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工程背景下的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改革

来源 :中国电力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ron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当今大工程背景要求下的教育形式,在简单介绍了大学物理实验考试的各种常见考核模式之后,深入介绍了黑龙江科技大学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模式。这种考核模式不仅可以提高大学物理实验课的教学效果,还能真正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实现素质教育。
  关键词: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式;多元化;分层次
  作者简介:朱波(1977-),女,满族,辽宁锦州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讲师;韩仁学(1961-),男,朝鲜族,黑龙江鸡西人,黑龙江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与基础实验中心大学物理实验室主任,教授。(黑龙江 哈尔滨 150022)
  基金项目:本文系黑龙江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12-178)、黑龙江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12-184)的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G642.4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0079(2013)25-0169-02
  进入新世纪后,我国确立了“以工业化带动现代化、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的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提出了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新要求,迫切需要高等工程教育培养一大批具有现代科学技术和经营管理知识、具有开拓创新能力的现代工程师与之相适应。这就给我国的高等教育提供了新机遇,也提出了新要求。大学物理实验课是高等理工科院校的学生进行科学实验基本训练的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是学生进入大学后受到系统实验方法和技能训练的开端,也是后续实验课程的基础。在教学实践中培养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兴趣,提高其科学素养与应用实践能力,是大学物理实验教学的最终目标。考试(成绩测验)则是实现这一目标的重要手段,是教育测量的主要方法,也是测量学生所学知识和技能的系统方法。在当今大工程背景下黑龙江科技大学(以下简称“我校”)提出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实验考核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强化了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还有利于教师全面把握学生的学习效果,帮助教师改进教学方法,真正实现了当今大工程背景下的素质化教育。[1-8]
  一、大学物理实验中常见考核方式[1-6]
  如今,各高校对大学物理实验都很重视,也在不断改革考核方式,但迫于场地、时间、人员要求等限制,至今主要还是以笔试考核、实验操作考核、平时实验考核为主,但这几种考核方式在一定程度上依然存在不足,值得我们继续改进。
  1.笔试考核
  笔试考核主要是期末时,教师针对实验原理、实验的理论依据、实验的基本操作步骤、实验的数据处理以及与实验相关的基本定律和基本概念统一做出试卷,然后学生统一作答,以试卷的成绩作为学生大学物理实验最终成绩的一种考核方式。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学生掌握实验理论,但由于学生在实验前只要突击背好理论知识、具体实验操作步骤等,也能得到高分。因此这种考核方式不能准确评价学生,也不能从根本上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
  2.实验操作考核
  实验操作考核是目前各高校采用较多的一种考核方式,即期末通过随机抽取学生一学期做过的一或两个实验,由任课教师现场考查学生对这个实验的掌握程度和动手能力。这种方式经多年总结,也存在着明显的问题:
  (1)由于所有的学生不能在同一时间同一地点进行考试,考试内容也要依托实验仪器,没有多样性,这就导致后面考试的学生可能了解到考题内容而影响考试的公平性。
  (2)学生即使在对实验原理不了解的情况下,只要记住实验注意事项,再按照教材的步骤进行操作,也有可能顺利通过考试。
  (3)由于实验室自身条件限制,考核的一两个实验并不能真正代表学生真正实力,存在一定的片面性。
  3.平时实验考核
  大多数高校主要把学生的实验报告成绩作为平时实验考核成绩。由于平时实验中学生人数较多,实验报告中数据处理、误差分析等内容又要在课后完成,不可避免存在抄袭和篡改实验数据现象,因此教师必然不能客观公正评价每一个学生,单独的实验报告成绩也不能准确反映学生真实的实验能力,实验课就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实验的积极性、主动性,不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实践技能。
  二、多元化、分层次的考核模式
  随着高等学校教学改革的深入发展,物理实验中对考核方法的改革也成为必然。作为教学型普通高校,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为本科应用型。这就要求物理实验课程在当今的大工程背景下,要着重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创新能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提高学生在实践学习环节的主动性和自觉性。因此我校根据实验开课形式的不同,二本、三本学生的差别,不同专业的要求,逐步建立了有利于提高学生参与实践教学的主动性和自觉性的多元化、分层次的实验考核模式。
  1.多元化考核模式[7]
