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红楼梦》应注意的三个问题

来源 :北方文学·中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imitrilyyl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红楼梦》自问世以来,一直引起很多学者的关注和研究。但是关于《红楼梦》的很多问题,他们却很难达成共识;这是因为他们研究《红楼梦》时,都忽略了三个必须注意的问题。
  关键词:《红楼梦》;阅读;三个问题
  《红楼梦》是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代表,也标志着中国古典文学的最高成就。《红楼梦》刚一问世,便震动了当时的社会,不仅得已很快地流传,而且取得了极高的艺术声誉,甚至出现了“闲谈不说《红楼梦》,读尽诗书也枉然”的说法。[1]一直以来,人们都认为《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主要内容是贾宝玉、林黛玉同贾政、薛宝钗等之间展开的反封建礼教、争取爱情自主的斗争;由于曹雪芹晚年穷困潦倒,致使《红楼梦》80回后面的手稿没能保存下来[2],至今仍给红学界留下一个难解之谜。但是认为《红楼梦》的作者不是曹雪芹的呼声不断,在仔细研读原著的基础上,参阅了各家之说后,王洪军认为无论是从人物形象的塑造,还是从所谓曹雪芹个人的经历及家事来分析,无论是脂砚斋的批语、曹雪芹朋辈之诗文集提供的信息,还是从清人有关的记载来考察,《红楼梦》都存在着一个原始作者[3];张杰认为曹雪芹与原作者辈分不合、年龄不合[4]、阅历不合[5],张放认为曹雪芹不大可能写作《红楼梦》,也没有这方面的迹象[6]。
  文本第一回:作者自云:因曾历过一番梦幻之后,故将真事隐去,而借“通灵”之说,撰此《石头记》一书也。故曰“甄士隐”云云。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才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可知《红楼梦》这部书的作者是借口做梦的方式,把身前身后的一段真事以“满纸荒唐言”的形式记录并流传下来。
  通过仔细阅读《红楼梦》这部书的文本内容,现总结出阅读《红楼梦》时应注意的三个重要问题。
  一、必须找背面
  文本第十二回:跛足道人将风月宝鉴留与贾瑞照看三天,嘱其曰: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1]文本第一回: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1]说明《红楼梦》这部书还有一个书名叫做《风月宝鉴》,这部书的书名叫《风月宝鉴》,而全书中只有那一面风月宝鉴,这就变相地告诉读者:《红楼梦》就象那面风月宝鉴,读者只能照它的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7]
  文本第一回:又何妨用假语村言敷演出一段故事。[1]正面是假的,贾瑞照背面是一个骷髅,唬得贾瑞连忙掩了,大骂道士,如何吓我!再照照正面是王熙凤,再看背面还是骷髅,如此三四次,结果是下面留了一大滩精,死了。这就说明:谁要照正面,就是白白消耗精力,照几年,就是慢性自杀(几年)。代儒夫妇哭的死去活来,大骂道士,“是何妖镜!若不早毁此物,遗害于世不小。”遂命架火来烧,只听镜内哭道:“谁叫你们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1]这明确地说明:作者的本意是要读者只能照它的背面,而正面的王熙凤(美女)是假的,背面的骷髅才是真的;也只有找背面,才能找出作者的“身前身后事”。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一个应注意的问题是必须找背面。
  二、首先找原稿
  《红楼梦》文本第五回:警幻对宝玉说:“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说毕,回头命小丫鬟取了《红楼梦》原稿来。[1]说明《红楼梦》还有原稿,若不先看原稿,只读《红楼梦》文本,无论读多少遍,还是只能是“翻成嚼蜡矣”。
