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曾向自己承诺,40岁前在森林深处过一段隐居生活。
我在俄罗斯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6个月。村庄在1200千米以外,没有邻居,不通道路,偶尔有人造访。冬季,气温降至-30℃;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简言之,这儿是天堂。
我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
蓝色卡车正等着我。司机米沙没有熄火,因为外面的气温是‐32℃。明天,我们将离开伊尔库茨克,花3天时间抵达湖泊西岸的小屋。今天必须完成购物。
2月9日
我正站在一个长达7年的梦的入口。2003年,我第一次在贝加尔湖畔暂住。在湖岸漫步时,我发现了一些规则分布的小屋,居住其中的隐者异常快乐。清寂一人隐匿在森林荫庇下的想法慢慢爬上我的身躯。7年后,我来到了这里。
米沙的卡车装得满满当当。要到达湖畔,得花5小时穿越冰冻的荒原:我们仿佛在凝固的波浪中上下颠簸。山脚下的村庄炊烟袅袅,湖畔浅滩雾气蒙蒙。马列维奇曾在这样的景象前写道:“任何穿越西伯利亚的人都无法再认为幸福是理所当然。”当我们来到一座小丘顶时,湖泊便呈现在眼前。我们停下车,小酌一番。4杯伏特加下肚后,一个问题浮现脑海:怎样的奇迹才使得湖岸线与水的边界如此美妙地吻合?
让我们用统计数据来解决:贝加尔湖长700千米,宽80千米,水深1500米,历经2500万年。冬季,冰层厚度可达110厘米。但太阳可不管这些数据,它向白茫茫的大地散播着自己的爱意。
卡车驶上冰面。轮胎底下就是1000千米的深潭。如果掉进冰缝,这台机器将沉入黑暗深渊,人体将悄无声息地直坠水底。溺亡者组成了一场缓慢飘落的雪。对于惧怕腐朽的人来说,贝加尔湖是一座梦想中的墓穴。詹姆斯·迪恩希望在死后留下“美丽的死尸”。贝加尔水蚤这种小虾会在24小时内清理完尸首,只在湖底留下象牙般的白骨。
2月10日
我们在奥尔洪岛上的库吉尔村过了夜,然后继续向北。米沙不发一语。我欣赏沉默的人,这能让我想象他们在思考什么。
我正驶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四周气氛惨淡,严寒散开发丝,任其在风中狂舞,雪霰在车轮前逸散,狂风充斥着天空与冰面之间的缝隙。我注视着湖岸,试着不去想自己将在这安魂曲般的森林中度过6个月。这里具备了西伯利亚流放场景中的一切要素:广袤的空间,惨白的色调,裹尸布一般的冰雪。一些无辜的人曾被扔进这个梦魇长达25年,我却能按自己的意愿小住。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米沙:“好悲伤。”
然后仍是沉默,直至次日。
我的小屋位于贝加尔湖—勒拿河保护区的北部,建造于1980年代,过去是地质学家的简易住所。小屋建在雪松林中的一片空地上。在地图上,这个地方也因树得名:“雪松北岬”。“雪松北岬”听起来像是养老院的名字。不管怎样,我的确处于退隐状态。
在湖面上行驶是一种忤逆行为,只有神灵和蜘蛛才能在水面行走。我向米沙解释了这一切,他毫无回应。
当天晚上,我们在位于保护区中心的波科伊尼基科学站留驻。
谢尔盖和娜塔莎是这个站点的看护。两人如同希腊天神一样俊美,不过衣冠楚楚。他们已在此地生活了20年,任务是追捕偷猎者。我的小屋位于他们的住所以北50千米。我很高兴有这样的邻居。我将愉快地想起他们。他们的爱就是西伯利亚寒冬中的一座岛屿。
和我们一起度过这个夜晚的还有他们的两位朋友,萨沙和尤拉。这两位西伯利亚渔民呈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两类人。萨沙血压高,面色红润,生气十足。他那蒙古人种眼睛的深处隐藏着坚毅的目光。尤拉则是个阴沉的拉斯普京式的人物,以泥中的鱼为食,皮肤像托尔金所写的魔多居民那样苍白。前一个人注定喧哗吵闹,后者则专注于筹谋。尤拉已经15年没进城了。
2月11日
清晨,我们又驶上了冰面。冰层吱嘎作响,受它的运动挤压,冰面爆裂开来,在水银般的平原表面划下道道冰纹,发出清脆的噼啪声。如同玻璃破裂,流淌着蓝色的血。
“好美。”米沙说。
然后仍是沉默,直到晚上。
19点时,我的岬角出现了。雪松北岬。我的小木屋。GPS坐标为:北纬54。26′45.12" /东经108。32′40.32"。
河滩上有黑魆魆的小小人影向前走来,还有狗,他们是来迎接我的。勃鲁盖尔画过这样的乡下人。冬季使一切都变成了荷兰油画:精细而有光泽。
下雪了,夜幕随之降临,将这一片白完全变成恐怖的黑暗。
2月12日
