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田宇,东北师大附中语文教师,他给大家上了一堂名为《表意焦虑》的作文课,讲授的是如何打破思维局限,建立生命感受的事儿。
田宇老师个子不高,这天穿了一身深蓝色的西服套装,白色的衬衫,棕色皮鞋。黑框眼镜,如果换上一身长袍,很有些民国时期教书先生的味道。语速不快,语调淡淡。
和“走”有关的词
我们被陆地限制了
这一天听老师上课的是省实验中学二(三)班学生,师生之间是第一次见面。没有PPT,只是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田宇的这节课很传统。
师:提到现在作文,大家都感到很头疼。首先是老师头疼,从评卷的情况来看,学生写的作文基本都是“三无”产品:无所思、无所感、无所想。学生也很头疼,每次面对试卷上的那道命题,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写什么;即使知道写什么,也能一句话说完。
(众生笑)
田宇看了看同学们,询问原因,有的同学说是因为词汇量小。
师:真的是像英语书面表达一样,因为单词量小吗?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实验,在10分钟内,看一看你能写出多少个和“走”相关或者是意思相近的词,这个实验有3位作家也做过。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首先我来给大家做一个提示:行;行拆开两个字:彳亍;趋;也可以是多音节,踽踽独行等。我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见无人应声,田宇就点了语文课代表的将,一位女生来到黑板前。同学们开始搜肠刮肚,努力地找寻着和“走”相近相关的词,听课的一些老师也开始在纸上写起来。
师:我刚才说的同学们都可以写,只要是你听到的,那也就是你的。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一次精神突围,如果你写到20个,你就是作家的水平了。
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了11个和“走”有关的词。
师:暂时我们放过这个词汇,因为我们只是要进行精神突围。我想强调一下,前3分钟,大家跟作家的词汇量基本等同,甚至要优于作家。前3分钟,作家写10个左右,最多的写了12个。然而在后两分钟左右,作家的词汇量突然喷薄而出。这是为什么呢?我现在让大家做一件事情,你就会略微明白一点。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所写的有关“走”的词汇,以陆地为参照的勾掉。
说完,田宇手起笔落,勾掉了课代表写的第一个词,徘徊;接着是第二个词,蹒跚;再下来是第三个词,散步。
师:现在我手中的粉笔就好像是屠刀啊。学生们与此同时也在用自己的笔“砍”着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词汇。很快,黑板上的11个词都被划上斜线。
师:现在,剩下5个词汇的同学请举手。
田宇看了一下,没有同学举手。
师:看来我们都被陆地局限了,我想问一下,天空不能走吗?水上不能走吗?这样的词又有多少呢?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呢?
生:没有把空间打开。
生:脑袋中就想着走在陆地上了,思维受到了局限。
师:好。那我再问一下,时间不可以走吗?经历是不是走?过日子是不是走?外在的时空能不能走?心灵能不能走?
那我们看,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行走,又有哪些词汇。如果现在再给大家5分钟,你的笔会不会停下来呢?我们缺少词汇量吗?不是,我们缺少的是参照系。所以,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当我们失去了其他的参照的时候,我们的表意上自然而然就处于一种状态,叫做焦虑。
表意焦虑,这种焦虑困擾着我们,也困扰着所有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一般写作文没什么想法的时候,都会说生搬硬套终于凑够了800字,结果你自己都不忍心读,然后你让老师读。
生:因为老师为难我们啊!
将勾掉的词汇
在不同时空复活
师:刚才有同学说,老师为难你们,那么好,今天思路打开了,看是不是一种为难?写什么不可以?心若在,一切皆可写。心若往,哪个地方不可以去呢?那么我们从这样一个小小的训练当中可以体会,其实写作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
现在,我们来做一件事情,我们刚刚勾掉的这些词汇,能不能作用于其他的时空或内在的时空呢?这回我们看一看是不是勾错了,现在我们让这些词汇复活,去除空间遮蔽,去除时间遮蔽,去除心灵遮蔽,那么我们怎么去做呢?
在复活词汇前,我们来做一件事。请问各位几天是几号?
学生中只有几个人答得出来。
师:请问今天是星期几?
众生:星期五。
师:现在人的生存感,只有星期几,这是职业时间,很多人都已经没有了生命时间的概念了,没有时间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建立自己的生命感受。
同学们,现在我们在进行突围的时候,该如何去做呢?我们能不能够把它放置在其他的空间,其他的时间,或者放置在我们的内心当中?
