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新课程标教学模式下,问题情境放在首位,显然要求教师用积极营造问题探究的情境,引领学生在探究问题的过程中活化知识,以帮助学生基于自己的独特经验去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为学生发现新知识创造一个最佳的心理环境和认识知识的理想阶梯。所以在课时固定的前提下,新课的引入就显得格外重要了。所谓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新课导入是激发学生渴望追求新知的心理状态,激起学习兴趣,吸引其注意力,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高效完成教学任务。因而本文分析了导入新课的作用,并就现在的课堂教学的导入现状,给出了几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同时,也指出了在选择合适的导入方法时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导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55-02
1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是指:教师在进行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出所要讲述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这个开头,说书的叫开场白,教学中叫导入新课或导言。上课是一门艺术,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且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导入,先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与精彩的开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处。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新课导入环节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往往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或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或离题万里,弄巧成拙;或缺乏准备,演示失误。其做法没有真正体现出新课导入的教学功能,实效性差。就像每节课开始时老师总是不厌弃烦的说着一句台词:“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也在久而久之之中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因此“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它既能有效地组织起教学,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实施的掌握多种“新课导入“发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课堂导入的多样性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是每次備课前最需要花心思去创新和研究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最简单容易,是指教师在讲解新课时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将学生带到学习数学的环境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程的解—— 直接开平方法”时,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题目,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b(a、b为常数且a≠0)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导入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使用,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所讲问题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但经常用此法导入新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所影响。
2.2 复习导入法
在讲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例如,八年级上册§5.3.1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设计如下的复习铺垫导入:
解下列方程:
(1) (2)
首先让学生阐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阐述的步骤进行求解,找两名学生上台扮演求解过程,并讲述每步求解的依据,最后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如果有不等式(1)>;(2)<又该如何解?
一般情况下,复习的内容与要讲授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引而不发”,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的目的。这种新课导入法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新内容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把握。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同时运用复习引入法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运用时不感到生疏,更加有利于开展新课。
2.3 作业练习导入法
通过评讲以前的作业或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些作业,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注意,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先讲评前一课时的作业,比如“求直线(1)y=4x-1,(2)y=-x+2与x轴和y轴的交点,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找错了与坐标轴的交点、画错了直线的位置。在纠正错误之后,再引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运用作业铺垫法导入新课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与新授课的重点、难点有密切联系的练习精选出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知识迁移的准备。练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板书演练,也可是快速口头回答。
以上几种课堂导入,是我平时上课用的比较多的,也是很多教师常用的课堂导入,这类导入目的性强,主题突出,适合基础好,有一定自觉性的学生。但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部分对数学学习明显缺乏兴趣的学生,那么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有新意、有“花头”。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所以这一类型课堂导入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就有所提高。
2.4 激趣导入法
所谓激趣导入法就是借助游戏、故事甚至谜语、典故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导入新课。
游戏,是初中生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例如讲开方时,出“医生提笔”的谜语;讲“直线与圆相切”时出“长河落日圆”的谜语。又如《有理数的乘方》可这样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提出问题:继续折叠20次、30次,会有多厚?教师作出假设:如果一层楼按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 故事,因为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意义里获得问题并引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时,采用了以下的故事导入:
古时候,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要奖励这位大臣,大臣不好推托,就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
实际上要满足大臣的要求,国库里应有2的64次方减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这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就明白了。
2.5 悬念导入法
让学生学会质疑,才能让他们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还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悬念设置于课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吸引力。
比如,在上七年级上册§4.6整式的加减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个悬念导入新课:
请你把自己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你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这样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很快地猜出你的出生年月以及你家有几口人。你相信吗?
