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砚纷飞攀枝花

来源 :中国收藏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echen216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中国四大名砚”中,端、歙、洮三石的矿源或因难采禁挖、或因濒临枯竭等难题而愈加珍稀,澄泥技艺也因失传而让人捶胸;古人便因地制宜、就地选材,发现了很多砚种。最早记载始见于清代的苴却砚,以其丰富的膘、眼、线、纹等众多石色称雄于砚界,被誉为“中国彩砚”。
  恰逢2015年7月,广东省深圳市与四川省攀枝花市开通直达航线,笔者便欣然前往苴却砚的产地——攀枝花市的金沙江畔攀西大裂谷。
  千里寻砚
  其实,关于苴却砚之肇始,另有一传说。三国时期的诸葛亮在平定南疆时,因五月渡泸水(今金沙江),安营扎寨于古拉窄渡口(现在的苴却砚石矿山附件),因兵将就地取石研磨兵器发现石质细润,并制砚供军前使用,而诸葛亮喜得七星砚。
  唐末更有南昭的云南王取材苴却石制砚,宋时发展至经由时设的泸州进贡朝廷,史称“泸石砚”或“泸州砚”。宋高拟孙(公元1223年)所著《砚笺》还曾专门介绍泸石砚。但据笔者所知,关于苴却砚的最早明确记载始见于清代;由于在明清之际,此地属于“苴却”管辖,因此出产于此地的砚台被称为苴却砚。“苴却”是用汉字表注彝音,“苴”字当地读作zuǒ,在彝语中含有勇猛、壮大、显赫等意。
  但在民国初期后,苴却砚因矿源难寻就又基本销声匿迹了。直至1952年,四川的石雕艺术家罗敬如先生,从民间购得两块清末民国初期制作的苴却砚,后经30余年的艰辛寻访,终于在1985年发现了位于金沙江畔深山峭壁上的矿点,才让一度失传的苴却砚大量重现于文人雅士的书斋画案,并以崭新的雕刻面貌而精彩纷呈。
  穿过依山而建的攀枝花市市区,向苴却砚砚坑前行,一路山色苍翠葱茏,道路两旁砚店林立,“苴却砚”的广告牌更是鳞次闪过。
  临近苴却砚的矿坑口是一段蜿蜒但平整的史迪威公路。(笔者注:史迪威公路是1944年由中国军队修筑、自印度利多小镇直至中国云南昆明的一条公路。在枪林弹雨中,它为中国的抗日战场曾运送过5万多吨的急需物资,被称为“抗日生命线”。)这段公路因地处偏僻,所以虽历经70年余载但未被升级改造,有幸得以保留原貌;而且与不远处已经修通的高速公路相比,史迪威公路上车辆稀少,反倒平添了一份行者与历史对话的苍茫感。
  沿史迪威公路来到大龙潭乡的大保哨村——这正是苴却砚的主要采石坑口。当地村民主要以采石、制砚为生,而不少村民也凭砚致富,搬进了舒适的新楼房。
  由于大保哨采矿点地势险峻、道路艰险,目前采掘石料仍无法机械化作业,所以仍全部为人工作业,开采难度极大。站在位于悬崖峭壁上的狭窄坑口处、身临万丈深渊,自然心惊胆颤。因为稍有不慎,便可能坠崖而亡,不禁让人感叹采石之艰辛,佳砚之不易。
  站在坑口远眺,雄伟险峻的攀西大裂谷尽在眼底,而暗流汹涌的金沙江蜿蜒山间,白云袅绕山峰、若隐若现。虽有险惊之叹,但也令人心胸开阔,豪气腾云。
  工艺丰富
