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改革:欠发达县域的问题及对策

来源 :金融研究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zp1682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多年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过程,实际上是中国金融走向市场化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中国的金融改革深化程度有了很大的发展,初步形成了适应市场经济体系发展的金融体制框架。金融改革对县域的影响十分深远,但在金融改革过程中,县域特别是欠发达县域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其他文献
深化农村金融改革、维护金融安全是我国农村金融发展的两大主题,也是推进农村经济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调查了解,阿勒泰地区民间借贷根据借款人的不同大致可分为四种情况:一是中小企业,借贷金额30~50万,期限为一个月—一年,年利率为8%~30%,借贷对象为个人,其它企业或食利阶层。二是农户,借贷金额十几元~1万多元,期限为3个月~1年,年利率为0%~36%,借贷对象为亲友、邻里和其它较富裕农户。
2007年9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下了《关于加强商业性房地产信贷管理的通知》(银发[2007]359号)(以下简称《通知》),要求商业银行接受个人住房贷款申请后,应及时通过中国人民银行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对借款人信用状况进行查询。对已利用贷款购买住房、又申请购买第二套(含)以上住房的,贷款首付款比例不得低于40%,贷款利率不得低于人民银行公布的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的1.1倍。《通知》发布后,仍有部分民众甚至少数银行业人士对个人信用信息基础数据库(以下简称个人征信系统)是否可以
一、绿色信贷政策在中西部实施将面临的考验 伴随地方经济而生存和发展的基层金融信贷,始终具有地方特色,绿色信贷政策在中西部欠发达地区的有效贯彻落实,将面临一系列预期考验。
一、农村金融市场发展现状 1、金融机构数量减少,整体服务水平下降。近年来,随着国有银行商业化改革的不断推进,出于成本效益的考虑,辖内国有商业银行大量撤并县域以下的营业网点,农村金融市场业务不断萎缩,能够为农村提供金融服务的金融机构的绝对数量大幅减少。目前农村信用社虽然网点遍布各乡镇,但由于体制原因,其管理方法、经营模式、服务水平相对于国有商业银行来说,处于相对劣势,这使辖内农村金融市场的整体服务效率一直比较低下。
本文立足于我国转型期内的经济金融特征,构造了一个银行资产组合行为的局部均衡模型。在对中国银行业按照资产规模和资本状况进行分类的基础上,本文的实证分析证明了模型的基本含义:由于银行间的异质性,紧缩性货币政策之后商业银行的资产组合行为体现出了截面效应。基于此,本文提出了确立以银行资产组合行为为基础的货币政策决策体系,加强货币政策与监管政策之间的协调等政策建议,以提高货币政策的有效性。
2007年,人民币不断快速升值,至10月底,累计升值达12%;2007年6月,纺织品出口退税率由13%下调至11%;2007年贷款1年期基准利率上调至7.29%。上述“三重”压力使地方棉纺行业面临着严峻考验。为了摸清真实情况,我们对湖北金梦达纺织有限公司、涉农银行、相关部门以及部分棉农进行了典型调查。
从企业2007年支付结算的典型调查结果看,现金支付结算有增无减居高不下,与中央倡导的建立和谐社会及和谐经济秩序相矛盾。大量的经济案件证明,现金支付是催生经济犯罪的途径。因此要建立和谐经济秩序,必须严格控制现金支付结算。
中俄边贸本币结算业务自开办以来,取得了长足进展,拓宽了中俄边贸结算渠道,一定程度上规避了汇率风险,促进了两国间的贸易发展,增进了两国间的经济金融合作能力,但目前的中俄边贸本币结算还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本币结算,诸多的障碍性因素制约了中俄边贸本币结算业务的发展。而中俄边贸本币结算是人民币区域化的重要战略步骤,人民币区域化又直接影响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所以站在人民币区域化、国际化的视角来研究推进中俄本币结算,特别是人民币本币结算是一项具有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的工作,也是一项紧迫而必要的工作。
为监测农民工整体收入及工资性来源的数量及结构变化情况,以及消费性支出的层次与趋势,动态地反映出农民工收入来源及消费结构的变化,为经济政策及货币政策在农村方向的制定和传导提供支持,我们在全省十个地市选取640个农民工进行了问卷调查。
民间借贷,这个古老而沉重的话题,历来是理论界与实务界关注的热门话题,而且众说纷纭。这主要是缘于它既有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有利一面,又有其难以修正的负面影响。本文作者通过深入调查、实证研究和理性分析,认为民间借贷的产生与发展有其历史必然性与现实优选性,是西部县域社会经济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多重博弈演绎的结果,是西部县域金融约束与抑制状态下的自发活动与有益补充,是促进西部县域经济发展和推动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甚至可以说是金融深化的民间表现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