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直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关于《红楼梦》的很多问题,他们却很难达成共识;这是因为他们研究《红楼梦》时,都忽略了三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红楼梦》;阅读;三个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红楼梦》刚一问世,便震动了当时的社会,不仅得已很快地流传,而且取得了极高的艺术声誉,甚至出现了“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1]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内容是贾宝玉、林黛玉同贾政、薛宝钗等之间展开的反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主的斗争;由于曹雪芹晚年穷困潦倒,致使《红楼梦》80回后面的手稿没能保存下来[2],至今仍给红学界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但是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的呼声不断,在仔细研读原著的基础上,参阅了各家之说后,王洪军认为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从所谓曹雪芹个人的经历及家事来分析,无论是脂砚斋的批语、曹雪芹朋辈之诗文集提供的信息,还是从清人有关的记载来考察,《红楼梦》都存在着一个原始作者[3];张杰认为曹雪芹与原作者辈分不合、年龄不合[4]、阅历不合[5],张放认为曹雪芹不大可能写作《红楼梦》,也没有这方面的迹象[6]。
文本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可知《红楼梦》这部书的作者是借口做梦的方式,把身前身后的一段真事以“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记录并流传下来。
通过仔细阅读《红楼梦》这部书的文本内容,现总结出阅读《红楼梦》时应注意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必须找背面
文本第十二回:跛足道人将风月宝鉴留与贾瑞照看三天,嘱其曰: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1]文本第一回: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1]说明《红楼梦》这部书还有一个书名叫做《风月宝鉴》,这部书的书名叫《风月宝鉴》,而全书中只有那一面风月宝鉴,这就变相地告诉读者:《红楼梦》就象那面风月宝鉴,读者只能照它的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7]
文本第一回: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1]正面是假的,贾瑞照背面是一个骷髅,唬得贾瑞连忙掩了,大骂道士,如何吓我!再照照正面是王熙凤,再看背面还是骷髅,如此三四次,结果是下面留了一大滩精,死了。这就说明:谁要照正面,就是白白消耗精力,照几年,就是慢性自杀(几年)。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1]这明确地说明:作者的本意是要读者只能照它的背面,而正面的王熙凤(美女)是假的,背面的骷髅才是真的;也只有找背面,才能找出作者的“身前身后事”。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找背面。
二、首先找原稿
《红楼梦》文本第五回:警幻对宝玉说:“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1]说明《红楼梦》还有原稿,若不先看原稿,只读《红楼梦》文本,无论读多少遍,还是只能是“翻成嚼蜡矣”。
原稿,应该是指作者的手稿,但作者的手稿又如何能让后人看到?“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若不先阅读《红楼梦》原稿,就会“翻成嚼蜡矣”。作者著了一部书,却让后人无法看到,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即《红楼梦》原稿是指作者的手稿是荒唐的,这就要求读者找背面。[7]
文本第一回:(大石)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1]偈,即偈陀的简称,指佛经中的唱词;佛经是佛教的经典。佛教宣扬四大皆空,多行善,少做恶;而这四句却与佛教宣扬的内容毫无关联;再联系上下文,有一块大石的正面是几十万字的《红楼梦》文本内容,而大石的背面就只有这四句偈语,这就是说:这四句偈语和几十万字的内容若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它们的份量应该是相等的;即这首石上偈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是《红楼梦》这部书内容的浓缩。而后两句“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显然是对这部书内容的说明:《红楼梦》描写的是作者身前身后的一段真事,不知请谁能解读出来作者的本意,使《红楼梦》成为一部传奇之作?既然是一段真事,读者必然得到作者身前身后的那段历史中去找,只有找到了作者身前身后的那段历史,再读《红楼梦》文本,才能读懂《红楼梦》;否则,便是翻成嚼蜡矣。
