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阅读教学是小学学段教学任务的重中之重。在小学阶段,语文教学的基础是阅读,有效的阅读教学能够开拓学生的眼界、提高语言的应用能力,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尤其在新课标实施以来,侧重对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而阅读能力作为听、说、读、写能力的基础,其重要性也越来越明显。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策略。
1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引着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更是要在“知識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主要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掌握自主思考等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在“过程和方法”层面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所体现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时,可以这样制定教学目标:(1)查阅字典,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文章内容,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回报父母的爱。
2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3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培根说过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阅读教学亦然,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灯光》一文时,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但同学们对当时的情况不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
4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從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我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教学策略
语文学科是一门工具性很强的学科。小学语文教师的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正确运用言语文字,打好听、说、读、写的基本功,而阅读教学则是听、说、读、写教学中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学的核心。下面结合自己多年教学积累,谈一谈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几点体会与策略。
1科学地制定教学目标
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指引着教学实施过程中所采用的教学手段和方法。在新课标的要求下,教学目标更是要在“知識与能力”、“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方面有所体现。在“知识与能力”层面上,主要是进一步开拓学生的视野和知识领域,掌握自主思考等语文应用实践能力;在“过程和方法”层面上,要求教师根据教学目标,采取有效的教学策略,是教学体系中最重要的构成部分;在“情感、态度、价值观”层面上,要求学生能够理解教学内容所体现的内涵,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比如在学习《可贵的沉默》时,可以这样制定教学目标:(1)查阅字典,认识“迅、蕴、霎”等9个字,能正确读写“祝贺、神气十足、左顾右盼”等词语。(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读懂文章内容,学会理解和关爱别人,回报父母的爱。
2激发阅读兴趣,营造学习氛围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教学中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们可以用有趣的谜语、生动的故事、巧设的问题、创设情境开展竞赛、电教手段等导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使学生好奇、兴奋、激动,带着浓厚的兴趣进入阅读情境中。例如:《桂林山水》一文我采用了电教手段--用课件展示出桂林山水的美景,以实物直接感知观察的基础,以课件情景为补充将孩子们喜爱的情感,为后面进一步体会感情打下基础。在阅读教学中,师生应处于一个平等的地位进行读书、讨论、研究、争辩。教师应是一名与学生平等参与者,并起着积极的引导作用。学生也正是在互相回答、互相讨论、互相作用的共同活动中,成为能动的学习主体。教师在教学中还要注意倾听同学们的见解,使小学生在课堂上敢说爱说,甚至提出不同想法。在这种氛围中,学生才能积极参与。还记得我在讲完《麻雀》一课后进行小结时说:“读了这篇课文,从麻雀奋不顾身抢救小麻雀的记叙中,我们感到了那种伟大的母爱。”话刚落,一位男同学立刻举起手,大声而认真地说:“老师,我不同意说母爱,因为课文从头到尾都没有写老麻雀是公还是母的!”我听后马上笑着说:“你读的很认真,想得也好。老师的概括,看来不准确,那么怎么说才确切呢?”课堂又一次活跃了。最后,同学们总结出:这篇课文表现了一种亲子之情。在这种宽松民主和谐的氛围中学习,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和合作精神自然而然地发挥出来了,同时也获得精神上的愉悦。
3学法指导,让学生养成良好阅读习惯
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正如培根说过的:“习惯真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它可以主宰人的一生,因此,人从幼年起就应该通过教育培养一种良好的习惯。”阅读教学亦然,既在主动、愉悦的气氛中进行,又能在遇到问题时,排除困难,坚持达到阅读的目标。良好的阅读习惯一旦养成,便会成为个人的宝贵财富,终生受用。在小学阶段,就要下气力培养学生认真预习的习惯;一边读,一边想的习惯;不动笔墨不读书的习惯;主动克服阅读困难的习惯;使用工具书的习惯及勤于阅读的习惯等等。学生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就能自己去读书并有所获。例如,在引导学生学习《灯光》一文时,我让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学生立刻忙碌起来,有的有滋有味地读;有的埋头圈、点、写;有的与小组同学小交流。学生根据自己的爱好、特长进行自主的学习。全班交流时,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体验,纷纷发表各自的独特见解。通过阅读过程中空间的拓展,学生的自主性真正加强了,学生的头脑不再是储存知识的容器,而是被点燃的火把,闪出智慧的光芒和个性的亮点。但同学们对当时的情况不熟悉,这对他们理解课文内容有一定难度。
4加强朗读训练,提高阅读能力
从“读书百遍其义自见”这一句话便可知我国古代的教学方法对背诵十分重视,但在现代人眼中似乎十分落伍,实际上古人这样做也是完全没有道理的,阅读教学往往是教师事先设计好问题,学生被动回答的过程。学生自己想的东西很少。这就是学习陷入被动,不能培养学生积极思考的能力。新课程标准中指:“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使用教材,而不是教教材。”因此,阅读教学的基本模式为:初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精读课文——学习重点段;品读课文——走出课文,扩展视野。從中看出“读”是阅读教学的精髓,读是阅读教学的生命线。要让学生理解地读,传情第读,读出韵味,读出感情。从读中真正体会到祖国言语文字的优美。如;我在《鸟的天堂》一课教学结束时,其中一位学生提出了“鸟的习性是晨出暮归,天亮了就离开巢觅食,巴金爷爷第二次经过时是早晨,怎能看到众鸟纷飞的情景呢?又怎能说这儿的确是鸟的天堂呢?”一石激起千层浪。面对这个问题,我又让学生通过读书,查阅大量的资料相互交流,最后明白了其中的奥秘。深化了“‘鸟的天堂’的确是鸟的天堂啊!”的主题。通过以上例子可以看出,让学生读代替教师讲,能更好地达到阅读教学的目的,真正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小主人。
总之,阅读教学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劳动,教师如何使学生变苦学为乐学,变要我学为我要学,如何从单纯的字词句的教学走向段篇的教学,注重从学生的阅读能力入手,阅读方法的选择是很重要、也是很有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