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高职教育因教学模式、专业设置、培养目标等与普通高等教育存在的差异性优势,而得到广泛认可。互联网技术普及对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产生重大影响,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尚不能完全适应社会需求,出现教育理念陈旧、师资队伍基础薄弱、教学方法滞后、机制不完善、综合素质不高等问题。为此,本文通过分析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针对困境成因提出相应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57-02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机制方面的困境
其一是责任机制分工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简称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主要任务,一切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以学生素质培养为准。但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相互之間缺乏有效沟通,思政教育工作整体性不足。
其二是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诸多院校未建立校级思政教育工作小组,部分组织建立也带有形同虚设色彩,未做好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工作,保障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思政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配合度降低,有时会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现象,工作效率受到严重阻碍。传统信息反馈机制不利于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思政教育工作容易出现真空地带,信息在不同机构之间的反馈效率受到阻碍。
其三是保障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组织领导保障不到位、队伍保障不到位、经费保障不到位、物质保障不到位、法规制度保障不到位等方面,未能全面落实保障体系,分管人员工作有时会出现流于形式情况。思政教育队伍与其重要性匹配不够,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地位得不到重视,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久之会致自信心丧失。高职院校经费相对紧张,思政领域资金投入不足,教师申报的思政类课题很难顺利获取立项与经费,相关科研活动开展次数较少。多种条件限制使学生社团场所、心理咨询场所、专题图书阅览设备等必要教育设施建设不足,教育工作者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有效规章制度,学生受教水平被限制。
(二)施教方面的困境
其一是师资队伍基础薄弱,缺乏一定教育理论成果。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普遍建校时间较短,思政教师多以大专、本科、研究生居多,硕博及以上人才缺乏。近几年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拓展,高职院校也开始大力引进教师队伍,但因资金编制等因素影响,专业课教师与公共课教师引进比例不均衡,教师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限制,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结合,思政课堂变得枯燥;招生规模扩大也使思政教师教学任务更加繁重。
其二是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理念。思政教育课程起步较晚,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与时代发展逐渐脱节。主要表现在:理论灌输占据主导地位,实践程度不够;学生需求反馈较少,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对生源多样化特征重视不足,学生个性化得不到平台展示;教学内容缺乏一定针对性;人数多、规模大直接影响到课堂秩序,诸多教学环节无法正常开展;实践目的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活动表现松散,未形成有效性与系统性。
其三是教育内容理论性较强,与高职院校特点联系不紧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主要采用全国统一教材,包括《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理论性较强,知识结构较为系统化。但内容庞杂陈旧等特点,也使其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不相适应,相悖于高职院校“快餐式”教育特征,最终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情况发生。
(三)学生方面的困境
其一是学习情趣不高。高职院校学生可按性质划分为普专、对口、五专、中专、预科等五类,包含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职及初中毕业生、成人学生等,生源素质不一。再加上近几年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迫使高职院校降低分数线,生源质量随之下降。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只有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才会考虑高职教育,对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损害,学习情趣不高,进取心不强等易使学生产生得过且过思想。
其二是政治立场不坚定。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在关注国家政治动态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观点基本一致,大多数学生也曾在受教期间递交过入党申请书,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理论知识功底缺乏一定支撑,在政治立场上容易表现出不稳定性,对于理性问题缺乏更为深入的思考,容易以个人狭隘观点来看待外在世界。相对于功底较好的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容易出现排斥政治认识和学习情况。
其三是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心理素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良好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但不少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有成绩不好考不上本科院校或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复读等情况,致使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自卑感,自信心与抗挫折能力不足,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交际障碍。高职院校教育与学生年龄阶段特征使学生开始形成自立意识,但经济不独立使其在社会活动中又不得不依赖于家长、朋友、老师。部分高职院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过分强调技术性与职业性,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课产生轻蔑态度,对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引导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上网络不良信息诱惑,就业压力较大,部分高职学生心理出现较大落差,甚至开始怀疑外部环境,做出极端事情。
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搭建三方互动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队伍建设机制
高职思政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学生自我服务与管理,加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社团组织建设,构建教育堡垒。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性与积极性,强化指导督促功能,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发挥教职员工、学生党员、学生家长作用,形成全员互动,全面育人局势。高职院校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可采用家访、信访、电访、信箱、QQ、微信、邀请参加活动等方式。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周期性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进行监督调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稳定高效开展。并针对实际教育状况,对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事件和次数做出调整。可考虑增加心理健康咨询字数、添加心理教育时间等策略。 (二)改革思政教学模式,丰富课外活动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事业单位要求高职教育要以更快速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学制缩短是直接选择。因此需及时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考核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并整合相应对策。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内容“一线化”。高职教育以培养一线化应用人才为己任,这也是高职思政教学改革重点参照的路标。一线化培养模式要求高校锁定企事业单位一线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一线内容展开,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开设。在弘扬主旋律基础上,以强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育为基础,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教育。其次可创新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时利用效率。主要内容包括变宣讲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逐步实现课堂研究型效果;发挥团队优势,可形成合力。其次是构建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努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选择实践教学类型、规范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做好思政理论实践教学整理与考评工作。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实施多元考核,提升课堂整体效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体观念去对待外界事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其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不断强化两课改制,优化教学功能。在积极学习讨论中,帮助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思维去看待问题,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可通过为贫困学生献爱心、实地调查生态环境、参加志愿组织活动等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
(三)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及思政教育载体,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素养
发挥内容时效性、开发内容多层次性、夯实内容指导性、注重内容服务性、载体数字化、载体复合化、载体“新”“旧”互动、开展新媒体素养课程教育、培养新媒体传播价值观、利用新媒体开展实踐教育、构建社会立法与校园治理相结合新媒体管理模式、拓展社区教育渠道、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新媒体信息失序性增大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难度,新媒体素养复杂性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但也要防止教育者自身处于信息劣势境地。努力搭建家庭教育、院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系统,做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衔接与统一工作。不断强化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依据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来修订教育计划,变革培养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师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充分发挥模拟实践基地效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正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体制变革带来的冲击、办学理念偏差及目标扭曲、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普及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我们需结合当代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解决策略,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彩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探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6,(01):22-28.
