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卡耐基在《人性的弱点》一书中写到:“一个人的成功,80%靠的是人际交往能力,20%才是他的专业知识。”可见,交往能力对个人发展的重要性。幼儿期的培养教育关系到他们未来的发展,不管他们拥有多么坚实的理论基础,如果不懂得与人交流、合作、分享,他们终究是失败的。简而言之,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不容忽视。
一、交往对小班幼儿发展的意义
根据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表明,许多成人的不善交往,可以追溯到其幼儿时期。如果幼儿的交往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的事业发展。
(一)交往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幼儿能够独立地讲述事情,虽仍具有情境,但幼儿的语言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幼儿期是学习各种语言的关键期,而交往是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的最重要的方式。
(二)交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交往既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个体化的过程。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等不利于其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幼儿的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展个性。
二、幼儿交往能力的现状
现在的幼儿受到家长的过度宠爱,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缺少与他人充分交往的机会,说话的方式和态度都表现出一种极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尤其是小班幼儿,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本来在家里总是独享玩具、零食,现在却要和伙伴分享;本来在家需要什么即刻就能得到,现在却要学会等待,学会轮流使用玩具、图书等。这些变化使幼儿感到很陌生甚至无法适应。
儿童心理学研究会把“被忽视型儿童”和“被排斥型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儿童”。他们有的很孤僻,不会与人玩耍、交流;有的想与人交往,但不会运用正确的手段,只会用打别人、抢别人的玩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造成别人的误解、同伴的反感。下面是我在幼儿园中遇到的两例关于“不受欢迎儿童”的具体实例。
案例1 被忽视型幼儿可可(5岁)小班女孩
刚进入这个班级的时候,她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她从来不和我说话,我以为是我们太陌生。后来我开始有意观察她,发现她从来不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会问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也从不向老师告状,平时几乎看不到她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有时我有意和她说话,但她从来不作答,眼睛也不看我,最多她会在我说完话后点头或者摇头。而且她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较差,比如做作业、剪纸、画画等一些事情,她都不会。即便如此,她也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只会默默等在那里。
案例2 被排斥型幼儿轩轩(5岁)小班男孩
这个幼儿活泼好动,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平时还挺能干的。可是,他有个极不好的习惯:没事总喜欢去碰别人一下,抓人家一把;在玩玩具的时候,还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时不时就会有人来告他的状。起初我猜测是不是他家里人很少给他买玩具,他没玩具玩才这样。后来经了解,只要他喜欢的,家里人都会给他买。他很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交往。由于他这些不适当的、过激的行为,使班里的其他幼儿都不怎么喜欢他。
三、交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呢?通过对小班幼儿的观察,发现他们在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小班幼儿心理特点——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在家中长辈们通常都是围着幼儿转的,所以初进幼儿园,幼儿不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活动中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小班幼儿不善于有效交流、沟通
