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茶文化

来源 :世界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ooo2005net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很早以前,中国就有“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的传说。传说中,神农有一个水晶般透明的肚子,吃下什么东西,人们都可以从他的胃肠里看得清清楚楚。那时候的人,吃东西都是生吞活剥的,因此经常闹病。神农为了解除人们的疾苦,就把看到的植物都尝试一遍,看看这些植物在肚子里的变化,判断哪些无毒哪些有毒。当他尝到一种开白花的常绿树嫩叶时,就在肚子里从上到下,从下到上,到处流动洗涤,好似在肚子里检查什么,于是他就把这种绿叶称为“查”。以后人们又把“查”叫成“茶”。神农长年累月地跋山涉水,尝试百草,每天都要中毒几次,全靠茶来解救。就是这种植物的发现,衍生出后人对茶的推崇与赞美,也由此造就了后来品类繁多的茶叶家族和博大精深的中华茶文化。
  《茶经》中“茶者,南方之嘉木也”,说的也就是茶树。嘉,在我国语言学中,向来是又美好又尊贵的意思,它一般是指人类的值得称颂或赞美的事物,例如嘉宾、嘉奖、嘉许、嘉言等等。这些都是赞美人类某种行为和活动的语言,而茶圣陆羽在这里是赞美茶树,显然他认为茶树是有灵性的,所以才用拟人的手法称茶树为嘉木。而后来的“欲把西湖比西子,从来佳茗似佳人”更是道出人们对茶本身赋予的圣洁美好的象征意义。而“文化”一词,源自拉了文cultura,本意为土地耕耘和作物培育等农耕和园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后来逐渐引入到精神生活,以及人类的心灵、智慧、情操、德行和风尚的培养教育,及至一切知识和社会生活内容。茶与文化的结合造就了茶文化一词,但是茶文化的定义——直以来争议颇多,更有甚者为了茶文化的起源地点、起源的时间等问题争得面红耳赤,不惜在种种学术刊物上引经据典,浓墨重彩对异己之言加以批评挞伐,以期得到天下认同。其实,茶、汤,原本无理,茶之道归结起来不过是茶人想要展示的“情愫”和“思考”而已,其核心就在于其淡定与宽容,净心,清志,留取一颗自在、平常之心,道在其中,不修而修。
  一般而言,文化广泛地与历史、哲学、宗教、建筑、文学、艺术和科技相关联,由物质和精神等多方面内容所组成。茶与文化思想的结合或茶文化的相成、发展,直接构成文化的组成部分或重要的组成部分,但不像哲学等是文化的框架结构。在我国,茶使本来就包容、综合和贯通的中华文化更充满了生机,有时茶又会起到“佐料”或“道具”之类的协助作用。以文化中的宗教为例,它是在特定的历史、地理、社会风俗和思想氛围下产生和发展起来的,其本身追求永恒,尽管有追求方式及对永恒理解的不同。而茶的本性、功用、使用理念,与宗教所阐述的教义及其具体表现等方面相一致,于是就产生了“共鸣”。茶在文学和艺术等方面的体现也是如此。在某些场合,茶的意义已超越了它的象征性,如“清茶一杯”、“茶禅一味”等。茶的内涵是丰富的,人类首先从茶的物质功能开始利用,到了一定的阶段,饮茶注入了深刻的文化内容,产生了精神和社会活动,它与中国人结合之紧密非其他物事所能及。林语堂曾说,中国人最爱品茶,在家中喝茶,开会时喝茶,打架、讲理也要喝茶,早饭前喝茶,午饭后也要喝茶。有清茶一壶,便可随遇而安。饮茶的艺术化,使人得到精神享受,产生一种美妙的境界,这在文人墨客的作品中是司空见惯的。我国历史上在中唐以后,茶事中贯彻了儒、道、佛诸家的深刻哲理和高深的茶道内涵:茶与佛结合,充满着佛禅哲理;茶与道结合,助其心实现返璞归真。茶事是人们交往的手段,而且也具有增进修养、助人内省、明心思性的功能。这些是茶文化发展的基础,也对我国的文明进程有一定的积极作用。同时也说明,为什么被人类利用的物品数不胜数,唯独茶总是让人们津津乐道,这就是因为茶的普及和深入民心而引发的茶的平朴本性(或通融性)。而它又可与高深的内容相结合,“儒、道、佛”诸理也巧妙地融合于茶事中,成就了“深入浅出”的平民茶事茶理。
  因此,茶是一种文化,而且更多的是一种心得层面上的文化。人对茶叶的感觉通过眼鼻口舌器官去观其形,察其色,闻其香,品其味,茶汤上口后才有鲜醇爽口、口齿留香的感觉。而茶的这种文化亦当以这色、香、味、形的率领之下自然地发生。细细品味茶汤,透过那清澈明亮的杯中茶汤,朵朵茶芽上下串行恰似水上芭蕾,亭亭玉立,宛如春兰初绽、翠竹争阳,感觉为之一新。茶汤上口,香醇、甘甜、鲜爽之味而至,太和之气从胸升起,精神为之一爽,遐想连翩。如同几个人在品茶聊天的时候,聊的事不大清楚,但却值得一听。最初的应当是品茶之后的感觉,因为尝一口之后,褒贬之间总得有个说法。而在此之后的关于茶的产地、茶之烘炒的说法便也事出有因,得来自然。把饮茶之所见、所悟、所闻、所触归纳起来,应当就是茶文化的范畴。谈来也应是琅琅上口、顺理成章,决不会有为文化而文化的嫌疑。而茶的文化,不应仅是一壶茶、一杯茶,而应是由杯壶之间谈开去,极自由,无章法的章法,无限制的限制,通俗、浅近却又雅而不俗。
