盛,物流便利,菜市场上每天都能买到草鱼、鲤鱼、鲢鱼或江团等,想吃哪种随你选。
到重庆出差,顺便拜访老友,大家拉些家常,聊工作,谈美食,不亦快哉。老友提出这次去江津吃酸菜鱼,那是风靡全国的酸菜鱼的发源地。虽然,酸菜鱼在他处也能吃到,但毕竟这是源头,味道肯定还会正宗些。
还未到中午,酸菜鱼店门口就停了不少汽车,看这阵势都是慕名来吃鱼的。老板看有客人来,十分热情地招呼起来。酸菜鱼够鲜,辣椒鱼够辣。十个人,个个埋头猛吃,只听碗筷响,不闻言语声。我为贪那酸菜鱼汤泡饭,又吃了两碗饭,实在够味儿。
津,就是渡水的地方,多用于地名。江津,以地处长江要津而得名。四面高山环抱,境内丘陵纵横,长江横贯东西并绕城而过,呈“几”字形。江津河流众多,除长江外,还有临江河、璧南河、塘河、驴子溪、綦江河、笋溪河等。这些大小河流的存在,自然给鱼类提供了绝佳的繁衍生息之地,酸菜鱼诞生于江津也就不足为奇了。
酸菜鱼也称酸汤鱼,酸字打头,可见没有酸(泡)菜就做不成。酸菜和泡菜是一回事,只不过取名的角度不一样。酸菜是取其味道,泡菜则是按制作工艺。地处巴渝的江津民间,向来有泡青菜、泡辣椒、腌酸菜的习俗,不论城镇百姓、乡村人家,大都离不开泡菜坛子。传闻最初的酸菜鱼便是用陈年泡萝卜制作的,由于陈年泡萝卜浸泡太久,酸而软,且不脆,多数吃客轻易不敢尝试。后来的酸菜鱼改泡萝卜为泡青菜,从此便大受欢迎了。
常言道:“鸡吃叫,鱼吃跳。”江津酸菜鱼选用的鱼讲究的就是活蹦乱跳,绝不用“翻肚”的死鱼,以二三斤重的鲜活草鱼为最佳,既肥而不腻,又嫩而不散。酸菜则以当年腌制的青菜为主,确保酸味地道醇正,色泽泛金,口感清脆绵长,再辅之泡姜、泡辣椒、大蒜、熟猪油、花椒、精盐、蛋清、料酒等调料,在选材、刀功、火候、勾兑、搭配上既保留了川菜酸、辣、嫩、鲜、烫的传统风味,又注入了醇、厚、香浓的现代口感。江津酸菜鱼因此名声大振,风靡一时,逐渐成为能与重庆火锅相媲美的民间美味佳肴。
“船尾寒风不满旗,江边丛祠常掩扉。行人畏虎少晨起,舟子捕鱼多夜归。”从宋代诗人陆游的《初寒》可见渔家江河上捕鱼多在晚上。因为多数鱼都不喜欢刺眼的亮光,反而是柔和的月光、暗淡的渔火能够将鱼群聚拢,这样渔家一网下去,就能增加收成。但夜晚的江面,寒风瑟瑟,别说打鱼撒网,就是站在那里一动不动,那种饥寒交迫的滋味也分外难受。所以,渔家在夜晚捕鱼的时候必须补充能量,而那些捕捞上来的渔获,则是他们最易于获得的食材。无论是辣锅鱼、剁椒鱼头,还是泡椒烧鱼、酸菜鱼,都是辣中见鲜,利用辣椒来把鱼的鲜美彻底地激发出来。船家久在水上,正需要这样火气十足的饮食来抵御江上的湿寒。而江河中的鲜鱼活吃,同样需要辣椒、姜、蒜来压住水腥泥臊。生存的需要与饮食的奥秘天然融合,正是烹饪的不二法门。
在家里做酸菜鱼,当然就可以做得精致些。把鱼去头尾,剖成两半,用刀斜着把鱼片成半厘米厚的鱼片。把老姜拍破,和鱼片一起放入瓷盆倒入料酒(或白酒)、蛋清、葱用手抓匀,码味。大蒜切成蒜米待用,干辣椒去籽剪成段。把炒锅放在灶上点火,把色拉油(或菜油)倒入锅中烧至五成热,放入蒜米、酸菜过油,待酸菜、蒜米炒香,放入冷的骨头汤、料酒一茶匙、野山椒、花椒、干辣椒,往码好味的鱼片中撒少许盐抓匀,然后一并倒入锅中煮至汤色呈黄绿色,即可放入鸡精、化猪油、胡椒粉,装入汤碗中即大功告成。酸菜鱼鱼肉鲜嫩,酸辣可口,可吃肉喝汤;还可用鱼汤下面条,即成风味绝佳的鱼汤面。
一锅酸菜鱼,半瓶老白干,鱼肉的鲜嫩酸辣与白酒的醇香甘冽一起咽下去,让身子暖和起来,让脸庞红润起来,渔歌便响起来:“百里呀河水哦桃花浪,江上呀渔船哦穿梭忙咯!哥撒网呀来妹摇桨哦,一网一网哦兜春光咯!”
当在菜市场里面对着一条条新鲜的鱼儿挑肥拣瘦时,当在饭店里品尝着鲜美无比的各类鱼菜时,当彼此调侃治大国若烹小鲜时,有谁知道在那些月黑风高的晚上,长江边的渔民,为了生活,为了能吃上源源不断的河鲜,还在用生命的力量在江河上劳作。他们撒出去的是一家人的希望,是祖辈以水为家的传统,更是中华民族繁衍至今、生生不息的奋斗精神。
(编辑 文凤 见习编辑 汪愉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