在入园前,幼儿通常处于一种被动的交往地位,都是成人在主动地与幼儿进行交流。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对如何与同伴交流等经验就显得很缺乏,有的幼儿比较胆小,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掉眼泪。在小班幼儿中,有的幼儿虽然能正常交往,但经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的幼儿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意识。
(三)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表达意愿
由于在家中有家长的细心呵护,幼儿的需求通常不需要怎么表达,家长就能正确理解。但在幼儿园,幼儿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要求与情感却成了问题,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
四、探索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
交往对小班幼儿发展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幼儿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的。其中最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是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喜爱的、自愿的、主动的活动,是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生命活动意义的活动。进行游戏时,幼儿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采取行为,另一方面要理解别人的意愿,做出反应,从而发生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调查表明,在众多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所谓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来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为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经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应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游戏资源,大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实践、社会认知、社会规则意识的发展。
针对幼儿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一)角色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慢慢改变自我中心
通过“角色游戏”扮演,幼儿逐步体验到同伴交往的乐趣。如: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的最爱。他们扮演“爸爸”“妈妈”,带“孩子”上“幼儿园”、买菜、煮饭、喂“宝宝”吃饭等情节的开展,有效地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游戏中,幼儿逐渐了解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学习与同伴分享、谦让、愉快合作,解决游戏中的矛盾。这有利于克服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为了玩好游戏,幼儿愿意与同伴进行协商。把亲近同伴的情感教育渗透在游戏中,能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鼓励能力强的孩子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引导他与其他角色互相交往,共同合作
小班幼儿刚开始游戏时,总是一个人围着一堆玩具,独自摆弄和操作,很少与其他幼儿发生交往活动。这时,教师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孩子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引导他与其他角色互相交往,共同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丰富游戏情节。如:娃娃家的“妈妈”与“爸爸”“宝宝”“小客人”的交流,“点心店”的“服务员”和“顾客”的交流,“小舞台”的“售票员”与“小观众”的交流……虽然在玩角色游戏的初期,孩子们只能用几个词和同一主题的角色进行零星的交谈,但是随着游戏的开展和孩子游戏经验的扩展,他们逐渐能用较完整的句子与其他角色进行较频繁的交往。
2.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的游戏主题,与其他主题的角色进行交往
如:鼓励娃娃家的“妈妈”带着“娃娃”去“超市”买东西,坐“出租车”去“小舞台”买票看表演,鼓励“点心店”的顾客去“理发店”理发,等等。引导他们学会联合游戏,共同合作进行游戏,交往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这样,幼儿不仅能与同主题的角色进行交往,同时也能与其他主题的角色充分联系、交往。这使孩子感受到集体游戏的愉快,进而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慢慢改变自我中心。