  茶文化究竟应当是什么样的文化?在品茶的时候大概是可以体味的——其真、其善、其美……。其真不仅仅包括茶应是真茶、真香、真味;环境最好的真山真水;挂的字画最好是名人名家的真迹;用的器具最好是真竹、真木、真陶、真瓷,还包含了对人要真心,敬客要真情,说话要真诚,心境要真闲。茶的每一个环节都要认真,每一个环节都要求真。通过品茗述怀,茶友之间的真情得以发展,真正地放松自己,在无我的境界中放飞自己的心灵,放牧自己的天性,真正做到“全性葆真”。其善指的是亲和人际关系,和谐欢愉。茶性微寒,茶味醇而不烈,刺激柔和,溢有回味,提神醒脑而不至昏迷。饮茶不会像喝酒那样使人烂醉如泥,意识模糊;也不会像抽烟那样中毒上瘾。自古以来,清正廉明的执政者都曾以茶代酒,清饮倡廉,奉公节俭,深得人心,取得好政绩传为佳话。以茶为礼,崇茶贞节,蔚为风尚,代代相传。客来敬茶,以茶会友,茶香味浓,情投意合,促膝相谈,和谐欢愉。其美在于以茶之美陶冶情趣,高情远致。茶具有色香味形之美于一体的特点,茶以其多姿多彩的形色之美令人赏心悦目;茶以其芳香之气,鲜醇之味令人心旷神怡。茶富有“一汲清冷饮,高风味有余”的魅力,使人进入一个令人神会的意境,茶境和禅境都有清静与无为相通之处,它一样可以洗尘心,涤凡虑,啜英咽甘,精行俭德,故有“茶禅一味”之说。由此三者,茶或许还算是与诗最相通的灵性之物,陆游说“汝果欲学诗,功夫在诗外”,我觉得这恰似茶的文化,它就在你的心中,却不必道与他人听。
  犹如此刻,独自坐着,自己为自己泡一杯茶。不去闻它的味道,不去看是何处的叶,也不想知道水的来源。静静地坐着,看那小小的叶片,慢慢地舒展开来,在水中上下翻滚,慢慢地变得饱满,然后静静地沉到杯底,娇柔而飘渺。袅袅茶香中,仿佛看见那青翠碧绿的叶在神农那个透明的肚子里流动;看见头顶纱帽,身着长袍,仪表高雅悠闲席地而坐的卢仝,坐在蕉林修篁下,手执团扇,目视茶炉,正聚精会神候火煮汤;看见优雅恬静的远山近水,有一山岩平缓突出水面,一轩宏敞,堂上一人,按膝而坐,旁有童子,拥炉烹茶,竟是竞陵子陆羽……这是否就是古人所说:独坐观念,茶道相济?而此时,如有所悟,是不是也当属茶文化之范畴了?
  “七碗受至味,一壶得真趣。空持百千偈,不如吃茶去!”
  (作者为茶学博士)
其他文献
4.活塞销的修理 对于“半浮动式”活塞销,如果磨损不大,将销子转过180°调头装,能在一定程度上减缓活塞销及销孔的磨损。由于固定式活塞销只在一边钻有固定螺钉孔,所以不能
1 前言 20年来,Sulzer研究发展合作部着重研究发展热喷涂范围内的表面处理技术。在新涂层工艺研究过程中,高速火焰喷涂工艺受到总监研究部的审查,与等离子喷涂比较,它能使用
在当前新课改的大背景之下,中职语文教学主要强调“以生为本,全面发展”的理念,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这样有利于培养中职学生的职业态度、审美价值观和人文精神。中职语文教学如何让学生进行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学习的自主性,鼓励学生尝试和探索运用多种方法学习,成为了中职语文教师以及教研者研究的热点问题。  一.组建合作学习小组  目前,中职学生在学校学习是为今后的就业和发展做准备,能否在学习的过程中培
听说笔者想了解一下德国孩子的作业情况和课余生活,笔者的几个青少年朋友欣然接受了采访。三个德国学生的自述“我叫马埃尔,今年9岁,在诺依斯市明斯特小学读三年级。我们每天
目标课文:《祖国山川颂》课文导入:爱国主义是从古到今最朴素、最崇高的思想感情之一。祖国是一个具体的概念,有她的地理位置、自然特征、山川风物、气候特点;长期生活在这里
在企业进行信息化投资过程中,根据企业实际情况,以什么标准来对不同的部分进行投资的分配,一直是信息化投资中比较困扰的问题。本文是从灰关联理论出发,根据历年来的数据,按
2009年高考有不少省市作文是材料作文,如江西作文题“兽首拍卖”就是材料作文。很多考生由于埋头复习,对社会热点不太关心,加上对材料作文的审题和立意准备不足,所以作文得分
我自认为已有了非常好的自制力,对书不再废寝忘食。但这本《麦田里的守望者》我才看了五页,就已经被主人公的命运深深地吸引住,再也无法控制自己看书的速度了。才几天,我不光
《喷泉》说的是一个有关戴绿帽的懦弱男人最终打死和她老婆偷情的发小的故事。这样的故事在媒体的社会栏里或是《知音》《女友》上见多了。它的通常演绎方式可以让我们愤怒,
.瘤.由飞渔‘次..…… 第一卷(三部分,共115分) A.w眼Play川g C.bad Played B.were to Play D.Played 第一部分:听力(共两节,满分30分) 做题时,先将答案划在试卷上。录音内容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