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情趣,而且很快就有同学按要求把所得结果告诉给我,我也迅速而准确的说出他(她)的出生年月以及他(她)家的人口數。这使得很多学生疑惑不解,更多的是惊讶和佩服。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这一问题的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在我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一“悬念”,并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3 对课堂导入的反思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最有效而万能的方法,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说,都是辩证的,就是说,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都能有效地完成某些任务,而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任务;能有助于达到某些目的,而不利于达到其他目的。”上述的五种课堂导入方法,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所体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实践证明,评判一堂数学课的优劣、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是否符合“旧的”或“新的”标准,而是取决于学生—— 课堂的主体。学生听得懂并且学有成效的课便是成功的课。因此,在每次备课过程中对课堂的导入精心设计,并在课堂上尽心组织好每一次导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一定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火良.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 马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叶尧城.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关键词:初中数学 课堂导入 有效性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9795(2013)04(c)-0055-02
1 课堂导入的重要性
导入新课是指:教师在进行新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时,采用各种方法和手段引出所要讲述的内容,并引导学生立刻进入学习状态。在课堂教学中是导言,是开端,是教学乐章的前奏,是师生情感共鸣的第一音符,是师生心灵沟通的第一座桥梁。这个开头,说书的叫开场白,教学中叫导入新课或导言。上课是一门艺术,如果一堂课的开始教师设计出各种各样、妙趣横生且具有数学学科特点的导入,先紧紧地吸引住学生的注意力,调动起学生的兴趣,激发起学生的求知欲,学生就会兴趣盎然、精神集中地投入新课的学习,这样可以起到先声夺人的效果,就会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这与精彩的开场白有异曲同工之妙处。但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新课导入环节还存在许多不足,如在新课导入过程中往往方法单调,枯燥无味;或洋洋万言,喧宾夺主;或离题万里,弄巧成拙;或缺乏准备,演示失误。其做法没有真正体现出新课导入的教学功能,实效性差。就像每节课开始时老师总是不厌弃烦的说着一句台词:“今天,我们要讲的内容是……”来导入新课,同学们也在久而久之之中司空见惯,熟视无睹了。因此“课堂导入”在整个教学过程中,起着承上启下、继往开来的桥梁作用,它既能有效地组织起教学,又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还能活跃课堂气氛、丰富教学内容。因此,实施的掌握多种“新课导入“发对于教师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2 课堂导入的多样性
常言道:“万事开头难”,课堂导入是每次備课前最需要花心思去创新和研究的,在多年的教学过程中,我一直努力探索和试验,总结出了数学课的几种导入方法。下面就初中数学课堂导入的方法谈谈自己的一些看法。
2.1 直接导入法
直接导入最简单容易,是指教师在讲解新课时直接出示本节课的教学内容,直接将学生带到学习数学的环境中,让学生了解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从而达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教学“一元二次程的解—— 直接开平方法”时,在复习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一般式等基本知识后,直接提出题目,从而引出一元二次方程的特殊情形“a㎡=b(a、b为常数且a≠0)的解法”,然后导出新课题:“直接开平方法”。直接导入在以往的教学中经常使用,授课开始就接触教学内容的主题,点明本课所讲问题的重点及中心,尽可能使学生心中有数、一目了然。但经常用此法导入新课,会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对学习数学的兴趣有所影响。
2.2 复习导入法
在讲新知识之前,先简要复习学过的相关知识。例如,八年级上册§5.3.1一元一次不等式可以设计如下的复习铺垫导入:
解下列方程:
(1) (2)
首先让学生阐述解一元一次方程的步骤,再让学生根据自己所阐述的步骤进行求解,找两名学生上台扮演求解过程,并讲述每步求解的依据,最后老师提出问题,让学生去思考:
如果有不等式(1)>;(2)<又该如何解?
