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灰指甲”?或是手足口病后遗症

来源 :家家乐·中优宝贝(下半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scum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到了春夏季节交替,门诊上都能遇到一些小患者,他们的指甲发白、发灰,有些还会脱落。家长们也都会有各种猜测:手指被夹了?细菌感染?还是人们常说的得了灰指甲?医学上一般认为这是“甲营养不良”的一种。
  这些小患者80%以上都得过手足口病,而且指甲变化多发在痊愈后的半个月到两个月之间,所以称之为手足口病“后遗症”。手足口病后造成脱甲病的机制尚不明确,目前考虑与病毒在指甲内的复制以及在甲基质内引起的炎症反应相关。
  刚开始都是指(趾)甲半月部位出现不平或纹路,慢慢发灰变黑,然后可能出现甲板从甲根近端翘起,渐向指(趾)甲的远端剥离,可能会出现指(趾)甲裂开的情况,最后甲板从甲根部位剥离并逐渐脱落。病变的指(趾)甲少则一个,多则四五个,甚至是手脚20个指(趾)甲全部沦陷。
  这期间,患儿可能会因为指(趾)甲的脱落而表现出疼痛症状,家长也会比较紧张,担心孩子的指(趾)头会坏死,因而寻求各种方法、药物来缓解孩子的这种症状。其实家长不必过于担心,耐心等待2~3个月,甲损伤都能痊愈,新的指(趾)甲会慢慢长出来,不会留下瘢痕。但家长要注意保护指(趾)甲脱落的部位,不要自行给孩子用药,不要让孩子抠、咬这些病变的部位,也不要让手脚长时间浸泡在水中,以免继发感染。同时还要注意孩子的营养、休息,避免日光曝晒,防止过度疲劳,降低机体抵抗力。
  手口足病“后遗症”常见于2~8岁的儿童,这个年龄阶段的孩子免疫力相对较弱,喜欢在一起玩耍,不太注意个人卫生,同伴接触也比较多,这正是“手足口病”主要传播途径。
  轻症的手足口病只要采用对症治疗,多给孩子补充水分及维生素,多注意休息,注意病患隔离,绝大多数情况下预后良好,7~10天就可治愈,后续可能会留下上文所说的后遗症:指甲脱落或局部皮肤剥脱等皮肤损害,但经过数月后皮肤和指甲的损害都能痊愈,不会留下瘢痕。病后可获得对同型病毒手足口病的免疫力,但并非终身免疫。
  重症手足口病患儿大多经积极抢救后心肺脑功能恢复正常,完全治愈,但少部分可能会留下后遗症,尤其是神经系统严重受累患者,还有部分患儿因心肺功能衰竭、重症脑炎、肺出血或出现其他并发症而死亡。
其他文献
夏末秋初,季节交替,每年的8~12月都是婴幼儿拉肚子的高发季节,这是由于婴幼儿的抵抗力较差,容易被细菌、病毒感染,同时胃肠功能发育还不完善,秋天温差大小肚子受凉、消化酶分泌减少等都会造成拉肚子的情况,多见于5岁以下宝宝,尤其以3岁半以内的宝宝最为常见。那么宝宝在服药治疗的同时,应该如何照顾宝宝呢?  拉肚子宝宝的临床表现  通常出现在细菌或者病毒感染后的1~3天,宝宝开始出现临床表现,20%~30
期刊
做一个胖宝宝的妈妈真是苦恼,不敢给他吃太多怕体重超标,但是又不能不给他吃,毕竟正在长身体,营养跟的上还是很重要的,所以胖宝宝的饮食营养应该如何安排呢?  胖宝宝需要采用对的饮食方式  对于体重超标不大的胖宝宝,可以不减少食物摄入量,而是改变饮食方式,每天固定时间用餐,少量多次,不要肚子很饿了才去吃东西,也不要吃得太快,以免不自觉地从食物中超量摄取营养,造成能量过剩最终转化成脂肪蓄积体内。建议在每日
期刊
对于初为人父母的新手爸妈来说,给刚出生的小婴儿洗澡,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小小的手脚,软嫩的皮肤,不知道该怎么抱怎么洗,因为一个不小心就会让抵抗力极弱的宝宝陷入危险中,这可着实是件技术活,不仅需要选好浴盆、控好水温,更是需要照顾者的胆大心细,和对小baby洗澡的步骤和方法的掌握。  洗澡前准备  首先,您需要知道,小baby的沐浴时间应该安排在给哺乳1~2小时后,否则容易引起吐奶和宝宝不适。  其
