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来源 :语文天地·高中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uancj197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新课标的实施,教法、学法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文言文的学习除了教法、内容发生。变化外,学习文言文的基本方法还是有章可循的。下边谈谈文言文的学习方法。
  
  一、正确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1 系统掌握教材中常见文言实词的义项,重点是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这就需要学生不断积累,反复记忆。要做到“四勤”:勤朗读,勤查工具书,勤背诵,勤做练习。
  
  2 根据上下文来推断。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仔细分析上下文的内容或根据上下文的提示,可为实词义项的断定提供帮助。如“郦远之所见闻。殆与余同,而言之不详”。根据前文语境可知,郦道元对石钟山的命名有自己的看法,只是在观点表述上说得不够详细,由此推知该句中“言”为“叙述”之意。
  
  3 借助熟悉的成语来推断。文言文中有的实词词义仍保留在一些成语中,借助成语中已知语素的意义,可以快速地推断出其词义,如“腥臊并用,芳不得薄兮”中的“薄”字的词义可由“日薄西山”中的“薄”而推知。
  
  4 利用语法结构来推断。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或根据文言词句在结构上的对称性特点,断定该词在句中所起的语法作用。从而推断出该词的词性和词义。如“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利用相似的语言结构中,处于对应位置上的词语往往在意义,上相同、相近或相对、相反的特点,求得词语正确的解释。“跬步”对“小流”,可以推断“跬步”即为小步、半步的意思。又如“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其中“忧劳”与“逸豫”构成对比,与“忧劳”词义相反的“逸豫”就是“安逸享乐”之意了。
  
  二、掌握常见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
  
  可自己制作一个“常用文言虚词简表”,列出“词、词类、意义、例句”几个项目,应重点掌握《考试说明》中所列出的虚词:而、何、乎、乃、其、且、若、所、为、焉、也、以、因、于、则、者、之、与。对照课文和相关知识短文认真填写,使知识系统化,提高学习效率。
  
  1 注意虚词的古今变化
  虚词的古今变化的情况大致有以下四种:
  (1)少数沿用下来。如“学然后知不足”的“然后”,“使吾勇于就死也”的“于”,今天仍使用,如“善于”、“敢于”。
  (2)有的完全消失。例如作发语词的“夫”、“盖”,起提顿作用的“者”,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之”,等等。
  (3)有的用法发生了变化。例如“所以”,在文言里表原因或凭借,现在则表结果。“也”在文言里作助词,表陈述、判断、停顿等语气:现作副词,表同样、并行等意义。
  (4)有的改用了别的词。如语气助词“矣”现在改用“了”,“乎”一般改用“吗”、“呢”,“于”则分别用“在、向、到、对、从、同、给、经、被”等介词代替。
  
  2 分辨词性,以词性统帅用法
  例如:“之”有三个词性。
  动词,“辍耕之(到、往)垄上”,“乏”作为实词,仅此一个特殊用法,应着重记住。
  代词,有第三、第一人称代词用法,前者是一般用法,大家比较熟悉,可以不必特别记:后者如“不知将军宽之(我)至此也”属大家比较生疏的特殊用法,要引起注意。另外,还有近指代词用法,如“均之(这)二策”。
  助词,一般有五个用法:一是当“的”字用,作定语的标志,如“前事不忘,后事之(的)师”:二是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作补语标志,如“以其求思之(得)深而无不在也”:三是音节助词无实义,如“顷之”;四是宾语前置标志,如“宋何罪之有”,译时省去;五是用在主语和谓语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使之,在句子中做主语、谓语和分句,如“孤之有孔明,犹鱼之有水也”,要抓住它在主谓之间(一般是名词、代词与动词、形容词之间)的特点,把它与定语标志区分开来。
  这样,用词性统帅用法,就使繁多的虚词用法有了头绪。
  
  3 结合语境辨明用法。虚词大多有多种用法,要确定其具体意义和用法,必须结合具体的上下文,综合运用文意理解与句法分析两种方法。例如《石钟山记》中“而长子迈将赴饶之德兴尉,送之至湖口”一句的两个“之”,前“之”用在“饶(州)”与“德兴(县)”之间,州与县是从属关系,故应是“的”的意思;后“之”用在动词“送”后作宾语。属于代词。
  
  三、掌握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1 分类记例,举一反三
  要学习文言句式,关键的是要分类记例,熟读牢记。需要某种句式时,以此为例,举一反三,比死记硬背定义、术语有效。例如:宾语前置的四种情况只须记四个句子:“三岁贯女,莫我肯顾”,“尔何知”,“唯你是问”,“何罪之有”;分辨意动用法的句子,只须记“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一句,分别把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记住了。
  