一般情况下,复习的内容与要讲授的内容都有一定的因果关系和内在联系。有针对性地提出问题,但“引而不发”,使学生产生一种“渴望”,从而达到激发学生探索、进取的目的。这种新课导入法有利于让学生了解新内容与旧知识的内在联系,便于学生对知识结构的系统把握。这种教学方法适用于定理和性质的运用。同时运用复习引入法对上节课的内容进行复习,这样可以使学生在运用时不感到生疏,更加有利于开展新课。
2.3 作业练习导入法
通过评讲以前的作业或根据本课的内容设计一些作业,引起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注意,以做好知识上的准备。先讲评前一课时的作业,比如“求直线(1)y=4x-1,(2)y=-x+2与x轴和y轴的交点,并在同一直角坐标系中画出它们的图象。”学生在做这道题时会出现一些错误,如找错了与坐标轴的交点、画错了直线的位置。在纠正错误之后,再引入一次函数的增减性。运用作业铺垫法导入新课应本着少而精的原则,与新授课的重点、难点有密切联系的练习精选出来,为新知识的学习作好知识迁移的准备。练习的形式可以多种多样,既可板书演练,也可是快速口头回答。
以上几种课堂导入,是我平时上课用的比较多的,也是很多教师常用的课堂导入,这类导入目的性强,主题突出,适合基础好,有一定自觉性的学生。但是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也会遇到一部分对数学学习明显缺乏兴趣的学生,那么老师在设计课堂导入的时候一定要有新意、有“花头”。所谓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有对所学的知识产生兴趣,才会产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坚定性。所以这一类型课堂导入对老师的综合素质要求就有所提高。
2.4 激趣导入法
所谓激趣导入法就是借助游戏、故事甚至谜语、典故这些学生感兴趣的形式导入新课。
游戏,是初中生非常喜欢参加的一种活动。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或比赛等形式创设情境,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愿望。从而让学生在做游戏的活动中学习数学,运用数学,理解数学。例如讲开方时,出“医生提笔”的谜语;讲“直线与圆相切”时出“长河落日圆”的谜语。又如《有理数的乘方》可这样设计:以小组合作的方式,把厚0.1毫米的纸依次折叠并计算纸的厚度。引导学生观察、发现纸张厚度所发生的变化是在成倍地增加。同时提出问题:继续折叠20次、30次,会有多厚?教师作出假设:如果一层楼按高3米计算,折叠20次有34层楼高,折叠30次有12个珠穆朗玛峰高。这一惊人的猜想使学生精神集中、思维活跃,进入最佳状态。 故事,因为情节引人入胜,能够引起学生的注意力,他们能从故事中的人物身上找到与自己心灵产生共鸣的情感体验,能从故事幽默风趣的言语中得到开心的一笑,能从故事的意义里获得问题并引发思考,从而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这种导入新课的方法可使学生对数学课获得极大的兴趣,课堂气氛活跃,使学生尝到学习的乐趣。例如,我在教学“有理数的乘方”这一内容时,采用了以下的故事导入:
古时候,某王国里有一位聪明的大臣,他发明了国际象棋,并献给了国王。国王从此迷上了下棋,为了对聪明的大臣表示感谢,国王要奖励这位大臣,大臣不好推托,就说:“就在这个棋盘上放一些米粒吧,第一格放1粒米,第二格放2粒米,第三格放4粒米,然后是8粒米、16粒米、32粒米,……一直放满第64格!”
“你真傻,就要这么一点米粒?”国王哈哈大笑。大臣说:“我就怕您的国库里没有那么多米粒!”
聪明的同学们,你们认为国王能满足大臣的要求吗?
实际上要满足大臣的要求,国库里应有2的64次方减1粒米。以100粒/克计算,约为1844.67亿吨!这是怎样算出来的呢?学习“有理数的乘方”就明白了。
2.5 悬念导入法
让学生学会质疑,才能让他们逐步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要释疑、解惑,而且还要启思、设疑,引导学生在明白旧疑的基础上思考更深层次的问题。悬念设置于课始,可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悬念设置于课尾,则有“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的吸引力。
比如,在上七年级上册§4.6整式的加减时,我设计了如下的一个悬念导入新课:
请你把自己的出生月份数乘2,加10,再把和乘5,再加上你家的人口数(小于10),将这样所得的结果告诉老师,老师就能很快地猜出你的出生年月以及你家有几口人。你相信吗?
学生对此产生了浓厚的情趣,而且很快就有同学按要求把所得结果告诉给我,我也迅速而准确的说出他(她)的出生年月以及他(她)家的人口數。这使得很多学生疑惑不解,更多的是惊讶和佩服。学生主动思考探索这一问题的兴趣也因此被激发了,在我适时的引导和帮助下,学生很快就解决了这一“悬念”,并顺利地进入了新课的学习。
3 对课堂导入的反思
正如苏联著名教育家巴班斯基所说:“最有效而万能的方法,现在没有,将来也不可能有。因为每一种教学方法,从本质上说,都是辩证的,就是说,每一种方法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之处,都能有效地完成某些任务,而不能有效地完成其他任务;能有助于达到某些目的,而不利于达到其他目的。”上述的五种课堂导入方法,在我多年的教学过程中在面对不同的学生时,所体现出来的效果也是不一样的。实践证明,评判一堂数学课的优劣、是否有效,不是看一堂课是否符合“旧的”或“新的”标准,而是取决于学生—— 课堂的主体。学生听得懂并且学有成效的课便是成功的课。因此,在每次备课过程中对课堂的导入精心设计,并在课堂上尽心组织好每一次导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一定能增强,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也一定能有所提高。
参考文献
[1] 范火良.数学(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005.
[2] 马复.初中数学教学策略[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
[3] 叶尧城.数学课程标准教师读本[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