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ouis Kahn 启示录:它想要成为什么?

来源 :大视野iLOOK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EXS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对于一个建筑师来说,Louis Kahn 几乎就是神,如果写关于他的文章,无论从哪个角度入手,似乎都很难让自己满意。尽管不大可能写到位,但我还是很想也觉得有试的必要。因为他是建筑师中的建筑师,他建立的标准值得后辈们尊敬、学习和遵循。Louis Kahn无疑是一位杰出的建筑师,而他对建筑教育的贡献更是不可估量。作为建筑教育家,多年来,他言传身教。从某种程度上讲,Louis Kahn对如今建筑设计的影响更多是通过他的教学工作。他在做设计工作室讲师的时候,创造了很多描述建筑设计的经典词汇,这些词汇中有很多一直被后人沿用。
  在我的学生时代, Louis Kahn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的很多门生都曾是我的老师。从某种意义上讲,上他学生的课就好像听Louis Kahn本人的课一样,因为他的学生上课时常常会用到他的标志性语句,比如“它存在的意义是什么?”,或者“只有当照在建筑物侧面的时候,阳光才知道自己拥有怎样的魔力”。直到现在,我还记得我们工作室的讲师说Louis Kahn的名言时的语气,有时夸张得让人忍俊不禁,有时温柔得像父母哄孩子一样。
  “它想要成为什么?”是从80年代在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读书的时候开始,我建筑系的同学们就经常被问的问题。这个问题有许多层面都值得人们反思,不论是对材料的可能性开放式的态度,还是对建设过程和工艺本身作为形式的可能性的挖掘。那段日子让我们格外怀念,我们印象特别深刻的是,每次这么问的时候老师的语气都夸张得近乎矫情。毕业以后,就再没什么人用这样的语气问我们这个问题了。去年年末,我的同事羽佳给我发了两篇关于Louis Kahn的文章。看完文章后,我禁不住问自己:我的烹饪风格和方式是不是也受到了建筑设计理念的影响?我越想越觉得这二者之间一定有某种联系,也应该有联系,但是建筑设计理念对我的烹饪风格到底有什么样的影响呢?我过去一直跟别人说,做菜和拍电影或设计建筑没什么大区别。设计和创造的过程其实大同小异,是否能经得住时间的考验才是让作品摆脱平庸成为经典的关键。


  很多年前的某天,我和建筑事务所的一个合伙人一起温习了Louis Kahn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位于南加州的Salk生物研究所。那天不是周末,所以几乎空无一人,基本是我们俩包场。看着水从那条著名的水渠流向天边,你会感受到永恒,更想知道Louis Kahn在开始设计Salk项目的时候的灵感从何而来。我俩在那儿待了一整天,仔细研究了那些水泥和木头的外立面和水泥结构上的孔洞,试图在脑海中还原建设的过程。只要看过Salk项目,相信每个人都会对Louis Kahn近乎完美的建筑设计满怀敬意,甚至发出惊叹。
  Salk项目让我们的感官得到了极大的满足,一天下来,伴随这种愉悦而来的高度兴奋,也让我们颇感疲惫。暮色降临,我们在Salk广场尽头的水渠边坐下,一言不发,静静地看着月亮升上来。最后,我们依依不舍地离开,路上不断回头看着幽蓝夜空上挂着的那轮明月,努力把眼前的美景刻录在脑海中。周围一片寂静,只有我们“沙沙”的脚步声。Salk项目看似言简意赅的设计,似乎又无声地述说着极其丰富的内涵。直到今天,那晚我们的脚步声仿佛依然回响在耳边。
  我一直都是个好静的人。但直到现在,我才真正明白了远离嘈杂对食物、生活和建筑设计有多重要。想想Salk项目,我似乎找到了自己对分子料理一直不太感冒的原因。因为,我觉得土豆泥最好的做法还是能看出土豆泥的模样,沙拉最好的吃法是食材以原本的形态呈现再浇上酱汁,而不是打成汁喝。就像真正的建筑设计能展现建筑材料的迷人之处,以及不同种类材料是如何搭配才能构成一座不朽的建筑物。烹饪食物也不例外。