现在,同学们随意说黑板上的一个词,并要求要写的范围,老师把这个词复活一下。
生:徘徊,要描写一个人的心灵。
师:我现在年龄就徘徊在32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这个人非常怀旧,怀旧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生命分成了上半场和下半场,32岁正好是上下半场的分界点,我也不希望我多活。这个时候我们看,我还在以无比眷恋的姿态,在等待上半场重新回来,但下半场不等我,早已悄然开始。所以这就是一种生命的感受。好,接下来我要出一词,找一位同学来复活:蹒跚。
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会攻克一道道难题,可以说我们在蹒跚前行。
师:可以,没有问题,用在我们生活之中,生活本身就是时间感受,同学们,蹒跚在心灵感受当中有没有应用?你行路的艰难,会不会在心灵的世界里步履蹒跚呢?蹒跚可以复活!那散步可不可以呢?也可以。以此类推这些词其实都可以复活的。
把主语换成物
进行第二次精神突围
师:我们让词汇复活起来,可是从中我们也看出了艰难,下面让我们再突破一个层次。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外在的事物有不走的吗?你随便说,可以为难我。
众生摇头。
师:那么外物的“走”和“我的走”是否可以构成一致呢?我们都知道一句成语:“一叶知秋”,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一叶知秋还是有些狭隘的,因为落叶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都有一个落点,一片叶子的运动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运动,在写外物的时候,其实是在写我自己。
刚才我们做的主语都是我,我在精神世界里的突围,现在我们将主语换成“物”,物在世界当中的展现也是我的突围。你能感受世间万物有多少?无涯无际,你又能涉及多少呢?那就是自己的东西。
你的心灵世界当中的词汇是否贫乏,心灵的感悟是否像作家那样敏感?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内外世界是不等同的,那怎么办?我们不妨借助事物来进行第二次精神突围。
因为写作不是跟老师学,老师是业余的,写作的根本是跟大师学,作家教你学写作,而不是我们教你学写作。所以同学们,我们在这个时候,这种我们自我精神建造过程,其实无非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价值点,而切入到我们内心当中有哪些地方被遮蔽或者说模糊不清的地方。
生:我写的词,一米六,一米七,写一个比较欢乐的事。
师:如果进行精神突围的话,先是突破时空。阳光明媚,树影婆娑,但那影子映照的无非是中午太阳的短小,那里边有一个晃动不清的影子,那影子里有一个一米六或一米七的间距,这个间距让我感觉到,他身形在我的心灵深处,事实上就是在慢慢地体悟着时间变化的长短,长与短无非是内心当中一种快乐的体现,那么我们在快乐之中收起的是一片绿叶和满天的阳光。
众生鼓掌。
师:我今天以口头作文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词按照我们精神突围的方式,应该怎么把它写出来。有几路进入到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束缚,接下来进入到心灵状态,再转出来,再回到最初描写的对象,刚才的思路就是这样。
田宇老师个子不高,这天穿了一身深蓝色的西服套装,白色的衬衫,棕色皮鞋。黑框眼镜,如果换上一身长袍,很有些民国时期教书先生的味道。语速不快,语调淡淡。
和“走”有关的词
我们被陆地限制了
这一天听老师上课的是省实验中学二(三)班学生,师生之间是第一次见面。没有PPT,只是一块黑板和一支粉笔,田宇的这节课很传统。
师:提到现在作文,大家都感到很头疼。首先是老师头疼,从评卷的情况来看,学生写的作文基本都是“三无”产品:无所思、无所感、无所想。学生也很头疼,每次面对试卷上的那道命题,脑子里一片空白,不知道要写什么;即使知道写什么,也能一句话说完。
(众生笑)
田宇看了看同学们,询问原因,有的同学说是因为词汇量小。
师:真的是像英语书面表达一样,因为单词量小吗?那好,接下来我们就做一个实验,在10分钟内,看一看你能写出多少个和“走”相关或者是意思相近的词,这个实验有3位作家也做过。我们一起来试一试。首先我来给大家做一个提示:行;行拆开两个字:彳亍;趋;也可以是多音节,踽踽独行等。我找一位同学到黑板上来写。
见无人应声,田宇就点了语文课代表的将,一位女生来到黑板前。同学们开始搜肠刮肚,努力地找寻着和“走”相近相关的词,听课的一些老师也开始在纸上写起来。
师:我刚才说的同学们都可以写,只要是你听到的,那也就是你的。我们现在进行的是一次精神突围,如果你写到20个,你就是作家的水平了。
10分钟很快就过去了,语文课代表在黑板上写了11个和“走”有关的词。
师:暂时我们放过这个词汇,因为我们只是要进行精神突围。我想强调一下,前3分钟,大家跟作家的词汇量基本等同,甚至要优于作家。前3分钟,作家写10个左右,最多的写了12个。然而在后两分钟左右,作家的词汇量突然喷薄而出。这是为什么呢?我现在让大家做一件事情,你就会略微明白一点。
现在,请同学们拿起手中的笔,把我们所写的有关“走”的词汇,以陆地为参照的勾掉。
说完,田宇手起笔落,勾掉了课代表写的第一个词,徘徊;接着是第二个词,蹒跚;再下来是第三个词,散步。
师:现在我手中的粉笔就好像是屠刀啊。学生们与此同时也在用自己的笔“砍”着自己绞尽脑汁想出来的词汇。很快,黑板上的11个词都被划上斜线。
师:现在,剩下5个词汇的同学请举手。
田宇看了一下,没有同学举手。
师:看来我们都被陆地局限了,我想问一下,天空不能走吗?水上不能走吗?这样的词又有多少呢?我们的问题出在哪呢?