(二)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有效交流、沟通,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中,实际操作最多的是幼儿的言语和动作,他们要用言语进行交流,用动作去游戏。如案例1中“被忽视型幼儿可可”,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敢开口、不想开口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因此,对于她来说,教师主要就是要引导她开口与人交流,同时也要培养她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缺陷可能就是导致她不敢和别人说话的潜在原因。鉴于此,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教给幼儿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
小班的孩子,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不善于与人交往,与人交谈时,总是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
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如何正确交往。一种方法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一起商讨,向所有幼儿直接传授。如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可向幼儿提问:“如果你是娃娃家的主人,客人到你家做客,你怎样招待客人?(对客人说‘请坐’)客人要走了,应该跟客人说什么?(对客人说‘再见,欢迎下次来玩’)”另一种方法是,教师扮演其中某一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教给幼儿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如:教师当医生,幼儿当护士,医生问护士:“我要给病人看病了,你愿意帮我的忙吗?”幼儿由于与教师角色之间发生关系,而必须开口与教师交往。经过几次游戏,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游戏中,他们就能学着教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2.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提问、质疑
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主题,可以说是再现了一个小社会,幼儿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等。小班的孩子,喜欢独自做自己的事,很少与外界发生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使幼儿的交往范围不断得到发展。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娃娃家的菜吃完了,怎么办呢?”这时,幼儿就会想到要到“超市”去买,这样就促进了娃娃家与“超市”之间的联系。通过愉快的交往经验,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加也引发了幼儿更强的交往主动性。
(三)角色游残中,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解决矛盾与纠纷。初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小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征特别明显。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交往过程中的冲突等方面。这时,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之间的友谊,增强交往能力。
如案例2“被排斥型幼儿轩轩”,由于性格过于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及其他小朋友的意愿,强行夺取他人的玩具。总的来说,他还是不会协商。鉴于此,我们可以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解决以下常见矛盾,使他们初步懂得如何协商。
1.引导幼儿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时要扮演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的方法来解决,这需要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娃娃家往往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每次游戏开始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幼儿冲向娃娃家争当“妈妈”或“爸爸”的角色,这时便会产生矛盾。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相互协商,学会相互交流思想,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因此,可通过这样的提问:“你们都想当‘妈妈’呀,但是一个家里只有一个‘妈妈’,那该怎么办呢?”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他们逐渐就会知道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2.引导幼儿解决材料使用的矛盾
