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数学是一门科学非常强的学科,本身存在着许多诱人的奥妙,让学生自己去发现,去了解,既加强了学生的创新思维的训练,又使学生的创新能力得以发挥。可以从鼓励和表扬学生和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并提供学生的表现欲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关键词】 中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现代教育学家也指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因此加强数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性教育是推动整体教学发展的前提,它是重要且必须的。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1老师充分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永无止息的求知欲是人的本性,如果学生不断得到鼓励和帮助,他们便会毫无疑问地怀着更大的喜悦前进,并能更有效地读书和学习。”我们认识到表扬和鼓励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倡多表扬和鼓励,尽量避免批评和惩罚。这是营造和谐课堂的原则也是方法之一。表扬是对学生的认可、欣赏,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自信、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推动他的健康与成长。老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往往语言贫乏,空泛无物。对于学生的所有表现只会说“好”、“很好”、“真棒”、“真聪明”,学生听来听去就是这些话。至于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则语言不详。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表现,都用同样的语言来表扬,久之,学生对表扬的诚意和真实性也会产生怀疑。表扬的效果自然就大打了折扣。所以,表扬应避免千篇一律、单调重复,避免大而空的泛泛之谈,而应该实在、具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你朗读时声音清晰又响亮,值得大家学习;你的观点与众不同,很有新意;你今天勇敢地举手了,老师真高兴;你的发言条理性强,让我们听得明明白白,太好了,谢谢你;你的字有进步,比上次的作业整洁了,继续努力等等。实在的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被老师发现和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他就会有足够的动力把这种优点发扬光大。实在的表扬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心,老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由此而建立。
2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3提供学生的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在学习完“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章后,为了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建立起“立体意识”,我补充了一个题,我给每位学生发了六根火柴,让他们搭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来。学生兴趣很浓,但由于开始时思维囿于“平面”,一时难以奏效。教师本想给学生暗示,但话尚未出口,已有多位学生举手告捷:他们搭成了一个四面体,成功地搭出了四个三角形来。对学生卓有成效的表现,我情不自禁地给以热情的鼓励。学生们都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检验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金传.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n].张秀荣教师报,2009
2董素艳.引发思维的提问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8