护林员沃罗迪亚·T50多岁,和妻子柳德米拉在雪松北岬的小屋里住了15年。他戴着茶色的玻璃眼镜,面容和蔼。有些俄罗斯人看起来像野蛮人,而他呢,人们可以把一只小熊交给他照看。沃罗迪亚和柳德米拉想回到伊尔库茨克,因为柳德米拉患有静脉炎,必须治疗。和那些喝饱了茶的俄罗斯妇女一样,她的皮肤白得像青蛙的肚皮:细细的血管在珍珠色的皮肤下蜿蜒。他们等我到达后就将离开。
小屋在雪松林中冒着烟。雪给屋顶覆上了一层蛋白霜,梁柱则呈现出香料蜜糖面包的颜色。房屋背靠2000米高的山峰。泰加森林向顶峰攀登,但只得止步于1000千米处,再往上就是岩石、冰雪、天空的领域。屋后便是耸立的山峰。贝加尔湖海拔450米,我从窗口就能看见湖岸。
每隔30千米均设有储备站,居住在那里的护林员全由谢尔盖管辖。往北走,叶罗钦岬角的邻居名叫沃罗迪亚;向南,住在扎瓦罗特努小屋里的他也叫沃罗迪亚。令人感伤的是,此后当我需要找个同伴碰一杯时,只需向南走一天,或者往北走5小时。
护林员主管谢尔盖从波科伊尼基和我们一同来到这里。下车后,我们静静地凝望着壮阔的景色,然后他指著自己的太阳穴,对我说:“这是个自杀的绝佳地点。”车上还有我的朋友阿尔诺,他从伊尔库茨克一路陪我来到这儿。他已经在那里生活了15年,还娶了城里最漂亮的女人。她梦想着蒙田大道和戛纳,所以当她发现阿尔诺只想在泰加森林里奔跑时,便离开了他。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将一起为我的隐居生活作准备。然后,朋友们将离开,独留我一人。不过眼下我们得卸下物资。
6个月林间生活的必需物资:斧头和砍木斧、篷布、黄麻布袋、冰镐和杓斗、冰鞋、雪鞋、小艇和短桨、鱼竿、钓线、匕首和瑞士军刀、药品、伏特加和酒杯……食品(6个月所需的意大利面、大米、塔巴斯科辣椒酱、军粮饼干、水果罐头、辣椒、胡椒、盐、咖啡、蜂蜜和茶)。
可笑的是,决定在木屋生活时,我们想象自己在蓝天下抽着雪茄,迷失在沉思中,最后却发现自己在后勤记录簿上的食品清单前打着勾。生活,就是柴米油盐。
我推开木屋的门。丽光板在俄罗斯大获全胜。糟糕的品位从何而来?为何要铺油毡,而不是以其本来面目示人?媚俗风格如何席卷了世界?人们对丑陋趋之若鹜正是全球化的主要现象。
散落在俄罗斯大地上的村庄居民总感觉自己的处境脆弱不堪,生活在冰沼中央的四堵木墙间能使人变得谦逊。这些小屋并不是为子孙后代而建的,它们只是在北风中摇摇欲倒的陋室而已。罗马人的建筑是为了流传千古,俄罗斯人则是为了过冬。
我从伊尔库茨克出发后的第六天,朋友们的卡车纷纷消失在天际。对于一个遇上海难、被抛到岸边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景象比逐渐消逝的船帆更刺痛人心了。沃洛迪亚和柳德米拉将前往伊尔库茨克开始新生活,而我则等待着他们回头向小木屋看上最后一眼。
他们没有回头。
卡车只剩下一个小黑点儿。我独自一人。山峦似乎更加严峻,四周的景致也浓墨重彩地显现出来。这片土地扑面而来。人类总能攫取其同类的注意力,这实在有些疯狂。他人的存在使世界变得索然无味,而孤独则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温度为‐33℃。卡车融入浓雾。寂静化为小小的白色碎屑从天而降。独自一人,便能听见静寂。一阵风。霰雪模糊了视野。我吼了一声,张开双臂,面朝冰冷的空洞,然后回到温暖之地。
我已经抵达人生的站台。
我将终于知道,我是否拥有内心生活。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作者:[法]西尔万·泰松 译者:周佩琼)
我在俄罗斯贝加尔湖畔雪松北岬的一座西伯利亚小木屋里居住了6个月。村庄在1200千米以外,没有邻居,不通道路,偶尔有人造访。冬季,气温降至-30℃;夏季,熊在湖岸陡坡出没。简言之,这儿是天堂。
我带去了书籍、雪茄和伏特加。至于其他——天地,静寂,孤独——已在那里。
蓝色卡车正等着我。司机米沙没有熄火,因为外面的气温是‐32℃。明天,我们将离开伊尔库茨克,花3天时间抵达湖泊西岸的小屋。今天必须完成购物。
2月9日
我正站在一个长达7年的梦的入口。2003年,我第一次在贝加尔湖畔暂住。在湖岸漫步时,我发现了一些规则分布的小屋,居住其中的隐者异常快乐。清寂一人隐匿在森林荫庇下的想法慢慢爬上我的身躯。7年后,我来到了这里。
米沙的卡车装得满满当当。要到达湖畔,得花5小时穿越冰冻的荒原:我们仿佛在凝固的波浪中上下颠簸。山脚下的村庄炊烟袅袅,湖畔浅滩雾气蒙蒙。马列维奇曾在这样的景象前写道:“任何穿越西伯利亚的人都无法再认为幸福是理所当然。”当我们来到一座小丘顶时,湖泊便呈现在眼前。我们停下车,小酌一番。4杯伏特加下肚后,一个问题浮现脑海:怎样的奇迹才使得湖岸线与水的边界如此美妙地吻合?
