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有效阅读教学的几点做法

来源 :文教资料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iaqin1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环节。近年来,许多教师以提高效益为重点,掀起了阅读教学改革热潮,成绩有目共睹。但是,用《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衡量,还有一些差距,存在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作者根据《语文课程标准》和教学实践,探讨优化小学阅读教学的有效途径的问题。
  关键词: 小学语文教学 阅读教学 效率
  
  随着新课程理念的不断深入,老师们对阅读教学的关注越来越多。因为阅读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中心环节,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提高阅读教学的效率,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质量的关键。然而,眼下被尊为“学习之母、教育之本”的阅读教学却出现了一些怪现象,教学过程中不引导学生读书、感悟、探究、发现,而把所谓的“有创意”的教学手段、教学环节、教学活动搬进课堂,让学生活跃其中,美其名曰“阅读教学创新”。这不是创新,而是给阅读教学添乱。前不久,我在一次阅读教学研讨活动中听了这样一节课。一位老师在教学《“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时,首先,让学生快速阅读课文,找出课题中的话分别是谁说的。在学生找出来后,让学生分别读课文中相关的句子,说说自己如果听了爸爸、妈妈这样的批评和鼓励后会怎样想;接着,用大量的时间,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分别以“慈祥的爱”和“严厉的爱”为各自的观点举行辩论会。实在地说,由于学生事前没有准备,辩论会既没有辩出形式上的“热烈”,又没有辩出内容上的“精彩”,最后这一节课是在老师的草草小结中结束的。还有一段时间,在“教学中要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的思想指导下,个性化阅读教学在新课堂成为一种时尚。不可否认,它使课堂热烈了,学生学习积极性高涨了,学生的个性得到了出乎寻常的张扬。然而,在这似乎繁华的背后,我们也看到了一种个性化阅读教学的浮躁和浅薄,令人对个性化阅读教学的发展深感忧虑。
  一、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
  让学生掌握阅读方法、形成阅读能力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由于小学生的阅读经历有限,因此,教师不能直接将抽象的学习方法硬性塞给学生,要他们去背;更不能以让学生学会读书为借口而放任自流,让其“暗中摸索”。教师应根据教材特点,抓住训练时机,巧设思维情境,渗透学法指导,让学生主动而又生动活泼地学习,积极发挥其主体作用,使“教材”变成学生的“学材”,在师生共同实践探索中使学生领悟学习方法。
  例如学习《师生情》一课,在理解“她们多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啊”一句时,采用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的方法。教师引导学生思考:(1)她们为什么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在课文中找出答案并划出有关语句,谈谈体会。思考此问,学生必然联系下文王老师“和蔼可亲”、“日夜操劳”来理解。(2)你从哪儿看出她们想早点看到王老师,划出有关的重点词语,谈谈体会。学生又必然联系上文中“冒雨”“急匆匆”等词语来理解,最后达到对师生之间情感的深刻认识。又如在教《军神》一课时,学生读了一遍又一遍,老师总觉得不满意,特别是表现刘伯承坚强的句子,总觉得学生读的语气缺乏力量,不够坚强,显示不出刘伯承的军神气概,便带领学生们了解刘伯承当年作战时的情景,体会刀割生肉的疼痛,让学生设身处地地想:在当时的情况下,动手术不打麻药、还数着刀数的刘伯承所忍受的巨大的痛苦。学生们想着想着,越读越有力量,一个性格似钢铁、顽强勇敢的军人的高大形象巍然屹立在大家面前。这样引导学生展开思维,指导学生读书要翻前看后,读后想前,上下联系,整体感知,使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同时,逐步掌握了一种重要的阅读方法。
  二、回顾学习过程,总结学习方法
  科学的学习方法来源于成功的学习实践。因此,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回顾学习过程,引导学生把自己的学习过程作为认知对象,帮助他们从成功的学习中总结出阅读规律,以便今后自觉运用这些规律去探求新知。比如教学生归纳课文主要内容,可采用两种学习方法:(1)认真仔细读课文,给课文分段,概括段落大意,再把各段大意有机合并,整理成一段通顺的话。(2)抓“四要素”句子(就是人物、事件、时间、地点俱全的句子)。例如《登山》一课,①先看题目,“登山”是“四要素”中的一要素——事情;②通过阅读,找到人物——列宁和巴果茨基,地点是普罗宁,时间是一天早晨;③根据故事情节,归纳一段“四要素”俱全的话。这样,学生在学习过程中,既学到了知识,又掌握了一定的学习方法。可见,学法指导也要体现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原则。教师一方面要因势利导,另一方面要将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课本让学生读,思路让学生讲,规律让学生找,学法让学生悟,使阅读方法真正成为学生主动获得的一种可贵的精神财富。
