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改革开发以来,中国经济发展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也付出了巨大的发展代价,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长期积累,突出表现在需求结构失衡、供给结构不协调、要素利用效率低下、环境损害大、空间布局不够合理等方面。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节能减排考验着热电联产企业的经营,如在新形势下变压力为动力,因势利导,完成新型热电联产企业的蜕变,实现热电联产可持续发展,已成为新的研究课题。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节能减排;热电联产;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 A
1.新型热电联产企业的现状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温总理的报告一语道破中国经济改革的出路在于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应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道路,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逐步消除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要将对环境的损害减小到最低。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承担开发区西片区集中供热任务的热电联产企业,公司供热对象90%以上为工业用户,主要以化工、印染、纺织、化纤等产业为主,多数属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象。调整过渡期或调整结果不尽合理,都将直接影响热、电两种产品的产出与销售,进而压缩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紧锣密鼓进行中的城镇化建设以及节能减排的持久战,也在不断向企业施加压力,考验着企业的经营。如何在拥护和贯彻三大政策的同时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2.新型热电联产企业面临的问题
2.1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市场对象及蒸汽使用量。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居全国前列,现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但从工业产业结构看,仍以传统工业领域的纺织、化纤、服装、造纸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目标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区内多数中小规模的印染、纺织等企业在列,这对我们这样的热电联产企业来讲并不是个好的信息,“退二进三”,淘汰这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后,新扶持的是高科技、轻型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意味着我们将失去一大批的用热大户,供热市场势必缩水,进而影响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目标是大工业增长,用热企业的壮大无疑是利于集中供热的,令我们欣喜;相反,非用热企业占据大面积地块,则不利于集中供热的覆盖,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工业增长对于热电企业来说算是喜忧参半。
2.2城镇化进程推动管线的改造及更新。
热电公司伴随开发区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目睹不少企业的兴起与衰落,入园企业日新月异,为之配套的供热管线现已错综复杂,虽然随着园区企业的更替我们做过不少管线的改造工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热网配备合理化问题,致使供热运行不甚经济。2010年,北仑区根据宁波市“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发展战略,针对性提出“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的发展战略,对开发区西片区重新进行规划,推出西片区发展定位为:宁波制造业工业基地之—,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之—,北仑生活服务副中心之一。部分工业区将调整为生活区,规划建立滨江新城,这直接关系到我公司为原工业区配套的供热主管线及分支管线的走向布置与容量配置,大范围的管线改造与更新已不可避免。
2.3节能减排持久战以及日趋严格的环保指标控制。
为响应“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要求,我公司实施了总投资2.2亿元的改扩建项目,拆除公司原有的四台35t/h中温中压抛煤机链条锅炉,两台6MW中温中压抽凝式汽轮机及一台6MW中温中压改造式抽凝机,并利用其土地改造建设两炉两机,即两台130t/h高温高压CFB锅炉,两台12MW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机,同时配套建设先进的炉外脱硫除尘系统,为节能减排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节能减排工作利国利民,于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已做好了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准备。近年,宁波市借助临近东海天然气的优势条件,部署建设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如新建一批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如何面对新兴的燃气热电企业和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们提上日程的新课题。
