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1筠连县肉牛产业发展的现状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地处北纬27°50′37"-28°14′28",东经104°17′45"-104°47′20"之间。北界高县,东接珙县,南靠云南省威信、彝良县,西邻云南省盐津县。东西长48.5千米,南北宽43.4千米,幅员1256.35平方千米。地形整体呈南高北低态势,系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筠连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较少。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林、牧业及多种经济作物。常年日照时数1064.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5%。常年平均气温17.6℃,年际变化小,适宜发展农牧业及多种经济作物。
畜牧业实现产值16.73亿元,增长4.9%;出栏肉猪40.24万头,同比下降2.9%;出栏肉牛4.18万头,增长8.6%;羊出栏0.71万只,增长12.4%;兔出栏24.24万只,增长1.7%;家禽出栏228.39万只,增长2.3%。肉类总产量3.70万吨,下降0.8%,其中:猪肉产量2.84万吨,下降2.7%;牛肉产量0.5万吨,增长8.5%;禽蛋产量0.18万吨,增长2.9%。年末生猪存栏25.76万头,牛存栏9.2万头,羊存栏1.03万只,兔存栏13.5万只。
2对接上级政策,突出肉牛产业发展
抓机遇、调产业。近年来,国家和省明确支持发展草食动物,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肉牛羊良种补贴等项目,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这些有利政策,依托独特的山区资源优势和肉牛产业基础,把发展肉牛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确定了“稳定生猪、突出肉牛、小家畜禽为补充”的发展战略,实施“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同时把肉牛产业确定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实施“院县合作”措施,培养肉牛养殖专业人才,探索循环种养结合,使我县肉牛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重规划、谋布局。制定了“3.18.20”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即:到2020年建成3个存栏1万頭以上的示范带—以五丰、五凤等贫困村为主体的以奖代补示范带,以沙林、新民等村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体的扶贫开发示范带,以桂花、向阳等村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体的提质增量示范带;18个存栏5千头以上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发展;达到饲养量20万头,出栏7万头,综合产值达20亿元,形成养殖基地-初加工-精加工-市场的全产业链的“筠连黄牛”优势品牌格局。
创模式、见成效。目前,筠连县已打造年存栏5千头以上肉牛生态养殖小区14个,500头以上的重点村50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41个,活牛交易市场1个,肉牛存栏近12.5万头,初步形成了养、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雏形。我县创新的以“县政府为主导,职能部门及镇乡+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加养殖户(工企业)”的联动发展机制,简称“1+N”发展模式在四川省推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的山区肉牛养殖方式,得到国家肉牛体系首席专家曹滨海教授的首肯;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副省长、原市委书记王明晖等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2016年7月,“筠连黄牛”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实施激励机制,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出台扶持政策。2014年3月,筠连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基地建设、加工营销、品牌打造等系列扶持政策,引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在“1+N”发展模式中推出的“好牛贷”金融产品,为每头肉牛提供不低于6千元的贷款、对母牛还匹配每年2千元的信贷资金,满足其购买草种、饲料等养殖周转金的需求;贫困户买牛无需担保,贷款利息由政府贴息。为解决养殖初期成本高、投入大的问题,政政府给予1500元/头的补助,县财自2012年以来,预算安排母牛产仔奖补300元/头、建标准化圈舍补助140元/m2、配种补助50元/头以及购牛贷款贴息2年的专项资金。这些政策提高了农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
保险兜底。针对肉牛养殖风险大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和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按照母牛360元/头、肉牛280元/头的保费标准,由县财政承担80%、养殖户承担20%的比例纳入政策性保险,养牛户只需缴纳56或72元/头的保费,便可获得4千至6千元/头的最高赔付,既大大降低了肉牛养殖风险,又撬动了金融机构对肉牛养殖的信贷。
4建立财政资金整合机制
实施由“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办、财政、发改3家部门牵头,其他涉农部门联动”的财政资金整合机制(简称“1+3+X”),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贫连片开发、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同时,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金”作用,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向肉牛产业发展。
5构建营销载体,塑造肉牛特色品牌
拓展服务业务。依托筠连县向阳农业开发公司,拓展活牛交易、售后服务、技术培训、饲料销售等业务,为肉牛养殖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综合服务。
打造特色品牌。借助园区电子孵化园的“村通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平台,建立肉牛农特产品“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展招商引资,策划包装“川苗”“筠苗”“老外婆”等特色产品,积极向市场推介宣传营销,打造“筠连黄牛”区域品牌,提高肉牛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简介:
任鹏飞,男,(1988.--10)山东莱芜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办公室,研究方向:民商法学.
