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随着我国现代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青年女教师已是高职教育的重要群体。但因“全面二孩”政策的实施及受自身特质影响,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发展面临诸多挑战。本文从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现状出发,结合高校妇联在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问题的分析,提出了高校妇联为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为新时代高校妇联服务青年女教师提供新思路。
◆关键词:高校妇联;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
一、引言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思想,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重要性日渐凸显。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助推器,青年教师肩负起更多教书育人的职责,其中青年女教师更是支撑高职一线教育工作的重要群体。然而受现实及群体自身特质的制约,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困难重重,文章结合相关调研就高校妇联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二、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教育的质量,虽然近些年高校加强了青年女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了青年女教师的职业能力,拓宽了青年女教师的晋升空间,但从青年女教师的实际职业发展的现状看,仍存在以下困扰①。
(一)受自身特质限制,女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
女性的主体意识给女性提供了追求独立自主的动力,解放了女性的能动性和创造力②。新时期中国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但主体意识薄弱仍然阻碍着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发展。一部分女教师仍深受我国男尊女卑文化影响,在与男教师进行竞争时,潜意识进行自我否定,丧失发展动力。
(二)受高校环境约束,女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不清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应当承担的两大基本职能,其中教学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随着科研在评估高校质量所占比重的加大,使得大多数高校在评价教师价值时也倾向于个人的科研能力。但大部分青年女教师工作重心在教学而非科研,直接导致青年女教师在学校处于劣势低位,导致青年女教师对职业前景缺乏信心。
(三)受社会压力制约,女教师职业发展机遇不等
自女性更多参与社会活动后,多重角色冲突就成了这个群体难解的矛盾。青年女教师面临来自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一是对结婚生子的人生选择,二是处理高节奏、高竞争、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对比两性在孝敬父母、照顾家庭和抚养孩子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女性所付出的精力普遍高于男性。这些源于社会的压力得不到及时宣泄,导致青年女教师错失职业发展机遇。
三、高校妇联在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定位不准,职能尚不清晰
高校妇联的工作职能存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相互重叠的现象,其在高校内的定位尚不清晰。例如妇联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都以女教师业余兴趣为出发点,专题讲座、主题交流会等,都可由人事部门或工会来替代。正是这种职能的重叠,造成妇联不能及时了解女教师职业发展诉求,对其职业发展培养相对滞后,特别在沟通、维权、民主管理等方面,由于妇联组织是妇女群众联合发起的、以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利益为旨归的具有妇情表达与反馈职能的中介组织,不具有党政部门的法定职权③,所以妇联工作常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只能停留于表面。
(二)渠道不畅,沟通有待完善
由于妇联与女教师间有效沟通渠道不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青年女教师在遇到困难时,很少向妇联寻求帮助,或本该上传下达的信息常处于半边缘化状态,妇联组织不了解女教师群体的需求,青年女教师也难以向妇联组织表达需求,导致妇联没能与青年女教师建立良性互动,及时为她们排忧解难。同时,高校妇联常与其他同类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对自身特定的职责功能没有进行有效宣传,在服务群体间缺乏威信及影响力。
(三)了解不深,脱离群体需求
当前,妇联工作侧重于维护青年女教师政治经济合法权益,对其职业发展权益的重视程度不高④。因而导致青年女教师学习培训、提拔晋升、教学科研等方面权利的实现受到阻碍,归因在于高校妇联对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不够重视,也未从她们的真正需求出发,过分依赖教务、人事等职能部门出面解决问题,与青年女教师基本需求脱节。
(四)队伍不精,机构需要加固
高校妇联组织机构建设基础薄弱,队伍层次零散,大多数为兼职成员,专职专业干部严重匮乏;也没有相关考核指标约束,组织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几乎没有更多精力关注、拓展妇联相关业务学习,实践工作经验又相对较少,导致青年女教师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高校妇联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
高校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既依托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高校完善相关制度加以保障。高校妇联是维护本校女性教职工及其子女权益的重要群团组织,是女教师最根本利益的代表。为做好新时期高校青年女教师的思想工作,引导带领其积极健康地生活和工作,笔者总结几点高校妇联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一)重新定位,明确高校妇联职能
