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78-02
逸夫小学位于美丽清江之滨的西岸,是恩施市老城区的一所百年老校。随着农村外出打工浪潮,学校服务对象出现流动,学生中城郊农民工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的比例很高。针对生源实际,学校提出:要以关爱每个孩子为出发点,以实施“仁爱”教育为抓手,建设“真、善、美”特色学校。同时,学校把打造“知性课堂”作为践行仁爱教育理念的切入点,积极探寻知性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提出:“生活、生本、生成、生态”是知性课堂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一、突出趣味性,着力构建生活课堂
教材来源于生活,教学也应该建立在师生多样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因此,学校主张课堂应该努力地向生活开放,教学应该努力地体现生活之趣、生命之趣,让学生在富于情趣的生活体验中学文、明理。
1.基于文本“找趣”。
学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有趣因素”,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触发点和着力点,如语文学科的内容之趣、情节之趣、语言之趣、结构之趣、层次之趣、关联之趣、寓意之趣等。
2.善于调动“激趣”。
有了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老师们通过探索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激趣方式,如创疑激趣、课堂表演激趣、多媒体课件激趣、故事讲述激趣等。
3.拓展延伸“探趣”。
学校倡导老师们更多地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动手类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向生活迁移,向实践延伸,进一步巩固其课堂所学,同时帮助孩子们学以致用。学校以每年春、秋假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让孩子们走出校园、亲近自然,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实践等活动。二、突出自主性,着力构建生本课堂
学校提出:评价一堂课是否体现仁爱教育理念,是否具有高效,不能只看老师教得如何,还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因此,学校主张高效课堂要坚持以生为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地成长。
1.给学生温馨的氛围。
针对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农民工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多学生刚进校时性格不够开朗。怎样让孩子们尽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充满阳光、充满爱心的大家庭?经过实践,我们得出了结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其主动性,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精彩纷呈。
2.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校指出:高效课堂应该如同一幅国画,既要有大笔的“泼墨”,又要有适度的“留白”。“留白”就需要把时间、空间充分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如我校的数学教师罗庆玲不仅善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而且尽量把课堂的话语权让给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或者答错了,也给予其鼓励。她的学生在广阔的思考空间里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学校主张,高效课堂要充分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去动手、去讨论、去探究。老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和机会,给学生安排适宜的活动和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阳光。三、突出互动性,着力构建生成课堂
我们平时讲教学互动,更多是指师生互动。的确,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但生生互动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间的互动。
1.善用激励,“调动”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门激励的艺术。教师通过巧激励、巧启发、巧设景,就能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技巧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抓住其内核进行再生成再利用,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2.活用讨论,“带动”参与。
学生讨论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在学生讨论时老师不能做旁观者,而要做真正的讨论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我们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一定要有吸引力,要善于设置提纲挈领的讨论议题;要时时掌握或运用讨论的动态性、生成性信息;要通过适时总结达到信息反馈、形成共识的目的。
3.巧用质疑,“促动”思考。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校语文老师郑明菊在问题设置上就很有講究,她经常这样设计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你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主人翁,你会怎样做?”……只有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发散性的设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四、突出和谐性,着力构建生态课堂
教学过程实质的是人与知识的互动,但课堂最根本的是人与人的交往。因此,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着力营造生态、自然、互信的课堂人际氛围。
1.创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
我们主张,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让学生感到舒适。教学过程要成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可以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创设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
我们主张让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基于此,学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手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学生自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吸引人、感动人、激励人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空间。
