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中国传统节日元宵节。这是一个团圆、美满、热闹的日子,以元宵寓意和美,以花灯寄怀锦绣,以烟火烘托盛大。
不过,就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人们虽念着“愿岁岁有今宵”,却也知“谁能保来日阴晴”!也许一朝邯郸梦醒,宝烟飞焰,过眼皆空。但幸而,此生尚有圆满的记忆可以追念。
释义:比喻才能出众者显露才华。
唐朝时,书生王楫想要求取功名。他曾与几位同窗好友向相师袁天罡求问前程,得到的预言却是,三人都要经历一番坎坷,才能得偿所愿。尤其是王楫,还有戍守边疆之苦。果不其然,王楫的伯父在军中身故,他顶补伯父的位子,拖家带口至军中服役。离别之时,王楫的母亲从珍藏的两颗明珠中,取出一颗交予王楫,自留一颗,以寓“人去而复回”之意。后来,王楫被奸人陷害,妻离子散,明珠也在战火与动荡中流落。幸而王楫一家最终苦尽甘来,并借明珠相认团聚。
这个以明珠的分合得失串起的故事,出自明朝的昆曲剧目《双珠记》。剧中,有一出戏说的是,王楫还未远行时,一家人欢度元宵灯宴的情景。
这出戏的开场,王楫介绍自己:年过三旬,既没有天人之资,也没有山斗之望,但凭一腔赤忱努力钻研,期望能成就一番事业。他还交代了自己的身世:身为军户,早年间家族因战乱流亡,父亲早逝,唯一的伯父在军中服役,如今家中只有母亲、妹妹、妻子和孩子。今日是元宵佳节,他也张灯结彩,薄备家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当夜,月亮正圆,处处点起莲花灯,星桥火树纵横,亮如白昼。喜庆的灯具与圆月交相辉映,一家人举起酒杯,共祝华年。
慈母祝王楫,早日如雄鹰高飞,能够显赫闻达。一家人都期盼着,王楫能脱颖囊锥。他们唱道:“人中景。愿岁岁今宵。共拼酩酊。”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双珠记》中的好物,不只是明珠,还指这场灯月同明、阖家欢聚的元宵家宴。在未来流离失所的日子里,一想起它,王楫的心中便生出无限依恋与思念。
文学家张岱,则选择用文字记录下回忆中的吉光片羽。
张岱生活于明末清初,少时锦衣玉食、裘马轻狂。一朝清兵南下,他前途尽毁,避迹山居。后来,张岱创作散文集《陶庵梦忆》,其中有一篇《鲁藩烟火》。
当时,张岱的父亲张耀芳在山东兖州做官,很受器重。张岱前去为父亲祝寿,正赶上元宵佳节,欣赏到来自鲁王藩邸的一场华美烟火盛宴。
鲁王藩邸放烟火时,一定要挂花灯。大殿、墙壁、楹柱、屏风,甚至是宫扇、伞盖上,都灯影辉煌。燃放的烟火也非比寻常,有“黄蜂出巢”“撒花盖顶”“天花喷涌”等。放烟火的架子极高,垂着珍珠帘,下方是由人操作行走的百兽模型。藩邸之上,彩焰盖住天空,月光都被遮蔽。
张岱将鲁王藩邸的烟火描写得非常梦幻。在他笔下,一个苏州人自夸苏州正月十五灯节的盛况:“在苏州,此时就是有烟火也没处去放,即使放出去也上不了天。”眾人问:“为什么?”他答道:“天上已经被烟火挤满,没有空隙了!”众人都讥笑他的话荒诞。但鲁王藩邸的烟火证明了,他说的不是假话。
不过,无论是兖州还是苏州,它们的繁华在明朝末期,就像烟花升入最高处的极尽鲜妍,随后便彻底融入黑暗当中,消失无迹。
鲁宪王去世后,鲁国政权开始频繁交替。公元1636年,鲁肃王承袭王位,三年后去世。公元1640年,鲁安王承袭王位,但两年后,清兵攻破兖州,鲁安王自缢而亡,只有一个弟弟朱以海幸免于难。后来,朱以海继承了鲁王王位,但两个月后,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诸位大臣从死,明朝灭亡。再有两个月,李自成剑指山东,朱以海只能南逃,寓居浙江台州。
当时,心系明朝政权的张岱为了投奔心中的圣明君主,徒步来到台州,在崇山峻岭中走了六天,小腿的血流到脚踝。见到朱以海后,君臣两人抱头痛哭。张岱劝朱以海到江干地区统率六军,他在台州停留三日,散尽家财,尽心尽力为朱以海招兵买马。
朱以海在绍兴建立政权后,出任监国,张岱在其麾下任职。但朱以海依旧沉醉于歌舞升平的假象,让张岱心灰意冷,两人最终分道扬镳。他曾评价朱以海:“附疏满廷,终成孤寡;乘桴一去,散若浮萍;无柁之舟,随风飘荡,无所终薄矣。”
这是朱以海命运的真实写照。公元1646年,清兵攻取浙东,朱以海的绍兴政权瓦解。他不得已流亡海上,在舟山群岛安定下来。五年后,清兵攻打舟山群岛,朱以海再度逃亡,投靠延平王郑成功。公元1653年,朱以海在金门病逝。