让我们用统计数据来解决:贝加尔湖长700千米,宽80千米,水深1500米,历经2500万年。冬季,冰层厚度可达110厘米。但太阳可不管这些数据,它向白茫茫的大地散播着自己的爱意。
卡车驶上冰面。轮胎底下就是1000千米的深潭。如果掉进冰缝,这台机器将沉入黑暗深渊,人体将悄无声息地直坠水底。溺亡者组成了一场缓慢飘落的雪。对于惧怕腐朽的人来说,贝加尔湖是一座梦想中的墓穴。詹姆斯·迪恩希望在死后留下“美丽的死尸”。贝加尔水蚤这种小虾会在24小时内清理完尸首,只在湖底留下象牙般的白骨。
2月10日
我们在奥尔洪岛上的库吉尔村过了夜,然后继续向北。米沙不发一语。我欣赏沉默的人,这能让我想象他们在思考什么。
我正驶向自己的梦想之地。四周气氛惨淡,严寒散开发丝,任其在风中狂舞,雪霰在车轮前逸散,狂风充斥着天空与冰面之间的缝隙。我注视着湖岸,试着不去想自己将在这安魂曲般的森林中度过6个月。这里具备了西伯利亚流放场景中的一切要素:广袤的空间,惨白的色调,裹尸布一般的冰雪。一些无辜的人曾被扔进这个梦魇长达25年,我却能按自己的意愿小住。还有什么可抱怨的呢?
米沙:“好悲伤。”
然后仍是沉默,直至次日。
我的小屋位于贝加尔湖—勒拿河保护区的北部,建造于1980年代,过去是地质学家的简易住所。小屋建在雪松林中的一片空地上。在地图上,这个地方也因树得名:“雪松北岬”。“雪松北岬”听起来像是养老院的名字。不管怎样,我的确处于退隐状态。
在湖面上行驶是一种忤逆行为,只有神灵和蜘蛛才能在水面行走。我向米沙解释了这一切,他毫无回应。
当天晚上,我们在位于保护区中心的波科伊尼基科学站留驻。
谢尔盖和娜塔莎是这个站点的看护。两人如同希腊天神一样俊美,不过衣冠楚楚。他们已在此地生活了20年,任务是追捕偷猎者。我的小屋位于他们的住所以北50千米。我很高兴有这样的邻居。我将愉快地想起他们。他们的爱就是西伯利亚寒冬中的一座岛屿。
和我们一起度过这个夜晚的还有他们的两位朋友,萨沙和尤拉。这两位西伯利亚渔民呈现了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两类人。萨沙血压高,面色红润,生气十足。他那蒙古人种眼睛的深处隐藏着坚毅的目光。尤拉则是个阴沉的拉斯普京式的人物,以泥中的鱼为食,皮肤像托尔金所写的魔多居民那样苍白。前一个人注定喧哗吵闹,后者则专注于筹谋。尤拉已经15年没进城了。
2月11日
清晨,我们又驶上了冰面。冰层吱嘎作响,受它的运动挤压,冰面爆裂开来,在水银般的平原表面划下道道冰纹,发出清脆的噼啪声。如同玻璃破裂,流淌着蓝色的血。
“好美。”米沙说。
然后仍是沉默,直到晚上。
19点时,我的岬角出现了。雪松北岬。我的小木屋。GPS坐标为:北纬54。26′45.12" /东经108。32′40.32"。
河滩上有黑魆魆的小小人影向前走来,还有狗,他们是来迎接我的。勃鲁盖尔画过这样的乡下人。冬季使一切都变成了荷兰油画:精细而有光泽。
下雪了,夜幕随之降临,将这一片白完全变成恐怖的黑暗。
2月12日