3.创建开放自得的评价体系。
我们积极倡导发展性评价,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主张把生成性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无论哪种评价,都强调激励、唤醒和鼓舞,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来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并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创新和生成的灵感,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热情。
美丽清江之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实施仁爱教育,打造知性课堂”,是逸夫人始终不渝的追求。逸夫人也会继续弘扬百年老校的优良办学传统,继续追求“以人为本,科研强校,整体推进,和谐发展”,让跨世纪的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活力。
【文章编号】2095-3089(2018)12-0178-02
逸夫小学位于美丽清江之滨的西岸,是恩施市老城区的一所百年老校。随着农村外出打工浪潮,学校服务对象出现流动,学生中城郊农民工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的比例很高。针对生源实际,学校提出:要以关爱每个孩子为出发点,以实施“仁爱”教育为抓手,建设“真、善、美”特色学校。同时,学校把打造“知性课堂”作为践行仁爱教育理念的切入点,积极探寻知性课堂教学模式。学校提出:“生活、生本、生成、生态”是知性课堂不可或缺的核心要素。一、突出趣味性,着力构建生活课堂
教材来源于生活,教学也应该建立在师生多样的生活背景和丰富的生活经验之上。因此,学校主张课堂应该努力地向生活开放,教学应该努力地体现生活之趣、生命之趣,让学生在富于情趣的生活体验中学文、明理。
1.基于文本“找趣”。
学校教师充分挖掘教材的“有趣因素”,找到激发学生兴趣的触发点和着力点,如语文学科的内容之趣、情节之趣、语言之趣、结构之趣、层次之趣、关联之趣、寓意之趣等。
2.善于调动“激趣”。
有了充满情趣的教学情境创设,还要善于运用各种教育方式激活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为此,老师们通过探索总结出了许多有效的激趣方式,如创疑激趣、课堂表演激趣、多媒体课件激趣、故事讲述激趣等。
3.拓展延伸“探趣”。
学校倡导老师们更多地给学生布置开放性作业、实践性作业、动手类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向生活迁移,向实践延伸,进一步巩固其课堂所学,同时帮助孩子们学以致用。学校以每年春、秋假主题实践活动为契机,让孩子们走出校园、亲近自然,开展社会调查、社会实践、志愿服务、基地实践等活动。二、突出自主性,着力构建生本课堂
学校提出:评价一堂课是否体现仁爱教育理念,是否具有高效,不能只看老师教得如何,还要看学生学得如何。因此,学校主张高效课堂要坚持以生为本,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主、自由、自觉地成长。
1.给学生温馨的氛围。
针对学校大部分学生是农民工子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留守儿童,受家庭环境影响,很多学生刚进校时性格不够开朗。怎样让孩子们尽快地融入学校这个充满阳光、充满爱心的大家庭?经过实践,我们得出了结论:只要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承认学生个体之间的差异,鼓励每一个学生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激发其主动性,我们的课堂教学就一定会精彩纷呈。
2.给学生思考的空间。
学校指出:高效课堂应该如同一幅国画,既要有大笔的“泼墨”,又要有适度的“留白”。“留白”就需要把时间、空间充分还给学生,给学生自主思考的空间。如我校的数学教师罗庆玲不仅善于把问题抛给学生,而且尽量把课堂的话语权让给学生,鼓励每一个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即使学生的回答不全面,或者答错了,也给予其鼓励。她的学生在广阔的思考空间里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效果。
3.给学生展示的舞台。
学校主张,高效课堂要充分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去动手、去讨论、去探究。老师要善于创造性地开展课堂教学活动,给学生以充分展示自己才华的舞台和机会,给学生安排适宜的活动和任务,使每一个学生都成为学习的主人,使课堂教学活动充满阳光。三、突出互动性,着力构建生成课堂
我们平时讲教学互动,更多是指师生互动。的确,师生互动在课堂教学中十分重要,但生生互动往往更能激发学生的竞争意识。因此,在教学中要更加关注学生间的互动。
1.善用激励,“调动”思维。
课堂教学是一门激励的艺术。教师通过巧激励、巧启发、巧设景,就能调动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兴趣。这就要求教师凭借高超的教学技巧和高度的教学敏感,用一双慧眼及时捕捉稍纵即逝的生成性资源,并进行价值判断,抓住其内核进行再生成再利用,实现师生生命价值的不断提升。
2.活用讨论,“带动”参与。
学生讨论是生生互动的重要形式,在学生讨论时老师不能做旁观者,而要做真正的讨论的参与者、合作者、引领者。我们要求,教师在组织学生讨论时,设置的问题一定要有层次性,一定要有吸引力,要善于设置提纲挈领的讨论议题;要时时掌握或运用讨论的动态性、生成性信息;要通过适时总结达到信息反馈、形成共识的目的。
3.巧用质疑,“促动”思考。
俗话说: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我校语文老师郑明菊在问题设置上就很有講究,她经常这样设计问题:“这篇文章为什么要这样写?”“你对课文中描写的人物有什么看法?”“如果你是主人翁,你会怎样做?”……只有针对性、层次性、灵活性、发散性的设问,才能激发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望。四、突出和谐性,着力构建生态课堂
教学过程实质的是人与知识的互动,但课堂最根本的是人与人的交往。因此,和谐的教学人际关系是影响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我们在构建高效课堂的实践中,着力营造生态、自然、互信的课堂人际氛围。
1.创造宽松、自由的心理氛围。
我们主张,教师要转变角色,成为课堂的组织者、引领者、合作者,让学生感到舒适。教学过程要成为双向的“对话”和“互动”,师生在“对话”和“互动”中,可以进行思想和情感的交流,形成一个真正的“学习共同体”。
2.创设和谐自主的学习情境。
我们主张让教学生活化、活动化、自主化、情感化、趣味化。基于此,学校许多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教学资源,通过亲身实践、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手段,努力创设贴近生活、贴近自然、贴近学生自身体验的学习情境,营造生动活泼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吸引人、感动人、激励人的宽松、和谐的环境中学习,为课堂动态生成提供空间。
3.创建开放自得的评价体系。
我们积极倡导发展性评价,坚持评价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主张把生成性评价作为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推动因素。无论哪种评价,都强调激励、唤醒和鼓舞,以促进学生的发展为价值取向,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以形式多样的评价活动来激励全体学生参与并有效调控自己的学习过程,激发学生创新和生成的灵感,鼓励学生进一步努力学习的热情。
美丽清江之水,孕育了生命,也造就了文明。“实施仁爱教育,打造知性课堂”,是逸夫人始终不渝的追求。逸夫人也会继续弘扬百年老校的优良办学传统,继续追求“以人为本,科研强校,整体推进,和谐发展”,让跨世纪的百年老校焕发出新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