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胡塞尔开创现象学以降,现象学越来越引起艺术家和艺术史论家的重视,但我们更加重视的是现当代艺术领域,如绘画艺术、装置艺术等,而往往会忽略建筑艺术领域,换句话说现象学在建筑艺术领域处于一个暂时被忽略的尴尬境遇。忽视并不等于不重要,恰洽相反,建筑艺术作为一个独立的艺术门类,其有自己独特的审美和理论支持。现象学理论也不仅仅适用于绘画和装置等领域,在建筑艺术领域也同样不容忽视。
关键词:建筑艺术;现象学;范斯沃斯住宅
“我不想精彩,只想更好”。——密斯·范·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今天没有建筑家,我们统统是为他开路,他将再一次享有建筑家的称号,因为那意味着:艺术之王,他将在沙漠中建造花园,把奇迹推向天空”‘。这是功能主义者格罗皮乌斯1917年4月社会主义的高温时节在“艺术工作会议”上的一个官方宣言,不同与包豪斯的第一任院长,密斯恰恰是一个形式主义者,他主张“形式优于功能”、主张“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而范斯沃斯住宅(The Farnsworth House)无疑是密斯建筑理念的一个集中体现。
范斯沃斯住宅位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州普兰诺,源于密斯1945年与美国单身女医师范斯沃斯的一次邂逅,据传闻两人之间还存在一段恋情,1945年始建1950年落成。范斯沃斯住宅造型类似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主体结构是焊接钢架,同时密斯用大面积的玻璃取代以往的承重墙,只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却没有实际的功能,被称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房屋整体被漆成白色,典雅、精致,四周是一片平坦的草地与树林,与周围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现在被改造成一座公园,成为旅游者参观胜地。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范斯沃斯住宅的一个造型特点是“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在这里我感兴趣的点是“架空”。在现象学中,我认为架空类似于胡塞尔所说的“悬置”。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研究本质的哲学,其一个核心研究方法就是“悬置”。其主要的方法是对自然世界的一切进行“悬置”,即排除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切“我思”的整个世界,以便更好的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仅仅“悬置”是不够的,现象学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还原和排除。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排除有五个方面,即“排除自然”、“排除纯粹自我”、“超验者上帝的排除”、“排除普遍科学的纯粹逻辑及本质事物的超验陛”、“实质和本质科学的排除”。胡塞尔总结说:“对同一种意向对象,以自然的态度留下的是知觉,以现象学留下的是只是一种关系”。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是一种极简的体现,恰恰类似于想象学的排除,密斯排除了一切细节甚至是居住者范斯沃斯女士本人,以至于仅仅留下了一个建筑的形式,与其说是为了达到一个建筑的本质也可以说是将建筑还原到一种纯粹的关系。密斯为了达到一个建筑的本质而忽略了建筑的功能性,即保护居住隐私的功能,也为俩人的最后分道扬镳卖下了伏笔。
范斯沃斯住宅的另一个特点是玻璃隔墙。一种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必然会催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建筑领域也不例外。玻璃墙的运用,使得范斯沃斯住宅成为一个“无遮挡的”,近似于透明的空间,以至于在房屋之外可以窥探到室内。这在某种意义上无疑会强化现象学所说的“悬置”,使得范斯沃斯住宅更加接近于建筑的本质。