筠连县位于四川盆地南缘,云贵高原北麓川滇结合部,地处北纬27°50′37"-28°14′28",东经104°17′45"-104°47′20"之间。北界高县,东接珙县,南靠云南省威信、彝良县,西邻云南省盐津县。东西长48.5千米,南北宽43.4千米,幅员1256.35平方千米。地形整体呈南高北低态势,系四川盆地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筠连县属四川盆地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降水充沛、四季分明、冬暖春早、夏长秋短、霜雪较少。光热水资源丰富,适宜发展农、林、牧业及多种经济作物。常年日照时数1064.4小时,占可照时数的25%。常年平均气温17.6℃,年际变化小,适宜发展农牧业及多种经济作物。
畜牧业实现产值16.73亿元,增长4.9%;出栏肉猪40.24万头,同比下降2.9%;出栏肉牛4.18万头,增长8.6%;羊出栏0.71万只,增长12.4%;兔出栏24.24万只,增长1.7%;家禽出栏228.39万只,增长2.3%。肉类总产量3.70万吨,下降0.8%,其中:猪肉产量2.84万吨,下降2.7%;牛肉产量0.5万吨,增长8.5%;禽蛋产量0.18万吨,增长2.9%。年末生猪存栏25.76万头,牛存栏9.2万头,羊存栏1.03万只,兔存栏13.5万只。
2对接上级政策,突出肉牛产业发展
抓机遇、调产业。近年来,国家和省明确支持发展草食动物,实施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南方现代草地畜牧业推进行动、肉牛羊良种补贴等项目,县委、县政府及时抓住这些有利政策,依托独特的山区资源优势和肉牛产业基础,把发展肉牛作为重要产业来抓,确定了“稳定生猪、突出肉牛、小家畜禽为补充”的发展战略,实施“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品牌化”的现代农业发展方向,同时把肉牛产业确定为精准扶贫的主导产业,出台了系列扶持政策,实施“院县合作”措施,培养肉牛养殖专业人才,探索循环种养结合,使我县肉牛产业得到迅速发展。
重规划、谋布局。制定了“3.18.20”肉牛产业发展规划,即:到2020年建成3个存栏1万頭以上的示范带—以五丰、五凤等贫困村为主体的以奖代补示范带,以沙林、新民等村少数民族聚居区为主体的扶贫开发示范带,以桂花、向阳等村适度规模养殖为主体的提质增量示范带;18个存栏5千头以上示范区,辐射带动全县肉牛产业发展;达到饲养量20万头,出栏7万头,综合产值达20亿元,形成养殖基地-初加工-精加工-市场的全产业链的“筠连黄牛”优势品牌格局。
创模式、见成效。目前,筠连县已打造年存栏5千头以上肉牛生态养殖小区14个,500头以上的重点村50个,肉牛养殖专业合作社41个,活牛交易市场1个,肉牛存栏近12.5万头,初步形成了养、加、销一体化经营发展雏形。我县创新的以“县政府为主导,职能部门及镇乡+金融机构+保险公司+担保公司+加养殖户(工企业)”的联动发展机制,简称“1+N”发展模式在四川省推广;“山繁川育、藏牛于户”的山区肉牛养殖方式,得到国家肉牛体系首席专家曹滨海教授的首肯;肉牛产业精准扶贫工作得到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王宁,副省长、原市委书记王明晖等省市领导的高度肯定;2016年7月,“筠连黄牛”被国家质监总局批准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3实施激励机制,保障产业健康发展
出台扶持政策。2014年3月,筠连县政府出台的《关于加快肉牛产业发展的意见》,明确了基地建设、加工营销、品牌打造等系列扶持政策,引领全县肉牛产业发展。在“1+N”发展模式中推出的“好牛贷”金融产品,为每头肉牛提供不低于6千元的贷款、对母牛还匹配每年2千元的信贷资金,满足其购买草种、饲料等养殖周转金的需求;贫困户买牛无需担保,贷款利息由政府贴息。为解决养殖初期成本高、投入大的问题,政政府给予1500元/头的补助,县财自2012年以来,预算安排母牛产仔奖补300元/头、建标准化圈舍补助140元/m2、配种补助50元/头以及购牛贷款贴息2年的专项资金。这些政策提高了农民养殖肉牛的积极性。
保险兜底。针对肉牛养殖风险大的问题,与保险公司和农村商业银行合作,按照母牛360元/头、肉牛280元/头的保费标准,由县财政承担80%、养殖户承担20%的比例纳入政策性保险,养牛户只需缴纳56或72元/头的保费,便可获得4千至6千元/头的最高赔付,既大大降低了肉牛养殖风险,又撬动了金融机构对肉牛养殖的信贷。
4建立财政资金整合机制
实施由“县农村工作领导小组统筹,农办、财政、发改3家部门牵头,其他涉农部门联动”的财政资金整合机制(简称“1+3+X”),整合退耕还林后续产业、扶贫连片开发、牛(羊)标准化生产基地建设等涉农资金集中打捆使用,同时,发挥财政资金 “四两拨千金”作用,采取贷款贴息、以奖代补等方式,撬动金融资金、社会资金投向肉牛产业发展。
5构建营销载体,塑造肉牛特色品牌
拓展服务业务。依托筠连县向阳农业开发公司,拓展活牛交易、售后服务、技术培训、饲料销售等业务,为肉牛养殖各环节提供有价值的综合服务。
打造特色品牌。借助园区电子孵化园的“村通网络服务有限公司”平台,建立肉牛农特产品“互联网+电子商务”,开展招商引资,策划包装“川苗”“筠苗”“老外婆”等特色产品,积极向市场推介宣传营销,打造“筠连黄牛”区域品牌,提高肉牛的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
作者简介:
任鹏飞,男,(1988.--10)山东莱芜人,硕士,重庆工商大学党政办公室,研究方向:民商法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