[2]刘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2012,(09):33-37.
[3]王建华,吴映清,任心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02):22-29.
[4]吴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探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3-39.
关键词: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16)37-0057-02
一、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面临的困境
(一)机制方面的困境
其一是责任机制分工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简称思政)教育工作是一项系统工程,努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要求的复合型技能人才是高职教育主要任务,一切学生思政教育工作出发点和落脚点都应以学生素质培养为准。但当下我国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各部门职责划分不明确,相互之間缺乏有效沟通,思政教育工作整体性不足。
其二是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诸多院校未建立校级思政教育工作小组,部分组织建立也带有形同虚设色彩,未做好定期召开协调会议工作,保障信息反馈机制不健全。思政教育系统与其他系统配合度降低,有时会出现责任互相推诿现象,工作效率受到严重阻碍。传统信息反馈机制不利于及时掌握学生思想动态,思政教育工作容易出现真空地带,信息在不同机构之间的反馈效率受到阻碍。
其三是保障机制不完善。主要表现在组织领导保障不到位、队伍保障不到位、经费保障不到位、物质保障不到位、法规制度保障不到位等方面,未能全面落实保障体系,分管人员工作有时会出现流于形式情况。思政教育队伍与其重要性匹配不够,思政教师与辅导员地位得不到重视,待遇得不到有效保障,久之会致自信心丧失。高职院校经费相对紧张,思政领域资金投入不足,教师申报的思政类课题很难顺利获取立项与经费,相关科研活动开展次数较少。多种条件限制使学生社团场所、心理咨询场所、专题图书阅览设备等必要教育设施建设不足,教育工作者优势资源未得到充分利用,缺乏有效规章制度,学生受教水平被限制。
(二)施教方面的困境
其一是师资队伍基础薄弱,缺乏一定教育理论成果。高职院校与本科院校相比,普遍建校时间较短,思政教师多以大专、本科、研究生居多,硕博及以上人才缺乏。近几年随着招生规模不断拓展,高职院校也开始大力引进教师队伍,但因资金编制等因素影响,专业课教师与公共课教师引进比例不均衡,教师知识结构、思维方式存在一定限制,部分教师观念陈旧,不能很好地将理论与社会现实问题进行结合,思政课堂变得枯燥;招生规模扩大也使思政教师教学任务更加繁重。
其二是教学方法陈旧,缺乏创新理念。思政教育课程起步较晚,大多停留在理论研究阶段,与时代发展逐渐脱节。主要表现在:理论灌输占据主导地位,实践程度不够;学生需求反馈较少,易使学生产生听觉疲劳;对生源多样化特征重视不足,学生个性化得不到平台展示;教学内容缺乏一定针对性;人数多、规模大直接影响到课堂秩序,诸多教学环节无法正常开展;实践目的不明确,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活动表现松散,未形成有效性与系统性。
其三是教育内容理论性较强,与高职院校特点联系不紧密。当前高职院校思政课主要采用全国统一教材,包括《形势与政策》、《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等,理论性较强,知识结构较为系统化。但内容庞杂陈旧等特点,也使其与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不相适应,相悖于高职院校“快餐式”教育特征,最终导致“教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情况发生。
(三)学生方面的困境
其一是学习情趣不高。高职院校学生可按性质划分为普专、对口、五专、中专、预科等五类,包含应往届高中毕业生、中职及初中毕业生、成人学生等,生源素质不一。再加上近几年本科院校招生规模不断扩大,迫使高职院校降低分数线,生源质量随之下降。社会对高职院校教育存在误解,认为只有考不上本科院校的学生才会考虑高职教育,对高职学生学习积极性造成损害,学习情趣不高,进取心不强等易使学生产生得过且过思想。
其二是政治立场不坚定。高职院校学生与本科院校学生在关注国家政治动态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上观点基本一致,大多数学生也曾在受教期间递交过入党申请书,但由于高职院校学生本身理论知识功底缺乏一定支撑,在政治立场上容易表现出不稳定性,对于理性问题缺乏更为深入的思考,容易以个人狭隘观点来看待外在世界。相对于功底较好的本科院校学生而言,容易出现排斥政治认识和学习情况。
其三是心理素质相对薄弱。心理素质在培养高素质技能型人才中发挥重要作用,良好心理素质对一个人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但不少高职学生存在不同程度心理问题,有成绩不好考不上本科院校或家庭经济情况不允许复读等情况,致使这部分学生普遍存在心理自卑感,自信心与抗挫折能力不足,在人际交往中容易出现交际障碍。高职院校教育与学生年龄阶段特征使学生开始形成自立意识,但经济不独立使其在社会活动中又不得不依赖于家长、朋友、老师。部分高职院校片面追求高就业率,过分强调技术性与职业性,导致学生对思政教育课产生轻蔑态度,对辅导员与思政教师的引导产生抵触情绪。再加上网络不良信息诱惑,就业压力较大,部分高职学生心理出现较大落差,甚至开始怀疑外部环境,做出极端事情。