  我校在物理实验成绩考核上采取以对实验的理解、科学作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索精神等为基础,主要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的多元化方式。总成绩=平时成绩×50%+期末考试成绩×50%。物理实验课成绩分别为优秀(9-10分)、良好(8-8.9分)、中等(7-7.9分)、及格(6-6.9分)和不及格(5.9分以下)。
  (1)平时成绩考核贯穿整个教学过程。我校经过多年经验总结,认为平时实验考核应该贯穿于整个实验教学的始终。包括课前预习成绩、课上的课堂操作考核、课后实验报告成绩。
  课前的预习成绩占平时成绩的20%。首先任课教师要在课前检查学生的一卡通情况,出现旷课或者替做实验现象,本学期实验成绩为零,然后检查预习报告。对于预习报告主要检查学生是否明确书写了实验目的、实验原理,是否完整和正确书写了实验内容和实验步骤。然后为了让教师进一步了解学生对实验的理解情况,也从侧面督促学生必须做好课前预习,实验教师在课上要对学生提出几个相关问题,对问题的回答程度可以作为预习成绩的参考。   课堂操作考核部分占平时成绩的40%,是实验教学的重要过程,也是实验过程的核心。这部分不仅能够充分考核学生对物理实验的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的理解与吸收,也可以正确反映出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和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我校课堂操作考核主要包括学生实验纪律和操作考核两方面。课堂实验纪律主要考查学生的实验态度是否端正,以及实验室卫生的维护和实验后仪器的整理情况等,由当堂教师酌情处理,一般占平时成绩10%。实验操作是实验过程的核心,这部分要求教师在讲授完实验内容之后,在课堂上要加强巡视,时刻观察学生的操作情况,密切注意学生的实验操作是否规范,实验方法是否符合要求,实验数据的测量是否正确合理,观察学生是否能够在实验中积极主动地解决实验中发生的一些问题,能否深入思考实验中出现的一些现象,并在实验结束前要求学生正确上交实验数据,确认正确无误后,教师在原始数据处签字。
  实验报告(数据处理)部分,占平时成绩的40%。由于实验报告可以如实地把实验的全过程和实验结果用文字形式记录下来,因此这部分重点考查学生的原始数据是否准确,实验数据的处理是否正确,实验误差的处理是否在合理范围内,实验结论是否正确完整,同时还可以考查学生能否准确地分析实验结果所反映出的问题,对实验是否有自己的想法与意见,对能够提出合理、创新想法的学生,教师可以考虑适当加分。
  (2)针对不同专业,期末采用不同考核办法。我校所有理工科专业,如理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工程力学、应用物理学3个学科,安全工程学院的安全工程和煤及煤层气工程2个学科,电信学院的自动化、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电子信息工程等6个专业,机械工程学院的机械设计及其自动化专业等共8个院系29个专业均开设大学物理实验。但对于不同专业,由于培养目标不同,教学内容偏重的方向有所差异,因此实验考核的方式、方法以及内容也都有所不同。例如,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专业、理学院的数学与应用数学等一些专业,大学物理实验成绩主要以平时成绩和期末考核成绩的综合成绩为准,期末考核又包括操作考核、理论考核等多元化考核方式。而对于物理学专业和单独设立大学物理实验课程的一些专业,实验考核不仅有平时成绩考核,期末还要单独进行实验考核,期末考核除了操作考核、理论考核,还增加了口试、小论文形式、仿真实验考核等其他考核模式。
  除此之外,为配合学院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还建立了物理实验课程免修制度。申请免修的学生需在规定时间内,完成由物理实验室主任布置的若干结合工程实际、着眼于应用创新设计能力的免修课题,由实验室成立评分小组评定成绩,分别为优秀(9-10分)、良好(8-8.9分)、中等(7-7.9分)、及格(6-6.9分)和不及格(5.9分以下)。
  2.针对不同学生,分层次考核模式[8]
  由于我校二本和三本学生同时开课,因此考核中分层次考核尤为重要。在考核中对二本学生的考查倾向于应用创新、探索实践、团队协作等,对三本学生则为基础知识、应用能力等的考查。
  因此针对二本学生在物理实验成绩上的考核,主要采取以对实验的理解、科学作风、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和探索精神等为基础,根据平时成绩和期末考试成绩综合评定的方式。对于验证性、技术性实验项目,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能力,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以及实验中对问题的处理技巧。对于综合性、设计性实验,重点考核学生完成项目的思路、质量、工作态度、团队合作精神和研究创新能力。综合性、设计性实验允许反复、允许失败、允许课后重做,鼓励学生更深入地进行研究,并发现现有实验的缺点与不足,有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优化措施。对于三本学生,在物理实验成绩考核上主要采取以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实验内容的把握、操作技巧的应用为基础。对于各类实验项目,主要考核学生的动手能力,实验数据的采集、分析和处理能力,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能力,也允许反复、失败及课后重做。
  原则上不考虑三本学生的免修申请,对于个别成绩优异、实践能力强的三本学生可予批准。
  三、结束语
  经过我校师生的多年努力探索,结合大学物理实验课的特点和我校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及办学水平、学生素质等各种因素,我校这种多元化、分层次的考核方法充分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大大改变了学生对大学物理实验课不重视、不积极的现象。比较适合当今大工程背景下的高校教育要求,为不同层次、不同学科的高素质人才培养打下了坚实的物理实验基础。
  参考文献:
  [1]赵云芳,罗积军,等.大学物理实验考核的探索[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2011,16(S2):154-156.
  [2]穆松梅,刘文成.大学物理实验课考核方法探析[J].考试周刊,
  2011,5(56):9.
  [3]杨燕.物理实验考核方式的研究[A].2005 年全国高校非物理专业物理教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38-40.
  [4]张丽,潘华锦.大学物理实验考核方法的研究[J].实验教学,
  2012,20(1):112-115.