  三、提供迁移机会,巩固运用学法
  对于学习方法的掌握,学生并不是一教就会、一点即悟的,真正理解和掌握阅读方法,形成学习能力,要有一个逐步领悟和吸收的过程。因此,在学生初步掌握学习方法的同时,教师还要给学生创造学习迁移的机会,指导他们将已学到的阅读方法迁移运用于相类似的学习情境中,使其在具体的学习活动中领悟阅读方法的真谛。在阅读教学中,这种迁移性学习可以多层次、多角度地进行。例如学生在学习了查字典解词、联系上下文解词及结合生活实际解词等方法之后,就可以在以后的阅读中指导学生运用这些方法去理解新词。又如还可进行段与段之间的学习迁移。小学语文课本中的童话、寓言及散文中常有反复出现的情节或相同结构的段落,学习此类课文,教师要在教好“例子”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运用学习“例子”的方法进行后几段学习。以《精彩的马戏》一课为例,课文中写三场马戏表演的文字结构相同,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先形成对“猴子爬竿”一段作者写作顺序的概括:“什么节目—怎样表演—观众反应”。把握了这个顺序,学生就能顺利地自学“熊踩木球”、“山羊走钢丝”这些写法类似的段落。另外,当遇到具有共同的结构和思路的同类课文时还可进行篇与篇的学习迁移。
  再如在讲读课上学到的阅读方法可迁移运用到阅读课上,使阅读课着眼于讲读课所学训练重点的实施和运用,着眼于所学阅读方法的运用巩固。教师半扶半放,少扶多放,在学生自学的基础上进行阅读方法的指导。像以上这样抓住教材的内在联系进行学习迁移,既揭示规律,教会方法,激发兴趣,学生的阅读能力又在迁移中得到巩固,在迁移中得到提高。
  四、进行序列训练,促进认知策略发展
  学生掌握了几种具体方法不等于学会了阅读。学会阅读的核心是学生将具体的方法整合内化,成为系统的、较完整的、灵活的认知策略。这种整合内化的过程需要教师长期艰苦地工作,需要教师从课堂教学的每个环节抓起,有计划、有意识、有序列地指导学生进行持之以恒的训练。学法本身具有一定的序列性,它随着年级的增长由低到高、由浅入深,螺旋上升。因此我们注意明确大纲对不同年级的阅读要求,通过调查了解和认真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已有基础”,总结出学生以往所掌握的学习方法,在教学中引导学生站在已有的基础上“自己跳起来”够一够,在教师的点拨下迈出新步;在教师的序列指导下不断积累和丰富自己的阅读方法。
  积累一定量的学习方法是学生形成认知策略的前提。只有当学生在不同的学习情境中,自觉灵活地运用一定的方法进行学习时,学习策略才能逐步形成。因此,语文学法指导不能孤立地进行,而要与学习策略的培养密切联系,并把着眼点放在后者。例如在划分段落的教学中,学生因运用分段方法不同而产生分歧时,教师不要简单地裁判谁对谁错,或只注重结果,而轻视过程,要引导学生展开讨论,展示各自的思路和理由,借助讨论学会自由、批判的思考,使学生领悟灵活运用学习方法的真谛。
其他文献
本文应用势流代替流的方法,给出了两射流合成的速度分布规律,并在理论上给出了辅助喷嘴最佳安装角度。结果表明最佳安装角度为10°~13°,两射流合成的实验结果显示了与理论分
摘 要: 2005年,江苏省首次在高考中实行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经过几年的发展完善,平行志愿录取模式体现出的提高教育公平、增大考生选择和录取机会、稳定高校生源、优化高等教育资源配置等优势已经深受好评。但这种录取模式潜在的唯分数论倾向,考生落榜风险、考生选择与高校录取之间存在矛盾等负面效应依然是高考招生录取中不容忽视的问题。本文通过对平行志愿录取模式现状分析,结合江苏省高考改革,积极探索江苏省平行志愿
翻译是两种语言间的交互活动,不同语言含有丰富的与其他语言不同的独特的文化现象,这些在译入语读者看来是难以理解和接受的。在翻译中,译者借助图式理论,对以上文化典故进行处理
历史上各个时期的音乐创作总是受一定时期哲学思想的影响,音乐美学研究中的许多问题都不同程度地牵涉到基本的哲学立场。了解西方音乐史中古典主义的音乐风格离不开对18世纪
本文介绍了在迈耶西公司制造的OV96S型小提花针织大圆机上,直接利用钢梭子代替衬纬器编织双面衬纬针织物的工艺。
1 引言我厂于1991年引进一台台湾乙光精机厂生产的挤缩机。该机的主要作用是对棉织物进行纵向预缩,以解决纯棉针织物的缩水率问题。该机设计合理、操作简单,劳动强度低,自动
摘 要: 本文分析新形势下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参谋助手、协调、宣传、服务等主要职能,结合二级学院办公室工作的工作要求高、时间性强、工作量大、突发事件多等特点,从科学定位职能、树立管理理念、建立规章制度、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建立考评机制、强化人际沟通和团队意识等方面提出了建议,以期优化二级学院办公室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更好地为学院教学、科研、学生服务。  关键词:高校 二级学院 办公室 管理    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