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许多神经外科中心的脊柱手术约占手术量的1/3,脊柱手术是由神经外科医生首先开展的.如腰椎间盘手术,最早由麻省总医院的William JasonMixter于1934年首先阐述.1958年Cloward首先报告了颈椎前入路椎间盘手术,其术式至今仍在沿用.段国升教授早在1953年就报道了颈椎及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国内神经外科起步较晚,脊柱手术多在骨科开展,虽有的
【机 构】
:
100034,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外科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脊柱外科是神经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欧美,许多神经外科中心的脊柱手术约占手术量的1/3,脊柱手术是由神经外科医生首先开展的.如腰椎间盘手术,最早由麻省总医院的William JasonMixter于1934年首先阐述.1958年Cloward首先报告了颈椎前入路椎间盘手术,其术式至今仍在沿用.段国升教授早在1953年就报道了颈椎及腰椎间盘切除手术.国内神经外科起步较晚,脊柱手术多在骨科开展,虽有的神经外科单位已开展了脊柱外科工作,但和发达国家相比,仍有差距.目前我国神经外科的脊柱外科工作正处于重要的发展阶段,规范、稳妥、谨慎地开展工作值得提倡。
其他文献
患者 女,59岁.主诉:头痛1d入院,无发热病史,无明显视力下降,无泌乳.查体:神志清楚,神经系统查体未见阳性体征。
患者 女,56岁.因胸背部疼痛3年,伴双下肢麻木、无力1年余,加重并伴小便费力1周入院.神经系统检查:脐下约5 cm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减退,右下肢肌力Ⅳ级,左下肢肌力Ⅲ级,病理征未引出.MRI检查示:T12~L2硬膜外梭形异常信号影(图1),病灶呈稍短T1长T2改变,病灶呈不均质强化.术中所见:肿瘤位于椎管内硬膜外,呈暗红色,质地较软,边界清楚,与硬膜稍粘连,血供一般,给予完整切除.术后病理:椎管
男性,53岁.因反复发烧半年余,阵发性头痛,呕吐,左侧肢体无力1个月入院.入院检查:神志嗜睡,反映迟钝,眼底双侧视乳头水肿,左侧鼻唇沟浅,其余颅神经未见异常;左侧肢体肌力4级,右侧肢体肌力5级,四肢肌张力(++),双侧Babinski's征(+),颈部抵抗(+),脑膜征(+)。
目的 报告自制带生物膜跨血管包裹件动脉痛夹(带膜包裹夹)治疗6例难治性动脉瘤,探讨其发展、应用范围及临床疗效.方法 从2004-2005年,我科应用带膜包裹夹治疗前循环动脉瘤3例,后循环动脉瘤3例;其中梭形动脉瘤2例,夹层动脉瘤1例,宽颈动脉瘤3例;6例均为难治性破裂动脉瘤.结果 手术效果优良者5例,轻残1例.结论 带膜包裹夹是治疗颅内难治性动脉瘤的有效方法,其在难治性动脉瘤中的治疗作用值得研究和
患者 女性,26岁.农民,有食蛙肉史.1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腰背痛,同时伴右下肢麻木无力,疼痛呈阵发性样,咳嗽及弯腰时疼痛加重,大小便无异常.2007年2月26日入院.查体:头、胸、腹部和四肢未见皮下结节,脊柱无扣痛和畸形,右下肢感觉减退,肌力V级,深浅反射未见异常.腰椎MRI显示圆锥部位一类圆形占位,直径约2cm,圆锥受压左移,增强扫描显示病灶周边环形强化.其下的椎管内分布数个较小的类圆形占位,密
患者女,78岁.因双眼视力下降3个月,左眼睑下垂1周入院.既往有高血压、冠心病史.查体:全身浅表淋巴结无肿大.左眼睑下垂,右眼颞侧视野缺损.视力:左眼0.6,右眼0.5.眼底检查:双视盘边界清,色苍白,动脉反光增强,A∶V=1∶3.辅助检查:Hb:99g/L,WBC:3.28×109/L,L:0.373,未见幼稚细胞.血白蛋白:30.04g/L.激素检测E2:57.75pmol/L,LH:25.5
近几年来神经内镜技术发展迅速,采用神经内镜治疗垂体瘤、部分脊索瘤、脑室内病变等已经相当成熟.这种技术在神经外科应用的适应证也日益拓宽.神经内镜技术作为微侵袭神经外科的重要内容之一,已经引起国内外很多学者广泛关注.经过近二十年的发展,人们的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患者女,30岁.反复头痛2年,阵发性发作,头痛时恶心.当时CT和MRI提示右侧鞍旁混杂,椭圆形肿物约3.0cm×2.5cm,边缘光滑清楚。
源于鼻眶或前颅底肿瘤常破坏前颅底结构,造成颅内外沟通,难以仅靠单一颅内或颅外入路予以全切,且切除肿瘤后重建颅底困难,易导致脑脊液漏及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