  我生长在一个生活围着食物转的家庭,一日三餐吃得好不好直接关系到一家人的幸福指数。我的父母都认为吃的东西最直接地反映了一个家庭的地域特点,也是季节变换最生动的写照。从我记事起,家里人的日常对话主要说的都是今天吃什么、做什么菜。我清楚地记得在台湾的时候,厨房在我家院子东头,我姥姥每天在以前家家户户都用的那种烧蜂窝煤的炉上做饭。每当想起那段日子,我都好像看到午后厨房外姥姥忙碌的身影和洒在她背上金灿灿的阳光。
  我的好友、建筑师柯卫对Louis Kahn设计的位于得克萨斯州的Kimbell美术馆津津乐道。柯卫是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毕业的高才生,目前在北京工作。提起大师使用建材的功力,他简直佩服得五体投地。他说,凭脚就能感受到材料的变化、触摸到建筑物各部分的过渡,从草皮到鹅卵石,再到水泥、石灰华和木材。我对Kimbell美术馆的建筑设计也印象深刻——无论是天然还是人造材料的使用,每个细节都那么考究,建材勾勒出优美的线条,光线创造出变幻的投影。欣赏Louis Kahn的建筑设计就像一次完美的用餐体验,从食物到美酒,再到餐桌装饰、气氛营造、用餐同伴和背景音乐。唯一的区别是一桌好菜只能在味蕾做短暂停留,而一座好的建筑则可以永远矗立在世人眼前。建筑设计和烹饪都需要平衡感。高水平的建筑设计和烹饪都具有极强的平衡感。为了写这篇文章,我又重温了Louis Kahn作品的照片。看Salk生物研究所和Kimbell美术馆的次数越多,我越觉得他的设计处处都充满了卓越的平衡感,而自己感觉像是在一次又一次享用一桌精美绝伦的大餐。


  我热爱建筑设计工作,因为它带来的挑战和辛苦,还有做出好的设计所必需的那份严谨。我内心中其实也不是不享受和施工队“打架”的过程,尽管某些时候有些说不出来的矫情。我热爱与这个职业有关的一切,不仅是建筑设计本身。我也喜欢烹饪,因为吃一顿好吃的饭很简单,而做一顿好吃的饭却一点也不简单。我设计菜品的思路的确和大多数厨师不同,我会从建筑设计的角度去构思。我考虑的最多的不是一道菜该加入几种食材、呈现几种味道,而是一种食材与其他食材和调味料搭配能给这道菜带来什么样的口感。通常,我不是做加法,而是做减法。我给自己的问题是:该去掉几种味道才能让这道菜的特点更突出?使用哪些食材才能给食客与众不同的体验?就像柯卫用脚感受Kimbell美术馆不同建材之间的过渡。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自己设计一道菜的出发点是什么,盘中的烤肉、土豆泥、酱汁和蔬菜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然后,我会问自己Louis Kahn的问题:“它们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尽管创造美食和设计建筑颇为相似,但制作食物的过程中,如何选择食材往往是最难的地方。就像衔接对于空间布局至关重要,建材的选择直接关系到建筑设计的好坏,构思菜品时,厨师也需要考虑类似的问题。建筑设计和烹饪艺术都在很大程度上依赖于选择与设计目的匹配的材料和材料组合。肌理是另一个重要元素,因为肌理能够实现对比与感官之间的平衡,让外观呈现出对其存在赋予意义的特征,如色彩、光线、声音、触感和/或特殊属性。材料肌理的对比是设计必不可少的表达,材料的选取也是设计过程的起点。设计工作的重中之重就是让你选择的材料传达出你想表现的美感。


  “就连一块砖都是有想法的,它不甘平庸,渴望寻找存在的意义。一块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砖……都想超越自我,成为更好的自己。重要的是,你要让你使用的材料有所升华。” 这是1971年Louis Kahn在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生课上说的一段话。
  如果你是个不折不扣的吃货,有机会去巴塞罗那的话,千万不要错过La Boqueria市场。La Boqueria市场也是很多设计师和建筑师的心头大爱,在那儿,你经常能碰到这些人在市场中心的美食广场大快朵颐。在巴塞罗那的时候,我有次去La Boqueria市场采购香肠等食材,在家里做菜给几个建筑师同事吃。那里的食材品种之丰富、品相之新鲜,简直让人眼花缭乱,甚至连摆放都看得出是费了一番心思的。那儿的商贩们很有意思, 特别自豪,如果你买东西的时候自己挑而且还不会挑,一定会挨他们的骂,因为他们觉得为顾客挑选最好的水果和肉是他们的工作。你自己拿就是不信任他们,质疑他们的职业操守。常常,我会想到Louis Kahn说的话,因为他的话总是提醒我什么才叫让你使用的材料有所升华。从某种程度上讲,从一道精心设计制作的菜肴里,你能吃出的不仅仅是食材和调料的味道,还有厨师对食材的敬意和对食客的情意。我真希望北京菜场上的商贩和顾客能去La Boqueria和欧洲其他地方的菜场转转,在那些地方摊贩和顾客聊的永远是哪种食材哪个季节最好,还有怎么做菜最好吃。我好像不记得自己曾经被哪个菜摊老板批评过,因为我历来都很尊重他们的热情,也很喜欢他们卖的食材。