这三大考验如同三座大山,若不能通过,热电公司发展将受阻碍,裹足不前。若能顺利通过,开发区供热将进入另一片广阔的天地。如何化解或利用其对我们行业的考验,变压力为动力,使之成为热电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引擎,完成新型热电联产企业的蜕变,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笔者才疏学浅,在此妄论以求抛砖引玉,与同行探寻开发区热电供热持续发展的新兴之路。
3. 新型热电联产企业分的发展方向
3.1发展多元化产品,拓展供热新领域。
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供热市场缩水,是相对于现有蒸汽使用用户而言的,工业生产使用蒸汽量的减少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商住区未必便是供热的真空领域。我们的思路是发展多元化的热产品,改进供热质量及服务,满足用户各种用热需求。首先,巩固和发展保留的工业生产用汽,改进管线布置,加强经济运行;其次,利用电厂生产余热制热水,通过车辆运送等方式供应给周边用户,如宾馆、职工宿舍、浴场等;再次,在目前外供2.0MPa和1.0MPa等级蒸汽基础上,考虑供应更高一级压力的蒸汽的方案,以满足部分大工业的用热要求;最后,发展居民小区、商业场所、办公大楼等供热,以中央空调、制热水、采暖为主。通过发展多种热产品以及拓展新的供热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供热。
3.2以城镇建设为契机,完成管线新陈代谢。
城镇化的建设伴随的是大兴土木,各地块按功能重新划分,各道路统一规划……这是我们重新检验老管线和规划布置新管线的契机。一方面,原本错综复杂的管线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区段和安全隐患,借此机会重新考量管线布置,合理整合,并消除安全隐患,力求原热网系统的简化和增强安全性;另一方面,对于新的地块按照用热需求及发展空间布置新的管线,管线规劃工作与城镇化道路进程同步,保证布管的合理性并尽可能避免重复施工。通过上述两方面,完成供热动脉的更新,增强热电企业的生命力。
3.3打好节能减排持久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我公司在“十一·五”期间耗费巨资完成的热电联产改扩建项目并不是节能减排工作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出节能减排新举措。第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合理控制机组运行参数,保证供热参数的同时达到发电量最大化。第二,落实节能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能耗和供热管损,如前所述的利用余热制热水即为改造项目之一。第三,与附近新建和筹建的燃气热电厂实现供热并网,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为区域节能减排做好基础工作。
3.4企业管理科学化,实现深层次的精细化管理。
近些年,我们公司非常重视科学化的企业管理,内控制度和预算管理是公司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两大举措。内控制度,是我公司为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通过识别影响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的主要风险,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关键控制活动以控制与防范重大风险,而特别制定的。预算管理,为了有效控制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及经济效益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公司内部建立以预算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既是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金有序、高效运转,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大化,完成预算期内既定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公司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充分认识三大政策压力之下的发展契机,发挥供热企业二十年的光荣传统,迎难而上,因势利导,破茧而出,完成现代热电联产企业的蜕变,实现热电联产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产业结构调整;城镇化进程;节能减排;热电联产;发展
中图分类号:F121文献标识码: A
1.新型热电联产企业的现状
2010年3月5日温家宝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宣布,中国今后几年经济工作的重点在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 温总理的报告一语道破中国经济改革的出路在于科学发展。“十二·五”规划明确了中国经济发展应走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的道路,中国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逐步消除经济结构不合理的矛盾,要将对环境的损害减小到最低。
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热电有限责任公司是承担开发区西片区集中供热任务的热电联产企业,公司供热对象90%以上为工业用户,主要以化工、印染、纺织、化纤等产业为主,多数属于区域产业结构调整对象。调整过渡期或调整结果不尽合理,都将直接影响热、电两种产品的产出与销售,进而压缩企业的生存空间。同时,紧锣密鼓进行中的城镇化建设以及节能减排的持久战,也在不断向企业施加压力,考验着企业的经营。如何在拥护和贯彻三大政策的同时实现企业持续发展,已成为重中之重的问题。