在投入新玩具时,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从而发生矛盾。结果,往往会把新玩具抢坏。如有一次给娃娃家新增添了一个锅,孩子们总是抢着使用锅,锅盖很快就坏掉了。这时,我就引导他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玩具会坏,玩具坏了大家都不能玩了,该怎么办?幼儿讨论的结果是:要是大家商量一下,轮流用就不会坏了。这时幼儿就认识到了:如果大家都想玩新玩具,就要互相谦让。
3.引导幼儿解决交往过程中的矛盾
交往中往往会发生一些麻烦和冲突,小班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能力较差,彼此之间也不懂得如何交往,常为一些小事而发生冲突。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班的露怡和星星本来玩得好好的,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们在那边争抢一个布娃娃。我走过去询问,原来扮演爸爸的星星想抱“娃娃”去玩玩具,可扮演妈妈的露怡却想抱“娃娃”去逛“超市”,所以两个人吵了起来。于是我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想抱‘娃娃’出去,可是‘娃娃’只有一个,那你们商量一下该怎么办,好吗?”过了一会儿,我再去看他们玩时,星星对我说:“老师,我没跟露怡吵架了,我先让她带‘娃娃’去逛‘超市’,等她回来我再带‘娃娃’去玩玩具,你说我乖不乖?”我开心地点了点头并表扬了他。确实,小班幼儿就是需要鼓励,一句赞扬可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五、在角色游戏中快乐交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明显感受到孩子们交往能力的改善。原先内向不爱说话、孤僻不喜欢交流的孩子能很自然地和别人交往,原先被排斥的孩子现在也学会了一些正确的交往技能。在角色游戏中,总能看到孩子快乐地交往,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根据幼儿年龄的变化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设置更多的角色区域,让他们在不同的角色游戏中都能快乐地交往。
总之,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角色游戏,鼓励幼儿有效交流、沟通,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与纠纷,幼儿初步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技能,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从而促进了幼儿各方面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乐于交往;在交往中,幼儿获得快乐,获得经验。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创造丰富的游戏情境,从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一、交往对小班幼儿发展的意义
根据心理学家多年的研究表明,许多成人的不善交往,可以追溯到其幼儿时期。如果幼儿的交往问题得不到解决,那么他的不合群、不爱与人交往的个性将会妨碍他今后的事业发展。
(一)交往有利于幼儿的语言发展
随着交往范围的扩大,幼儿能够独立地讲述事情,虽仍具有情境,但幼儿的语言也得到了一定的发展。幼儿期是学习各种语言的关键期,而交往是幼儿学习各种语言的最重要的方式。
(二)交往促进幼儿的社会性发展
幼儿的社会交往既是生长发育与个性发展的需要,也是完成个体化的过程。通过社会交往可以使幼儿认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学习社会道德准则和处理人际关系,帮助幼儿克服自我中心等不利于其社会交往的行为,发展幼儿的行为调节能力和社会活动能力,充分发展个性。
二、幼儿交往能力的现状
现在的幼儿受到家长的过度宠爱,在家里都是“小皇帝”“小公主”。他们缺少与他人充分交往的机会,说话的方式和态度都表现出一种极强烈的“自我中心意识”。尤其是小班幼儿,刚从家庭来到幼儿园,本来在家里总是独享玩具、零食,现在却要和伙伴分享;本来在家需要什么即刻就能得到,现在却要学会等待,学会轮流使用玩具、图书等。这些变化使幼儿感到很陌生甚至无法适应。
儿童心理学研究会把“被忽视型儿童”和“被排斥型儿童”统称为“不受欢迎儿童”。他们有的很孤僻,不会与人玩耍、交流;有的想与人交往,但不会运用正确的手段,只会用打别人、抢别人的玩具来引起别人的注意,造成别人的误解、同伴的反感。下面是我在幼儿园中遇到的两例关于“不受欢迎儿童”的具体实例。
案例1 被忽视型幼儿可可(5岁)小班女孩