  尽管在清代已有明确记载苴却砚制作,但都是小规模的零星开采,几乎没有大规模开采的历史,这对砚材资源起到了客观的保护作用。而据地质部门的初步探测和鉴定,苴却石的新矿源储量相对丰富,预测储量达2300万立方米。这为苴却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最基本的资源保障。
  依材而论,苴却石的矿物成分以绢云母为主,所以质地细腻、软硬适中,具有较强的研墨实用性,制砚后腻而不滑、质坚性润,有涩不留笔、滑不拒墨的特点。
  而软硬度适于雕刻,则让砚雕的工艺价值在苴却砚身上得到了较充分的体现。据测试,苴却石的基本硬度为摩氏2.8度至4.5度,为泥质板岩,软硬度适于下刀雕刻,而且质地均匀细腻,能够进行深入细致的雕刻。
  更令人惊喜的是,苴却砚的石色丰富、石品绚丽,不仅极具观赏性,更大大提升了砚雕题材的丰富和表现的空间领域,使得砚雕工艺能得到充分的展示和发挥。它既有类似端砚的石眼,又有绿膘、黄膘、鸡血红、胭脂冻、水藻纹等各种石品花色;既有沉稳的青黑色,又有亮丽的黄绿色。冷暖色调,既可以同时存在,又可以独自绽放,变化万千,给人以无限的想像力,充满了画面感和意境,有极强的审美性和观赏性。
  潜力不小
  制作、使用、欣赏三相宜的苴却砚,市场前景自然也不同一般。更令砚界欣慰的是,当地从事苴却砚制作的领军人物,已经开始从整个砚文化发展史的角度来思考苴却砚的定位和发展,探索苴却砚新的文化定位和砚雕风格。
  据不完全统计,苴却砚产地目前约有六七千名从业人员,从采石、制砚到销售各有分工,互相协作。其中,国家级和省级砚雕工艺美术大师约有20多名。虽自20世纪80年代重新面世至今才30多年的发展,但苴却砚的雕刻技艺日益精湛、艺术也日趋成熟,且产业链完备,运行有序,已经具备支撑较大市场需求和高端收藏的力量。
  现如今的苴却砚多为随形就势、巧色雕刻——雕刻风格主要有两类:一类是以攀西文化为特色的本土砚雕风格,多以深雕、透雕手法为主;另一类是借鉴徽派砚雕风格,以浮雕浅刻手法为主。目前苴却砚的市场价格多以数千元至上万元为主。
  在苴却砚生产方面,当地多为家庭式作坊、个人工作室的生产经营模式,但也有几家管理有序、规模较大、品牌响亮的现代企业。而道路两旁的砚店有的采用前店后厂的模式,丈夫在后厂制砚,妻子在前店销售,倒也夫唱妇随、其乐融融。
  所幸,地方政府如今对苴却砚行业的发展和苴却砚文化的推动也十分重视,于2015年在攀枝花市建立了苴却砚博物馆。这是我国第一家由政府兴建的砚文化专题展馆。如今正在兴建“苴却印象”文化一条街,以促进苴却砚的市场销售和宣传推广,苴却砚俨然已成为攀枝花市一张靓丽的文化名片。
  具备市场潜力,行业力量强大又准备充分,再得到政府支撑,自然让苴却砚不仅蓬勃发展,而且前景无限。但笔者认为,如果今后在制砚理念和制砚工艺等方面再加以提高和完善,苴却砚必将在中国砚文化的悠久历史中再次大放光彩。   如何在琳琅满目的市场上选购苴却砚,虽说各有所好,但也万变不离两宗:砚的材料价值和工艺价值。前者是自然价值,也是基本价值;后者属人文价值,是重要价值。
  材料价值
  苴却砚有三大品种:分别是眼石、膘石和青铜石。此中,眼石与黄膘石的价格相对较贵。眼石,顾名思义,贵在石眼,尤以外形圆正、眼心精神、层晕分明、位置妥当的石眼为佳。眼石通常为紫黑色、青黑色,以色黑、有油性者为佳,以色灰、干燥者为下品。