  原稿,应该是指作者的手稿,但作者的手稿又如何能让后人看到?“若不先阅其稿,后听其歌,翻成嚼蜡矣”。若不先阅读《红楼梦》原稿,就会“翻成嚼蜡矣”。作者著了一部书,却让后人无法看到,显然是不合情理的,即《红楼梦》原稿是指作者的手稿是荒唐的,这就要求读者找背面。[7]
  文本第一回:(大石)后面又有一首偈云:“无材可去补苍天,枉入红尘若许年。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做奇传?”[1]偈,即偈陀的简称,指佛经中的唱词;佛经是佛教的经典。佛教宣扬四大皆空,多行善,少做恶;而这四句却与佛教宣扬的内容毫无关联;再联系上下文,有一块大石的正面是几十万字的《红楼梦》文本内容,而大石的背面就只有这四句偈语,这就是说:这四句偈语和几十万字的内容若分别放在天平的两端,它们的份量应该是相等的;即这首石上偈就是经典中的经典,是《红楼梦》这部书内容的浓缩。而后两句“此系身前身后事,倩谁记去作奇传”显然是对这部书内容的说明:《红楼梦》描写的是作者身前身后的一段真事,不知请谁能解读出来作者的本意,使《红楼梦》成为一部传奇之作?既然是一段真事,读者必然得到作者身前身后的那段历史中去找,只有找到了作者身前身后的那段历史,再读《红楼梦》文本,才能读懂《红楼梦》;否则,便是翻成嚼蜡矣。
  “原”字有四种意思:①最初的,本来的;②没加工的;③宽容、谅解;④宽广、平坦的地方。[8]原稿中的原字的意思应是最初的、本来的。《红楼梦》原稿就只能是《红楼梦》面世前就已有的、未经改变的文字材料。胡适于1921年发表《红楼梦考证》,确认了《红楼梦》的作者是曹雪芹,认为曹雪芹(1715–1763) [2];1715年为康熙五十四年,1763年为乾隆二十八年,“此系身前身后事”,说明《红楼梦》描写的得是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事,文本中的事件至少要描写至乾隆二十八年,则《红楼梦》原稿形成的文字材料最晚也只能出现在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红楼梦考证》、《曹雪芹》、《曹雪芹传》、《曹雪芹小传》、《曹雪芹别传》、《曹雪芹家世生平探源》、《曹雪芹的故事》等关于曹雪芹的描写,都是在1921年胡适发表《红楼梦考证》之后,大师们才收集整理出来的,都是在曹雪芹死后(1763年)一二百年后才发表的,也都是在《红楼梦》面世之后才形成的文字材料,所以它们都不能叫做《红楼梦》原稿。只有《红楼梦》面世之前,《红楼梦》的作者身前身后的历史资料中,与《红楼梦》文本描述的内容相符的那部分历史资料,才能称为《红楼梦》原稿。[7]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二个应注意的问题是先要找到《红楼梦》原稿,只有这样,才能找出作者身前身后事,才能读出《红楼梦》文本所描述的真事。
  三、理顺荒唐言,解开其中味
  《红楼梦》文本第一回:并题一绝云: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1]正面看,这是四句五言绝句;背面看,“并题一绝云”,这是《红楼梦》的第一绝。有第一绝,还有第二绝:正面是假的,作者借跛足道人之口,千叮咛、万嘱咐,“千万别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1]红学大师都说红学中有谜团、有死结,作者回答说:“谁让你们照正面了?你们自己以假为真,何苦来烧我?”[1] 烧,即骚,骚扰,后人研究《红楼梦》的错误之风,是骚扰作者著的这部书。并且还有第三绝:《红楼梦》这部书是由《红楼梦》文本和《红楼梦》原稿共同组成的。[7]
  “满纸荒唐言”,正面的意思是书中的写在纸上的全部文字都是荒唐的语言,这显然是假的。因为任何人著书,必然得有可读性,这部让后人研究两个多世纪的巨著当然也不能例外;如果是满纸荒唐言,又令后人如何能读懂呢?又有什么价值呢?荒唐的意思是没有根据而不近情理,则荒唐言意为没有根据而不近情理的语言。作者声明“满纸荒唐言”,再联系“千万不可照正面,只照他的背面,要紧!要紧!”这就逼着读者找背面。“千万不能照正面,只能照他的背面”,可知作者想用正面的假的来掩盖背面的“故将真事隐去”的真事,这正是“假做真时真亦假”。同时也说明“满纸荒唐言”、“千万不能照正面,只能照他的背面”、 “假做真时真亦假”这三句话都是真的,都是作者明确提醒读者应该注意的。