妇联组织作为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机构,是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组织,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高校妇联应定期召集青年女教师代表开展座谈会,调研青年女教师群体实际需求,深度了解青年女教师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定期向学校党委反馈,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真正代表青年女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二)完善制度,构建权益保障体系
高校妇联要根据青年女教师特殊性,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构建针对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组织建设,发挥妇联职能,与教务、人事等联动,全方位了解青年女教师的需求,为青年女教师创造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二是细化制度管理,针对青年女教师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定向服务,在为青年女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服务时,兼顾考虑其婚恋家庭问题,促进青年女教师的综合发展;三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将部分服务项目、功能转移到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打通妇联与青年女教师实时对话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妇联与青年女教师间信息互通,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机制的有效联动。
(三)文化引领,提升教师职业满足
青年女教师是高校发展的生力军,使其获得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是高校妇联工作的内容之一。第一,妇联应提倡营造尊重女性,实现男女平等的治学氛围。引导支持青年女教师在高质量发展中各显英姿、在决胜全面小康中各展所长、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各尽其责、在弘扬文明新风中各美其美。第二,妇联应定期开展身心健康的摸底排查,着眼于青年女教师所盼所求,为青年女教师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全面发展营造更好环境、提供更好保障。第三,妇联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利于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学术氛围。创新多岗位、跨学科、互动强的学术共同体。通过相对轻松、民主的氛围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实现以职业发展为引导的朋辈式学习新模式,激发青年女教师的创新能力。
(四)顺应时代,创建新型妇联组织
一是合理优化妇联干部队伍,针对岗位需求招贤纳士,把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骨干力量,优化妇联整体工作水平,顺应时代需求打造创新型妇联。二是根据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妇联干部培训计划,提升妇联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妇联队伍活力。三是从单一的政治性群團组织转型为服务型组织,把青年女教师实际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本着公益性、普惠性原则,融入青年女教师群体,充分激发其内在源动力,培养青年女教师自尊心、自信心,助推其健康发展。
五、结语
新思想指引新航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高校妇联应秉持精准、高效、系统的服务理念,畅通沟通渠道,发挥群团组织职能,才能把培养和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推动青年女教师的全面成长。
注释
①涂娟.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9).
②赵媛媛.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③李乾坤.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④王黎明.高校工会推动青年教师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6)
作者简介
曹为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职工思想教育。
曹晓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
◆关键词:高校妇联;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
一、引言
根据《国家职业教育深化改革实施方案》指导思想,要把职业教育摆在教育改革创新和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加突出的位置,职业教育重要性日渐凸显。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扩大,高职院校成为人力资源强国的助推器,青年教师肩负起更多教书育人的职责,其中青年女教师更是支撑高职一线教育工作的重要群体。然而受现实及群体自身特质的制约,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发展前景困难重重,文章结合相关调研就高校妇联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提出建议对策。
二、高校女教师职业发展现状
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水平直接影响着高校教学教育的质量,虽然近些年高校加强了青年女教师的培养力度,提升了青年女教师的职业能力,拓宽了青年女教师的晋升空间,但从青年女教师的实际职业发展的现状看,仍存在以下困扰①。
(一)受自身特质限制,女教师职业发展动力不足
