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目的 探讨采用提腿复位法治疗小儿斜疝嵌顿的效果,以供临床参考使用。 方法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医院1999年1月~2010年10月22例儿童型腹股沟斜疝嵌顿采用提腿复位法治疗的患儿资料,总结其手术方法,分析治疗效果。结果 22例患儿均得到了良好的复位,腹痛、哭闹停止。5~10 min就能完成治疗过程。 结论 使用提腿复位法治疗小儿斜疝嵌顿具有较好的疗效,其方法简单便利、起效快,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 儿童型腹股沟斜疝嵌顿;腹股沟斜疝;提腿复位法
[中图分类号] R72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74-02
腹股沟斜疝是学龄前期男孩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较多患儿父母常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养,出现儿童较为顽皮、自我“要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儿童会哭闹、耍赖等,易发生腹股沟斜疝嵌顿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呕吐、便血甚至肠道坏死、穿孔,严重者还会危及患儿生命[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提腿复位法治疗小儿斜疝嵌顿,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9年1月~2010年10月门诊收治的儿童型腹股沟斜嵌顿患儿22例,其中1~5岁7例,6~7岁15例;腹股沟斜疝位置:右侧16例,左侧6例;伴交通性鞘膜积液3例。从患儿家属发现至就诊时间在0.5~2.0 h 16例;3~4 h 6例。患儿临床症状包括:阵发性哭闹5例,恶心、呕吐3例,发热0例。22例患儿均神志清楚、精神尚好,发育、营养均良好。心肺听诊均未发现异常。腹股沟处有梨形肿块,阴囊型7例。上、中腹部无压痛,患侧下腹部压痛,无肌紧张。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经实验室检查:WBC:7.2~9.6×109/L,N:45%~72%。
1.2 复位方法
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其既往是否有疝出现,疝出现的次数、大小,是否有嵌顿。详细检查患儿的包块大小、性质、是否有红肿,检查其睾丸是否位于阴囊,以更好地判断患儿是否为嵌顿疝或睾丸扭转。注意消除患儿和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引开患儿的注意力。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医生双手温暖。让小孩仰卧于家长大腿上,不用麻醉,垂直提起患儿两下肢,让患儿臀部抬高与上胸、肩部成80°左右,任患儿哭闹,随着哭闹疝块渐缩小、消失,随之小孩腹痛、哭闹停止。一般5~10 min就能完成。
在复位成功后,患儿转为安静时,再次检查患儿的腹股沟,待确定肿块消失后,可让患儿回家。对患儿嵌顿时间较长者,可留院观察一段时间,注意其一般生命体征等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成功复位患儿所占总数的百分比,结果使用%表示。
2 结果
22例小儿均得到了良好的复位,阵发性的哭闹转为安静,其腹胀消失,腹股沟的疝块消失。成功率达到100%。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嵌顿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其多发生在小肠肠管或大网膜,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2]。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儿童型斜疝均是鞘状突未完全闭牢的情况下,因患儿顽皮、哭闹至腹内压力增高引起。由于解剖特点,疝囊位置低,随腹内压力增高时,腹环弹性扩张,导致肠管嵌入,而且越发哭闹越发回纳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上述临床症状。如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治疗,可能会造成患儿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等,引起严重的后果。
而进入疝囊的肠管发生嵌顿后,还会出现局部肠管的血液循环障碍。由于小儿疝囊颈部和疝环比成人更加柔软,其腹股沟管承受的压力也较小,而小儿的血管弹性也较好,因此血液循环障碍、淤血和水肿、坏死等均发生较慢[3]。而小儿在发生疝嵌顿后,其疝囊周围组织会出现水肿,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疝囊的囊壁也较为薄弱,因此在发生水肿时容易被撕裂。此外,部分儿童还往往伴有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等,因此会增加手术和麻醉的风险,造成术后感染等情况[4]。因此,对小儿发生腹股沟斜疝给予手术治疗并不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突发、嵌顿时间较短者,更不急于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能够将急诊手术转变为择期手术,并能够避免绞窄疝的发生。其一般适用于嵌顿时间较短,婴儿嵌顿在12 h内、幼儿在12~24 h内;患儿的情况恢复较好,无腹胀、酸中毒和脱水现象,无腹膜刺激症,局部皮肤无红肿和疼痛,且触痛较轻,疝块较为柔软,张力较低者。而对于嵌顿时间较长,经过手法复位约10 min仍未成功,且患儿全身状况较差,伴有发热、水肿和酸中毒者,有反复的大量便血、不能估算嵌顿时间的小儿,不可给予手法复位[5-6]。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小儿斜疝嵌顿时,采用提腿复位方法,利用患儿哭闹、腹压增高特点,反其行之,腹环扩张时被嵌顿的肠管作为疝内容物渐回纳入腹腔内,减少压力,肠管渐缩少,入腹腔,疝块消失,腹痛而止。该法简单方便,无需特别设备,只要医生掌握要领,即可以给予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均可应用。
医生在进行提腿复位时,要告之家属,尤其嵌顿时间长者回复成功后,注意患儿大便,有否果酱样血便、发热和腹痛情况,有者立即随诊或留院观察12 h。伴交通性鞘膜积液者,除非经常性发作,一般均能治愈。6~7岁的学龄前期儿童经常性发作,尤其咳嗽后就疝块突出者,劝其尽早手术。
通过笔者所在医院对22例腹股沟斜疝采用提腿复位法的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得到了复位,效果较好。而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往往仅使用哭声等表达,而腹股沟斜疝的病情变化较快,因此更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密切地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Hurme T,Lahdes Vasama T,Makela E, et al.Clinical findings in prepubertal girls with inguinal hern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is of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2009,43(1):42-46.