  我很幸运,自己能够从事建筑师和厨师这两种我热爱的职业。我希望能把自己从这两种职业学到的东西以及对它们的热情传递下去。我对建筑设计的热情从未因为自己忙于经营餐厅和撰写美食专栏而减少。一有机会,我仍然会参与自己钟爱的建筑设计工作,想起Louis Kahn和其他的建筑大师。我在做和食物相关的工作时,同样会想起我所尊敬的烹饪大师。目前,对我来说最重要的是做有意义的事情——建筑设计和烹饪艺术是相通的,对其中一种的理解能让我对另外一种也有所领悟。
  最近有人问我,为什么我在看到Salk生物研究所和Kimbell美术馆这样的建筑设计杰作时会想到食物?还有我怎么想起来把Louis Kahn和食物写在一块儿?说实在的,这事凭一篇小文章肯定解释不清楚。只读一篇文章或一本书,也很难真正理解Louis Kahn的作品。但你可以试着逐个、从不同视角去细细品味。即使看过那么多遍,每次重温,我都有新的领悟。因为我觉得每次都能看出不一样的东西,对他建筑设计的理解都会更深一层、更进一步。如果把手放在他设计的建筑上,建筑自己就能告诉我他想表达的东西。能让建筑开口说话真是件不可思议的事情,相信没几个人能做到。食物能带给我同样的体验,味觉与食材口感的肌理对比也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因为每次构思如何在某个地点建造一座建筑,我内心就和在思考一道菜该如何出现在盘子上时一样焦虑不安。完美是我的终极目标。我会构思配菜、酱汁和这道菜中使用的所有食材应该如何组配,还会考虑用餐时的灯光,甚至播放的音乐。Louis Kahn说过光线会赋予一座建筑生命,他的话的确很有道理。
  “当阳光投射在墙上的时候,才是一座建筑物诞生的时刻。阳光和墙面相遇之前,肯定连自己都无法想象它竟然具有这种魔力。”


  在我刚决定写这篇文章的时候,心里非常忐忑,因为我担心自己的文章不能把Louis Kahn的作品提升到足够的高度。我也很想了解自己的烹饪风格和建筑设计有什么联系。Louis Kahn的作品于我的影响不仅仅是建筑的启蒙教育,更奠定了我对建筑的审美并成为我设计理念的基石。我对简洁、形式、光线和安静的推崇都是因为Louis Kahn。当然,最重要的是他让我明白了平衡感和肌理对建筑设计的重要性。这些理念也是我在从事建筑师和厨师职业时始终秉持的理念。我发现年纪越大,自己越喜欢简单,喜欢设计基本的东西,而我年轻的时候却完全不看重这些,也许是那时自己阅历太浅,压根没有能力去驾驭这个层次的设计。实际上,越是深刻的内涵越需要用简洁的形式去呈现,用复杂的方式去表达简单的概念恰恰是设计功力薄弱的表现。
  如今烹饪的趋势是做加法, 多是比少好。菜品的设计越来越复杂,酱汁、鲜花、口感,一个盘子要承载的东西要比以往任何时候都多。厨师们似乎对把食材改造得面目全非这档子事儿趋之若鹜。但是,这样大费周章的结果真的好吗?食物的味道更好了吗?我看未必。但是这种改造的确让食物看起来更有趣。每当看到这些变了脸的食物,我都会想起Salk和 Kimbell项目,脑子蹦出那个关于砖的问题:“它想要成为什么?”
  “问题渗透着世界和生活的方方面面,生活本身就是一连串的问题。如果你停止发问,你的生活就会停滞不前。” 这就是Louis Kahn给我们的答案。

