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培智学生是一些生理上有着不同程度缺陷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智商跟同龄人无法相比,所以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某些情感缺陷,比如:感知事物迟钝、思维反应缓慢、对外界认识缺乏目的性和灵活性等。因此,对于这类学生,作为培智学校的音乐教师,应该在情感方面给予关怀,更应该在音乐课堂上关注学生的情感体验,培养他们的情感能力,提高培智音乐课堂教学的有效性。那么怎样才能让培智学生在音乐课堂中体验情感、实现自我,从而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呢?笔者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
一、运用听觉教学,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在培智音乐课堂中,培智学生虽然存在智力、生理等多方面的缺陷,但他们的听觉相对比较灵敏,为了增强培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应针对学生听觉感知灵敏的优点,在课堂设计中以学生的听觉为主线进行教学。如在“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视频音响导入,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然后让学生初听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让学生对新歌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并加入个别动作,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并用记忆的音乐旋律学习歌谱;第三层,让学生用学会的旋律学唱歌词;第四层,让学生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这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學习音乐,把听觉教学贯穿于培智音乐课堂的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师生互动,体验音乐情趣
互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进行有效沟通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对于培智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动”起来。在课堂中教师的“动”起主导作用,其作用在于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去。而学生的“动”则是课堂的效果,在教师引导下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深化。比如在教唱《理发师》这首歌曲时,教师根据歌曲设计了几个既形象又容易记住的动作,如剪发的动作,动作与旋律、歌词融合在一起,然后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理发师和顾客,边唱边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其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感受到了学习音乐的乐趣。可见注重师生互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游戏表演,体验音乐意境
在培智音乐的教学中,课堂里开展一些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用学生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培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觉比较滞后,需要更多的外部因素去带动学生。例如: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培智学生不同程度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同时带领学生专心体验音乐的情感,并根据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自发地表演与音乐相配的动作,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音乐游戏。例如:奥尔夫的音乐《母鸡孵蛋》,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跟着教师律动,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会模仿怀孕的母鸡抚摸自己的大肚子,会根据音乐来比画着数母鸡生了几个蛋,会根据乐曲旋律、节奏变化做动作。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非常兴奋,他们在律动中体会到了乐曲带来的意境和情感。又如在学唱歌曲《走路》时,教师让学生戴上不同动物的头饰来分别扮演小鹿、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走路。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从中体验音乐的情感。