范斯沃斯住宅的玻璃墙还使得密斯建筑理念的“流动空间”的概念得以强化。密斯认为建筑空间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类似于在建筑空间内形成一种空气的流动,这点在范斯沃斯住宅中也有所体现。而这种“流动空间”的概念,对于居住者来说势必意味着存在一种感知和体验,更进一步说是一种对于场域的感知的体验。如果我们探讨身体与场域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提到梅洛一庞蒂的感知现象学。正如梅洛一庞蒂所说:“身体的空间性不是如同外部物体的空间性或‘空间感觉’的空间性那样的一种位置的空间性,而是一种处境的空间性。”居住者居住在范斯沃斯住宅之中,其实也势必存在一种处境的空间性。居住者的身体空间和外部空间形成一个实际系统,居住者对于居住空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通过居住者的行动体现出来。在这里梅洛庞蒂进一步解释说:“当考察到处于运动状态的身体时,我们能够清除地了解到身体是如何寓于空间(和时间)中的,因为运动不限于被动的接受空间和时间,它还主动的接受空间和时间,在其最初的意义中再现空间和时间,虽然其最初的意义已经消失在已将获得的平凡处境中”。也就是说,范斯沃斯女士的居住,必然会感知和体验空间和时间,同样的空间和時间也会反作用于范斯沃斯女士。在这里,密斯的玻璃墙设计虽然经典,但因为其透明的杼陛,以至于范斯沃斯女士体验空间的流动性的同时,另一方面她的生活隐私完全的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下,必然会对其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庞蒂的感知现象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之间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庞蒂将胡塞尔现象学中所排除的意识主体——人的因素提升到其哲学的根本。密斯在设计范斯沃斯住宅的最初恰恰也将所有因素都排除,只是保留了建筑的本质,也就是说完全没有考虑到居住者范斯沃斯女士的居住体验。最后二人关系破裂,对薄公堂。
当然,范斯沃斯女士在设计之初也忽略了建筑的私密空间的特性。范斯沃斯女士对于最初设计和落成后的居住之间态度的转变还包含这一个时间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引入海德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此在(dasein)。海德格尔对于此在的解释是:“这种存在者是,就是我们自己向来所是的存在者,就是除了其他可能的存在方式之外还能够对存在者发问的存在者。我们用此在这个术语来称呼这种存在者”。“此在是一种存在者,但并仅仅是置于众存在者之中的一种存在者。……这个存在者在它的存在中与这个存在本身发生交涉。……此在在它的存在中总以某种方式、某种明确性对自身有所领会”。这一概念是晦涩难懂的,学术界也观点不一。简单来说,我的理解就是此在是一个人,这个人涉及时间性,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造就了不同的存在者。以范斯沃斯女士的例子来说,就是住宅建造之初的范斯沃斯女士和建成之后有了居住体验的范斯沃斯女士因为其所涉及的时间性是不同的两个存在者。因此也就有了范斯沃斯女士前后态度截然不同的变化。
结语:范斯沃斯的住宅作为密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在现象学上的解释远远比我简述的要丰富的多。现象学博大精深,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大师的著作并不容易理解,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深入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建筑艺术中的现象学,会在未来引起更多的注意。范斯沃斯住宅同样在后来也有更多传奇的故事,无论其被洪水浸泡、出售、以及美国政府拟拆除后被保留,都不能抹灭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
关键词:建筑艺术;现象学;范斯沃斯住宅
“我不想精彩,只想更好”。——密斯·范·德·罗(Ludwig Mies Van der Rohe)
“今天没有建筑家,我们统统是为他开路,他将再一次享有建筑家的称号,因为那意味着:艺术之王,他将在沙漠中建造花园,把奇迹推向天空”‘。这是功能主义者格罗皮乌斯1917年4月社会主义的高温时节在“艺术工作会议”上的一个官方宣言,不同与包豪斯的第一任院长,密斯恰恰是一个形式主义者,他主张“形式优于功能”、主张“少即是多”(less is more),而范斯沃斯住宅(The Farnsworth House)无疑是密斯建筑理念的一个集中体现。
