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从当前的情况来看,普遍存在忽视了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与个性化的学习体验,缺乏对儿童全面发展与生命教育的重视,使得我们当前的儿童成长存在一系列的问题,诸如性格的缺陷、学习兴趣不浓、身体健康堪忧、生命意识淡薄等。笔者结合自己的从教体验,主要从语文教材、课堂教学、课外实践和写作练习这四个方面来渗透生命教育。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路径
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生命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创造机会,去展示和燃烧生命的多彩和火焰,让每个生命创造性地、独特性地发展,这是整个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课程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正是符合了人文性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发现生命之美,使其怀着对生命的崇敬,对文化的热爱,来学习语文。
生命教育对小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小学生身必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语文教育在小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一、教材品读,认识生命真谛
朗读课文是领悟语文精髓最基本的方法,是品味语言、理解生命意义的最根本途径,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策略。但之前我在教学中,讲得太多,致力于深入分析重点字词句,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强加于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忽略了学生自己的个人朗读,学生往往不能充分感悟和理解作品内在的情感思绪。即使朗读作品,也是平淡如水,或是矫揉造作,毫无思想感情。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认字读、唱读的问题,没有声音的节奏感、画面感,不能很好地把握适当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旨,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悟。朗读时,自然真切,抑扬顿挫,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婉约。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文本情感活动相融相通,从文本朗读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启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尽量精讲多读,首先,我带领着他们读,我读一句,他们跟着读一句,学生们一边专心了解课文大意,一边模仿老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其次,确定让学生个人朗读,读自己喜欢的小片段,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文字和饱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例如:在学习《雨后》时,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描写了一对兄妹雨后在广场上踩水玩的欢快场景。一群小朋友光着脚丫,好不快乐。后来,哥哥正提醒妹妹小心滑倒的同时,小哥哥自己突然滑了一胶,但却依然那么开心快乐,弄得小妹妹也想摔一疲,多有趣啊,多快乐啊!在带读时,一开始读得欢快、开心点,接着读得稍微急促、激动点,后来读得轻松、有趣点。然后,让学生们自由朗读,同学们读得也更流利、更有感情了。读着读着,有的学生居然笑出声来,有的学生也做出了摔了一狡的假动作,他们深深地被这对兄妹的天真可爱所感染,被他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所打动。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们从文中强烈地感受到与他们有着类似的快乐的体验,生命也变得更加欢喜、美好。
二、课堂对话,分享生命体悟
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相同的生命个体对待,以整个身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作出真诚的评价,与学生共同走进文本,一起平等地进行对话,从而使双方的心灵得到感染和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对话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不是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在提问基础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对话中,师生共同开启了一段生命之旅,彼此互相尊重,内心得到充分的愉悦和滋润。语文课堂上,我更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生命体验,学生有话就说,可以不举手,直接起来答题或提问。