刚进入这个班级的时候,她并没有引起我的注意,因为她从来不和我说话,我以为是我们太陌生。后来我开始有意观察她,发现她从来不像别的小朋友一样会问老师早上好,老师再见,也从不向老师告状,平时几乎看不到她和其他小朋友说话。有时我有意和她说话,但她从来不作答,眼睛也不看我,最多她会在我说完话后点头或者摇头。而且她在其他方面的能力也较差,比如做作业、剪纸、画画等一些事情,她都不会。即便如此,她也不会主动寻求老师的帮助,只会默默等在那里。
案例2 被排斥型幼儿轩轩(5岁)小班男孩
这个幼儿活泼好动,性格外向,脾气急躁,容易冲动,平时还挺能干的。可是,他有个极不好的习惯:没事总喜欢去碰别人一下,抓人家一把;在玩玩具的时候,还喜欢抢别人的玩具,时不时就会有人来告他的状。起初我猜测是不是他家里人很少给他买玩具,他没玩具玩才这样。后来经了解,只要他喜欢的,家里人都会给他买。他很喜欢交往,在交往中积极主动,但又很不善于交往,不知道如何交往。由于他这些不适当的、过激的行为,使班里的其他幼儿都不怎么喜欢他。
三、交往能力存在问题的原因
幼儿在交往过程中存在着诸多问题,那么,是什么原因造成这些问题的呢?通过对小班幼儿的观察,发现他们在交往方面存在问题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小班幼儿心理特点——以自我为中心
由于在家中长辈们通常都是围着幼儿转的,所以初进幼儿园,幼儿不能在群体中找到自己的正确定位。活动中争抢自己喜欢的玩具,常常是以自我为中心。
(二)小班幼儿不善于有效交流、沟通
在入园前,幼儿通常处于一种被动的交往地位,都是成人在主动地与幼儿进行交流。进入幼儿园后,幼儿对如何与同伴交流等经验就显得很缺乏,有的幼儿比较胆小,不愿意或不善于与同伴交往,碰到不如意的事就掉眼泪。在小班幼儿中,有的幼儿虽然能正常交往,但经常不征求他人同意就拿人家的东西,相互之间不能进行有效的沟通:还有的幼儿则显得有些孤僻,不合群,经常默默地坐在一旁,不和小朋友一起玩,缺乏与他人沟通的意识。
(三)小班幼儿不能正确表达意愿
由于在家中有家长的细心呵护,幼儿的需求通常不需要怎么表达,家长就能正确理解。但在幼儿园,幼儿如何表达出自己的要求与情感却成了问题,想与他人一起玩,却不会用正确的方法表达,出现打、抓别人的现象,从而造成他人的反感。
四、探索角色游戏中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策略
交往对小班幼儿发展如此之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呢?幼儿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等一系列的活动进行的。其中最符合幼儿心理特点的是游戏活动,游戏是儿童喜爱的、自愿的、主动的活动,是儿童通过亲身体验而获得生命活动意义的活动。进行游戏时,幼儿一方面要表达自己的意愿,采取行为,另一方面要理解别人的意愿,做出反应,从而发生同伴间的相互交流。调查表明,在众多的游戏活动中,角色游戏是最受幼儿喜爱的游戏。所谓角色游戏,是幼儿通过模仿和想象扮演角色创造来反映周围生活的游戏。角色游戏为幼儿提供了与同伴交往的机会,为丰富幼儿社会交往经验提供了优越的条件。因此,应充分利用角色游戏中的各种游戏资源,大力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促进幼儿社会实践、社会认知、社会规则意识的发展。
针对幼儿交往方面存在的问题,在我看来,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加以改善:
(一)角色游戏中,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慢慢改变自我中心
通过“角色游戏”扮演,幼儿逐步体验到同伴交往的乐趣。如:娃娃家是小班幼儿的最爱。他们扮演“爸爸”“妈妈”,带“孩子”上“幼儿园”、买菜、煮饭、喂“宝宝”吃饭等情节的开展,有效地增进了幼儿之间的交流与互动。在游戏中,幼儿逐渐了解周围的人和事,了解自己和同伴的想法,学习与同伴分享、谦让、愉快合作,解决游戏中的矛盾。这有利于克服幼儿以自我为中心,为了玩好游戏,幼儿愿意与同伴进行协商。把亲近同伴的情感教育渗透在游戏中,能有效促进幼儿亲社会行为的发展。 1.鼓励能力强的孩子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引导他与其他角色互相交往,共同合作
小班幼儿刚开始游戏时,总是一个人围着一堆玩具,独自摆弄和操作,很少与其他幼儿发生交往活动。这时,教师可以鼓励能力强的孩子担任游戏的主要角色,引导他与其他角色互相交往,共同合作,完成游戏任务,丰富游戏情节。如:娃娃家的“妈妈”与“爸爸”“宝宝”“小客人”的交流,“点心店”的“服务员”和“顾客”的交流,“小舞台”的“售票员”与“小观众”的交流……虽然在玩角色游戏的初期,孩子们只能用几个词和同一主题的角色进行零星的交谈,但是随着游戏的开展和孩子游戏经验的扩展,他们逐渐能用较完整的句子与其他角色进行较频繁的交往。
2.鼓励孩子走出自己的游戏主题,与其他主题的角色进行交往
如:鼓励娃娃家的“妈妈”带着“娃娃”去“超市”买东西,坐“出租车”去“小舞台”买票看表演,鼓励“点心店”的顾客去“理发店”理发,等等。引导他们学会联合游戏,共同合作进行游戏,交往的内容和范围扩大了。这样,幼儿不仅能与同主题的角色进行交往,同时也能与其他主题的角色充分联系、交往。这使孩子感受到集体游戏的愉快,进而推动游戏情节的发展,体验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慢慢改变自我中心。
(二)角色游戏中,鼓励幼儿有效交流、沟通,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
游戏中,实际操作最多的是幼儿的言语和动作,他们要用言语进行交流,用动作去游戏。如案例1中“被忽视型幼儿可可”,其存在的问题主要是不敢开口、不想开口或者不知道该如何开口。因此,对于她来说,教师主要就是要引导她开口与人交流,同时也要培养她其他方面的能力,这些能力的缺陷可能就是导致她不敢和别人说话的潜在原因。鉴于此,我们可以做到以下几点。