范斯沃斯住宅位于美国的伊利诺伊州普兰诺,源于密斯1945年与美国单身女医师范斯沃斯的一次邂逅,据传闻两人之间还存在一段恋情,1945年始建1950年落成。范斯沃斯住宅造型类似一个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主体结构是焊接钢架,同时密斯用大面积的玻璃取代以往的承重墙,只起到分隔空间的作用却没有实际的功能,被称为“看得见风景的房间”。房屋整体被漆成白色,典雅、精致,四周是一片平坦的草地与树林,与周围环境很好的融为一体,现在被改造成一座公园,成为旅游者参观胜地。
通过上文的介绍,我们不难发现范斯沃斯住宅的一个造型特点是“架空的四边透明的盒子”,在这里我感兴趣的点是“架空”。在现象学中,我认为架空类似于胡塞尔所说的“悬置”。胡塞尔现象学是一种研究本质的哲学,其一个核心研究方法就是“悬置”。其主要的方法是对自然世界的一切进行“悬置”,即排除包括我们在内的一切“我思”的整个世界,以便更好的发现研究对象的本质。仅仅“悬置”是不够的,现象学研究还需要进一步的还原和排除。在胡塞尔的现象学中,排除有五个方面,即“排除自然”、“排除纯粹自我”、“超验者上帝的排除”、“排除普遍科学的纯粹逻辑及本质事物的超验陛”、“实质和本质科学的排除”。胡塞尔总结说:“对同一种意向对象,以自然的态度留下的是知觉,以现象学留下的是只是一种关系”。密斯的范斯沃斯住宅,是一种极简的体现,恰恰类似于想象学的排除,密斯排除了一切细节甚至是居住者范斯沃斯女士本人,以至于仅仅留下了一个建筑的形式,与其说是为了达到一个建筑的本质也可以说是将建筑还原到一种纯粹的关系。密斯为了达到一个建筑的本质而忽略了建筑的功能性,即保护居住隐私的功能,也为俩人的最后分道扬镳卖下了伏笔。
范斯沃斯住宅的另一个特点是玻璃隔墙。一种新材料的发现和应用必然会催生出一种新的艺术形式,在建筑领域也不例外。玻璃墙的运用,使得范斯沃斯住宅成为一个“无遮挡的”,近似于透明的空间,以至于在房屋之外可以窥探到室内。这在某种意义上无疑会强化现象学所说的“悬置”,使得范斯沃斯住宅更加接近于建筑的本质。
范斯沃斯住宅的玻璃墙还使得密斯建筑理念的“流动空间”的概念得以强化。密斯认为建筑空间不应该是封闭的而应该是开放的,类似于在建筑空间内形成一种空气的流动,这点在范斯沃斯住宅中也有所体现。而这种“流动空间”的概念,对于居住者来说势必意味着存在一种感知和体验,更进一步说是一种对于场域的感知的体验。如果我们探讨身体与场域的关系,我们不得不提到梅洛一庞蒂的感知现象学。正如梅洛一庞蒂所说:“身体的空间性不是如同外部物体的空间性或‘空间感觉’的空间性那样的一种位置的空间性,而是一种处境的空间性。”居住者居住在范斯沃斯住宅之中,其实也势必存在一种处境的空间性。居住者的身体空间和外部空间形成一个实际系统,居住者对于居住空间的关系实际上是通过居住者的行动体现出来。在这里梅洛庞蒂进一步解释说:“当考察到处于运动状态的身体时,我们能够清除地了解到身体是如何寓于空间(和时间)中的,因为运动不限于被动的接受空间和时间,它还主动的接受空间和时间,在其最初的意义中再现空间和时间,虽然其最初的意义已经消失在已将获得的平凡处境中”。也就是说,范斯沃斯女士的居住,必然会感知和体验空间和时间,同样的空间和時间也会反作用于范斯沃斯女士。在这里,密斯的玻璃墙设计虽然经典,但因为其透明的杼陛,以至于范斯沃斯女士体验空间的流动性的同时,另一方面她的生活隐私完全的暴露在公众的视线之下,必然会对其生活造成一定的困扰。
庞蒂的感知现象学和胡塞尔的现象学之间的最大的区别就是庞蒂将胡塞尔现象学中所排除的意识主体——人的因素提升到其哲学的根本。密斯在设计范斯沃斯住宅的最初恰恰也将所有因素都排除,只是保留了建筑的本质,也就是说完全没有考虑到居住者范斯沃斯女士的居住体验。最后二人关系破裂,对薄公堂。
当然,范斯沃斯女士在设计之初也忽略了建筑的私密空间的特性。范斯沃斯女士对于最初设计和落成后的居住之间态度的转变还包含这一个时间的概念。我们有必要引入海德格尔哲学中的一个重要的概念——此在(dasein)。海德格尔对于此在的解释是:“这种存在者是,就是我们自己向来所是的存在者,就是除了其他可能的存在方式之外还能够对存在者发问的存在者。我们用此在这个术语来称呼这种存在者”。“此在是一种存在者,但并仅仅是置于众存在者之中的一种存在者。……这个存在者在它的存在中与这个存在本身发生交涉。……此在在它的存在中总以某种方式、某种明确性对自身有所领会”。这一概念是晦涩难懂的,学术界也观点不一。简单来说,我的理解就是此在是一个人,这个人涉及时间性,不同的时间和空间造就了不同的存在者。以范斯沃斯女士的例子来说,就是住宅建造之初的范斯沃斯女士和建成之后有了居住体验的范斯沃斯女士因为其所涉及的时间性是不同的两个存在者。因此也就有了范斯沃斯女士前后态度截然不同的变化。
结语:范斯沃斯的住宅作为密斯最具代表性的建筑作品,在现象学上的解释远远比我简述的要丰富的多。现象学博大精深,胡塞尔、海德格尔等现象学大师的著作并不容易理解,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深入中才能更好的理解和掌握。建筑艺术中的现象学,会在未来引起更多的注意。范斯沃斯住宅同样在后来也有更多传奇的故事,无论其被洪水浸泡、出售、以及美国政府拟拆除后被保留,都不能抹灭其在建筑史上的地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