恢復融資功能 服務實體經濟 大陸A股IPO新政的亮點解讀

来源 :台商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uxing_00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啟IPO恢復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是必由之路。只有一級市場能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才可能形成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
  在A股IPO暫停4個月之後,2015年11月6日,大陸證監會新聞發佈會宣佈重啟IPO發行,並提出了進一步改革完善新股發行制度。「十三五」時期,大陸將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勝階段,中央十八屆五中全會明確,經濟轉型升級仍是未來5年國家發展全局中的重點和關鍵,服務於該整體目標,「積極培育公開透明、健康發展的資本市場,推進股票和債券發行交易制度改革」也將在「改善融資結構、提高直接融資比重」這個一以貫之的要求下進入新的發展階段。在這一背景下,本次IPO重啟有著重要意義。
  IPO重啟的重要意義
  首先,IPO的發行為市場及人民幣國際化提供了足量的資產,未來人民幣基礎貨幣發行將與美元逐步脫鉤,並吸引新一輪資本流入。現階段在扣除國有及民營大股東、匯金、證金、社保持股外,能夠為人民幣國際化提供支持的股市流通規模依然不夠;而IPO的發行將為市場及人民幣國際化提供足量的資產,以及強大的、擴容的金融市場。因此,IPO重啟不僅是一個事件,而且是一聲號角,吹響了人民幣國際化的衝鋒號,正式開啟了A股市場作為人民幣國際化資產池的序幕。
  其次,此次IPO重啟還伴隨著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突出強調「資訊披露」,這將使得中國證監會的監管職能進一步與國際接軌。強調發行人為第一資訊披露責任人,保薦機構、律師事務所、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承擔核查把關的責任,把投資價值的決定權歸還市場,監管部門不對其「背書」,也不對盈利能力做判斷。具體而言,證監會將一部分基於審慎監管要求的發行條件調整為資訊披露要求,並強調了中介機構責任,建立健全的保薦機構現行賠付制度,同時擬出台會計師事務所等其他中介機構勤勉盡責的認定標準。這些為以後改革奠定了基礎,註冊制的改革可能會重新提到實質日程上來。
  最後,此次IPO重啟還可能完善新三板與主板、中小板及創業板的銜接,為新三板轉板制度的出台做鋪墊。「十三五」規劃將新三板納入未來5年大陸經濟發展的重點之一,相應的政策紅利必將進一步釋放。證監會在此時重啟IPo,似乎使得此前新三板轉板制度將在年底進行試點的說法成為可能。重啟IPo對新三板來說,利好的可能性更大。一方面,促進新三板制度完善,尤其是為分層制度的推出創造了機會,降低了制度創新的壓力;另一方面,重啟IPO為轉板打開了一扇門。
  新股發行制度改革的亮點
  此次推出的新股發行制度改革也有不少亮點。首先,在以往的新股認購過程中,不少投資者因為打新的需要,而不得不抽出部分股市資金來滿足打新的需求。但隨著這一改革新政的落地,投資者可以不再賣股打新,因此資金利用率也可以得到了大大增強。其次,公開發行股票數量在2000萬股(含)以下且無老股轉讓計畫的,應通過直接定價的方式確定發行價格,全部向網上投資者發行,不進行網下詢價和配售。這意味著小盤股將不再有詢價環節,直接由發行人和承銷商商定價格。這一措施發行成本低,發行週期短,效率高,降低了中小企業融資成本,提高了發行效率,但同時也對承銷商的定價能力提出了較高要求。第三,保薦機構先行賠付制度與資訊披露抽查制度。按照新股發行改革的要求,保薦機構需在公開募集及上市文件中公開承諾:因其為發行人首次公開發行製作、出具的文件有虛假記載、誤導性陳述或者重大遺漏,給投資者造成損失的,將先行賠償投資者損失。此外,此次改革還完善了資訊披露抽查制度。在目前對發行人披露的財務資訊進行抽查的基礎上,對發行人披露的其他重要資訊以及中介機構的盡職調查過程進行抽查,對連規行為從嚴查處,進一步提高資訊披露品質。最後,「獨立性要求」和「募集資金使用」將不再設為發行條件。此次改革將「獨立性要求」和「募集資金使用」發行條件調整為資訊披露要求,這不是降低監管標準,而是通過資訊披露強化約束,加強事中事後監管,維護投資者合法權益的措施。註冊制改革的重點之一就是資訊披露,強調發行人是資訊披露的第一責任人,發行人資訊披露的品質,將影響到投資者做何種選擇,也關係到發行人能否上市,以及能從市場中融到多少資金。因此,強化發行人的資訊披露,是為了實現投融資雙方資訊對稱,從而使市場機制作用有效發揮。上述這些舉措釋放了監管層保護投資者利益與市場化的意願,也在一定程度上顯示了對股市維穩的信心以及對資本市場改革的決心。