女性的主体意识给女性提供了追求独立自主的动力,解放了女性的能动性和创造力②。新时期中国女性地位不断提高,但主体意识薄弱仍然阻碍着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发展。一部分女教师仍深受我国男尊女卑文化影响,在与男教师进行竞争时,潜意识进行自我否定,丧失发展动力。
(二)受高校环境约束,女教师职业发展规划不清
教学和科研是高校教师应当承担的两大基本职能,其中教学是高校生存和发展的基石,然而随着科研在评估高校质量所占比重的加大,使得大多数高校在评价教师价值时也倾向于个人的科研能力。但大部分青年女教师工作重心在教学而非科研,直接导致青年女教师在学校处于劣势低位,导致青年女教师对职业前景缺乏信心。
(三)受社会压力制约,女教师职业发展机遇不等
自女性更多参与社会活动后,多重角色冲突就成了这个群体难解的矛盾。青年女教师面临来自生活、工作的双重压力:一是对结婚生子的人生选择,二是处理高节奏、高竞争、高强度的工作压力。对比两性在孝敬父母、照顾家庭和抚养孩子过程中所要承担的责任,女性所付出的精力普遍高于男性。这些源于社会的压力得不到及时宣泄,导致青年女教师错失职业发展机遇。
三、高校妇联在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中存在的不足
(一)定位不准,职能尚不清晰
高校妇联的工作职能存在与其他管理职能相互重叠的现象,其在高校内的定位尚不清晰。例如妇联组织开展的日常活动,都以女教师业余兴趣为出发点,专题讲座、主题交流会等,都可由人事部门或工会来替代。正是这种职能的重叠,造成妇联不能及时了解女教师职业发展诉求,对其职业发展培养相对滞后,特别在沟通、维权、民主管理等方面,由于妇联组织是妇女群众联合发起的、以代表和维护妇女群众利益为旨归的具有妇情表达与反馈职能的中介组织,不具有党政部门的法定职权③,所以妇联工作常得不到应有的保障,只能停留于表面。
(二)渠道不畅,沟通有待完善
由于妇联与女教师间有效沟通渠道不畅,在实际工作过程中,青年女教师在遇到困难时,很少向妇联寻求帮助,或本该上传下达的信息常处于半边缘化状态,妇联组织不了解女教师群体的需求,青年女教师也难以向妇联组织表达需求,导致妇联没能与青年女教师建立良性互动,及时为她们排忧解难。同时,高校妇联常与其他同类职能部门合署办公,对自身特定的职责功能没有进行有效宣传,在服务群体间缺乏威信及影响力。
(三)了解不深,脱离群体需求
当前,妇联工作侧重于维护青年女教师政治经济合法权益,对其职业发展权益的重视程度不高④。因而导致青年女教师学习培训、提拔晋升、教学科研等方面权利的实现受到阻碍,归因在于高校妇联对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不够重视,也未从她们的真正需求出发,过分依赖教务、人事等职能部门出面解决问题,与青年女教师基本需求脱节。
(四)队伍不精,机构需要加固
高校妇联组织机构建设基础薄弱,队伍层次零散,大多数为兼职成员,专职专业干部严重匮乏;也没有相关考核指标约束,组织成员在完成本职工作后,几乎没有更多精力关注、拓展妇联相关业务学习,实践工作经验又相对较少,导致青年女教师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
四、高校妇联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对策
高校青年女教师的职业发展既依托教师自身的不懈努力,也需要高校完善相关制度加以保障。高校妇联是维护本校女性教职工及其子女权益的重要群团组织,是女教师最根本利益的代表。为做好新时期高校青年女教师的思想工作,引导带领其积极健康地生活和工作,笔者总结几点高校妇联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建议对策。
(一)重新定位,明确高校妇联职能
妇联组织作为党的妇女群众工作机构,是党开展妇女群众工作的重要帮手,是与妇女联系最直接、最密切的组织,其职能作用的发挥程度关系到妇女工作的成效。高校妇联应定期召集青年女教师代表开展座谈会,调研青年女教师群体实际需求,深度了解青年女教师的思想动态,在此基础上详细分析其面临的实际困难,定期向学校党委反馈,制定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案,真正代表青年女教师参与学校民主管理。
(二)完善制度,构建权益保障体系
高校妇联要根据青年女教师特殊性,不断完善制度建设,构建针对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保障体系。一是完善组织建设,发挥妇联职能,与教务、人事等联动,全方位了解青年女教师的需求,为青年女教师创造更多的职业发展机会;二是细化制度管理,针对青年女教师的生理、心理特点开展定向服务,在为青年女教师提供职业发展服务时,兼顾考虑其婚恋家庭问题,促进青年女教师的综合发展;三是借助互联网技术,将部分服务项目、功能转移到网络平台,通过微信、微博等方式,打通妇联与青年女教师实时对话的“最后一公里”,实现妇联与青年女教师间信息互通,实现线上线下服务机制的有效联动。
(三)文化引领,提升教师职业满足
青年女教师是高校发展的生力军,使其获得职业成就感与幸福感是高校妇联工作的内容之一。第一,妇联应提倡营造尊重女性,实现男女平等的治学氛围。引导支持青年女教师在高质量发展中各显英姿、在决胜全面小康中各展所长、在创新社会治理中各尽其责、在弘扬文明新风中各美其美。第二,妇联应定期开展身心健康的摸底排查,着眼于青年女教师所盼所求,为青年女教师体面劳动、幸福生活、全面发展营造更好环境、提供更好保障。第三,妇联可通过校园文化建设,提供有利于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的学术氛围。创新多岗位、跨学科、互动强的学术共同体。通过相对轻松、民主的氛围进行头脑风暴,最终实现以职业发展为引导的朋辈式学习新模式,激发青年女教师的创新能力。
(四)顺应时代,创建新型妇联组织
一是合理优化妇联干部队伍,针对岗位需求招贤纳士,把工作经验丰富的教师作为骨干力量,优化妇联整体工作水平,顺应时代需求打造创新型妇联。二是根据可能面临的问题,制定妇联干部培训计划,提升妇联队伍整体素质,激发妇联队伍活力。三是从单一的政治性群團组织转型为服务型组织,把青年女教师实际需求作为工作出发点,本着公益性、普惠性原则,融入青年女教师群体,充分激发其内在源动力,培养青年女教师自尊心、自信心,助推其健康发展。
五、结语
新思想指引新航程,新时代呼唤新作为。高校妇联应秉持精准、高效、系统的服务理念,畅通沟通渠道,发挥群团组织职能,才能把培养和推动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工作落到实处,推动青年女教师的全面成长。
注释
①涂娟.高职院校青年女教师专业发展困境与对策[J].现代经济信息,2018(9).
②赵媛媛.高校青年女教师职业发展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9.
③李乾坤.妇联参与社会治理的历史进程及经验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9.
④王黎明.高校工会推动青年教师发展的现状及策略研究[J].工程技术研究,2019(16)
作者简介
曹为成,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副研究员,研究方向:教职工思想教育。
曹晓旭,常州纺织服装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讲师,研究方向:学生思想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