“原”字有四种意思:①最初的,本来的;②没加工的;③宽容、谅解;④宽广、平坦的地方。[8]原稿中的原字的意思应是最初的、本来的。《红楼梦》原稿就只能是《红楼梦》面世前就已有的、未经改变的文字材料。胡适于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确认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认为曹雪芹(1715–1763) [2];1715年为康熙五十四年,1763年为乾隆二十八年,“此系身前身后事”,说明《红楼梦》描写的得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事,文本中的事件至少要描写至乾隆二十八年,则《红楼梦》原稿形成的文字材料最晚也只能出现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红楼梦考证》、《曹雪芹》、《曹雪芹传》、《曹雪芹小传》、《曹雪芹别传》、《曹雪芹家世生平探源》、《曹雪芹的故事》等关于曹雪芹的描写,都是在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之后,大师们才收集整理出来的,都是在曹雪芹死后(1763年)一二百年后才发表的,也都是在《红楼梦》面世之后才形成的文字材料,所以它们都不能叫做《红楼梦》原稿。只有《红楼梦》面世之前,《红楼梦》的作者身前身后的历史资料中,与《红楼梦》文本描述的内容相符的那部分历史资料,才能称为《红楼梦》原稿。[7]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二个应注意的问题是先要找到《红楼梦》原稿,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作者身前身后事,才能读出《红楼梦》文本所描述的真事。
三、理顺荒唐言,解开其中味
《红楼梦》文本第一回: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正面看,这是四句五言绝句;背面看,“并题一绝云”,这是《红楼梦》的第一绝。有第一绝,还有第二绝:正面是假的,作者借跛足道人之口,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1]红学大师都说红学中有谜团、有死结,作者回答说:“谁让你们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1] 烧,即骚,骚扰,后人研究《红楼梦》的错误之风,是骚扰作者著的这部书。并且还有第三绝:《红楼梦》这部书是由《红楼梦》文本和《红楼梦》原稿共同组成的。[7]
“满纸荒唐言”,正面的意思是书中的写在纸上的全部文字都是荒唐的语言,这显然是假的。因为任何人著书,必然得有可读性,这部让后人研究两个多世纪的巨著当然也不能例外;如果是满纸荒唐言,又令后人如何能读懂呢?又有什么价值呢?荒唐的意思是没有根据而不近情理,则荒唐言意为没有根据而不近情理的语言。作者声明“满纸荒唐言”,再联系“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这就逼着读者找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只能照他的背面”,可知作者想用正面的假的来掩盖背面的“故将真事隐去”的真事,这正是“假做真时真亦假”。同时也说明“满纸荒唐言”、“千万不能照正面,只能照他的背面”、 “假做真时真亦假”这三句话都是真的,都是作者明确提醒读者应该注意的。
例如文本第四十一回:袭人回宝玉房中找到了醉倒的刘姥姥,“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1],这句就是荒唐言,众所周知,人们可以躺在草地上睡觉,如何能在草地下睡着?找到了荒唐言,把它理顺,刘姥姥在草地下睡着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文本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已经死了,被埋在地下,长眠于地下。就是用这种办法,只要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文本中的荒唐言不计其数,找到荒唐处,为把它理顺,就可以找到它的背面,就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真事。
“满纸荒唐言”,真正的意思是文本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只要够成一个问题,必须是荒唐的;否则,“满纸荒唐言”是不成立的。单独一句话、一段话,可能并不荒唐,但只要够成一个问题,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荒唐。只有把文本中的所有荒唐言都理顺,才能找出作者在文本中隐去的真事,才能读懂《红楼梦》,才能解开作者的“其中味”,理解作者的“辛酸泪”。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三个应注意的问题是理顺荒唐言,解开其中味。
综上所述,阅读《红楼梦》时,必须找背面、首先找原稿、理顺荒唐言和解开其中味这三个问题必须格外注意。如果没有找到《红楼梦》原稿,就是没找到《红楼梦》这部书,那就是连《红楼梦》读者的资格都不具备;如果找到了原稿,不找《红楼梦》的背面,那么他也读不出其中的骷髅来。如果既不找《红楼梦》原稿,也不找《红楼梦》的背面,那么谁也理不顺“满纸荒唐言”,谁也解不开作者的“其中味”。无论是哪位红学大师,无论是哪位红学研究者,无论是哪位《红楼梦》读者,无论他们研究《红楼梦》多少年,无论他在红学研究上享有多高的声誉,无论他的红学成果多么丰富,如果他不找背面,没找到《红楼梦》原稿,结果也只能象《红楼梦》作者在文本中描述的那样——“翻成嚼蜡矣”。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
[2]宋广波.《胡适红学研究资料》.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3]王洪军. 李鼎:《红楼梦》的原始作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 67–75.
[4]张杰.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上). 唐都学刊, 1999, 15(4): 72–78.
[5]张杰.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下). 唐都学刊, 2000, 16(1): 65–69.
[6]张放.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作者考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3): 46–53.
[7]白传发, 白术杰. 如何读《红楼梦》.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1.
[8]杨自翔, 李达仁, 曹乃木等. 四角号码新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556.