这样的音乐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融入音乐,并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深化音响感知,丰富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律出发,以听觉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并产生美感。学生能从听音乐中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法,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不同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欣赏《烛光里的妈妈》的MTV,精美的画面、动人的旋律,马上就吸引了培智学生,而且学生在那一张张母子相依偎的图片和感人的歌词感召下,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了对母亲的深切情谊。这样经过聆听、体验,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
总之,培智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努力挖掘音乐的情感元素,充分运用音乐教学中师生双方的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心去体验音乐情感,获得美的熏陶,完成美的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培智音乐课堂教学实效。
一、运用听觉教学,体验音乐情感
音乐课程标准中指出的:“音乐是听觉艺术,听觉是学习音乐的基础。发展学生的听觉应贯穿于音乐教学活动的全部过程”。在培智音乐课堂中,培智学生虽然存在智力、生理等多方面的缺陷,但他们的听觉相对比较灵敏,为了增强培智学生对音乐作品的感知能力,应针对学生听觉感知灵敏的优点,在课堂设计中以学生的听觉为主线进行教学。如在“时间像小马车”一课教学中,笔者精心设计了六个教学环节:导入—初听—音乐记忆—学唱歌—学唱歌词—歌曲处理。归纳起来可分为四个层次:第一层,用视频音响导入,学生边听音乐边律动。然后让学生初听歌曲,感受体验歌曲情绪。第二层,让学生对新歌旋律多次聆听、哼唱,并加入个别动作,在审美体验中记忆音乐,并用记忆的音乐旋律学习歌谱;第三层,让学生用学会的旋律学唱歌词;第四层,让学生感受音乐意境和歌词意境,加深对音乐的审美体验。这四个层次的教学让学生在审美体验中走进音乐,在听音乐、感知音乐的过程中學习音乐,把听觉教学贯穿于培智音乐课堂的全过程中,提高了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唤起学生的审美体验。
二、注重师生互动,体验音乐情趣
互动是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和学生间进行有效沟通来达到教学目的的手段。而对于培智学生来说,更需要教师去引导他们“动”起来。在课堂中教师的“动”起主导作用,其作用在于为学生创设情境,让学生投入课堂,为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创设充满音乐美感,有利于学习的课堂氛围,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尽快进入角色,投入到良好的教学情境中去。而学生的“动”则是课堂的效果,在教师引导下参与课堂、融入课堂,使学生的情感得以深化。比如在教唱《理发师》这首歌曲时,教师根据歌曲设计了几个既形象又容易记住的动作,如剪发的动作,动作与旋律、歌词融合在一起,然后教师和学生分别扮演理发师和顾客,边唱边表演,这样,每个学生都能动起来,参与其中,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真正感受到了学习音乐的乐趣。可见注重师生互动,不仅让学生体验到音乐的乐趣,而且有效地提高了音乐课堂的教学效果。
三、运用游戏表演,体验音乐意境
在培智音乐的教学中,课堂里开展一些音乐游戏、角色扮演,用学生自己的想象,创造自己的音响效果,从中体会创造想象和演唱的乐趣是非常有必要的,因为培智学生对音乐的体验感觉比较滞后,需要更多的外部因素去带动学生。例如:在教学中,笔者根据培智学生不同程度的特点,创设良好的情境,让他们欣赏各种类型的音乐。同时带领学生专心体验音乐的情感,并根据不同的音乐让学生自发地表演与音乐相配的动作,或组织学生进行各种音乐游戏。例如:奥尔夫的音乐《母鸡孵蛋》,学生边欣赏音乐边跟着教师律动,课堂气氛立刻活跃起来。学生会模仿怀孕的母鸡抚摸自己的大肚子,会根据音乐来比画着数母鸡生了几个蛋,会根据乐曲旋律、节奏变化做动作。学生在整个课堂中非常兴奋,他们在律动中体会到了乐曲带来的意境和情感。又如在学唱歌曲《走路》时,教师让学生戴上不同动物的头饰来分别扮演小鹿、小鸭、小乌龟、小花猫走路。学生在生动形象的气氛中,不知不觉地进入教师创设的课堂情境,从中体验音乐的情感。这样的音乐活动使每个学生都可以融入音乐,并通过自身的参与真正地聆听音乐、领悟音乐、享受音乐,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
四、深化音响感知,丰富情感体验
在音乐教学中,无论是唱歌课还是欣赏课,都应遵循听觉艺术的感知规律,注重以音乐为本,从音律出发,以听觉为中心,立足于培养学生良好的听觉感知。音质清晰、悦耳的音响可以让人感到愉悦,并产生美感。学生能从听音乐中感受到作品的丰富多彩和音乐多样的表现手法,如不同的速度、力度、音调、节奏、音色等,正因为不同音乐元素的不同组合,乐曲所产生的效果、意境也就不同。通过欣赏,能使学生较为准确地感受不同音乐作品所表达的内容、意境和思想感情。例如:欣赏《烛光里的妈妈》的MTV,精美的画面、动人的旋律,马上就吸引了培智学生,而且学生在那一张张母子相依偎的图片和感人的歌词感召下,潜移默化地建立起了对母亲的深切情谊。这样经过聆听、体验,想象出音响背后多彩的画面,才能体验到音符串起的各种情感,才能获得丰富的音乐感知。
总之,培智学生的音乐教育应努力挖掘音乐的情感元素,充分运用音乐教学中师生双方的直接或间接的情感体验,让学生用心去体验音乐情感,获得美的熏陶,完成美的体验,从而有效提高培智音乐课堂教学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