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进入中学阶段,新课改要求,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只是像小学阶段那样简单的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概括文章意思,而要将语文教学逐步拓展到文学艺术这个领域中去,对学生进去情感教育,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初中语文教学目标的实现。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教育主体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将其自身和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达成三者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情感色彩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情感素质的提高。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着重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的责任,情感教育则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全方位认识世界。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思维和情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起伏,有着极强的自尊感,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既包括直接通过语言文字、形象表现出来的情感,还包括隐含在教材内容的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则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以及具体的情感表达和教师的情感素质和魅力等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实践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教师、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情感反应等方面。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注重导入,融汇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准备,通过不断的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围。通过富有情感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出完美的情感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画面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领悟,通过引导和想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情感体会和挖掘,以优美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情绪,注重语感和节奏的把握,以感性和平移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景当中,体会、领悟和品位具体的情感,并充分融汇多方的情感。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作品的感情。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要由教师和学生同时来进行,既要有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还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思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汇,以情景来启发和调动情感。
2、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强化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情景,利用多种媒介和手段来创设出良好的语文教学情景,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利用,给教学带来了诸多方便,也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要求。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通过图片、声音等形式再现情景,并且进行具体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更为真实和客观的情感。通过客观的情景设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结合自身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和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
3、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4、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其目标也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意识。初中语文教学要从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与语文实践不可分割。语文能力的积累,不仅来源于课堂,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外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沟通、观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以及学生参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以立体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参与实践和实践学习,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知识有情感体验的机会,也使得学生的情感来源更为真切。
参考文献:
[1]胡华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才智. 2011(19).
[2]李传丽.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技术与市场.2008(12).
关键词:新课改;语文教学;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作为教学活动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指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教师依据心理学和教育学的相关理论知识,按照特定的教学目的,通过相应的教学活动,关注和影响教育主体的态度、观念、情绪等情感体验,从而提高教学效果,促进教学活动的顺利实施和教学目标的圆满完成。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是指在具体的语文学习过程中,教师通过相关的理论和具体的方法,将其自身和教学内容的情感传递给学生,达成三者的统一,提高教学质量。语文作为一门具有很强艺术性和情感色彩的学科,在教学过程中,不仅可以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更有利于学生语文学习兴趣和情感素质的提高。
一、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语文作为一门工具性和人文性相结合的学科,在着重培养初中生的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的同时,也承担着培养学生优秀品质和综合素质的责任,情感教育则在其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推动作用。情感教育通过对学生情感的引导和关注,提高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自己的情感观念,形成积极健康的情感态度,提高审美情趣,全方位认识世界。新课标要求在中学语文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的情感体验,兼顾学生知识、思维和情感,全面培养学生的能力和素质,结合学生的身心特点进行创新教育。从学生的角度来看,初中生的情绪容易波动起伏,有着极强的自尊感,作为一门人文性的学科,引导学生情感的发展是语文教学的题中之一。
二、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素
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因素体现在教材、教师、学生三个方面。教材中的情感因素既包括直接通过语言文字、形象表现出来的情感,还包括隐含在教材内容的情感色彩。教师的情感则体现在教师对学生的情感态度,对教材内容的情感体验以及具体的情感表达和教师的情感素质和魅力等方面。学生的情感因素主要表现在学生语文学习的兴趣,对语文实践的情感体验以及对教师、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情感反应等方面。
三、情感教育在初中语文教学中的具体实施
1、注重导入,融汇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要在充分挖掘教材的基础上,充分准备,通过不断的努力营造出良好的情景氛围。通过富有情感的导入,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出完美的情感氛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优美的语言文字将教学内容以生动的画面形式展现在学生面前,指导学生结合自己的切身体会进行领悟,通过引导和想象引起学生的共鸣。在这一过程中教师需要对课程内容进行深入的情感体会和挖掘,以优美的朗读带动学生的情绪,注重语感和节奏的把握,以感性和平移等方式将学生带入到具体的情景当中,体会、领悟和品位具体的情感,并充分融汇多方的情感。在学生的情感体验和参与过程中,可以指导学生扮演课文中的角色,让学生真切体会到作品的感情。总之,在初中语文教学过程中,情景的创设要由教师和学生同时来进行,既要有教师对学生情感的激发和引导,还要注重让学生自己去体验和思考,在教师与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的互动,促进师生情感的交汇,以情景来启发和调动情感。
2、多种手段创设情景,强化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还要充分利用现代教学技术如多媒体设备来创设情景,利用多种媒介和手段来创设出良好的语文教学情景,提高情感教育的效果。多媒体等现代教学手段和方式的利用,给教学带来了诸多方便,也使得教学更加贴近学生的要求。多媒体手段的应用,可以通过图片、声音等形式再现情景,并且进行具体的情景设置,让学生如同身临其境,感受到更为真实和客观的情感。通过客观的情景设置,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学生能够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学习的主动性和有效性也会大大提高。学生通过教师创设的情景,结合自身的感悟,情感的体验和意识不断得到强化,情感教育的效果更为明显。
3、改变传统的语文教学观,寻找读者与作者的心灵契合点,陶冶学生情操。
进入中学阶段,语文学习的目标不能简单定位在识字、阅读与分析课文的基础上,而应将其逐步拓展到文学这个艺术领域,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教材中选编的课文大多娴雅精致、脍炙人口,从方方面面反映不同作者对自然、人生、社会的领略和感悟,往往集风景美、道德美、人情美于一体。
阅读和学习这些文章,要注重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寻找与作者心灵的契合点。文学作品以文本形式出现在学生面前时,这种外在的形式所构建的虚拟空间本身就召唤着学生运用自己已有的心理体验去充分发挥想象进行再构建、再创造。而学生在阅读作品前本身已存在一种期待视野,即其阅读习惯、趣味、心理、预期目的等等,当学生带着期待走进作品空间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丰富的心理体验,而当这种体验与作者产生共鸣时,就会达到一种至纯至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境界是一种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心灵愉悦感。
4、注重实践,培养真情实感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而且其目标也是着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人文意识。初中语文教学要从阅读、写作、口语表达等方面全面提高学生的实际语文运用能力,而这些能力的提高与语文实践不可分割。语文能力的积累,不仅来源于课堂,更多的是来源于课外生活的观察和体验。因此,初中语文教学要充分引导学生在课堂内外积极沟通、观察,充分利用各种资源,拓宽学生的语文学习空间,以及学生参加语文实践的机会,以立体的形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通过学生参与实践和实践学习,使得学生在课堂上学习的各种知识有情感体验的机会,也使得学生的情感来源更为真切。
参考文献:
[1]胡华标.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才智. 2011(19).
[2]李传丽.浅谈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技术与市场.2008(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