我的语文课上,就实施小组轮流对话制,这样做可以变被动等待老师来点我回答,转换成主动抓住机会回答问题,使得课堂上的话语权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不仅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胆小不愿举手的儿童,让全体学生自由积极地参与思考和回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纪律是有序规范的,不至于产生大家抢着说的混乱局面。当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各大组内小组进行探讨、互助,使尖子生、普通生、后进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中都得到相应提高,都能体验到被尊重、被帮助、被肯定的信心和快乐。
三、课外实践,释放生命活力
学生生活中的自由,需要提供多方面对生活的综合性指导和支持,即安全保健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和基本生存生活常识认知等。对儿童进行丰富多彩的生活训练和课外活动,让其在没有父母在身边时,也能自强自立。利用“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做饭菜、叠被、洗衣服等基本生活技能,让儿童在生活實践中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自尊自爱。为此,我主要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们生命的品质得到提髙。学生课外读后感片断展示:读《红鞋子》,我们要像小老鼠一样,关也帮助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读《外号像颗怪味豆》,虽然陈佳佳很胖,但她不懒,她很勤奋,坚持努力吹单黃管,吹得很好听。读《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完这本书后,让我非常震撼,原来马虎和拖拉竟然能酿成大祸。所以提醒大家做事一定要小心严谨。读《妈妈,我爱你》,成长为小小男子汉的胡小闹最终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妈妈,我爱你。读《原来我这么棒》,我从书中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和潜力,它告诉我怎样克服困难,做一个自信的人。主人公髙小瑜本是个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被妈妈安排参加了“勇气夏令营”的活动,结果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生就此改变。
四、依托写作,分享生命体验
在学生的日记里,我发现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吃德克士薯条之类的垃圾含品,这直接跟家长的引导有关系,有的家长居然总是以吃德克士为奖励奖给孩子。还有,个别家长不好的生活习惯,如熬夜、睡懒觉,对孩子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有些孩子长期晚睡,精神状况很不好,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直达呵欠,严重影响了学习。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很关键,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于是,我把《弟子规》作为每天必读的经典,带着孩子们一起来诵读,《弟子规》阐释了儿童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生活各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我觉得这正是孩子目前需要学习和养成的内容。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里就告诉我们基本的健康生活方式;早起早睡身体好,但班上很多儿童都不能做到。《弟子规》还告诫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做事,也就是学习做人的规矩,为孩子的一生培养良好的品格基础。因此,还要深入内心地反复诵读《弟子规》,直到背诵,入心入脑,以此作为我们个人行为反思的镜子。
五、结束语
生命教育是以促使儿童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有效的生命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作为一个特殊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语文课堂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生命教育,关注生命的独特性、全面性、整体性,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既是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教育水平。
关键词:语文教学;生命教育;路径
生命的潜能是无限的,生命的教育是基础,教育要创造机会,去展示和燃烧生命的多彩和火焰,让每个生命创造性地、独特性地发展,这是整个教育特别是语文教育的重要使命。语文课程要求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而对学生渗透生命教育正是符合了人文性的要求,从而激发学生发现生命之美,使其怀着对生命的崇敬,对文化的热爱,来学习语文。
生命教育对小学生养成健全的人格,培养积极正确地学习生活习惯起着重要作用。因此,作为老师应遵循小学生身必发展的特点,从尊重生命、热爱生命出发,培养孩子健康品质、恒心毅力,具备广阔胸怀,多维的思维方式和主动渴求知识的热情,更大效能地发挥出语文教育在小学生生命教育中的作用。