作者简介:白术杰(1973—),女,黑龙江集贤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现从事红学研究。
通讯作者:白传发(1947—),男,黑龙江集贤人,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已退休),现从事红学研究。
关键词:《红楼梦》;阅读;三个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红楼梦》刚一问世,便震动了当时的社会,不仅得已很快地流传,而且取得了极高的艺术声誉,甚至出现了“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1]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内容是贾宝玉、林黛玉同贾政、薛宝钗等之间展开的反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主的斗争;由于曹雪芹晚年穷困潦倒,致使《红楼梦》80回后面的手稿没能保存下来[2],至今仍给红学界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但是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的呼声不断,在仔细研读原著的基础上,参阅了各家之说后,王洪军认为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从所谓曹雪芹个人的经历及家事来分析,无论是脂砚斋的批语、曹雪芹朋辈之诗文集提供的信息,还是从清人有关的记载来考察,《红楼梦》都存在着一个原始作者[3];张杰认为曹雪芹与原作者辈分不合、年龄不合[4]、阅历不合[5],张放认为曹雪芹不大可能写作《红楼梦》,也没有这方面的迹象[6]。
文本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可知《红楼梦》这部书的作者是借口做梦的方式,把身前身后的一段真事以“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记录并流传下来。
通过仔细阅读《红楼梦》这部书的文本内容,现总结出阅读《红楼梦》时应注意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必须找背面
文本第十二回:跛足道人将风月宝鉴留与贾瑞照看三天,嘱其曰: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1]文本第一回: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1]说明《红楼梦》这部书还有一个书名叫做《风月宝鉴》,这部书的书名叫《风月宝鉴》,而全书中只有那一面风月宝鉴,这就变相地告诉读者:《红楼梦》就象那面风月宝鉴,读者只能照它的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7]
文本第一回: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1]正面是假的,贾瑞照背面是一个骷髅,唬得贾瑞连忙掩了,大骂道士,如何吓我!再照照正面是王熙凤,再看背面还是骷髅,如此三四次,结果是下面留了一大滩精,死了。这就说明:谁要照正面,就是白白消耗精力,照几年,就是慢性自杀(几年)。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1]这明确地说明:作者的本意是要读者只能照它的背面,而正面的王熙凤(美女)是假的,背面的骷髅才是真的;也只有找背面,才能找出作者的“身前身后事”。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找背面。
二、首先找原稿
《红楼梦》文本第五回:警幻对宝玉说:“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1]说明《红楼梦》还有原稿,若不先看原稿,只读《红楼梦》文本,无论读多少遍,还是只能是“翻成嚼蜡矣”。
原稿,应该是指作者的手稿,但作者的手稿又如何能让后人看到?“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若不先阅读《红楼梦》原稿,就会“翻成嚼蜡矣”。作者著了一部书,却让后人无法看到,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即《红楼梦》原稿是指作者的手稿是荒唐的,这就要求读者找背面。[7]
文本第一回:(大石)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1]偈,即偈陀的简称,指佛经中的唱词;佛经是佛教的经典。佛教宣扬四大皆空,多行善,少做恶;而这四句却与佛教宣扬的内容毫无关联;再联系上下文,有一块大石的正面是几十万字的《红楼梦》文本内容,而大石的背面就只有这四句偈语,这就是说:这四句偈语和几十万字的内容若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它们的份量应该是相等的;即这首石上偈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是《红楼梦》这部书内容的浓缩。而后两句“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显然是对这部书内容的说明:《红楼梦》描写的是作者身前身后的一段真事,不知请谁能解读出来作者的本意,使《红楼梦》成为一部传奇之作?既然是一段真事,读者必然得到作者身前身后的那段历史中去找,只有找到了作者身前身后的那段历史,再读《红楼梦》文本,才能读懂《红楼梦》;否则,便是翻成嚼蜡矣。
“原”字有四种意思:①最初的,本来的;②没加工的;③宽容、谅解;④宽广、平坦的地方。[8]原稿中的原字的意思应是最初的、本来的。《红楼梦》原稿就只能是《红楼梦》面世前就已有的、未经改变的文字材料。胡适于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确认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认为曹雪芹(1715–1763) [2];1715年为康熙五十四年,1763年为乾隆二十八年,“此系身前身后事”,说明《红楼梦》描写的得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事,文本中的事件至少要描写至乾隆二十八年,则《红楼梦》原稿形成的文字材料最晚也只能出现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红楼梦考证》、《曹雪芹》、《曹雪芹传》、《曹雪芹小传》、《曹雪芹别传》、《曹雪芹家世生平探源》、《曹雪芹的故事》等关于曹雪芹的描写,都是在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之后,大师们才收集整理出来的,都是在曹雪芹死后(1763年)一二百年后才发表的,也都是在《红楼梦》面世之后才形成的文字材料,所以它们都不能叫做《红楼梦》原稿。只有《红楼梦》面世之前,《红楼梦》的作者身前身后的历史资料中,与《红楼梦》文本描述的内容相符的那部分历史资料,才能称为《红楼梦》原稿。[7]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二个应注意的问题是先要找到《红楼梦》原稿,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作者身前身后事,才能读出《红楼梦》文本所描述的真事。