二、解决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的对策
(一)搭建三方互动体系,完善心理健康教育及管理队伍建设机制
高职思政教育以学生为主体进行,引导学生自我服务与管理,加强学生党支部、团支部、社团组织建设,构建教育堡垒。积极调动学生干部参与性与积极性,强化指导督促功能,注重学生能力培养。全面发挥教职员工、学生党员、学生家长作用,形成全员互动,全面育人局势。高职院校应定期与学生家长进行互动,可采用家访、信访、电访、信箱、QQ、微信、邀请参加活动等方式。不断完善高职院校心理健康教育体系建设,构建多层次全方位心理健康教育系统,以此保障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发挥。周期性对心理健康教育质量进行监督调查,保障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能稳定高效开展。并针对实际教育状况,对心理健康健康教育事件和次数做出调整。可考虑增加心理健康咨询字数、添加心理教育时间等策略。 (二)改革思政教学模式,丰富课外活动
经济社会飞速发展,企事业单位要求高职教育要以更快速度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学制缩短是直接选择。因此需及时对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考核机制等方面加以改革,并整合相应对策。首先要转变教学理念,坚持教学内容“一线化”。高职教育以培养一线化应用人才为己任,这也是高职思政教学改革重点参照的路标。一线化培养模式要求高校锁定企事业单位一线职业岗位能力需求,教学内容紧紧围绕一线内容展开,选择针对性较强的教学内容进行课程开设。在弘扬主旋律基础上,以强化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教育为基础,不断加强职业道德与创新意识教育。其次可创新课堂教学环节,提升学时利用效率。主要内容包括变宣讲式教学为互动式教学,逐步实现课堂研究型效果;发挥团队优势,可形成合力。其次是构建实践教学运作模式,努力锻炼学生实践能力:确立实践教学目标、制定实践教学计划、选择实践教学类型、规范思政理论实践教学组织管理、做好思政理论实践教学整理与考评工作。灵活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为课堂注入新活力,实施多元考核,提升课堂整体效应。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体观念去对待外界事物,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对其未来发展大有裨益。不断强化两课改制,优化教学功能。在积极学习讨论中,帮助学生运用马列主义思维去看待问题,更好地了解当代社会。可通过为贫困学生献爱心、实地调查生态环境、参加志愿组织活动等教学方式来帮助学生形成优良道德品质。
(三)丰富思政教育内容及思政教育载体,培养大学生新媒体素养
发挥内容时效性、开发内容多层次性、夯实内容指导性、注重内容服务性、载体数字化、载体复合化、载体“新”“旧”互动、开展新媒体素养课程教育、培养新媒体传播价值观、利用新媒体开展实踐教育、构建社会立法与校园治理相结合新媒体管理模式、拓展社区教育渠道、强化家庭教育功能。新媒体信息失序性增大了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难度,新媒体素养复杂性可提升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水平,但也要防止教育者自身处于信息劣势境地。努力搭建家庭教育、院校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的教育系统,做好对高职院校大学生思政教育的衔接与统一工作。不断强化教学改革,提升高职院校教育质量,依据可持续发展能力要求来修订教育计划,变革培养模式,采取多样化教学手段,组织教师开展多样化教研活动,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外活动,改善校内外实训条件,充分发挥模拟实践基地效用。
三、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正视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面临的困境。体制变革带来的冲击、办学理念偏差及目标扭曲、信息化技术发展和普及是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困境形成的主要原因,我们需结合当代技术不断探索和创新解决策略,优化高职院校学生思政教育工作。
参考文献:
[1]王彩云.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探究[J].党史博采(理论),2016,(01):22-28.
[2]刘凤.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研究[J].山东大学,2012,(09):33-37.
[3]王建华,吴映清,任心甫.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创新探析[J].中共成都市委党校学报,2015,(02):22-29.
[4]吴铭.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困境与对策探究[J].滁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3,(01):33-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