  [5]朱红.大学物理实验课程考核方式的探索和实践[J].实验科学与技术,2011,9(4):108-111.
  [6]林伟君.多元化实验考核的实施研究[J].实验室科学,2011,
  14(2):201-203.
  [7]霍剑青,王晓蒲,郭玉刚,等.分层次的物理实验教学研究[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9,28(4):232-235.
  (责任编辑:刘辉)
其他文献
摘要:在电机教学中运用比较法,对电路和磁路、各种电机工作原理、基本方程、各种特性进行了系统的比较分析,进一步对电枢反应、等效电路、异步电机与变压器的联系、异步电机与同步电机的联系、电机特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比较教学法对于电机教学是非常有效和必要的,可帮助学生将各种电机知识融会贯通,显著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电机教学;比较法;电机工作原理  作者简介:刘慧芳(1975-),女,
期刊
摘要:当前,常州处于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优化升级的关键时期,迫切需要大力加强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高职院校、企业行业和地方政府之间协同推进高职教育教学改革,紧紧围绕常州产业发展重点和转型升级对高技能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创新办学体制和机制,进一步优化调整专业结构,不断加强专业和人才培养的内涵建设,强化专业建设和发挥专业优势,推进高校和企业、行业在人才培养方面的深度融合,为常州产业发展和转型升级提供
期刊
摘要:针对我国高校通信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现状,分析了工程教育存在的不足,在深入领会CDIO工程教育理念的基础上,结合通信工程专业特点,提出了融入CDIO教育理念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体系、实践教学体系及学生评价体系的设想,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工程实践能力,为CDIO工程教育模式在电子通信类专业的推广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CDIO;工程教育;人才培养;通信工程  作者简介:王晨光(1981-),男,
期刊
摘要:从革新教学方法的角度出发,将PBL教学法应用于“环境评价”课程的教学实践,旨在增加学生在专业知识学习和实践上的灵活性、积极性、创新性。通过设计命题,组建PBL小组,讨论、调研并报告结果,反思与总结等四个阶段实施教学实践。结果表明:PBL 教学法能有效促进学生环境评价学习综合能力的提升,教学效果明显优于传统的灌输型教学模式。  关键词:PBL教学法;环境评价;教学改革  作者简介:李静(197
期刊
摘要:嵌入式工程师成为近年来最为热门的职业之一。为培养工科大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上海电力学院就嵌入式系统课程的教学与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进行了有益的探索和尝试。采用讲座式的教育教学方式和项目驱动的实验实践方法,不仅培养了学生动手操作和实践创新能力,还培养了学生通过综合性项目开发过程中的团队协作能力,从而解决理论教学与实践相互脱节的问题,避免出现学生只会读书而缺乏实践的情况,为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打下坚实
期刊
摘要:针对“物联网工程导论”课程,以浙江万里学院为例,探讨了课程的教学目标,提出了“内外结合、联系实际、项目驱动”的教学模式和方法,设计了对应的教学内容。实践表明,课程有效提升了学生对于专业学习的热情,完成了课程预期的目标。  关键词:物联网;教学模式;教学方法;教学实践  作者简介:施炯(1982-),男,浙江余姚人,浙江万里学院电子信息学院,讲师;杨亚萍(1967-),女,浙江宁波人,浙江万里
期刊
摘要:根据新时期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针对在工科学校选修课程的特点和在实际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方式、实验课程建设和考核方法等方面提出了一些改革建议,以期能够根据现有的条件,尽可能地提高教学质量,满足国家对“卓越工程师培养计划”的要求。  关键词:卓越计划;专业选修课;工科;改革  作者简介:于浩洋(1968-),男,辽宁建平人,黑龙江工程学院电气与信息学院,副教授
期刊
摘要:按照“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的培养目标和社会对数字图像处理工程师的需求,针对电子信息工程专业的主要专业课程“数字图像处理”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在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思路、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加以改进,将“卓越计划”的理念贯穿整个教学改革过程,切实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关键词:卓越计划;数字图像处理;创新能力  作者简介:朱福珍(1978-),女,黑龙江佳木斯人,黑龙江
期刊
摘要:“电子技术基础”是一门应用性较强的课程,将CDIO理念运用于该课程教学中,以项目产品为载体,学生为主导的创新教学模式,对课程的理论教学、实验教学和课程考核等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探讨。实践证明,这种教学模式对学生的理论知识、个人能力和创新能力等各方面都有很大提高。  关键词:CDIO;电子技术;教学探讨  作者简介:田敬北(1975-),男,壮族,广西上林人,广西科技大学工程训练中心,讲师;刘胜永
期刊
摘要:培养创新型人才是时代赋予高等院校的社会职责。针对我国部分大学生墨守成规、思想保守这一现状,采用“头脑风暴法”这一自由畅想式创新方法,激发大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同时,结合三峡大学的学科特点,提出一套“头脑风暴法”实施方案,并分析其预期成效。  关键词:头脑风暴法;创新型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作者简介:邱立(1984-),男,湖北钟祥人,三峡大学电气与新能源学院,讲师;罗朝祥(1962-),男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