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在初中化学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来源 :数理化学习·综合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39865557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化学教师不可忽视的问题。我充分利用教材,在课堂教学中渗透环保教育,以及利用课外实践使学生认识到环保的重要性及严峻性,同时还用各种形式积极宣传环保知识。
  关键词:化学教学;环境保护;课内渗透;课外实践
  
  环境保护问题是人类面临的三大问题(人口、能源、环境)之一,其中被破坏的环境直接影响着人类的生存。而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化学污染物对环境的污染越来越严重,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已成为人们的共同呼声,也是每个人的职责。因此,寓环境保护教育于化学教学之中是每位化学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下面就本人在化学教学实践中如何渗透环境保护教育,谈谈具体做法。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材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最基本、最简便的途径。我认为应从如下几个方面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
  1 在教学中穿插具体事例说明环境污染的严重性,认识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初中化学教材中,可渗透环境保护教育的内容不少。因此,在课堂教学中,结合教学内容穿插一些与环境有关的内容,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是很有必要的a如在学习“空气”这课题时,穿插“臭氧空洞和臭氧层保护”、“空气污染与危害”等内容,学生从中知道造成空气污染的污染源,主要是大量使用矿物燃料和工厂排放的废气。据调查表明,世界城市人口中有一半左右生活在二氧化碳超标的大气环境中,每天有800人因呼吸受污染的空气而死亡,另有10亿多人生活在烟尘和灰尘颗粒物超过标准的环境中。历史上因空气的严重污染造成的灾难不少,且是触目惊心的。如1952年冬天,伦敦因烟雾事件,死亡12000多人,震惊全球。
  又如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课题时,穿插“水的污染与防治”、“废水处理与水危机”等内容,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我国的水资源本来短缺,长期以来人们缺乏保护水资源的意识,水资源被污染的情况十分普遍,许多地区被迫用污水灌溉农田或作为居民饮用水,对区域居民健康带来危害。因此,为了人类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我们必须爱护水资源,一方面要节约用水,另一方面要防止水体污染。
  在课堂教学中,我把课本的知识与现实生活中的环境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使学生深刻认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树立起强烈的环保意识、生态意识、自我保护意识,培养绿色化学思想,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2 发挥教师在环保教育中的主导作用,教育学生保护环境从身边做起
  教师本人的环保意识,对学生的影响是最直接的。特别是教师在做演示实验时,如果产生有害气体,必须重视尾气的处理工作。也不能把废液、废渣随地乱倒。如在演示“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多余的二氧化碳应用氢氧化钠溶液或石灰水吸收。这样,环保意识在教师的行为中传给了学生。又如,在学生分组做“制取二氧化碳的实验”时,在实验前强调学生按用量使用药品,减少污染物的排放。因为用药过多,过剩的二氧化碳向空气中排放,会使实验室的二氧化碳含量急速升高,对大家的健康不利。实验结束时,要求学生将实验废弃物放到统一地点,统一回收处理,废液、废渣不能倒到地面或清洗池里。这些做法使学生认识保护环境必须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
  
  二、课外活动中渗透环境保护教育
  
  课外活动是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也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和补充,根据初三学生年龄特点,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既能激发学生学习知识的兴趣,又能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
  1 课外活动实验,使学生明白环保要从身边小事做起
  在课外活动中,安排一些了解我们周围环境的实验,会收到良好的教育效果。如组织学生测定校园内不同地方的降尘量。通过对教室、走廊、宿舍不同环境的测量,学生们发现降尘量从大至小顺序依次是走廊、教室、宿舍。从而大家认识到人活动多的地方,空气中尘粒会多。明白学校为什么规定每天一小扫,每周一大扫,先洒水后扫地的道理,并自觉地执行这个规定。又如,组织学生对校内雨水进行监测,通过测定雨水PH,发现校内有时也会降酸雨。根据记录,如果降雨时吹东北风,就常会产生酸雨。原来学校的东北方建有数家个体鞋厂和废塑再生厂。这样,学生就会明白造成降酸雨的罪魁祸首是这些工厂。
  2 社会调查,使学生认识环境保护的严峻性
  社会调查也是课外实践活动,让学生走进被污染的环境中,目的是让更真实、更严峻的现实教育学生,远比课堂的教学有效。在学习“爱护水资源”这课题时,我除穿插“水污染及其防治”、“废水处理与水危机”等内容外,还组织学生对鉴江西支流水质污染进行调查,发现西江上游有些工厂,常有大量废水流入,致使水被污染,造成西江两岸一批良田被破坏,江中鱼类减少,常有死鱼飘在江面上,有时死鱼多了,腐烂时臭味熏天。对鉴江西支流水污染的事实,使学生感到震惊,从而使学生认识到保护环境的严峻性。
  3 利用各种形式,宣传环保知识
  为了加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我要求学生制作环保知识的板报。如在讲授完“空气”这课题后,要求学生结合选学内容“臭氧空调和臭氧层保护”、“空气污染与危害”、“二氧化碳与温室效应”以及收集近年来的杂志、报纸上有关大气层中臭氧变化情况,产生危害等资料,刊出一期“保护臭氧层人人有责”的墙报;又如结合每年的4月22日“地球日”,6月5日“世界环境日”办宣传墙报,宣传环境保护知识,使学生心理明白人类赖以生存的环境“只有一个地球”。保护地球不受污染,就是保护人类自己,从而提高学生的环保意识。
  总之,环境保护是当今世界的难题,在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进行环境保护教育是十分必要的,作用可能也是巨大的。而我在教学中渗透环保方法还很肤浅,谨以此谈谈自己的点滴做法。
其他文献
编者语:在阅读教学中,成功的切入确如作者所言,是一种艺术。如何切入?文章从理解作者构思、分析文章标题、复述文章情节、分析文章线索、理解文章关键语句、体验文章思想情感等六个方面进行了概述、分析和例举,切入设计均以引导学生感知课文内容为重点,有着作者自己独特的教学感悟和体会,能给我们具体的语文阅读教学以启发。    庖丁解牛,所解数千牛矣,十九年而刀刃若新发于硎。这是因为他熟知牛的身体结构规律,每次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