2.新型热电联产企业面临的问题
2.1产业结构调整改变市场对象及蒸汽使用量。
改革开放以来,浙江省经济社会发展一直居全国前列,现已处于工业化的中后期,但从工业产业结构看,仍以传统工业领域的纺织、化纤、服装、造纸等高污染、高能耗产业为主。产业结构调整的一个目标就是淘汰落后产能,开发区内多数中小规模的印染、纺织等企业在列,这对我们这样的热电联产企业来讲并不是个好的信息,“退二进三”,淘汰这些高污染、高能耗产业后,新扶持的是高科技、轻型制造业以及服务业等产业,意味着我们将失去一大批的用热大户,供热市场势必缩水,进而影响热电联产。产业结构调整的另一个目标是大工业增长,用热企业的壮大无疑是利于集中供热的,令我们欣喜;相反,非用热企业占据大面积地块,则不利于集中供热的覆盖,从这个层面来讲,大工业增长对于热电企业来说算是喜忧参半。
2.2城镇化进程推动管线的改造及更新。
热电公司伴随开发区二十多年发展历程,目睹不少企业的兴起与衰落,入园企业日新月异,为之配套的供热管线现已错综复杂,虽然随着园区企业的更替我们做过不少管线的改造工作,但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热网配备合理化问题,致使供热运行不甚经济。2010年,北仑区根据宁波市“东扩、北联、南统筹、中提升”的发展战略,针对性提出“中提升、南加速、东拓展、西联动”的发展战略,对开发区西片区重新进行规划,推出西片区发展定位为:宁波制造业工业基地之—,区域性生产服务中心之—,北仑生活服务副中心之一。部分工业区将调整为生活区,规划建立滨江新城,这直接关系到我公司为原工业区配套的供热主管线及分支管线的走向布置与容量配置,大范围的管线改造与更新已不可避免。
2.3节能减排持久战以及日趋严格的环保指标控制。
为响应“十一·五”规划的节能减排要求,我公司实施了总投资2.2亿元的改扩建项目,拆除公司原有的四台35t/h中温中压抛煤机链条锅炉,两台6MW中温中压抽凝式汽轮机及一台6MW中温中压改造式抽凝机,并利用其土地改造建设两炉两机,即两台130t/h高温高压CFB锅炉,两台12MW高温高压背压式汽轮机,同时配套建设先进的炉外脱硫除尘系统,为节能减排工作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节能减排工作利国利民,于企业自身利益息息相关,我们已做好了打持久战和攻坚战的准备。近年,宁波市借助临近东海天然气的优势条件,部署建设一批清洁能源项目,如新建一批天然气热电联产项目。如何面对新兴的燃气热电企业和进一步做好节能减排工作已成为我们提上日程的新课题。
这三大考验如同三座大山,若不能通过,热电公司发展将受阻碍,裹足不前。若能顺利通过,开发区供热将进入另一片广阔的天地。如何化解或利用其对我们行业的考验,变压力为动力,使之成为热电企业长远发展的重要引擎,完成新型热电联产企业的蜕变,是我们首要考虑的问题。笔者才疏学浅,在此妄论以求抛砖引玉,与同行探寻开发区热电供热持续发展的新兴之路。
3. 新型热电联产企业分的发展方向
3.1发展多元化产品,拓展供热新领域。
产业结构调整引起的供热市场缩水,是相对于现有蒸汽使用用户而言的,工业生产使用蒸汽量的减少已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但商住区未必便是供热的真空领域。我们的思路是发展多元化的热产品,改进供热质量及服务,满足用户各种用热需求。首先,巩固和发展保留的工业生产用汽,改进管线布置,加强经济运行;其次,利用电厂生产余热制热水,通过车辆运送等方式供应给周边用户,如宾馆、职工宿舍、浴场等;再次,在目前外供2.0MPa和1.0MPa等级蒸汽基础上,考虑供应更高一级压力的蒸汽的方案,以满足部分大工业的用热要求;最后,发展居民小区、商业场所、办公大楼等供热,以中央空调、制热水、采暖为主。通过发展多种热产品以及拓展新的供热领域,实现真正意义上的集中供热。
3.2以城镇建设为契机,完成管线新陈代谢。
城镇化的建设伴随的是大兴土木,各地块按功能重新划分,各道路统一规划……这是我们重新检验老管线和规划布置新管线的契机。一方面,原本错综复杂的管线存在较多不合理的区段和安全隐患,借此机会重新考量管线布置,合理整合,并消除安全隐患,力求原热网系统的简化和增强安全性;另一方面,对于新的地块按照用热需求及发展空间布置新的管线,管线规劃工作与城镇化道路进程同步,保证布管的合理性并尽可能避免重复施工。通过上述两方面,完成供热动脉的更新,增强热电企业的生命力。
3.3打好节能减排持久战,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我公司在“十一·五”期间耗费巨资完成的热电联产改扩建项目并不是节能减排工作的终点,而是一个新的起点,我们将在此基础上继续推出节能减排新举措。第一、加强经济运行调度,合理控制机组运行参数,保证供热参数的同时达到发电量最大化。第二,落实节能技术改造,降低生产能耗和供热管损,如前所述的利用余热制热水即为改造项目之一。第三,与附近新建和筹建的燃气热电厂实现供热并网,扩大集中供热覆盖范围,为区域节能减排做好基础工作。
3.4企业管理科学化,实现深层次的精细化管理。
近些年,我们公司非常重视科学化的企业管理,内控制度和预算管理是公司实行精细化管理的两大举措。内控制度,是我公司为加强内部控制体系的建设,提升公司经营管理水平,完善公司治理,围绕公司发展战略,通过识别影响公司“实现战略目标、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保证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的真实可靠、确保资产的安全和经营管理合法合规”的主要风险,以及应对这些风险的关键控制活动以控制与防范重大风险,而特别制定的。预算管理,为了有效控制公司生产经营活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企业资产运营效率及经济效益通过推行全面预算管理在公司内部建立以预算为导向的工作机制,既是优化资源配置,确保资金有序、高效运转,实现成本最低化和效益最大化,完成预算期内既定目标的客观需要,也是公司建立和完善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公司健康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
4.结语
综上所述,我们应一分为二看待问题,充分认识三大政策压力之下的发展契机,发挥供热企业二十年的光荣传统,迎难而上,因势利导,破茧而出,完成现代热电联产企业的蜕变,实现热电联产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