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在乡村振兴战略中,人才是制约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对此,在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中,必须要加强对农村人力资源的开发与培育。随着农业现代化发展以及新农村建设进程的推进,为了更好的促进乡村建设就必然要加强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在具体的实践中,既要始终贯穿乡村振兴战略也要注重协同发展,明确培育对象、完善培育机制,在整体上为乡村振兴战略开展提供人才力量。
在我国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逐渐放弃了务农生活加入了城市工作的行列,如此一来就导致现阶段在农村常驻的人口数量有所下降,可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减少,农民发展渐渐向老龄化、低文化方向发展,使新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对此,就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方法,促进农民群体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的农业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发展动力与人力资本,在振兴乡村的发展中,农民才是创造农业现代化价值最关键的部分,所以农民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要全面促进农民转变传统的职业观念,不能将农民作为一种底层身份,而要将其视为现代农业事业从业者,将其作为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创造者与推动者。同时,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在更新农民的思想与观念的同时,使其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广阔前景,进而主动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其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顺应农村新产业发展的有利趋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其重点主要在于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这也是推动农村新产业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不能停留在表面发展中,更需要融合信息技术手段,要不断的提升农民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要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融合到新型农民的培育过程中,要带领农民积极参与到互联网推销与销售农产品的整个农业发展运营中,促进农民更好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法,创造农业发展新业态。
其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现代职业属性的基本要求。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对农民二字的理解已经不能再局限于一种底层身份的象征,更应该是一种职业的代表,所以说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民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生活中,就需要进一步革新农民培养体系与目标教育体系,要改善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并将现代化教育元素加入其中。在新时期的发展中,要以社会对农业资源的需求为营销出发点,进而创新农民培育新方式,促进新型农民职业素养的提升,顺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职业需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法分析
(一)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想有效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就必然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定健全的培训制度,才能够有效的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适当的分级,要明确这一教育培育活动是长期的、发展的动态过程,为了顺利的确保培育工作的开展就必然要结合当地农业农民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培育领导和组织体系,并展开分层培训,促进不同层次的教育效果都能够达到理想的目标。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在对农民展开培育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提高培育工作的质量,就必然要建立对应的考核制度加以监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农民填写培训卡,并在结束培训后针对此次培训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另外,在培训卡上要将培训讲师的姓名、专业与联系方式加以注明,以方便课后咨询。其三,要建立恰当的激励模式,以最大程度激发培训讲师的积极性,促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教授农民相关的农业技能,促进培训课发挥出最佳效果。对此,就可以通过农民在培训卡中反馈的内容加以整理,对最受农民欢迎的、讲课内容最详尽的讲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促进培育工作的稳定、顺利进行。
(二)合理分类与扩展培训内容
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统一,整体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还要进一步对拓展与分类培训内容,进而明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讲述农业生产技能,更要对农民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加以教育引导,并将建设以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所以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培育内容之一。
