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中国水墨画在中华民族的优秀传承文化中,一直在吸收优秀的外来文化发展并且创新,让中国画成为了在世界上具有中华文化代表性的艺术。中华画在表现形式上是在水墨和色彩之间的,灵巧的结合了西方油画中的色彩变化和传统水墨的变化和理解,并且将中国画发展成为一个全新的表现形式,成为了中国乃至世界的艺术瑰宝。同时中国水墨画的兴起也让其中色彩收到各方面的影响,并且丰富了中国画的发展。
关键词:中国画;水墨;色彩
中国画中的墨与色一直有着它们斑斓的历史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传统的中国画来看,大多是重墨轻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来描绘出一种黑白的艺术,在中国画的绘画和创作过程中,用墨难,用色更难,并且在明清之前中国画也有丹青的说法,可见色彩是中国话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传统的中国画中有关于画中色彩的理论分析不多但是都很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写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对于色彩使用的要求,因该是最初的山水画中对与色彩使用的示范雏形;谢赫的六法之“随类赋彩”的提出更是把色彩作为了中国画绘画创作的方法和观念来形容,以至对之后中国画色彩有重要影响。
一:中国画水墨和色彩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中的绘画艺术传到我国,使得画家更进一笔的重视色彩的运用和墨色关系的渲染,这时候的中国画形成了重彩和淡彩的两种表现形式;重彩是用矿物质颜料层层渲染;淡彩则是水墨为主略施色彩。在唐宋的时候,中国画中色彩的运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之前色彩仅仅是中国画绘画的一个表现,到南北朝时期的时候还着重了色彩在本体物上的表现。但是到了唐朝时“以色貌形”的观点却发生了一些改变,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的观点是弃色求墨,他肯定了“运墨而五色具”的说法。这样一种墨可胜色的理论说话和时间运用,最终演化为了一种审美和评判标准。唐朝的绘画还是以工笔和重彩为主,色彩的运用更加的熟练和完善。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发展开始兴盛,淡彩山水画也开始形,由于兴起的水墨写意风潮,色彩才在画面上逐渐的淡化,使用色彩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颜色的品种和多样也在减少,演变到最后中国画中常用的颜色也就剩下十多种了,就使得后來有人误认为中国画就是无色的水墨画。
二:各因素对墨与色的关系的影响
元、明、清时期文人开始绘画创作,他们把自己融入自然中,追求一种恬淡的人生态度,文化思想上更注重思考和意义,主张朴素是最美的颜色。并且用书法技巧进行绘画,不求行而注重笔墨线条。把墨色视为高雅,以诗入画,对于画面中的色彩则认为无足轻重,对色彩的感觉只注重与墨色的运用。“墨分五色”的说法逐渐延伸出来。“笔墨中心论”的观念,也成为了鉴定当时中国画的一个标准。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色在中国画中的地位降低了,但是水墨却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当水墨画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其弊端开始显露。着重笔法和墨色的绘画方法导致艺术传承的停滞,直到清朝的中后期,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将西方的绘画带入中国,那时许多画家才意识到中国画需要创新与发展。画家们受西方油画的影响,在继承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再将趋近于平淡的色彩注入新的感觉,色彩则由清淡变为浓艳,在中国画色彩上做出了创新,并且打开了画家们新的思维。
三:中国画水墨与色彩的语言运用
中国画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恰当的掌握墨与色的规律,在中国画 的绘画表现中,色彩是对物体本质的体现通过画家的主管情感再把它反映到画面当中,让观赏画的人也能有相同的感受。在长久以来的墨色关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墨色也是画中色彩的一种,如画中只有墨色的浓淡深浅所构建成的绘画作品,以墨为中心仅仅用笔法诠释画中的线条,就是黑与白产生对比的一种作品,国画中很多作品就是用这种方式完成的,并且画中留有部分空白,黑白虚实对比使看画的人产生无限遐想。
(2)色彩与画的相互融合。讲究墨色与色彩的和谐统一,画中色彩的冷暖、明暗、虚实对比有度,气氛更有感染力,一旦墨和色的对比有了冲突,这种和谐就会被打破,画面就会发生一种质的转变。
(3)在中国画的作品中基本都有一个整体的色调,这个色调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将会主导整体画面的布色,达到作者最后想要的意境。于是在这当中就需要一种兼容和互补的对比关系,达到一种调和以及连接的作用。
四:中国画墨与色的协调统一
在中国画的一般审美中,太过于艳丽显的不沉稳,色彩的纯度过高而会显的浮躁,色彩搭配的不协调就会显得俗气。所以中国画里一般都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用色的地方加上墨色。第二种则为降低颜色的纯度,在调和颜色的时候加入墨,这样降低颜色的纯度就会使画面更加稳重,色彩的平衡才能表现出画的美感。有墨的色以及有色的墨共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画面关系,使得画面的感觉更为丰富。墨与色的关系还要依赖于墨和色材料上的兼容,就是墨和色之间的包容性,墨和色的关系难点在于墨如何与色相仿。
结语