其他文献
6月的伦敦还是有些阴冷,可是看到那些穿着格纹笔挺的三件式西装,用着一股浓浓的腔调说着“my love”的英国绅士总是让人温暖起来,伦敦人和这座城市一样,外表冷静优雅,其实内心狂热叛逆。他们帅得不张扬,他们会在细节上俘虏你的心,他们被人称作绅士。而这些绅士对着装打扮有着相当的热忱,可以作为经典代表的便是Dunhill。  这个“老绅士”品牌却在这几年间有着细腻的变化,原因在于2012年加入Dunhi
期刊
胡同无疑是北京最有魅力的地方,而任何一座城市的灵魂都在于居住其中的人。“胡同肖像”是由一群喜欢Instagram的外国人发起的项目,在今年8月15日深入胡同,用一整天的时间拍摄那些居住在胡同里面的人。这些人很多一辈子都没有怎么离开过自己居住的环境,却出乎意料地开放和包容,不仅友善地接受拍摄,更分享了各自关于胡同的故事和情感。  蔡先生  他的狗名字叫“胖胖“,胖胖已经十二岁了,他担心胖胖可能不能陪
期刊
夏末秋至,换季又换衣,抱着新衣回家的时候,却也为那些被时节所淘汰的旧爱而苦恼,不过自从2013年8月“H&M旧衣回收计划”启动后,每个门店都有的旧衣回收箱便成了“旧爱们”的新去处,有偿的回收给你实惠又放你空间的自由,同时也让你在环保事业中出了一份力,这仿佛便是一种双赢的生活方式。  放进回收箱的旧衣服是怎样被再利用的呢?回收的旧衣服主要有四大用途:第一个就是做二手衣,可以再度售卖;第二个是衣服纤维
期刊
Pamela知道有人在一直跟着她。  这件事不是她自己发现的。有一天她步入办公室,发现所有人都在对着她指指点点,窃窃私语。她狐疑地走到座位上,有个交好的同事走上前来,把手机递给她。  屏幕上显示的是个Instagram账号。这个账号关注的人并不多,而且似乎新开没多久。她从来没见过,然而账号里面都是她的照片。  她穿着裸色的褶皱长裙,绚丽的印花枝蔓缭绕,在她的链条小挎包和红色衬衫上盛开,长发在秋日午
期刊
如今,旅行越来越方便,人们走得越来越远,去的地方也越来越多。好像正因如此,关于一座城市的记忆变得细碎。闲下来的时候,打开电脑,翻出相册——这几乎是唤起回忆的唯一方式,只是当时的人和事已经成为脑海中模糊的几笔。可是总有人,没有放弃探索一些更加美好的方式来定格时间、保存记忆。2015年6月,我从巴塞罗那回到阿姆斯特丹史基浦机场。在到达大厅时,一家名叫Story Dress的新店吸引了我的眼球,店里的每
期刊
如果没有大峡谷和太浩湖,我一定不会去那里,就如同我一定不是为了热狗和摩天轮才去科尼岛的,我爱的是海滩旁边长长的散步道,小小的水族馆,还有牵着我们手的小婷婷和婷婷。——《流年》  这个世界其实也不是那么大,如果你曾经在上海的一节地铁车厢里遇到你的小学同学,可是你们又不是上海人,你们的小学在距离上海几千公里的地方。如果你在中央公园遇到你加利福尼亚的朋友,你们早已经失去了联系,如果不是面对面碰上,你这一
期刊
每一个具有浓厚历史积淀的品牌都有在历史长河中险些被人遗忘的情缘,而对于历史的重新演绎也是文化传承的必经之路。2015年7月21日,RIMOWA的骄人历史又添了重要一笔:公司主席兼行政总裁迪特·莫尔斯策克(Dieter Morszeck)与美国奥斯格斯在150位来宾的见证下,主持了一项揭幕仪式,向全球展示一架重新建造的容克 F13飞机,忠实再现当年的设计。这款飞机是人类历史上首架全金属飞机,最初于1
期刊
伍德斯托克因为20世纪60年代的摇滚音乐节大名鼎鼎,但在纽约住了那么多年,都没有去那边玩过,这几年因为有亲友在那附近的小镇买了房子,终于有缘前往,到纽约时常常会去溜达一圈。  现在这里还是个有点嬉皮的小城,到处是艺术家、画廊、旧货店,四周丛林茂密,与曼哈顿天壤之别,但又与纽约联系密切,因为这是很多纽约人周末或夏天来度假的地方,也是一些人退休后会搬来的地方,所以它又避世,又有文化气息。  其实伍德斯
期刊
想象一下,去参观一场既没有讲解,又没有作品描述的当代艺术展览,会是什么体验?你能准确地捕捉到作品的主题或接收到艺术家想要传递的讯息吗?相信即使很多懂艺术的人也不能保证,更不要说连当代艺术和现代艺术都难以区分清楚的我们。“现代艺术”(Modern Art)起源于西方,最初从绘画和版画开始,19世纪中期扩展至雕塑和建筑等其他视觉艺术形式。19世纪末期,开始出现了一批对现代艺术起着重要推动作用的运动,如
期刊
谈起传统红色化妆品“胭脂”,一般人多会想到红花与朱砂。其实,历史上,还有一种红色颜料也是制作高档胭脂的重要材料,那就是紫矿。紫矿的生产过程与成品形态都颇为奇特,而且始终完全靠进口供给,是人类技术的传奇故事,也是中外贸易的传奇故事,因此在今天看来别富魅力。  最有意思的是,在唐代,来自两个不同地方的红色颜料都进口到中国,结果被唐人误会为同一种物品,一律称为“紫?”。一种来自波斯(今伊朗),从《酉阳杂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