  膘石,指青黑色石材中夹有黄、绿等其他较浅颜色的石层,按颜色不同而大致分为黄膘、绿膘、复合彩膘三大类。青铜石也是黄、绿等混合石色,但与膘石不同的是,青铜石的相邻石色自由晕渗,过渡自然,无明显层次分界。二者以色彩沉着饱和、纹理清晰雅致、意境别具一格者为上品。如果石品奇特、花纹罕见、色彩特别,就属于苴却砚中可遇而不可求的别品、妙品,自然更值得收藏。
  品鉴砚材,不贪体大但求质佳;不贪品色多而全但求纹样精而美、各尽奇妙、各得其所。取材制砚,更要有舍得心,宜甄选良材、合理裁切。因为砚置书案,定要大小妥当、拿握适度,既与书房环境相协调,又要宜于把玩清洗。今有大砚至独占一书案,甚至大到要由数人抬运方能入室,实为制砚的误区和歧路。因为此类大砚已远远超出它的文房功用,而沦落为一种炫奇耀富的摆设。
  工艺价值
  此关键点可从形正体美、雕工精湛两方面来品评。
  所谓形正体美,实喻品砚犹如视人,其形若比身材,纹饰类似服饰。身材不佳,虽着华服亦是徒然;而砚之形体,不仅指砚台的整体外形需要饱满方正,而且还指砚台各部位之间的比例关系需要和谐恰当,以及各部位自身的外形更需美观。
  故而,制砚先需整形修身,再来雕刻图案纹饰。不管是正形砚还是随形砚,砚形都需比例协调、饱满大方;砚额、墨池与砚堂之间以及雕花与砚堂之间的比例均要适度;而砚堂本身的外形更要美观大方。赏砚,则往往先看砚的大格局,而后品鉴制砚者对砚台外形及比例的处理——这最能体现制砚者对砚台的理解深度和工艺水平。
  所谓雕工精湛,最易理解,但有几点还需明言赘述。首要是了解砚是立体的艺术,不是平面艺术,所以好砚是点、线、面的协调统一,各个角度都是美的展示,而雕工则不是在平面上雕花。有制砚者过于关注雕花,而忽略了砚体本身,以至于“有雕无砚”,雕工很满但砚堂很小;或者在雕刻过程中忽略了砚堂的外形,如单独把砚堂抽出来欣赏,其外形多是曲里拐弯,没有舒朗饱满之相。
  由于苴却砚色彩纹理丰富,适合利用俏色巧雕,遂成苴却砚的一大特色,也是目前苴却砚雕工的主要体现形式,故而巧雕的设计要立意高、构思巧,不落俗套。
  另需明晓的是,雕工精湛不是以繁取胜,而是繁简得当,收放自如。砚雕工艺,贵在工艺传承,胜在有刀味。好的雕工有法有度,下刀“稳、准、狠”,线条果断利落、有弹性,打磨到位。而要做到雕工精湛,一是要有扎实的制砚基本功,二是要有虔诚的匠人精神。
其他文献
日前,“35路声音美术馆”项目登陆南京。来自南京艺术高等院校的学生,根据抽象的绘画作品创作音乐旋律,经过艺术家后期混编完成实验性音乐作品,在公交车上播放,艺术家希望乘客登上这辆公交车后,听到这些艺术品时,不再是“低头族”,而能看到不一样的世界。
期刊
郑州文交所宣告“复活”  整顿了近4年的郑州文化艺术品交易所日前宣告恢复交易,此举引发各界关注。实际上,从2015年以来,文交所市场发展神速,新开户的投资者数不胜数。不过,由于监管缺乏,不少文交所再次成为资本投机的场所,泡沫逐渐显现。业内普遍认为,由于交易所水平参差不齐,行业洗牌将在所难免。中国艺术品市场研究院副院长西沐表示:“文交所的社会定位与职能还未确立,探索还将是一个较长的过程。”  “死亡
期刊
“刘小东在南非”日前在台湾诚品画廊开幕,展览展出了50件宣纸画和相片画,呈现出南非生猛多貌的风土人事,强烈的感染力使人忘却种族文化的藩篱,而回到同而为人的基础,观察斯土斯人的生命样态。这些作品不仅纪实录像、反映真实情感,更具有人类学家的田调精神和行动意义。
期刊