只有一本《陶庵梦忆》,还在诉说明朝曾经的繁华。
不过,就像“日中则昃,月盈则食”,人们虽念着“愿岁岁有今宵”,却也知“谁能保来日阴晴”!也许一朝邯郸梦醒,宝烟飞焰,过眼皆空。但幸而,此生尚有圆满的记忆可以追念。
释义:比喻才能出众者显露才华。
唐朝时,书生王楫想要求取功名。他曾与几位同窗好友向相师袁天罡求问前程,得到的预言却是,三人都要经历一番坎坷,才能得偿所愿。尤其是王楫,还有戍守边疆之苦。果不其然,王楫的伯父在军中身故,他顶补伯父的位子,拖家带口至军中服役。离别之时,王楫的母亲从珍藏的两颗明珠中,取出一颗交予王楫,自留一颗,以寓“人去而复回”之意。后来,王楫被奸人陷害,妻离子散,明珠也在战火与动荡中流落。幸而王楫一家最终苦尽甘来,并借明珠相认团聚。
这个以明珠的分合得失串起的故事,出自明朝的昆曲剧目《双珠记》。剧中,有一出戏说的是,王楫还未远行时,一家人欢度元宵灯宴的情景。
这出戏的开场,王楫介绍自己:年过三旬,既没有天人之资,也没有山斗之望,但凭一腔赤忱努力钻研,期望能成就一番事业。他还交代了自己的身世:身为军户,早年间家族因战乱流亡,父亲早逝,唯一的伯父在军中服役,如今家中只有母亲、妹妹、妻子和孩子。今日是元宵佳节,他也张灯结彩,薄备家宴,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
当夜,月亮正圆,处处点起莲花灯,星桥火树纵横,亮如白昼。喜庆的灯具与圆月交相辉映,一家人举起酒杯,共祝华年。
慈母祝王楫,早日如雄鹰高飞,能够显赫闻达。一家人都期盼着,王楫能脱颖囊锥。他们唱道:“人中景。愿岁岁今宵。共拼酩酊。”
“大都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双珠记》中的好物,不只是明珠,还指这场灯月同明、阖家欢聚的元宵家宴。在未来流离失所的日子里,一想起它,王楫的心中便生出无限依恋与思念。
文学家张岱,则选择用文字记录下回忆中的吉光片羽。
张岱生活于明末清初,少时锦衣玉食、裘马轻狂。一朝清兵南下,他前途尽毁,避迹山居。后来,张岱创作散文集《陶庵梦忆》,其中有一篇《鲁藩烟火》。
当时,张岱的父亲张耀芳在山东兖州做官,很受器重。张岱前去为父亲祝寿,正赶上元宵佳节,欣赏到来自鲁王藩邸的一场华美烟火盛宴。
鲁王藩邸放烟火时,一定要挂花灯。大殿、墙壁、楹柱、屏风,甚至是宫扇、伞盖上,都灯影辉煌。燃放的烟火也非比寻常,有“黄蜂出巢”“撒花盖顶”“天花喷涌”等。放烟火的架子极高,垂着珍珠帘,下方是由人操作行走的百兽模型。藩邸之上,彩焰盖住天空,月光都被遮蔽。
张岱将鲁王藩邸的烟火描写得非常梦幻。在他笔下,一个苏州人自夸苏州正月十五灯节的盛况:“在苏州,此时就是有烟火也没处去放,即使放出去也上不了天。”眾人问:“为什么?”他答道:“天上已经被烟火挤满,没有空隙了!”众人都讥笑他的话荒诞。但鲁王藩邸的烟火证明了,他说的不是假话。
不过,无论是兖州还是苏州,它们的繁华在明朝末期,就像烟花升入最高处的极尽鲜妍,随后便彻底融入黑暗当中,消失无迹。
鲁宪王去世后,鲁国政权开始频繁交替。公元1636年,鲁肃王承袭王位,三年后去世。公元1640年,鲁安王承袭王位,但两年后,清兵攻破兖州,鲁安王自缢而亡,只有一个弟弟朱以海幸免于难。后来,朱以海继承了鲁王王位,但两个月后,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祯皇帝于煤山自缢,诸位大臣从死,明朝灭亡。再有两个月,李自成剑指山东,朱以海只能南逃,寓居浙江台州。
当时,心系明朝政权的张岱为了投奔心中的圣明君主,徒步来到台州,在崇山峻岭中走了六天,小腿的血流到脚踝。见到朱以海后,君臣两人抱头痛哭。张岱劝朱以海到江干地区统率六军,他在台州停留三日,散尽家财,尽心尽力为朱以海招兵买马。
朱以海在绍兴建立政权后,出任监国,张岱在其麾下任职。但朱以海依旧沉醉于歌舞升平的假象,让张岱心灰意冷,两人最终分道扬镳。他曾评价朱以海:“附疏满廷,终成孤寡;乘桴一去,散若浮萍;无柁之舟,随风飘荡,无所终薄矣。”
这是朱以海命运的真实写照。公元1646年,清兵攻取浙东,朱以海的绍兴政权瓦解。他不得已流亡海上,在舟山群岛安定下来。五年后,清兵攻打舟山群岛,朱以海再度逃亡,投靠延平王郑成功。公元1653年,朱以海在金门病逝。
只有一本《陶庵梦忆》,还在诉说明朝曾经的繁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