[2] Ozgediz D,Roayaie K,Lee H, et al.Subcutaneous endoscopically assisted ligation (SEAL) of the internal ring for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s in children: report of a new technique and early results [J].Surgical Endoscopy,2007,21(8):1327-1331.
[3] 艾力合达尔·吾拉孜汗,赵雪峰.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医学,2011,31(6):67.
[4] 黄启荣,吴本华.手法复位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9):78-79,84.
[5] 胡琦嵘.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112例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0):158
[6] 王海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186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0):33-34.
(收稿日期:2011-12-13)
[关键词] 儿童型腹股沟斜疝嵌顿;腹股沟斜疝;提腿复位法
[中图分类号] R726.5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2095-0616(2012)06-174-02
腹股沟斜疝是学龄前期男孩的常见病、多发病。由于较多患儿父母常在外地打工,由爷爷奶奶带养,出现儿童较为顽皮、自我“要求”不能满足的情况下,儿童会哭闹、耍赖等,易发生腹股沟斜疝嵌顿现象。如果不能得到及时的治疗,会导致患儿出现呕吐、便血甚至肠道坏死、穿孔,严重者还会危及患儿生命[1]。笔者在临床工作中,应用提腿复位法治疗小儿斜疝嵌顿,方法简单、方便,见效快,现将治疗经验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回顾性分析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1999年1月~2010年10月门诊收治的儿童型腹股沟斜嵌顿患儿22例,其中1~5岁7例,6~7岁15例;腹股沟斜疝位置:右侧16例,左侧6例;伴交通性鞘膜积液3例。从患儿家属发现至就诊时间在0.5~2.0 h 16例;3~4 h 6例。患儿临床症状包括:阵发性哭闹5例,恶心、呕吐3例,发热0例。22例患儿均神志清楚、精神尚好,发育、营养均良好。心肺听诊均未发现异常。腹股沟处有梨形肿块,阴囊型7例。上、中腹部无压痛,患侧下腹部压痛,无肌紧张。肠鸣音活跃,未闻及气过水声。经实验室检查:WBC:7.2~9.6×109/L,N:45%~72%。
1.2 复位方法
详细询问患儿的病史,包括其既往是否有疝出现,疝出现的次数、大小,是否有嵌顿。详细检查患儿的包块大小、性质、是否有红肿,检查其睾丸是否位于阴囊,以更好地判断患儿是否为嵌顿疝或睾丸扭转。注意消除患儿和家属的紧张焦虑情绪,并引开患儿的注意力。保持室内温度适宜,医生双手温暖。让小孩仰卧于家长大腿上,不用麻醉,垂直提起患儿两下肢,让患儿臀部抬高与上胸、肩部成80°左右,任患儿哭闹,随着哭闹疝块渐缩小、消失,随之小孩腹痛、哭闹停止。一般5~10 min就能完成。
在复位成功后,患儿转为安静时,再次检查患儿的腹股沟,待确定肿块消失后,可让患儿回家。对患儿嵌顿时间较长者,可留院观察一段时间,注意其一般生命体征等变化。
1.3 统计学处理
将本次实验所得数据录入到SPSS13.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成功复位患儿所占总数的百分比,结果使用%表示。
2 结果
22例小儿均得到了良好的复位,阵发性的哭闹转为安静,其腹胀消失,腹股沟的疝块消失。成功率达到100%。
3 讨论
腹股沟斜疝嵌顿是临床的常见疾病,其多发生在小肠肠管或大网膜,在各个年龄段均可发生[2]。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引起各种临床症状。
儿童型斜疝均是鞘状突未完全闭牢的情况下,因患儿顽皮、哭闹至腹内压力增高引起。由于解剖特点,疝囊位置低,随腹内压力增高时,腹环弹性扩张,导致肠管嵌入,而且越发哭闹越发回纳困难,形成恶性循环,导致上述临床症状。如不能及时有效地给予治疗,可能会造成患儿出现绞窄性肠梗阻、肠坏死等,引起严重的后果。
