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障碍患者及家属病耻感与主观幸福感的相关性

来源 :四川精神卫生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yhh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了解精神障碍患者及其共同居住家属的病耻感与主观幸福感现状,分析其相关性,并探索同一家庭中患者及其家属主观幸福感受病耻感影响的差异.方法 选取2019年10月-11月在成都市某三甲精神专科医院门诊就诊的精神障碍患者(n=154)及其家属(n=154)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编人口学资料调查表、自编精神疾病相关资料调查表、简明版精神疾病内在病耻感量表(ISMI-10)及幸福感指数量表(IWB)进行评定.结果 共有118名(76.62%)精神障碍患者和151名(98.05%)家属存在病耻感.家属ISMI-10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高于患者(P均<0.01),IWB总评分及各因子评分均低于患者(P均<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患者及家属ISMI-10总评分与IWB总评分均呈负相关(r=-0.600、-0.202,P<0.05或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在控制精神障碍患者人口学及疾病相关变量后,回归模型拟合较好(校正R2=0.457),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26.746,P<0.01).精神障碍患者家属回归模型拟合较差(校正R2=0.035),在控制家属人口学变量后,模型具有统计学意义(F=3.769,P<0.01).结论 精神障碍患者的病耻感水平低于其家属,而主观幸福感高于家属.患者及家属的病耻感与主观幸福感密切相关.精神障碍患者病耻感是主观幸福感的重要影响因素.
其他文献
本文目的是介绍拟合优度检验及其SAS实现,主要内容包括以下四个方面:①Pearson\'s拟合优度检验;②偏差或称似然比拟合优度检验;③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④稀疏资料拟合优度检验.前述提及的第四个方面的内容包含六种具体的检验方法,即“信息矩阵检验”“信息矩阵对角线检验”“Osius-Rojek检验”“未加权的残差平方和检验”“Spiegelhalter检验”和“Stukel检验”.本文结合一个实例并借助SAS软件实现前述提及的四类拟合优度检验,对输出结果做出解释,并给出统计结论
本文目的是介绍秩和检验及其SAS实现,具体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①两样本资料的简单线性秩检验;②多样本资料的单因素ANOVA秩和检验;③前述两种情形下的“评分方法”.在前述提及的第三方面内容中,包含十种具体的评分方法.本文结合一个实例并借助SAS软件实现前述提及的第一类秩和检验,对输出结果做出解释,并给出统计结论和专业结论.
目的 探究负性生活事件对抑郁障碍青少年自杀意念的影响及母子依恋在其中的作用,为降低抑郁障碍青少年的自杀意念提供参考.方法 纳入2020年5月-2021年4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科门诊及住院部就诊、符合《国际疾病分类(第10版)》(ICD-10)抑郁障碍诊断标准的青少年145例,采用青少年生活事件量表(ASLEC)、父母与同伴依恋量表(IPPA)中文简版和贝克自杀意念量表中文版(BSI-CV)进行评定.使用Bootstrap方法进行中介效应检验.结果 抑郁障碍青少年BSI-CV评分与ASLEC评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