护林员沃罗迪亚·T50多岁,和妻子柳德米拉在雪松北岬的小屋里住了15年。他戴着茶色的玻璃眼镜,面容和蔼。有些俄罗斯人看起来像野蛮人,而他呢,人们可以把一只小熊交给他照看。沃罗迪亚和柳德米拉想回到伊尔库茨克,因为柳德米拉患有静脉炎,必须治疗。和那些喝饱了茶的俄罗斯妇女一样,她的皮肤白得像青蛙的肚皮:细细的血管在珍珠色的皮肤下蜿蜒。他们等我到达后就将离开。
小屋在雪松林中冒着烟。雪给屋顶覆上了一层蛋白霜,梁柱则呈现出香料蜜糖面包的颜色。房屋背靠2000米高的山峰。泰加森林向顶峰攀登,但只得止步于1000千米处,再往上就是岩石、冰雪、天空的领域。屋后便是耸立的山峰。贝加尔湖海拔450米,我从窗口就能看见湖岸。
每隔30千米均设有储备站,居住在那里的护林员全由谢尔盖管辖。往北走,叶罗钦岬角的邻居名叫沃罗迪亚;向南,住在扎瓦罗特努小屋里的他也叫沃罗迪亚。令人感伤的是,此后当我需要找个同伴碰一杯时,只需向南走一天,或者往北走5小时。
护林员主管谢尔盖从波科伊尼基和我们一同来到这里。下车后,我们静静地凝望着壮阔的景色,然后他指著自己的太阳穴,对我说:“这是个自杀的绝佳地点。”车上还有我的朋友阿尔诺,他从伊尔库茨克一路陪我来到这儿。他已经在那里生活了15年,还娶了城里最漂亮的女人。她梦想着蒙田大道和戛纳,所以当她发现阿尔诺只想在泰加森林里奔跑时,便离开了他。
随后的几天里,我们将一起为我的隐居生活作准备。然后,朋友们将离开,独留我一人。不过眼下我们得卸下物资。
6个月林间生活的必需物资:斧头和砍木斧、篷布、黄麻布袋、冰镐和杓斗、冰鞋、雪鞋、小艇和短桨、鱼竿、钓线、匕首和瑞士军刀、药品、伏特加和酒杯……食品(6个月所需的意大利面、大米、塔巴斯科辣椒酱、军粮饼干、水果罐头、辣椒、胡椒、盐、咖啡、蜂蜜和茶)。
可笑的是,决定在木屋生活时,我们想象自己在蓝天下抽着雪茄,迷失在沉思中,最后却发现自己在后勤记录簿上的食品清单前打着勾。生活,就是柴米油盐。
我推开木屋的门。丽光板在俄罗斯大获全胜。糟糕的品位从何而来?为何要铺油毡,而不是以其本来面目示人?媚俗风格如何席卷了世界?人们对丑陋趋之若鹜正是全球化的主要现象。
散落在俄罗斯大地上的村庄居民总感觉自己的处境脆弱不堪,生活在冰沼中央的四堵木墙间能使人变得谦逊。这些小屋并不是为子孙后代而建的,它们只是在北风中摇摇欲倒的陋室而已。罗马人的建筑是为了流传千古,俄罗斯人则是为了过冬。
我从伊尔库茨克出发后的第六天,朋友们的卡车纷纷消失在天际。对于一个遇上海难、被抛到岸边的人来说,没有什么景象比逐渐消逝的船帆更刺痛人心了。沃洛迪亚和柳德米拉将前往伊尔库茨克开始新生活,而我则等待着他们回头向小木屋看上最后一眼。
他们没有回头。
卡车只剩下一个小黑点儿。我独自一人。山峦似乎更加严峻,四周的景致也浓墨重彩地显现出来。这片土地扑面而来。人类总能攫取其同类的注意力,这实在有些疯狂。他人的存在使世界变得索然无味,而孤独则是一种胜利,使人重新开始享受万物。
温度为‐33℃。卡车融入浓雾。寂静化为小小的白色碎屑从天而降。独自一人,便能听见静寂。一阵风。霰雪模糊了视野。我吼了一声,张开双臂,面朝冰冷的空洞,然后回到温暖之地。
我已经抵达人生的站台。
我将终于知道,我是否拥有内心生活。
(摘自人民文学出版社《在西伯利亚森林中》 作者:[法]西尔万·泰松 译者:周佩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