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古诗是小学语文教学中的难点,学生感到很难领会。它结构严谨、抽象难懂,而且情景交融,含义深奥。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课堂结构的优化,教学方法的自主化,在教学实践和探讨中,根据具体诗文,我们可以采用这样的教学模式:【激趣导入、感知诗意、解读诗句、领悟诗情、进入诗境】,这种教学模式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一般规律。认识事物总是由浅入深、由表及里的这样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从初步感知诗歌大意,到深入理解诗句,再到体味诗歌的艺术境界,符合人们的认识过程。它也符合语文阅读教学的一般过程,即“从初读课文整体感知到局部讲读加深理解,最后到总结课文整体研读”。
1.激趣导入
兴趣是先导,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古诗时,可以用以下方式:1、配乐,教师描绘画面;2、猜谜引入;3、复习背诵学过的古诗;4、课件出示诗歌描绘的情景;5、谈话、创设情景导入。
2.感知诗意
2.1 从插图感知读意。现行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研讨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图资源”。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观图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
2.2 从诗题入手感知诗意。有的诗题就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如《咏柳》等。
2.3 从已有的知识入手,感知诗意。学生学习古诗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步储备积累一些古诗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旧知,促进对新诗的感知。这时,不必提过高的要求。比如《夜宿山寺》,学生在朗读几遍后,就可以粗略地知诗的大意。
3.解读诗句
学生对全诗大意有关整体感知后,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诗歌词、句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对全诗的理解,纠正初步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为体味诗情、进入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3.1 再现形象。诗歌是以形象来说话的,读诗也就是要把握住诗人创造的形象,再现于自己的头脑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想象,实现语言符号到头脑中的形象转化。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表现的形象。
3.2 填补丰富。诗歌语言是凝炼的、含蓄的,富有跳跃性的。再现诗歌形象时,就要求读者作必要的补充丰富。教师是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把一些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挖掘出来。
3.3 联想深化。联想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诗歌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就可以通过联想得到。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通过联想当时的情景,可以理解古诗的内涵。
4.领悟诗情
在逐一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的认识较初步感知阶段深化了。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明的道理。例如:为什么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峰峦,诗人就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中隐含一些什么道理或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悟情明理,把诗读懂读好读活。在教学时,可以依据诗所描绘的景象领悟感情,或者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立即趁热打铁,有感情地朗读,甚至背诵诗歌,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味。如《赠汪伦》,可以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以播放抒情的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还可以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5.进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意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在进入诗境我们可以借助以下一些方法:
5.1 朗读入境。即借助朗读、想象,悟情入境。
5.2 复述入境。把诗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融入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体验,较自由地走入诗歌境界。如《望庐山瀑布》等。
5.3 表演入境。有些诗歌,可以通过学生扮演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构建起一个诗歌所表现的艺术情境,让学生似乎直接进入诗歌意境。如《赠汪伦》、《山行》等。
收稿日期:2011-12-01
1.激趣导入
兴趣是先导,有了学习的兴趣,就是一个良好的开端。在教学古诗时,可以用以下方式:1、配乐,教师描绘画面;2、猜谜引入;3、复习背诵学过的古诗;4、课件出示诗歌描绘的情景;5、谈话、创设情景导入。
2.感知诗意
2.1 从插图感知读意。现行小语教材中,几乎每首研讨都配有插图,这些图往往从某些角度揭示了诗意,教师必须充分利用“图资源”。教学时,可先指导学生观察图画,在观图中让学生了解诗歌大意。
2.2 从诗题入手感知诗意。有的诗题就揭示了诗的基本内容,学生只要懂得了诗题的意思,就能初步感知全诗的内容。如《咏柳》等。
2.3 从已有的知识入手,感知诗意。学生学习古诗一段时间后,就会逐步储备积累一些古诗的知识,这时教师就可以调动学生已有的旧知,促进对新诗的感知。这时,不必提过高的要求。比如《夜宿山寺》,学生在朗读几遍后,就可以粗略地知诗的大意。
3.解读诗句
学生对全诗大意有关整体感知后,接下来可以指导学生学习诗歌的词语和句子,通过对诗歌词、句的进一步理解,深化对全诗的理解,纠正初步感知时可能出现的偏差,为体味诗情、进入诗歌意境做好准备。
3.1 再现形象。诗歌是以形象来说话的,读诗也就是要把握住诗人创造的形象,再现于自己的头脑之中。老师要指导学生抓住关键词句,通过想象,实现语言符号到头脑中的形象转化。如“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等,可以要求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句表现的形象。
3.2 填补丰富。诗歌语言是凝炼的、含蓄的,富有跳跃性的。再现诗歌形象时,就要求读者作必要的补充丰富。教师是指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生活知识,把一些隐含在字里行间的内容挖掘出来。
3.3 联想深化。联想是由表及里,由此及彼地进行理解的一种很好的方法,诗歌的弦外之音,象外之旨就可以通过联想得到。如“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通过联想当时的情景,可以理解古诗的内涵。
4.领悟诗情
在逐一理解诗句的基础上,学生的认识较初步感知阶段深化了。这时,教师应该及时地把学生带回到全诗的把握上来,着重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或表明的道理。例如:为什么看到庐山千变万化的峰峦,诗人就会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从中隐含一些什么道理或表达了一种什么思想感情。通过对这些问题的进一步探究,引导学生悟情明理,把诗读懂读好读活。在教学时,可以依据诗所描绘的景象领悟感情,或者在学生有了情感体验后,立即趁热打铁,有感情地朗读,甚至背诵诗歌,加深对诗人情感的体味。如《赠汪伦》,可以自由朗读、体会诗人的情感;也可以播放抒情的轻音乐,老师充满深情地诵读这首诗;还可以配乐,男女生分别诵读。
5.进入诗境
读诗的最高境界是进入诗歌意境。进入意境就是引导学生真切地体验诗人所创造的那个景象和情感,水乳交融的艺术境界,为之动情。在进入诗境我们可以借助以下一些方法:
5.1 朗读入境。即借助朗读、想象,悟情入境。
5.2 复述入境。把诗境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并融入自己的理解,想象情感体验,较自由地走入诗歌境界。如《望庐山瀑布》等。
5.3 表演入境。有些诗歌,可以通过学生扮演抒情主人公或诗中人物,构建起一个诗歌所表现的艺术情境,让学生似乎直接进入诗歌意境。如《赠汪伦》、《山行》等。
收稿日期:2011-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