【关键词】 中学数学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在数学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已经成为新时期数学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同时现代教育学家也指出:思维是智力的核心,创新思维是创新能力的基础。而数学是培养思维能力的基础课,因此加强数学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可见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开展创新性教育是推动整体教学发展的前提,它是重要且必须的。创新意识具有求异性、探索性、开创性。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观念必须转变,教学要创新,教学思维要创新,教师能力和教学水平要提高,要求教师基本功扎实,广博的专业知识;具有驾御全局,随机应变的能力;具有开展数学活动的能力,创设“问题情境”的能力。江泽民同志指出“一个没有创新能力的民族,难以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创新意识就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具有发现新规律、新事物、新理论、新学说、新概念、新设计、新方法的强烈愿望和主动探索精神,是一切发明和创造的源泉。
1老师充分对学生的表扬与鼓励
现代教育理论告诉我们:“永无止息的求知欲是人的本性,如果学生不断得到鼓励和帮助,他们便会毫无疑问地怀着更大的喜悦前进,并能更有效地读书和学习。”我们认识到表扬和鼓励在学习中的积极作用,提倡多表扬和鼓励,尽量避免批评和惩罚。这是营造和谐课堂的原则也是方法之一。表扬是对学生的认可、欣赏,学生在表扬和鼓励中获得自信、获得快乐、获得成就感,从而推动他的健康与成长。老师在表扬学生的时候,往往语言贫乏,空泛无物。对于学生的所有表现只会说“好”、“很好”、“真棒”、“真聪明”,学生听来听去就是这些话。至于好在哪里,为什么好,则语言不详。对任何一个学生的任何表现,都用同样的语言来表扬,久之,学生对表扬的诚意和真实性也会产生怀疑。表扬的效果自然就大打了折扣。所以,表扬应避免千篇一律、单调重复,避免大而空的泛泛之谈,而应该实在、具体,让学生知其所以然。比如:你朗读时声音清晰又响亮,值得大家学习;你的观点与众不同,很有新意;你今天勇敢地举手了,老师真高兴;你的发言条理性强,让我们听得明明白白,太好了,谢谢你;你的字有进步,比上次的作业整洁了,继续努力等等。实在的表扬让学生看到自己的优点,看到自己的努力与进步被老师发现和认可,从中获得成就感,他就会有足够的动力把这种优点发扬光大。实在的表扬更让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关注和关心,老师与学生的良好关系由此而建立。
2充分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根据新教材的提示与要求,我经常利用课余时间开展数学兴趣小组活动,举办数学知识猜谜、小制作比赛、拼图游戏等等。丰富多彩的课余活动生动有趣、吸引力强,可以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发展他们的个性特点和创造力,也可以挖掘学生的潜能,在他们的闪光点上做文章,让他们领略成功的喜悦,感觉路就在脚下。这样他们就会兴趣盎然、信心百倍地去继续追求成功。特别要给学生多打气,多鼓励他们,要充分肯定其动手能力,找到成功的地方给予表扬,使其心理在表扬中受到振动,开始对学习数学感兴趣。这时就要趁热打铁,教导他们上课要认真听讲、行为要规范,做个好学生,引导他们逐步学好数学。例如:“角的认识”这一课,“角是一个端点引发的两条射线”,这个概念的描述不易理解,非常抽象。在教学时可做如下描述:盛夏,酷暑炎热,人们都习惯在树下纳凉,小朋友们在树下玩耍。瞧,老师来了。师摆臂作走路状,并挂出示意图:手臂与身体成一个角。有的小朋友在荡秋千,出示荡秋千图。这时老师立即一转,进入话题,老师说:“手臂这一摆,秋千这一荡,就是一个数学概念。”这时,学生兴趣正浓一定会想:摆臂、荡秋千怎么会同数学概念连在一起呢?此时此刻,思维的火花不点自燃。
3提供学生的表现的机会
要使学生的表现欲成为现实的表现行为,就要给学生提供表现的机会。要给学生留出足够的时间,力求绝大多数学生都能参与。教师还要保护表现欲旺盛的学生的积极性,使其表现力在难度更大的机会中得以发挥并获得成功,又要将难易适度的机会留给表现欲暂时尚弱的学生,使他们也能在表现的成功中尝试“成功体验”,树立自信,进而提高表现热情。在学习完“丰富的图形世界”这一章后,为了使初中学生较快地建立起“立体意识”,我补充了一个题,我给每位学生发了六根火柴,让他们搭出尽可能多的三角形来。学生兴趣很浓,但由于开始时思维囿于“平面”,一时难以奏效。教师本想给学生暗示,但话尚未出口,已有多位学生举手告捷:他们搭成了一个四面体,成功地搭出了四个三角形来。对学生卓有成效的表现,我情不自禁地给以热情的鼓励。学生们都以羡慕的眼光投向他们,这几名学生一时成了“英雄”。通过这个开放型命题的解答,不仅使每个学生检验了自己的表现力,而且有效地培养了他们的空间想象能力。如:教学“图画应用题”时,让学生同桌合作,用自己喜欢的学具摆出一些图画,让对方编应用题。学生为了表现自己,都积极参与,摆出不同的图画和编出不同的加、减法应用题。这样教学,学生既自主参与到学习当中,又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拓发散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总之,每个学生都期望自己获得成功,期望感觉到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成功的喜悦。所以,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只有让作为主体的学生通过自己的双手亲自实践,运用自己的大脑主动地去思考,使学生体会到自己就是学习活动中的发现者、研究者和探索者,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张金传.数学课堂提问的基本原则[n].张秀荣教师报,2009
2董素艳.引发思维的提问策略[j].中国教育学刊,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