在具体的培育工作中,相关的培训人员可以深入到农村,深入到农民的家庭生活中,从而结合实实在在的乡村事例展开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美德教育,促进农村传统成规陋习的转变,促进文明科学的乡村建设。另外,在法治社会的发展中,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因而就需要结合《农业法》、《劳动法》等内容展开农民培育工作,促进农民知法懂法,全面提升农民法律意识,为全面振兴乡村、创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此外,还需针对农民科技能力展开相应的培训。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所以在培训中,就要与当地农业产业实际布局紧密结合,要深入各个乡村开展培训工作,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指导与纠正,从而促进农民能够有效的将培训内容运用到农业操作中来,切实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
(三)确定培育对象,优化培育方法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农民也是其中的主体与受益者。因而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就需要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计划,明确培育对象,同时针对培育对象的不同,不断改善创新培育模式,优化培育措施。具体来说,首先要在培训机构展开培训工作之前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前提结合该区域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与政府农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制定培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展开培育工作。其二,要合理分配师资力量。目前,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不是简单的培训工作,其中涉及到多种农业技术问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因而在师资选择中,就需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普遍性的问题考虑其中,明确不同培训内容间的差异性。因而在分配师资的时候可采取与农业院校、相关技术推广机构等开展合作,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以确保提供专业而全面的培训内容。
(四)丰富培育模式,强化培育效果
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的农民培育方面并没有有效的先例可循。对此,在实际培育中,就需要各地村镇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培育模式,同时,将培育模式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提升培育质量。具体来说,在新型农民培育中,首先可以建立乡村精英带动模式。即通过一些种养大户、农村干部、技术员等乡村精英的榜样作用与示范力量来引导农村其他农民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掌握农业知识与技术。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能以课堂为主,而要深入到乡村之中,以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为主,及时为参加培训的农民提供解答与技术支持。其三,构建“互联网+”培育模式。该培育模式是职业教育服务与供给模式结合的新型培育方式,可以有效借助课程模块构建结合案例实践的方式,为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辅助,更可以有效的满足培训中心不同农民的需求,提供更加多樣化、个性化、跨时空化的学习机会。
积极展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既能够有效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进程的推进,还能够加快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使农业发展进一步向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此,在现阶段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明确培育对象,创新培育模式,细化分类与扩展培训内容,从而促进新时期农民的发展,促进新兴产业与农业的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供职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委党校)
在我国不断推进城市化建设的过程中,大部分农民逐渐放弃了务农生活加入了城市工作的行列,如此一来就导致现阶段在农村常驻的人口数量有所下降,可参加农业劳动的劳动力减少,农民发展渐渐向老龄化、低文化方向发展,使新农业发展受到了一定的阻碍。对此,就要求相关部门进一步加大对提供政策与资金支持农业农村发展,优化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方式方法,促进农民群体成为符合新时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
一、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意义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培育新型职业农民首先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需求。在农业经济发展中,农民的农业素质是最为关键的发展动力与人力资本,在振兴乡村的发展中,农民才是创造农业现代化价值最关键的部分,所以农民发展需要紧密结合现代农业的发展步伐,要全面促进农民转变传统的职业观念,不能将农民作为一种底层身份,而要将其视为现代农业事业从业者,将其作为推动现代化农业发展的创造者与推动者。同时,还需要政府制定相关政策,加大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力度,在更新农民的思想与观念的同时,使其认识到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广阔前景,进而主动提升自身的知识与技能。
