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比较阅读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应用不仅能够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和判断思维能力,同时对增强学生的识别事物本质特性的能力,提高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和能力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下面本研究就详细分析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比较阅读法”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法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出人们通过比较能够认识及鉴别事物。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实践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比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纷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该法。比较阅读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宽知识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习潜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本文则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文章为例,探讨比较阅读法的具体应用。
一、异中求同,培养思维变通性
佛教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同样可用到小说阅读中,即“小人物,大世界”。优秀的小说家往往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时代的面貌。将两篇看似完全不同的小说相比较,能够让学生较好掌握小说作品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去粗取精,异中求同,从而提升思考问题的广度,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及敏捷性。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是一篇外国讽刺小说。学生在学习该篇文章时可能对课文的情节看的不是完全明白,觉得人物很荒唐,但不认为这样的文章有意义。作为教师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了解讽刺小说的社会价值及意义呢?”。教师可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上一节课中了解了小说的背景,简单分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特色,在本单元中已经学过了几篇小说,哪位同学能够想到这篇小说与哪一篇小说有着相似之处呢?比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自由回答)
生:《祝福》中的祥林嫂。
师:恩,那你认为这两篇小说在人物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留充足思考时间)
生:《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写的是别里科夫,属于“套子里的人”,而《祝福》中祥林嫂也可认为属于“套子里的人”。
师: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祥林嫂是童养媳,严格遵守“三从四德”,“好女不嫁二夫”的观念,以及守寡之后的自惭形秽等等,都体现出她是封建礼教中的人,而封建礼教就如“套子”。
在以上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做适当引导,让学生能够在两篇文章中找出相同之处。一部分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够得出:不管是祥林嫂还是别里科夫都是反动统治者愚民及御民思想的受害者,自愿按照套子里的“规定”做事。
二、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独创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描写手法等都是小说家精心筹划的,尤其对于一些外国小说,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使中文与英文有差异,增加了学生阅读难度。因此,教师应适当指导,并将它与本国小说相比,在阅读比较中,引导学生从相同的题材、思想中找出不同点。在找不同点时,能够加深学生对已学或现学文章的理解,学生自己总结出的不同,往往是深刻及独到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截取以下教学片断:
师:既然有学生提出《祝福》中祥林嫂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做比较,已经简单分析人物形象特征有着相似之处,那能不能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呢?那首先找出描写别里科夫与祥林嫂的句子。(合作讨论)
生:(交流讨论后),描写别里科夫时,这样写道“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描写祥林嫂时,“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师:那你认为这两者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描写别里科夫时有点滑稽可笑,但描写祥林嫂时,感觉比较压抑、沉重。
师:那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当这样发问后,很多同学都默默无言,此时我就用多媒体,打出两张幻灯片,一张是漫画歌星刘欢,一张是中年妇女的素描画,教室一改沉闷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生:(讨论后有学生总结出两者人物形象描写的不同)别里科夫是采用漫画勾勒的方法,而祥林嫂是采用白描绘制的方法。
三、鼓励质疑,培养思维批判性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也就表明由于拥有好奇心及求知欲才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并未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而努力思考及学习,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可有效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而这些目的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应鼓励学生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将问题抛出来,让全班学生与教师共同解决。在加深文章理解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交流。截取以下教学片断:
师:大家学习完这篇小说,有什么疑问呢?可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经过几分钟思考后,有一位学生站起来提出疑问)
生:有人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与《祝福》中两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方式及思维特点都是一样的,但我认为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别里科夫是自觉的钻进“套子里,并且还自以为是,并以天下为己任,自动请别人入瓮,结果往往还能够让他得逞,可以说他将统治者的反动发挥到了极致,与祥林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并说明理由,经过认真分析,能够使学生思维向批判性及深刻性发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总结
比较阅读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比较阅读,可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并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独创性及批判性、创新性,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应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高中语文比较法教学[J].凯里学院学报,2011(5):124-125.
[2]荣艳玲.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教学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10期):89-90.
[3]胥燕/比较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6):41-43.