期刊
因为这种病早期症状比较轻微,孩子和大人容易忽略,而这个时候传染性比较强,孩子如果仍然正常去幼儿园,就容易传染给其他孩子,而手足口又可以通过呼吸道、接触、消化道三种途径传播,所以在幼托机构特别容易出现爆发流行。这也是幼托机构特别关注的原因,一旦出现,就要停课消毒环境。  而家长关注手足口病,主要是担心脑炎。不管是坊间传说,还是官方报道,都会提到脑炎、突然死亡等字眼。很多手足口危重病例,从诊断到死亡,
期刊
你们知道吗?宝宝记忆力的好坏不完全是天生的,是可以通过后天训练提高的。但是,提高宝宝记忆力并不等于单纯的让他死记硬背,有目的、有计划的训练才能有效地提高记忆力。  婴幼儿的记忆可以分为运动记忆、情绪记忆、形象记忆和语词记忆。  运动记忆——运动记忆出现最早,一般在婴儿出生后的两周内开始出现。比如妈妈横抱宝宝,宝宝就会主动去探寻乳头;妈妈抬起宝宝的双腿,宝宝就停止哭闹,知道要换尿布了。这其实就是宝宝
期刊
孩子的健康,营养供给是基础。然而,在物质丰富的今天,让孩子吃好吃饱却成了很多家长的烦心事。面对孩子厌食、挑食、偏食现象,家长们可是想尽了办法!如“哄骗”、“威胁”、“强迫”、用玩具、电视分散注意力等种种喂养行为,总也“撬”不开孩子的嘴,反而会引起更严重的拒食和亲子之间的冲突。想让孩子好好吃饭,先要明确孩子有哪些饮食行为问题。  儿童饮食行为问题的分类  1.胃口差  1 对食物没有兴趣,很少有饥饿
期刊
时下,有些孩子都上小学三四年级了,不但上学要父母送,父母还要给背着书包,回到家里,吃饭要父母一口一口地喂,睡觉要父母给脱衣服,其他大事小情就不用说了,全是由父母帮着打理。在这样生活环境中的孩子,过着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的日子,什么都不用想,什么都不用管,什么都不用办,什么都不用干,不但自理能力极差,毫无承受挫折的能力,同时还会导致意志力薄弱,不能刻苦认真学习,直接影响孩子的健康成长。对此,有人进行反
期刊
我们经常这样形容秋天——秋高气爽,阳光明媚,秋天也是个收获的季节,更多蔬菜、水果都会成熟,宝宝的食物选择会非常多样化;但是秋季的空气比较干燥,气温也逐渐降低,湿度逐渐减少,天气忽冷忽热,变化急剧,宝宝很容易生病。除了做好疾病预防工作外,加强营养、合理安排饮食对宝宝的成长和防病也是非常重要的。  少吃寒凉食物  夏季为了解暑,西瓜、葡萄、香瓜一定没有少给宝宝吃吧,这些解暑食物都是偏寒性的,到立秋后就
期刊
宝宝生病,无疑是家长身心倍受煎熬的时刻,而带宝宝去医院看病更是家长痛苦又无奈的事情。选择医院、排队挂号、排队候诊、就诊检查、描述病情、排队拿药……怎样才能使混乱的就医状况变得从容有序,其实,带孩子去医院看病也是一门学问。  一、选择医院  1.判断宝宝病情——就近原则  不是说宝宝一生病就一定要去医院,家长可先观察宝宝的病情,当宝宝出现以下症状时,请立即就医,如高热惊厥、抽搐、咳喘不已、摔伤失血较
期刊
中秋将至,各式各样的月饼礼盒充斥在各大商场超市,宝宝对中秋的认识可能就只有圆圆甜甜的月饼了。其实中秋节不光是吃月饼看月亮,家长可以跟宝宝分享中秋的传统故事,比如神话传说,诗词童谣等。热闹的中秋节要过得有中国味儿,借机让宝宝了解传统文化,送给宝宝一个有知识有趣味的中秋节,家长需要提前“充电”了!  “中秋”哪里来?  “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中秋节起源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帝王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