  新股發行是資本市場實現融資功能的重要載體,一個成熟的資本市場離不開IPO,重啟IPO恢復資本市場融資功能是必由之路。只有一級市場能與實體經濟緊密結合,真正服務於實體經濟,才有可能形成一個健康的資本市場。
其他文献
在以「進口食品」來俘獲消費者青睞的行銷過程中,無處不在的網路和四通八達的現代物流合力架設起了一條跨越地域的「裝配線」。  於是,從外包裝到食料,涉嫌多地多環節製造的假冒「進口商品」將沿著這條「裝配線」抵達它的下游:那些正在輕點鼠標下單的消費者。  「資深買家」的失敗網購  上海市民陳媛(化名)每年通過網路購物的交易賬戶額達10多萬元(人民幣,下同),她自詡為「資深買家」。  「從泰國的榴蓮糖、澳門
期刊
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開始,台灣商人拎著手提箱,走遍世界打拚創業。幾十年下來,很多老一輩台灣人在大陸商界叱吒風雲的同時,也開始面臨接班的問題。  台商二代中,大多是「70後」、「80後」,是有著高學歷、高素質的台灣新青年,被喻為「新世代台闖」。只是,面對與父輩創業時完全不同的政治與經濟環境,這些台青們是否已經有足夠的覺悟和能力來接棒一代呢?  深圳萬商泰投資有限公司(簡稱萬商泰)董事長黃厚生給出了肯定的
期刊
在危機或者衰退階段,資源(資金、人才)將逐步從壞的企業流向好的企業,從夕陽行業轉向朝陽行業,從而為下一次經濟發展積蓄能力。  而在這一階段,作為企業的管理者應該做的事情有很多,比如迅速做好新的轉型戰略、進行架構調整,來充實自己的實力或者減掉自己機構臃腫的「肥肉」,充實自己的實力。  知名經濟學家周其仁曾說過:「經濟活動好比人的心電圖,一起一落的,那就是好,因為這就是正常的心電圖。」經濟有著自己的生
期刊
2015年號稱大陸互聯網「合併之年」,開年至今有多起合併大劇輝煌上演,如滴滴快的、美團大眾、攜程去哪兒、58趕集之合併堪稱4大神劇,眾多看客皆喟之韓劇般的情節:多年的相鬥相殺,最終變成了美媳婦俏冤家。但商場哪有愛情,在筆者眼裏,這些合併難逃資本早已做局的實質。這個局簡單說就是:大靠山投資—瘋狂燒錢—搶占市場—合併整合市場份額—因合併市值重估乃至虛增—資本市場套利。  瘋狂燒錢的背後圖謀  4大合併
期刊
[熱點評析]  商務部修改外商投資相關法規  2015年10月28日,商務部公佈2015第2號令《關於修改部分規章和規範性文件的決定》,並自公佈之日施行。  實際上,說商務部本次2號令的出台並非創新而只是消除積鬱並不為過。 《公司法》近幾年接二連三地修訂,大刀闊斧地取消了諸如最低註冊資金、出資期限、出資比例等限制性規定;但作為外商投資企業的主管部門,商務部在針對外商投資企業是否也應跟隨公司法的步伐
期刊
如果說發帖是一種權利,則刪帖也是一種權利。看似籍籍無名的「小編」與管理員,在網路上便成為了手握監督權的重要人士。隨著一些網路公關公司的成長壯大,「有錢就能擺平」的思維越來越多地被運用到了實際中。之前被人詬病責罵的「網路水軍」,在刪帖動輒數干、多者上萬的案件中,也成了小巫見大巫。在互聯網的全面繁榮的當下,無論是有償刪帖還是敲詐勒索,都早已不是新聞。隨著自媒體與手機客戶端的迅猛發展,以有償刪帖為形式的
期刊
在區域經濟一體化的發展趨勢下,加入亞投行、參與「一帶一路」的建設,無疑是「十三五」期間,兩岸之間湧現最多商機的地方,也是台商投資的新趨勢,應積極把握。  記得20年多年來,每每逢大陸公佈5年經濟規劃之時,筆者都會認真研究其中政策所要指導的方向。1995年底,「九五」計畫公佈了2010年的遠景目標,當時就已明示未來的15年將向中西部傾斜。多年的研究讓我意識到,想投資與研究大陸金融市場,必先研究其政策
期刊
美國、日本、澳大利亞等12個國家成功達成了TPP貿易協定,而中國卻被排除在了TPP之外。由此,現實的問題擺在中國面前:要不要加入TPP?如果加入要付出多大的成本?TPP談判內容將對中國產生哪些深遠的影響?如何突圍?  將中國排除在外的TPP,使中國陷入人世以來最大的貿易困境。  未來,TPP成員國之間貿易壁壘降低的同時,將對中國構成更高的壁壘,從而不可避免地產生兩類貿易轉移效應:中國出口至北美、日
期刊
或是成立專門的定制公司,或是對以前的業務進行進一步細分,又或是將定制行銷戰略規劃上的重點事項進行運作,[私人定制」已悄悄火爆了起來。  但對於企業而言,如何實現盈利的最大化和效益的最大化?飲料、食品為代表的快消品到底適不適合這絛路?如何才能玩轉定制行銷?  2015年年初,微信團隊的一則廣告再次刷新人們眼球,來自「寶馬中國」、「VIVO」、「可口可樂」的廣告首次出現在朋友圈生態系統之中,由圖片和文
期刊
許多人嘲諷或攻擊阿里巴巴的「百億侵台」動機,殊不知馬雲正以企業社會責任角度切入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的產業升級與革新,他決心將ESG內涵貫穿企體,成為永續經營的精進策略:而面對陸企的覺悟與佈局,台灣做了些什麼,兩岸相較,誰會是最後的贏家?  ESG供應鏈串起阿里螞蟻雄兵台灣人正以社企力迎接挑戰  2015年11月19日,阿里巴巴投入百億創業資金入台,協助台灣創業家在不同階段的資金與孵化,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