其次,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顺应农村新产业发展的有利趋势。在新型职业农民培育中,其重点主要在于农业供给侧结构的改革,这也是推动农村新产业发展及农民增产增收的关键所在。在新时期的发展中,现代农业的发展也不能停留在表面发展中,更需要融合信息技术手段,要不断的提升农民对农业发展的认识,要将农业产业化发展的理念融合到新型农民的培育过程中,要带领农民积极参与到互联网推销与销售农产品的整个农业发展运营中,促进农民更好的跟上时代发展的步法,创造农业发展新业态。
其三,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是现代职业属性的基本要求。在新时期的发展中,对农民二字的理解已经不能再局限于一种底层身份的象征,更应该是一种职业的代表,所以说要想更好的促进农民融入到现代农业发展与社会生活中,就需要进一步革新农民培养体系与目标教育体系,要改善传统单一的培训模式,并将现代化教育元素加入其中。在新时期的发展中,要以社会对农业资源的需求为营销出发点,进而创新农民培育新方式,促进新型农民职业素养的提升,顺应现代化农业发展的职业需要。
二、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方法分析
(一)建立健全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体系
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要想有效培育符合时代发展的新型职业农民,就必然要建立完善的培训体系、制定健全的培训制度,才能够有效的推进新型农民培育工作。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首先,要进行适当的分级,要明确这一教育培育活动是长期的、发展的动态过程,为了顺利的确保培育工作的开展就必然要结合当地农业农民发展的实际情况建立完善的培育领导和组织体系,并展开分层培训,促进不同层次的教育效果都能够达到理想的目标。其次,要建立严格的培训考核制度,在对农民展开培育的过程中,要想有效的提高培育工作的质量,就必然要建立对应的考核制度加以监督,在这一过程中,可以让农民填写培训卡,并在结束培训后针对此次培训提出相关的意见与建议。另外,在培训卡上要将培训讲师的姓名、专业与联系方式加以注明,以方便课后咨询。其三,要建立恰当的激励模式,以最大程度激发培训讲师的积极性,促使其能够更加主动积极的教授农民相关的农业技能,促进培训课发挥出最佳效果。对此,就可以通过农民在培训卡中反馈的内容加以整理,对最受农民欢迎的、讲课内容最详尽的讲师给予相应的奖励,从而促进培育工作的稳定、顺利进行。
(二)合理分类与扩展培训内容
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为了更好的与乡村振兴战略相统一,整体提升农民的综合素质与职业技能,还要进一步对拓展与分类培训内容,进而明确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不能仅仅讲述农业生产技能,更要对农民的思想道德、职业道德加以教育引导,并将建设以乡风文明的美丽乡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目标。所以思想道德素质的培育更是必不可少的培育内容之一。
在具体的培育工作中,相关的培训人员可以深入到农村,深入到农民的家庭生活中,从而结合实实在在的乡村事例展开思想教育、道德教育与美德教育,促进农村传统成规陋习的转变,促进文明科学的乡村建设。另外,在法治社会的发展中,在从事农业生产活动的过程中也必须遵守一定的法律法规,因而就需要结合《农业法》、《劳动法》等内容展开农民培育工作,促进农民知法懂法,全面提升农民法律意识,为全面振兴乡村、创建和谐社会打好基础。此外,还需针对农民科技能力展开相应的培训。在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过程中,主要的目的就是推进农业产业发展,所以在培训中,就要与当地农业产业实际布局紧密结合,要深入各个乡村开展培训工作,必要时需要进行现场指导与纠正,从而促进农民能够有效的将培训内容运用到农业操作中来,切实提升农民的专业技能。
(三)确定培育对象,优化培育方法
在乡村振兴的道路上,农民的支持是必不可少的;同时,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农民也是其中的主体与受益者。因而在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中就需要充分结合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计划,明确培育对象,同时针对培育对象的不同,不断改善创新培育模式,优化培育措施。具体来说,首先要在培训机构展开培训工作之前进行广泛的社会调研,深入了解农民的实际需求。并以此为前提结合该区域的农业产业发展情况与政府农业发展规划,科学合理的制定培育内容,采用多样化的培训方法展开培育工作。其二,要合理分配师资力量。目前,针对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并不是简单的培训工作,其中涉及到多种农业技术问题,是一个庞大的体系,因而在师资选择中,就需要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普遍性的问题考虑其中,明确不同培训内容间的差异性。因而在分配师资的时候可采取与农业院校、相关技术推广机构等开展合作,组建一支专兼职结合的师资队伍,以确保提供专业而全面的培训内容。
(四)丰富培育模式,强化培育效果
现阶段我国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仍处于初级阶段,在实际的农民培育方面并没有有效的先例可循。对此,在实际培育中,就需要各地村镇积极构建多样化的培育模式,同时,将培育模式与农民的实际需求、农业生产方式相结合,提升培育质量。具体来说,在新型农民培育中,首先可以建立乡村精英带动模式。即通过一些种养大户、农村干部、技术员等乡村精英的榜样作用与示范力量来引导农村其他农民更加主动的参与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活动中,从而更好的掌握农业知识与技术。其次,要进一步完善现场教学模式,也就是说新型职业农民的培育不能以课堂为主,而要深入到乡村之中,以田间地头的农业生产、经营实践为主,及时为参加培训的农民提供解答与技术支持。其三,构建“互联网+”培育模式。该培育模式是职业教育服务与供给模式结合的新型培育方式,可以有效借助课程模块构建结合案例实践的方式,为参与培训的农民提供个性化服务,通过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辅助,更可以有效的满足培训中心不同农民的需求,提供更加多樣化、个性化、跨时空化的学习机会。
积极展开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作,既能够有效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部署进程的推进,还能够加快推动农业的转型与升级,使农业发展进一步向现代化、产业化的方向发展。对此,在现阶段的新型农民培育工作中,还需要进一步建立健全培训体系,明确培育对象,创新培育模式,细化分类与扩展培训内容,从而促进新时期农民的发展,促进新兴产业与农业的结合,加快农业现代化发展,推进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作者供职于青海省海南州贵南县委党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