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传统的教学沿用了一刀断的方式,对所有学生采用相同的方式进行对待,忽视了学生的个体差异。学生作为学习的主体,在生理、心理和知识基础上都存在着客观的差异,这就需要考虑以不同的教学方式来进行对待,而分层教学正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教学方法。本文就结合笔者的实际教学,对分层教学的理论和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步骤做初步分析。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必要性 原则 措施
目前我国中学期间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基础知识,所以学生消化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很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方面要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升学问题又不能不顾,对广大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因材施教非常必要。由于因材施教的操作性很复杂,在实践的落实过程中非常困难。分层教学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一起进步。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与以往普通重点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1 教学目标分层
要进行良好的分层施教,应该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层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知识能直接运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中间层教学目标:
具备基本数学素养和一般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最高层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总之,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原则是:通过学习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2 施教分层
施教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在课上引导时,对A层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问题;对 B 层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畏难情绪,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讲。帮助 B 层学生树立信心。
第二,使每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按照目标,让A 层的学生进一步自学,提高其获得信息的能力,争取通过自主努力达到目标,在必要时,教师予以启发性指导;对 B 层的学生以引导、讲解为主,遇到疑难问题,可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个别学生听不懂的,做个别讲解和说明。
第三,课堂练习分层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A 层的学生以基础把关、掌握和运用为主线来设置,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或者由其他已完成的学生来讲解;B 层的学生以基础达标、掌握知识为主线来设置,一般不宜多于三题,重在落实基础。
第四,作业的分层布置。A 层学生的作业配备:基础题、引申题、新颖题、综合题;B 层学生的作业配备:简单的基础题或简单的新颖题,目的在于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若下一节是新授课,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围绕教师指出的预习重点预习新课;若是习题课,就要求 A 层学生进行习题类型的归纳,要求 B 层学生尝试分析、思考习题的种类;若是单元小结课,则要求A层学生归纳和整理本单元的基本内容、知识点、习题类型和解题的思想方法,要求 B 层学生归纳基本内容、知识点和习题类型。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胡晓英.让学生在各自的“区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职高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1)
[2]许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9)
[3]朱红燕.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24).
[4]张锦清.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课改探微,2010,(10).
关键词:高中数学 分层教学 必要性 原则 措施
目前我国中学期间要求学生掌握的是基础知识,所以学生消化中学阶段的基础知识很关键。随着素质教育的推进,一方面要落实素质教育要求,另一方面学生的升学问题又不能不顾,对广大教育者来说是一个十分棘手的问题。因此因材施教非常必要。由于因材施教的操作性很复杂,在实践的落实过程中非常困难。分层教学是落实因材施教的有效措施,同时也能够让学生一起进步。
一、“分层教学”的必要性
高中学生在生理发展和心理特征上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对数学的兴趣和爱好,对数学知识的接受能力的差异也是客观存在的。尤其是普通高中,学生素质参差不齐,又存在能力差异,导致不同学生对知识的领悟与掌握能力的差距很大,这势必对高中阶段的数学教学带来负面影响。在这样的情况下,如果在高中数学教学中仍采用“一刀切”,不顾学生水平和能力差异,以为教学就是把学生聚在一起上课,沿用过去同一教材下采用统一要求,同一方法来授课,势必造成“优生吃不饱,差生吃不了”的现象。这样,必然不能面向全体学生,充分照顾学生的个性差异,也就不能很好地贯彻“因材施教,循序渐进”原则,不利于学生的充分发展,甚至会出现严重的两极分化,这不符合素质教育的要求,面对这些现实情况,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试行“分层教学”的教改实验,就显得格外重要。
二、“分层教学”的原则
“分层教学”的指导思想是教师的教要适应学生的学,而学生是有差异的,所以教学也应有一定的差异。根据差异,学生可以分为不同的层次,教学也可以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分层。教学要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学生的差异,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分层教学是一种重视学生间的差异,强调教师的“教”一定要适应学生的学,教学中针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在教学目标、内容、途径、方法和评价上区别对待,使各层次学生都能在各自原有基础上得到较好发展的课堂教学策略。
分层教学与以往普通重点班有着本质的区别。以往重点班、普通班是以学生的学习成绩划分的,所以往往可以通过一般性的考试选拔,而分层教学就是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学习能力的差异和提高学习效率的要求,结合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可能性,按教学大纲所要达到的基本目标、中层目标、发展目标这三个层次的教学要求,将学生依次分为A、B、C三个层次。分层教学中的层次设计,就是为了适应学生认识水平的差异,根据人的认识规律,利用学生的个别差异把学生的认识活动划分为不同的阶段,在不同的阶段完成适应认识水平的教学任务,进行因材施教,逐步递进,以便“面向全体,兼顾两头”,逐渐缩小学生间的差距,达到提高整体素质的目的,这完全符合变传统的应试教育为素质教育的要求。
三、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施
1 教学目标分层
要进行良好的分层施教,应该确定分层教学目标。在深入研究大纲和教材的基础上,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情况,确定不同层次的教学目标。基础层教学目标: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对知识能直接运用,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求知欲;中间层教学目标:
具备基本数学素养和一般的数学能力,提高学生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基本能力;最高层教学目标:重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探究能力,让学生能够综合运用数学知识。总之,制定各层次教学目标的原则是:通过学习让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得到最大程度的发展,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体会到学习的成就感。
2 施教分层
施教分层是分层教学的关键,具体策略如下:
第一,在课上引导时,对A层的学生要引导他们自主思考,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并提出问题;对 B 层的学生要引导他们发现新旧知识的联系,降低畏难情绪,能带着问题、有目的的听讲。帮助 B 层学生树立信心。
第二,使每层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标,按照目标,让A 层的学生进一步自学,提高其获得信息的能力,争取通过自主努力达到目标,在必要时,教师予以启发性指导;对 B 层的学生以引导、讲解为主,遇到疑难问题,可师生共同探讨、解决,个别学生听不懂的,做个别讲解和说明。
第三,课堂练习分层设置,由易到难,层层递进。A 层的学生以基础把关、掌握和运用为主线来设置,对于确实有困难的学生,教师可做适当的提示或者由其他已完成的学生来讲解;B 层的学生以基础达标、掌握知识为主线来设置,一般不宜多于三题,重在落实基础。
第四,作业的分层布置。A 层学生的作业配备:基础题、引申题、新颖题、综合题;B 层学生的作业配备:简单的基础题或简单的新颖题,目的在于激发这部分学生的兴趣与自信心。若下一节是新授课,要求所有学生都要围绕教师指出的预习重点预习新课;若是习题课,就要求 A 层学生进行习题类型的归纳,要求 B 层学生尝试分析、思考习题的种类;若是单元小结课,则要求A层学生归纳和整理本单元的基本内容、知识点、习题类型和解题的思想方法,要求 B 层学生归纳基本内容、知识点和习题类型。
最后需要指出的是分层教学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工作量更大.需要教师有强烈的责任心,求实、创新的工作作风。面对学生“参差不齐”的实际水平,在普通高中数学教学中正确地运用“分层教学”,可使学生的学习目的性更明确,自觉性更强,学习兴趣更浓厚,达到缩小两极分化,大面积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目的。分层教学是一种新的操作难度大的工作,有待在今后的实践中探讨与改进。
参考文献:
[1]胡晓英.让学生在各自的“区域”得到最充分的发展——职高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思考[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1,(01)
[2]许琼.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一种有效形式——高中数学分层教学初探[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0,(19)
[3]朱红燕.浅谈高中数学分层教学模式[J].教学与管理,2005,(24).
[4]张锦清.高中数学分层教学的实践与体会[J].课改探微,201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