  2 在两个联系上下狠工夫
  把翻译理解文言语句与掌握词类活用及特殊句式联系起来。
  把文言中的辨析句式与现代汉语基本的句法分析联系起来。
  
  四、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1 整体把握文章,准确表达句意
  增强“语境意识”,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篇”,切忌一叶障目,断章取义。
  
  2 坚持翻译原则。掌握翻译方法,力求字词落实采用直译的方式,在翻译时不能孤立机械地死抠词义,直译讲究字字句句有落实,但也不是“对号入座”、“不多不少”,否则就变成了“死译”,势必造成译文的生涩、拗口,甚至出现谬误。
  
  五、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1 整体阅读。总体把握,依据文体特点抓重点
  “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阅读是基础。阅读时要始终带着如下几方面的问题思考:(1)文章写了一些什么人的一些什么事;(2)事情的发生、发展和结局如何;(3)文章说了一些什么道理;(4)是以什么作为说理依据的。具体说,对记叙性文字,要理清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前因后果;一般的传记文,要弄清作者记了哪几件事,表现了人物的哪些性格特点和精神风貌。议论性文字要理清论点、论据及论证方法等。说明性文字要理清说明对象、说明内容和说明方法。只有整体阅读,总体把握,才能高屋建瓴地驾驭阅读材料,才能准确、完整地去分析、评价人物和事件。
  
  2 抓中心句、找关键句,理清文章的层次
  读一篇文章时,应当特别关注中心句、关键句,这样便于快速把握文意。中心句、关键句的位置,常在文章(或段落)的开头或结尾处,如《六国论》的中心句“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在文章的开头;《过秦论》中“仁义不施,攻守之势异也”。这个中心句在文末。再则,文章的层次结构,是文章的骨架和脉络,它具体展现作者记叙、描写、说明、议论的思路。而作者的思路是通过层与层之间、段与段之间的内在联系反映出来的。分析的方法可按时间顺序归纳,也可按地点的转移归纳,可按时空结合归纳,可按材料性质或类别归纳。这些方法视具体的文章而定。
  
  3、充分利用各种信息,加深对文章内容及主旨的理解。
  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充分利用文章的题目、文中或文后的注释、文章出处、作者情况等信息,结合学过的有关知识作综合分析,从而多方面多角度理解文章的内容。
其他文献
师:又是一年高考时。高考作文作为语文的“大块头”历来备受重视.“得作文者得语文”,甚至可能得高考。特别是高三的学子非常希望自己的文章赢得高分。但是众口难调,作文要想符合
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提倡师生关系由原来的支配与被支配的主客体关系模式走向以对话与协作为主要特征的主客体间关系模式。对话的目的就在于能够有效地改善师生关系,促进学生学习的有效性。  一、师生对话的意义  1.促进学生的有效学习  每个学生都有各自不同的性格,学习能力程度也有所不同。同一班级里学生之间的学习能力差距较大,因此教师要通过对话了解学生的学习心态,了解学生
6月27日,2013中科院电磁场前沿学术论坛在中科院电工所举办.此次论坛由电工所工程电磁场及应用技术研究部和中国科大电子电气和通信工程学院联合主办,旨在为不同学科科研人员提
朱永新教授说:“一个人的精神发育史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的阅读史,而一个民族的精神境界,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民族的阅读水平。”阅读担负着构筑学生“精神家园”、培养学生“健全人格”的重大使命。但中学生课外阅读的现状又如何呢?   在中学减负没有真正取得成效的今天,中学生依然承受着繁重的学业任务,在题海中艰难挣扎。加之,语文教师对学生课外阅读仅停留于口头提倡“要重视课外阅读”和“每天都去读读课外书”,而缺
近几年来,随着计算机网络技术的逐渐成熟和飞速发展,无线局域网技术作为计算机网络的重要分支日益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本文简要阐述了无线局域网技术特征、基本协议标准,并就无
追问,是指课堂教学中,围绕教学目标,在问题预设的基础上,结合学生问题探究的基础成果或学习活动中暴露的疑难点,教师机智而严密地深入发问的教学艺术。追问,就是由浅入深的探究活动
期刊
本文介绍了市桥沥大桥直线段的施工工艺,对直线段搭架及模板施工工艺进行了分析和论述。
期刊
粉喷桩是处理软土地基的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本文结合山东东营新海路东城绕城线大中桥路面工程段k5+300~K5+500段粉喷桩实例,介绍了粉喷桩的施工监理质量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