1.教给幼儿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
小班的孩子,由于受语言表达能力的限制,不善于与人交往,与人交谈时,总是不知道说什么、怎么说,其中最直接的原因就是没有掌握一些常用的交往语言。
因此,教师应引导幼儿如何正确交往。一种方法是,教师可以根据幼儿的生活经验,与幼儿一起商讨,向所有幼儿直接传授。如玩娃娃家游戏时,教师可向幼儿提问:“如果你是娃娃家的主人,客人到你家做客,你怎样招待客人?(对客人说‘请坐’)客人要走了,应该跟客人说什么?(对客人说‘再见,欢迎下次来玩’)”另一种方法是,教师扮演其中某一角色,以角色的身份主动与幼儿交谈,从中教给幼儿一些常见的交往语言。如:教师当医生,幼儿当护士,医生问护士:“我要给病人看病了,你愿意帮我的忙吗?”幼儿由于与教师角色之间发生关系,而必须开口与教师交往。经过几次游戏,教师的语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孩子。在游戏中,他们就能学着教师的样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与人交谈。
2.在角色游戏中对幼儿进行提问、质疑
角色游戏中的各种主题,可以说是再现了一个小社会,幼儿扮演着各种社会角色,有着不同的社会关系。如: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病人与医生之间的关系,售货员与顾客之间的关系等。小班的孩子,喜欢独自做自己的事,很少与外界发生关系。此时,教师可以对幼儿进行提问,使幼儿的交往范围不断得到发展。如教师可以引导幼儿:“娃娃家的菜吃完了,怎么办呢?”这时,幼儿就会想到要到“超市”去买,这样就促进了娃娃家与“超市”之间的联系。通过愉快的交往经验,提高了幼儿的自信心,而自信心的增加也引发了幼儿更强的交往主动性。
(三)角色游残中,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解决矛盾与纠纷。初步学会与人交往的技能
小班的孩子,以自我为中心的年龄特征特别明显。在游戏中常常出现各种矛盾和纠纷,具体表现在:角色的分配、材料的使用、交往过程中的冲突等方面。这时,我们要引导幼儿学习自己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从中意识到要克制自己的欲望,考虑别人的意见,加深同伴之间的友谊,增强交往能力。
如案例2“被排斥型幼儿轩轩”,由于性格过于自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不顾及其他小朋友的意愿,强行夺取他人的玩具。总的来说,他还是不会协商。鉴于此,我们可以在角色游戏中引导幼儿解决以下常见矛盾,使他们初步懂得如何协商。
1.引导幼儿解决角色分配的矛盾
角色分配的矛盾,往往表现在几个人同时要扮演同一个角色,因而,要引导幼儿采用轮流的方法来解决,这需要他们自己去协商讨论。娃娃家往往是小班孩子最喜欢的角色游戏,每次游戏开始的时候,总会有很多幼儿冲向娃娃家争当“妈妈”或“爸爸”的角色,这时便会产生矛盾。教师应引导幼儿学习相互协商,学会相互交流思想,学会站在他人的角度。因此,可通过这样的提问:“你们都想当‘妈妈’呀,但是一个家里只有一个‘妈妈’,那该怎么办呢?”引导他们进行思考,如何解决问题,他们逐渐就会知道可以通过协商来解决问题。
2.引导幼儿解决材料使用的矛盾
在投入新玩具时,由于大家都想得到新玩具,于是就抢了起来从而发生矛盾。结果,往往会把新玩具抢坏。如有一次给娃娃家新增添了一个锅,孩子们总是抢着使用锅,锅盖很快就坏掉了。这时,我就引导他们一起讨论:为什么玩具会坏,玩具坏了大家都不能玩了,该怎么办?幼儿讨论的结果是:要是大家商量一下,轮流用就不会坏了。这时幼儿就认识到了:如果大家都想玩新玩具,就要互相谦让。
3.引导幼儿解决交往过程中的矛盾
交往中往往会发生一些麻烦和冲突,小班幼儿对游戏规则的理解能力较差,彼此之间也不懂得如何交往,常为一些小事而发生冲突。比如,在娃娃家游戏中,我们班的露怡和星星本来玩得好好的,可过了一会儿,我发现他们在那边争抢一个布娃娃。我走过去询问,原来扮演爸爸的星星想抱“娃娃”去玩玩具,可扮演妈妈的露怡却想抱“娃娃”去逛“超市”,所以两个人吵了起来。于是我对他们说:“现在你们都想抱‘娃娃’出去,可是‘娃娃’只有一个,那你们商量一下该怎么办,好吗?”过了一会儿,我再去看他们玩时,星星对我说:“老师,我没跟露怡吵架了,我先让她带‘娃娃’去逛‘超市’,等她回来我再带‘娃娃’去玩玩具,你说我乖不乖?”我开心地点了点头并表扬了他。确实,小班幼儿就是需要鼓励,一句赞扬可能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中烙下一个深刻的印记。
五、在角色游戏中快乐交往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我明显感受到孩子们交往能力的改善。原先内向不爱说话、孤僻不喜欢交流的孩子能很自然地和别人交往,原先被排斥的孩子现在也学会了一些正确的交往技能。在角色游戏中,总能看到孩子快乐地交往,这是一个好的开始。在今后的活动中,我将根据幼儿年龄的变化和发展水平的不同,设置更多的角色区域,让他们在不同的角色游戏中都能快乐地交往。
总之,角色游戏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有着重要的意义。教师通过角色游戏,鼓励幼儿有效交流、沟通,引导幼儿通过协商解决游戏中的矛盾与纠纷,幼儿初步学会了与人交往的技能,体验到了与同伴交往的乐趣,从而促进了幼儿各方面交往能力的发展。在角色游戏中,幼儿乐于交往;在交往中,幼儿获得快乐,获得经验。教师应细心观察,了解幼儿各方面的发展水平和内心世界,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愿望,创造丰富的游戏情境,从而培养幼儿的交往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