中华艺术宫推出馆藏皮影展  日前,中华艺术宫推出馆藏皮影展,从3300多件馆藏皮影中精选出多件秦晋皮影、北方皮影及河南等地艺术精品,让人们领略皮影艺术技艺之精湛、地方色彩之浓郁。据悉,此次展览除了有西楚霸王、虞姬、孙悟空、猪八戒等活灵活现的皮影形象外,还一并呈现人物周遭的摆设与所处的场景,比如八仙桌、太师椅、龙柱、楼阁等。  民间收藏精品金陵闹春节  由江苏省委宣传部、省文化厅主办,江苏省文化发展
期刊
1992年出生于景德镇陶瓷世家。 2013年毕业于西安外国语大学艺术设计专业。在校期间获得毕业设计一等奖、80周年校徽设计大赛二等奖。 2014年考取景德镇陶瓷学院艺术硕士研究生。  曾祖父陆云山,乃景德镇市近百年陶瓷艺坛名人之一。祖父陆如,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大师。父亲陆岩,当代著名陶瓷艺术大师。  电话:18827987775
期刊
“懂规矩吗?”在影片《老炮儿》里,冯小刚扮演的“六爷”常把“规矩”二字挂在嘴边。懂礼貌,有担当,讲正义……“六爷”的规矩挺多的,但最核心的,便是守信用。  他为了信守对兄弟“三儿”帮助的承诺,宁愿向他人借钱,也要践行诺言;为了替儿子还债,甚至不惜生命,也要固守承诺与“小飞”约架……“凡出言,信为先”,“六爷”就是一个典型的重信用者。  江湖有“六爷”,古玩圈有位马爷。马爷祖孙三代都做古玩生意,爷爷
期刊
河南博物院镇院之宝来京了  作为2016年国家博物馆的首个重要展览,“大象中原—河南历史文化展”日前开展。此展基本囊括了河南地区不同历史时段的重要考古遗址,而105件展品也都极具代表性,其中有一半以上是一级文物,仅是河南博物院的9件“镇院之宝”就参展5件,此展将持续至3月31日。  海口重现“海上丝路之路”  由海南省文体厅主办,海南省博物馆联合“海上丝绸之路”沿线的江苏、浙江、福建、山东、广东、
期刊
日前,西九文化区全新的视觉文化博物馆M+宣布展出艺术家Tiffany Chung《全世界的未来》系列中的两件作品。艺术家的作品植根于其长期以来对越南难民的历史、地理及生活经验的研究,反映越南新世代艺术家未曾清楚认识其国家历史中如此惨痛的一页。艺术家以优雅、热忱、引人深思的方式,记录历史。
期刊
英博物馆评出最佳动物摄影  一张捕捉到幼年长尾猴抓住成年长尾猴的尾巴荡秋千的摄影作品,日前在由英国自然历史博物馆举办的野生动物摄影竞赛中脱颖而出,以最高得票率荣获年度最佳人气奖。该作品出自摄影师托马斯·韦贾彦之手。此外,来自法国摄影师的“采食浆果的北欧鸫鸟”等作品也在竞赛中获奖。  贾科梅蒂重磅展览将全球登场  被誉为现代主义精神的化身、深刻影响了战后现代艺术发展的贾科梅蒂,至今逝世50周年之际,
期刊
作为一个关中炉客的后人,笔者对于银锭有一种天然的亲近感,这不仅是因为血脉的遗传,更是因为银子在古老中国社会生活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以及它灼灼银光之下所隐现出的『财富』二字对人的诱惑。  腊八已过,时近小年,冰冷的中华大地上开始零星地响起了爆竹之声。而就在此刻,西子湖畔,孤山脚下的一场银的盛宴却刚刚开场。觥筹交错,欢声笑语间,让我们也追寻着银的步伐,来聊一聊那传承千年的白银故事……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