三、理顺荒唐言,解开其中味
《红楼梦》文本第一回: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正面看,这是四句五言绝句;背面看,“并题一绝云”,这是《红楼梦》的第一绝。有第一绝,还有第二绝:正面是假的,作者借跛足道人之口,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1]红学大师都说红学中有谜团、有死结,作者回答说:“谁让你们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1] 烧,即骚,骚扰,后人研究《红楼梦》的错误之风,是骚扰作者著的这部书。并且还有第三绝:《红楼梦》这部书是由《红楼梦》文本和《红楼梦》原稿共同组成的。[7]
“满纸荒唐言”,正面的意思是书中的写在纸上的全部文字都是荒唐的语言,这显然是假的。因为任何人著书,必然得有可读性,这部让后人研究两个多世纪的巨著当然也不能例外;如果是满纸荒唐言,又令后人如何能读懂呢?又有什么价值呢?荒唐的意思是没有根据而不近情理,则荒唐言意为没有根据而不近情理的语言。作者声明“满纸荒唐言”,再联系“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这就逼着读者找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只能照他的背面”,可知作者想用正面的假的来掩盖背面的“故将真事隐去”的真事,这正是“假做真时真亦假”。同时也说明“满纸荒唐言”、“千万不能照正面,只能照他的背面”、 “假做真时真亦假”这三句话都是真的,都是作者明确提醒读者应该注意的。
例如文本第四十一回:袭人回宝玉房中找到了醉倒的刘姥姥,“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1],这句就是荒唐言,众所周知,人们可以躺在草地上睡觉,如何能在草地下睡着?找到了荒唐言,把它理顺,刘姥姥在草地下睡着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文本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已经死了,被埋在地下,长眠于地下。就是用这种办法,只要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文本中的荒唐言不计其数,找到荒唐处,为把它理顺,就可以找到它的背面,就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真事。
“满纸荒唐言”,真正的意思是文本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只要够成一个问题,必须是荒唐的;否则,“满纸荒唐言”是不成立的。单独一句话、一段话,可能并不荒唐,但只要够成一个问题,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荒唐。只有把文本中的所有荒唐言都理顺,才能找出作者在文本中隐去的真事,才能读懂《红楼梦》,才能解开作者的“其中味”,理解作者的“辛酸泪”。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三个应注意的问题是理顺荒唐言,解开其中味。
综上所述,阅读《红楼梦》时,必须找背面、首先找原稿、理顺荒唐言和解开其中味这三个问题必须格外注意。如果没有找到《红楼梦》原稿,就是没找到《红楼梦》这部书,那就是连《红楼梦》读者的资格都不具备;如果找到了原稿,不找《红楼梦》的背面,那么他也读不出其中的骷髅来。如果既不找《红楼梦》原稿,也不找《红楼梦》的背面,那么谁也理不顺“满纸荒唐言”,谁也解不开作者的“其中味”。无论是哪位红学大师,无论是哪位红学研究者,无论是哪位《红楼梦》读者,无论他们研究《红楼梦》多少年,无论他在红学研究上享有多高的声誉,无论他的红学成果多么丰富,如果他不找背面,没找到《红楼梦》原稿,结果也只能象《红楼梦》作者在文本中描述的那样——“翻成嚼蜡矣”。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
[2]宋广波.《胡适红学研究资料》.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3]王洪军. 李鼎:《红楼梦》的原始作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 67–75.
[4]张杰.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上). 唐都学刊, 1999, 15(4): 72–78.
[5]张杰.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下). 唐都学刊, 2000, 16(1): 65–69.
[6]张放.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作者考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3): 46–53.
[7]白传发, 白术杰. 如何读《红楼梦》.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1.
[8]杨自翔, 李达仁, 曹乃木等. 四角号码新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556.
作者简介:白术杰(1973—),女,黑龙江集贤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现从事红学研究。
通讯作者:白传发(1947—),男,黑龙江集贤人,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已退休),现从事红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