在现在国画问题当中,画家都再创作中强调画中的"意”,虽说“意”在中国画里代表着它的精髓的体现。而且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对墨色的要求远远大于对色彩的要求,特别是自从唐代的王维提出“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之后,国画便被定义为水墨便是中国画,由此各代的文人画家便把重心放在了水墨的表现上。但色彩作为国画中墨色的辅助,还是因该被大家所重视的。也能够更好的将国画中的色与墨更好的结合,探究了墨与色的关系在之后的创作中就不会再有之前对与中国画的局限性了。
作者简介
吴宜桐(1993.7.21-),男,汉族,籍贯:江西省宜春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中国画花鸟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
关键词:中国画;水墨;色彩
中国画中的墨与色一直有着它们斑斓的历史和不同的表现形式。从传统的中国画来看,大多是重墨轻色,通过墨色的深浅来描绘出一种黑白的艺术,在中国画的绘画和创作过程中,用墨难,用色更难,并且在明清之前中国画也有丹青的说法,可见色彩是中国话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而在传统的中国画中有关于画中色彩的理论分析不多但是都很具有代表性和概括性,宗炳的《画山水序》中写道“以形写形,以色貌色。”的对于色彩使用的要求,因该是最初的山水画中对与色彩使用的示范雏形;谢赫的六法之“随类赋彩”的提出更是把色彩作为了中国画绘画创作的方法和观念来形容,以至对之后中国画色彩有重要影响。
一:中国画水墨和色彩的发展
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佛教中的绘画艺术传到我国,使得画家更进一笔的重视色彩的运用和墨色关系的渲染,这时候的中国画形成了重彩和淡彩的两种表现形式;重彩是用矿物质颜料层层渲染;淡彩则是水墨为主略施色彩。在唐宋的时候,中国画中色彩的运用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这之前色彩仅仅是中国画绘画的一个表现,到南北朝时期的时候还着重了色彩在本体物上的表现。但是到了唐朝时“以色貌形”的观点却发生了一些改变,张彦远在《历代名画记》的观点是弃色求墨,他肯定了“运墨而五色具”的说法。这样一种墨可胜色的理论说话和时间运用,最终演化为了一种审美和评判标准。唐朝的绘画还是以工笔和重彩为主,色彩的运用更加的熟练和完善。元、明、清时期文人画的发展开始兴盛,淡彩山水画也开始形,由于兴起的水墨写意风潮,色彩才在画面上逐渐的淡化,使用色彩的方法也发生了变化,因此颜色的品种和多样也在减少,演变到最后中国画中常用的颜色也就剩下十多种了,就使得后來有人误认为中国画就是无色的水墨画。
二:各因素对墨与色的关系的影响
元、明、清时期文人开始绘画创作,他们把自己融入自然中,追求一种恬淡的人生态度,文化思想上更注重思考和意义,主张朴素是最美的颜色。并且用书法技巧进行绘画,不求行而注重笔墨线条。把墨色视为高雅,以诗入画,对于画面中的色彩则认为无足轻重,对色彩的感觉只注重与墨色的运用。“墨分五色”的说法逐渐延伸出来。“笔墨中心论”的观念,也成为了鉴定当时中国画的一个标准。文人画的产生和发展使得色在中国画中的地位降低了,但是水墨却有了很大的进步和发展。
当水墨画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其弊端开始显露。着重笔法和墨色的绘画方法导致艺术传承的停滞,直到清朝的中后期,来自西方的传教士将西方的绘画带入中国,那时许多画家才意识到中国画需要创新与发展。画家们受西方油画的影响,在继承传统色彩的基础上,再将趋近于平淡的色彩注入新的感觉,色彩则由清淡变为浓艳,在中国画色彩上做出了创新,并且打开了画家们新的思维。
三:中国画水墨与色彩的语言运用
中国画在创作的过程中一定要恰当的掌握墨与色的规律,在中国画 的绘画表现中,色彩是对物体本质的体现通过画家的主管情感再把它反映到画面当中,让观赏画的人也能有相同的感受。在长久以来的墨色关系中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墨色也是画中色彩的一种,如画中只有墨色的浓淡深浅所构建成的绘画作品,以墨为中心仅仅用笔法诠释画中的线条,就是黑与白产生对比的一种作品,国画中很多作品就是用这种方式完成的,并且画中留有部分空白,黑白虚实对比使看画的人产生无限遐想。
(2)色彩与画的相互融合。讲究墨色与色彩的和谐统一,画中色彩的冷暖、明暗、虚实对比有度,气氛更有感染力,一旦墨和色的对比有了冲突,这种和谐就会被打破,画面就会发生一种质的转变。
(3)在中国画的作品中基本都有一个整体的色调,这个色调作为画面的主色调将会主导整体画面的布色,达到作者最后想要的意境。于是在这当中就需要一种兼容和互补的对比关系,达到一种调和以及连接的作用。
四:中国画墨与色的协调统一
在中国画的一般审美中,太过于艳丽显的不沉稳,色彩的纯度过高而会显的浮躁,色彩搭配的不协调就会显得俗气。所以中国画里一般都会采用两种方法:一种是在用色的地方加上墨色。第二种则为降低颜色的纯度,在调和颜色的时候加入墨,这样降低颜色的纯度就会使画面更加稳重,色彩的平衡才能表现出画的美感。有墨的色以及有色的墨共同建立起一个和谐的画面关系,使得画面的感觉更为丰富。墨与色的关系还要依赖于墨和色材料上的兼容,就是墨和色之间的包容性,墨和色的关系难点在于墨如何与色相仿。
结语
在现在国画问题当中,画家都再创作中强调画中的"意”,虽说“意”在中国画里代表着它的精髓的体现。而且在传统的中国画中对墨色的要求远远大于对色彩的要求,特别是自从唐代的王维提出“画道之中,水墨为上”之后,国画便被定义为水墨便是中国画,由此各代的文人画家便把重心放在了水墨的表现上。但色彩作为国画中墨色的辅助,还是因该被大家所重视的。也能够更好的将国画中的色与墨更好的结合,探究了墨与色的关系在之后的创作中就不会再有之前对与中国画的局限性了。
作者简介
吴宜桐(1993.7.21-),男,汉族,籍贯:江西省宜春人,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17级在读研究生,硕士学位,专业:中国画,研究方向:中国画花鸟研究
(作者单位: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