生:没有把空间打开。
生:脑袋中就想着走在陆地上了,思维受到了局限。
师:好。那我再问一下,时间不可以走吗?经历是不是走?过日子是不是走?外在的时空能不能走?心灵能不能走?
那我们看,心灵世界和精神世界的行走,又有哪些词汇。如果现在再给大家5分钟,你的笔会不会停下来呢?我们缺少词汇量吗?不是,我们缺少的是参照系。所以,很简单的一个道理是,当我们失去了其他的参照的时候,我们的表意上自然而然就处于一种状态,叫做焦虑。
表意焦虑,这种焦虑困擾着我们,也困扰着所有老师,为什么这么说呢,你们一般写作文没什么想法的时候,都会说生搬硬套终于凑够了800字,结果你自己都不忍心读,然后你让老师读。
生:因为老师为难我们啊!
将勾掉的词汇
在不同时空复活
师:刚才有同学说,老师为难你们,那么好,今天思路打开了,看是不是一种为难?写什么不可以?心若在,一切皆可写。心若往,哪个地方不可以去呢?那么我们从这样一个小小的训练当中可以体会,其实写作不是一个困难的事情。
现在,我们来做一件事情,我们刚刚勾掉的这些词汇,能不能作用于其他的时空或内在的时空呢?这回我们看一看是不是勾错了,现在我们让这些词汇复活,去除空间遮蔽,去除时间遮蔽,去除心灵遮蔽,那么我们怎么去做呢?
在复活词汇前,我们来做一件事。请问各位几天是几号?
学生中只有几个人答得出来。
师:请问今天是星期几?
众生:星期五。
师:现在人的生存感,只有星期几,这是职业时间,很多人都已经没有了生命时间的概念了,没有时间的感受,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生活当中,建立自己的生命感受。
同学们,现在我们在进行突围的时候,该如何去做呢?我们能不能够把它放置在其他的空间,其他的时间,或者放置在我们的内心当中?
现在,同学们随意说黑板上的一个词,并要求要写的范围,老师把这个词复活一下。
生:徘徊,要描写一个人的心灵。
师:我现在年龄就徘徊在32岁。为什么这么说呢,我举一个例子大家就明白了,我这个人非常怀旧,怀旧的时候我把自己的生命分成了上半场和下半场,32岁正好是上下半场的分界点,我也不希望我多活。这个时候我们看,我还在以无比眷恋的姿态,在等待上半场重新回来,但下半场不等我,早已悄然开始。所以这就是一种生命的感受。好,接下来我要出一词,找一位同学来复活:蹒跚。
生:在学习过程当中,我们会遇到很多困难,会攻克一道道难题,可以说我们在蹒跚前行。
师:可以,没有问题,用在我们生活之中,生活本身就是时间感受,同学们,蹒跚在心灵感受当中有没有应用?你行路的艰难,会不会在心灵的世界里步履蹒跚呢?蹒跚可以复活!那散步可不可以呢?也可以。以此类推这些词其实都可以复活的。
把主语换成物
进行第二次精神突围
师:我们让词汇复活起来,可是从中我们也看出了艰难,下面让我们再突破一个层次。我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外在的事物有不走的吗?你随便说,可以为难我。
众生摇头。
师:那么外物的“走”和“我的走”是否可以构成一致呢?我们都知道一句成语:“一叶知秋”,从写作的角度来看,这一叶知秋还是有些狭隘的,因为落叶在每一个时间点上都有一个落点,一片叶子的运动让我们知道了生命的运动,在写外物的时候,其实是在写我自己。
刚才我们做的主语都是我,我在精神世界里的突围,现在我们将主语换成“物”,物在世界当中的展现也是我的突围。你能感受世间万物有多少?无涯无际,你又能涉及多少呢?那就是自己的东西。
你的心灵世界当中的词汇是否贫乏,心灵的感悟是否像作家那样敏感?所以在这个时候,我们内外世界是不等同的,那怎么办?我们不妨借助事物来进行第二次精神突围。
因为写作不是跟老师学,老师是业余的,写作的根本是跟大师学,作家教你学写作,而不是我们教你学写作。所以同学们,我们在这个时候,这种我们自我精神建造过程,其实无非是找到一个合适的价值点,而切入到我们内心当中有哪些地方被遮蔽或者说模糊不清的地方。
生:我写的词,一米六,一米七,写一个比较欢乐的事。
师:如果进行精神突围的话,先是突破时空。阳光明媚,树影婆娑,但那影子映照的无非是中午太阳的短小,那里边有一个晃动不清的影子,那影子里有一个一米六或一米七的间距,这个间距让我感觉到,他身形在我的心灵深处,事实上就是在慢慢地体悟着时间变化的长短,长与短无非是内心当中一种快乐的体现,那么我们在快乐之中收起的是一片绿叶和满天的阳光。
众生鼓掌。
师:我今天以口头作文的方式,来告诉大家,这个词按照我们精神突围的方式,应该怎么把它写出来。有几路进入到时间和空间都比较束缚,接下来进入到心灵状态,再转出来,再回到最初描写的对象,刚才的思路就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