  例如文本第四十一回:袭人回宝玉房中找到了醉倒的刘姥姥,“带他从前面出去,见了众人,只说他在草地下睡着了”[1],这句就是荒唐言,众所周知,人们可以躺在草地上睡觉,如何能在草地下睡着?找到了荒唐言,把它理顺,刘姥姥在草地下睡着了,作者真正想表达的意思是文本中刘姥姥这个人物已经死了,被埋在地下,长眠于地下。就是用这种办法,只要细读文本,就会发现文本中的荒唐言不计其数,找到荒唐处,为把它理顺,就可以找到它的背面,就找到了作者想要表达的真事。
  “满纸荒唐言”,真正的意思是文本中的一句话或一段话,只要够成一个问题,必须是荒唐的;否则,“满纸荒唐言”是不成立的。单独一句话、一段话,可能并不荒唐,但只要够成一个问题,上下文联系起来,才荒唐。只有把文本中的所有荒唐言都理顺,才能找出作者在文本中隐去的真事,才能读懂《红楼梦》,才能解开作者的“其中味”,理解作者的“辛酸泪”。
  所以,阅读《红楼梦》时,第三个应注意的问题是理顺荒唐言,解开其中味。
  综上所述,阅读《红楼梦》时,必须找背面、首先找原稿、理顺荒唐言和解开其中味这三个问题必须格外注意。如果没有找到《红楼梦》原稿,就是没找到《红楼梦》这部书,那就是连《红楼梦》读者的资格都不具备;如果找到了原稿,不找《红楼梦》的背面,那么他也读不出其中的骷髅来。如果既不找《红楼梦》原稿,也不找《红楼梦》的背面,那么谁也理不顺“满纸荒唐言”,谁也解不开作者的“其中味”。无论是哪位红学大师,无论是哪位红学研究者,无论是哪位《红楼梦》读者,无论他们研究《红楼梦》多少年,无论他在红学研究上享有多高的声誉,无论他的红学成果多么丰富,如果他不找背面,没找到《红楼梦》原稿,结果也只能象《红楼梦》作者在文本中描述的那样——“翻成嚼蜡矣”。
  参考文献:
  [1]曹雪芹, 高鹗. 红楼梦. 海拉尔:内蒙古文化出版社,2006.
  [2]宋广波.《胡适红学研究资料》. 北京:北京图书馆出版社, 2005.
  [3]王洪军. 李鼎:《红楼梦》的原始作者. 齐齐哈尔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3): 67–75.
  [4]张杰.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上). 唐都学刊, 1999, 15(4): 72–78.
  [5]张杰. 曹雪芹不是《红楼梦》的原作者(下). 唐都学刊, 2000, 16(1): 65–69.
  [6]张放.假作真时真亦假——《红楼梦》作者考辨.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1999(3): 46–53.
  [7]白传发, 白术杰. 如何读《红楼梦》. 哈尔滨:北方文艺出版社, 2011.
  [8]杨自翔, 李达仁, 曹乃木等. 四角号码新词典. 北京:商务印书馆, 1983:556.
  作者简介:白术杰(1973—),女,黑龙江集贤人,硕士研究生,佳木斯大学副教授,现从事红学研究。
  通讯作者:白传发(1947—),男,黑龙江集贤人,黑龙江省集贤县第一中学(已退休),现从事红学研究。
其他文献
摘要:《带灯》是贾平凹继《秦腔》之后带给观众的又一部乡村题材的力作。在这部作品中,贾平凹扮演了农民代言人的角色,把目光和焦点投向了农村。小说描写了当前农村不同阶层人民复杂的生活百态,同时也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气息。《带灯》淋漓尽致的表现出了贾平凹对农村执拗的情感和其犀利的写作风格。  关键词:乡村大地;《带灯》;思考  《带灯》的作者贾平凹出生于陕西丹凤县,他有着深厚的乡土感情。近几十年来,贾平凹的小
期刊
摘要:本文主要介绍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的创作群体,他们自己主办的校园刊物和围绕发表作品的刊物及刊物的创刊宗旨,参与撰稿的作家同人,以此说明他们实际上是一个围绕固定的刊物发表作品,在艺术追求上有着相对接近的倾向和趣味的,有意识地以日常生活的重新发现作为自己在战时历史条件下的文学选择的写作群体。论文认为可以将他们称为北京沦陷区“诗化散文的校园作家群体”。在创作上他们继承了中国现代唯美——颓废主义文学的表