关键词:高中语文;阅读教学;比较阅读法
俗话说“操千曲而后晓声,观千剑而后识器”,指出人们通过比较能够认识及鉴别事物。近几年来,新课程标准实践的不断深入,高中语文教师已充分认识到比较阅读教学的重要性,纷纷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应用该法。比较阅读法可激发学生学习热情,拓宽知识视野,启发学生思维,挖掘学习潜力,最终提高阅读能力。本文则以人教版高中语文《祝福》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两篇文章为例,探讨比较阅读法的具体应用。
一、异中求同,培养思维变通性
佛教说“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同样可用到小说阅读中,即“小人物,大世界”。优秀的小说家往往通过一个小人物的命运来展现一个社会甚至一个时代的面貌。将两篇看似完全不同的小说相比较,能够让学生较好掌握小说作品中的一些共同规律,去粗取精,异中求同,从而提升思考问题的广度,培养思维的变通性、流畅性及敏捷性。如:学习《装在套子里的人》时,是一篇外国讽刺小说。学生在学习该篇文章时可能对课文的情节看的不是完全明白,觉得人物很荒唐,但不认为这样的文章有意义。作为教师现在面临的问题就是“如何让学生了解讽刺小说的社会价值及意义呢?”。教师可这样教学: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在上一节课中了解了小说的背景,简单分析了小说中主要人物特色,在本单元中已经学过了几篇小说,哪位同学能够想到这篇小说与哪一篇小说有着相似之处呢?比如人物形象、主题思想?(自由回答)
生:《祝福》中的祥林嫂。
师:恩,那你认为这两篇小说在人物上有哪些相似之处呢?(留充足思考时间)
生:《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写的是别里科夫,属于“套子里的人”,而《祝福》中祥林嫂也可认为属于“套子里的人”。
师:从文章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来呢?
生:祥林嫂是童养媳,严格遵守“三从四德”,“好女不嫁二夫”的观念,以及守寡之后的自惭形秽等等,都体现出她是封建礼教中的人,而封建礼教就如“套子”。
在以上教学中,也需要教师做适当引导,让学生能够在两篇文章中找出相同之处。一部分学生通过教师引导能够得出:不管是祥林嫂还是别里科夫都是反动统治者愚民及御民思想的受害者,自愿按照套子里的“规定”做事。
二、同中求异,培养思维独创性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主题思想、描写手法等都是小说家精心筹划的,尤其对于一些外国小说,在翻译的过程中难免使中文与英文有差异,增加了学生阅读难度。因此,教师应适当指导,并将它与本国小说相比,在阅读比较中,引导学生从相同的题材、思想中找出不同点。在找不同点时,能够加深学生对已学或现学文章的理解,学生自己总结出的不同,往往是深刻及独到的,具有鲜明的个性色彩,可有效培养学生思维独创性。截取以下教学片断:
师:既然有学生提出《祝福》中祥林嫂与《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别里科夫做比较,已经简单分析人物形象特征有着相似之处,那能不能找出两者的不同点呢?那首先找出描写别里科夫与祥林嫂的句子。(合作讨论)
生:(交流讨论后),描写别里科夫时,这样写道“他也真怪,即使在最晴朗的日子,也穿上雨鞋····穿羊毛衫,用棉花堵住耳朵眼”;描写祥林嫂时,“五年前的花白的头发,即今已经全白····纯乎是一个乞丐了。”
师:那你认为这两者有什么不同点呢?
生:在读的过程中,感觉描写别里科夫时有点滑稽可笑,但描写祥林嫂时,感觉比较压抑、沉重。
师:那为什么有这样的感觉呢?(当这样发问后,很多同学都默默无言,此时我就用多媒体,打出两张幻灯片,一张是漫画歌星刘欢,一张是中年妇女的素描画,教室一改沉闷氛围,变得活跃起来)
生:(讨论后有学生总结出两者人物形象描写的不同)别里科夫是采用漫画勾勒的方法,而祥林嫂是采用白描绘制的方法。
三、鼓励质疑,培养思维批判性
爱因斯坦曾说“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为重要”,也就表明由于拥有好奇心及求知欲才能够提出一个问题,并未自己所提出的问题而努力思考及学习,从新的角度去看旧的问题,可有效培养思维的创造性、批判性,而这些目的才是语文教学的最终目标。作为一名优秀的教师而言,应鼓励学生质疑,勇敢提出问题,将问题抛出来,让全班学生与教师共同解决。在加深文章理解的同时,还能够促进师生、生生交流。截取以下教学片断:
师:大家学习完这篇小说,有什么疑问呢?可提出来,让我们共同解决?(经过几分钟思考后,有一位学生站起来提出疑问)
生:有人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与《祝福》中两个主要人物的生活方式及思维特点都是一样的,但我认为两者还是有区别的。别里科夫是自觉的钻进“套子里,并且还自以为是,并以天下为己任,自动请别人入瓮,结果往往还能够让他得逞,可以说他将统治者的反动发挥到了极致,与祥林嫂相比,有过之而无不及。
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活动,让学生大胆提出疑问,并说明理由,经过认真分析,能够使学生思维向批判性及深刻性发展,有利于创新思维的发展。
四、总结
比较阅读法是高中语文教学中最为常用的教学方法,也是有效方法之一。通过比较阅读,可让学生深刻理解文章主题思想,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并鼓励质疑,培养学生思维变通性、独创性及批判性、创新性,在提高阅读能力的同时,还能够促进综合能力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龙应满.同中求异,异中求同——高中语文比较法教学[J].凯里学院学报,2011(5):124-125.
[2]荣艳玲.高中阶段语文教学中比较阅读法教学初探[J].作文成功之路(下旬),2013(10期):89-90.
[3]胥燕/比较法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2012(6):4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