一、教材品读,认识生命真谛
朗读课文是领悟语文精髓最基本的方法,是品味语言、理解生命意义的最根本途径,也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策略。但之前我在教学中,讲得太多,致力于深入分析重点字词句,将自己的感受和体验强加于学生的阅读实践中,忽略了学生自己的个人朗读,学生往往不能充分感悟和理解作品内在的情感思绪。即使朗读作品,也是平淡如水,或是矫揉造作,毫无思想感情。大多数学生都存在认字读、唱读的问题,没有声音的节奏感、画面感,不能很好地把握适当的语气语调来朗读。这就需要教师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旨,理解作者的表达意图,在读中思考,在读中感受,在读中体悟。朗读时,自然真切,抑扬顿挫,时而轻快,时而凝重,时而婉约。将自己的生命体验与文本情感活动相融相通,从文本朗读中,提炼出属于自己的独特感受和启发。在平时语文教学中,我尽量精讲多读,首先,我带领着他们读,我读一句,他们跟着读一句,学生们一边专心了解课文大意,一边模仿老师朗读时的语气语调。其次,确定让学生个人朗读,读自己喜欢的小片段,细细品味其中的语言文字和饱含其中的情感态度。例如:在学习《雨后》时,这是一首儿童诗歌,内容贴近学生实际生活,描写了一对兄妹雨后在广场上踩水玩的欢快场景。一群小朋友光着脚丫,好不快乐。后来,哥哥正提醒妹妹小心滑倒的同时,小哥哥自己突然滑了一胶,但却依然那么开心快乐,弄得小妹妹也想摔一疲,多有趣啊,多快乐啊!在带读时,一开始读得欢快、开心点,接着读得稍微急促、激动点,后来读得轻松、有趣点。然后,让学生们自由朗读,同学们读得也更流利、更有感情了。读着读着,有的学生居然笑出声来,有的学生也做出了摔了一狡的假动作,他们深深地被这对兄妹的天真可爱所感染,被他们无忧无虑、幸福快乐的生活所打动。在反复的朗读中,学生们从文中强烈地感受到与他们有着类似的快乐的体验,生命也变得更加欢喜、美好。
二、课堂对话,分享生命体悟
教师要将学生视为与自己相同的生命个体对待,以整个身心去理解每一个学生,对每个学生的表现作出真诚的评价,与学生共同走进文本,一起平等地进行对话,从而使双方的心灵得到感染和升华。《语文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有效的对话强调师生间的平等和民主,不是简单的老师问学生答,而是在提问基础上,师生、生生之间的互问互答。对话中,师生共同开启了一段生命之旅,彼此互相尊重,内心得到充分的愉悦和滋润。语文课堂上,我更关注学生的内心需求和生命体验,学生有话就说,可以不举手,直接起来答题或提问。我的语文课上,就实施小组轮流对话制,这样做可以变被动等待老师来点我回答,转换成主动抓住机会回答问题,使得课堂上的话语权落在每一个学生身上。这样,不仅能照顾到每一个学生,尤其是那些胆小不愿举手的儿童,让全体学生自由积极地参与思考和回答,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课堂纪律是有序规范的,不至于产生大家抢着说的混乱局面。当遇到有一定难度的问题时,各大组内小组进行探讨、互助,使尖子生、普通生、后进生不同层次的学生在独立思考和交流合作中都得到相应提高,都能体验到被尊重、被帮助、被肯定的信心和快乐。
三、课外实践,释放生命活力
学生生活中的自由,需要提供多方面对生活的综合性指导和支持,即安全保健知识、人际交往知识和基本生存生活常识认知等。对儿童进行丰富多彩的生活训练和课外活动,让其在没有父母在身边时,也能自强自立。利用“大语文”综合实践活动学习做饭菜、叠被、洗衣服等基本生活技能,让儿童在生活實践中自己照顾自己,学会自尊自爱。为此,我主要开展了课外阅读活动,使学生们生命的品质得到提髙。学生课外读后感片断展示:读《红鞋子》,我们要像小老鼠一样,关也帮助他人,才能获得真正的友谊。读《外号像颗怪味豆》,虽然陈佳佳很胖,但她不懒,她很勤奋,坚持努力吹单黃管,吹得很好听。读《再见,马虎和拖拉》,读完这本书后,让我非常震撼,原来马虎和拖拉竟然能酿成大祸。所以提醒大家做事一定要小心严谨。读《妈妈,我爱你》,成长为小小男子汉的胡小闹最终用实际行动表达了:妈妈,我爱你。读《原来我这么棒》,我从书中找回了自己的自信和潜力,它告诉我怎样克服困难,做一个自信的人。主人公髙小瑜本是个自信心不足的孩子,被妈妈安排参加了“勇气夏令营”的活动,结果她做梦也没想到,自己的一生就此改变。
四、依托写作,分享生命体验
在学生的日记里,我发现学生平时生活中经常吃德克士薯条之类的垃圾含品,这直接跟家长的引导有关系,有的家长居然总是以吃德克士为奖励奖给孩子。还有,个别家长不好的生活习惯,如熬夜、睡懒觉,对孩子也造成了不良的后果,有些孩子长期晚睡,精神状况很不好,第二天上课的时候直达呵欠,严重影响了学习。这充分说明家庭教育很关键,家长的行为举止对孩子有深刻的影响。于是,我把《弟子规》作为每天必读的经典,带着孩子们一起来诵读,《弟子规》阐释了儿童在家、在外、待人接物、为人处世、求学等生活各方面应具备的礼仪与规范,我觉得这正是孩子目前需要学习和养成的内容。如: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这里就告诉我们基本的健康生活方式;早起早睡身体好,但班上很多儿童都不能做到。《弟子规》还告诫我们要先学会做人再做事,也就是学习做人的规矩,为孩子的一生培养良好的品格基础。因此,还要深入内心地反复诵读《弟子规》,直到背诵,入心入脑,以此作为我们个人行为反思的镜子。
五、结束语
生命教育是以促使儿童健康、全面发展为目的的教育,有效的生命教育对于学生的成长具有重要的意义。与此同时,语文教学作为一个特殊学科,蕴含着丰富的生命教育资源,语文课堂教学是进行生命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因此,在语文教学中,提倡生命教育,关注生命的独特性、全面性、整体性,引导学生认识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和热爱生命,既是解决当前现实问题的需要,也有利于提高儿童的教育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