期刊
“受人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庄满子老汉为饥荒年间曾救过自身性命的半块高梁饼,守信如节,至死不渝地背负了一世的歉疚和遗憾,精心设计的三回报恩壮举,终因琐碎的人间烦事而搁浅。笃信“人前一句话,木板上一颗钉”的胡老汉,为了十个馒头的承诺和回报硬是坚守村口苦苦等待了几十年。小说最终戏剧性的让两位如此执着诚信的村野老夫黄泉路上结伴同行,确令人为平淡质朴如歌如烟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一段人间交往回肠荡气,感触颇深
期刊
摘要:《鼻子》于1916年发表于《新思潮》是芥川龙之介的初期作品,小说的内容主要取材于日本古代故事集《今昔物语》,围绕着一个半百和尚内供的鼻子而展开一系列悲喜剧。本小论试图从心理角度分析造成内供悲剧性的原因。其原因主要有三个方面,一是无法正确审视自我、二是对他人行为的敏感、三是个人无法反抗大众的软弱。  关键词:鼻子;分析  一、《鼻子》内容介绍  小说主人公内供长着又丑又长的鼻子,不仅给他带来生
期刊
摘要:《尤利西斯》是爱尔兰作家詹姆斯·乔伊斯以都柏林为背景写作的名篇。在这部作品中,面对英国的殖民统治,绝大多数爱尔兰本土人选择随波逐流、自暴自弃,而以布鲁姆为代表的极少数人,爱尔兰“本土者”眼中的“外来者”,面对不利形势,依然坚持苦苦追寻爱尔兰的解救之路,他们相信实干致富,相信理性、宽容、平等、自由是解决所有问题的关键。借由布鲁姆之口,乔伊斯希望处在梦魇般世界中的都柏林人能够求同存异,保持清醒头
期刊
摘要:天宝年间杜甫、岑参、高适、储光羲等人同登长安慈恩寺塔并作登慈恩寺塔诗成为文人圈一大趣事,历代儒雅诸流恨不能厕身其间。虽不能至,然历朝诗歌选集、诗话多有载录、阐释,尤其是宋代、明代以及清代。时代不同,诗文主张各异,登慈恩寺塔诗的阐释也呈现不同的特点。大体归纳,是为:宋代托兴以记事;明代象喻以臻妙;清代推崇杜甫,用韵渐多。  关键词:登慈恩寺塔诗;选集;诗话;阐释;演变  目前,学界关于登慈恩寺
期刊
摘要:残雪的长篇小说《五香街》以特立独行的风格在中国当代文学中独树一帜。《五香街》是一条以女性为主导的街道,X女士、寡妇等女性以鲜活独特的形象掌握了女性话语权;镜子、眼睛等意象让她们完成了自我精神爱恋。本文以残雪《五香街》中的女性形象的设置及意象的选取来分析此种反男权叙事何以颠覆传统女性文化。  关键词:残雪;《五香街》;女性形象 ;特殊意象 ;女性文化  一、前言:残雪与《五香街》  残雪198
期刊
《道德经》的智慧曾经不被重视,主流儒家文化使其话语空间极其逼仄;然而在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大大超越封建时代的当下,《道德经》被重新言说,开始进入世界潮流,成为目前中国在国外发行量最大的典籍。鲁迅先生说,不读《道德经》一书,不知中国文化,不知人生真谛;尼采认为《道德经》像一个永不枯竭的井泉,满载宝藏,放下汲桶,唾手可得;海德格尔与萧师毅合译《道德经》,对其颇为推崇。人们皆认可《道德经》的丰富,却无人能
期刊
摘要:语料库正日益应用于文学作品研究。莫言小说代表中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翻译功不可没。本文以葛浩文英译本和杜特莱夫妇法译本为蓝本,基于研制的莫言小说汉英法三语语料库,旨在找出莫言作品翻译中具有规律性的因素。同时通过对葛氏及杜特莱夫妇译著全面和系统的探讨,深入研究翻译策略、译者风格,为以齐鲁文化为背景的文学作品对外翻译传播提供参考借鉴。  关键词:语料库;翻译策略;莫言作品英法译本  莫言作为首位
期刊
摘要:《红楼梦》作为中国古代四大名著之首已经被译成多国译本,1920年至1922年出版的《国译汉文大成 红楼梦》是《红楼梦》日译史上最早的一个前80回全译本。由平冈龙城、幸田露伴共译(注1),翻译方法以汉文训读为主。伊藤漱平的翻译版本为平凡社昭和33年(1958年)初次印刷的《中国古典文学全集 第二十四卷》。两个译本都属于《红楼梦》比较早期的翻译,但是翻译方法和特点却不尽相同。本文旨在通过第三回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