而进入疝囊的肠管发生嵌顿后,还会出现局部肠管的血液循环障碍。由于小儿疝囊颈部和疝环比成人更加柔软,其腹股沟管承受的压力也较小,而小儿的血管弹性也较好,因此血液循环障碍、淤血和水肿、坏死等均发生较慢[3]。而小儿在发生疝嵌顿后,其疝囊周围组织会出现水肿,解剖关系较为复杂,疝囊的囊壁也较为薄弱,因此在发生水肿时容易被撕裂。此外,部分儿童还往往伴有呼吸道感染、腹泻、肺炎等,因此会增加手术和麻醉的风险,造成术后感染等情况[4]。因此,对小儿发生腹股沟斜疝给予手术治疗并不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方法,尤其是对突发、嵌顿时间较短者,更不急于手术治疗。
手法复位是临床常用的治疗手段,其能够将急诊手术转变为择期手术,并能够避免绞窄疝的发生。其一般适用于嵌顿时间较短,婴儿嵌顿在12 h内、幼儿在12~24 h内;患儿的情况恢复较好,无腹胀、酸中毒和脱水现象,无腹膜刺激症,局部皮肤无红肿和疼痛,且触痛较轻,疝块较为柔软,张力较低者。而对于嵌顿时间较长,经过手法复位约10 min仍未成功,且患儿全身状况较差,伴有发热、水肿和酸中毒者,有反复的大量便血、不能估算嵌顿时间的小儿,不可给予手法复位[5-6]。
笔者所在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在对小儿斜疝嵌顿时,采用提腿复位方法,利用患儿哭闹、腹压增高特点,反其行之,腹环扩张时被嵌顿的肠管作为疝内容物渐回纳入腹腔内,减少压力,肠管渐缩少,入腹腔,疝块消失,腹痛而止。该法简单方便,无需特别设备,只要医生掌握要领,即可以给予治疗,基层医疗机构均可应用。
医生在进行提腿复位时,要告之家属,尤其嵌顿时间长者回复成功后,注意患儿大便,有否果酱样血便、发热和腹痛情况,有者立即随诊或留院观察12 h。伴交通性鞘膜积液者,除非经常性发作,一般均能治愈。6~7岁的学龄前期儿童经常性发作,尤其咳嗽后就疝块突出者,劝其尽早手术。
通过笔者所在医院对22例腹股沟斜疝采用提腿复位法的患儿资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均得到了复位,效果较好。而由于患儿年龄较小,无法清晰地表述自己的感受,往往仅使用哭声等表达,而腹股沟斜疝的病情变化较快,因此更需要给予足够的重视,密切地观察,发现问题及时处理,以防止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Hurme T,Lahdes Vasama T,Makela E, et al.Clinical findings in prepubertal girls with inguinal hernia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diagnosis of androgen insensitivity syndrome[J].Scandinavian journal of urology and nephrology,2009,43(1):42-46.
[2] Ozgediz D,Roayaie K,Lee H, et al.Subcutaneous endoscopically assisted ligation (SEAL) of the internal ring for repair of inguinal hernias in children: report of a new technique and early results [J].Surgical Endoscopy,2007,21(8):1327-1331.
[3] 艾力合达尔·吾拉孜汗,赵雪峰.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的诊断与治疗[J].临床医学,2011,31(6):67.
[4] 黄启荣,吴本华.手法复位治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J].实用临床医学,2009,10(9):78-79,84.
[5] 胡琦嵘.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112例体会[J].医学信息(下旬刊),2010,23(10):158
[6] 王海林.小儿嵌顿性腹股沟斜疝手法复位186例分析[J].青海医药杂志,2008,38(10):33-34.
(收稿日期:2011-12-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