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节好的音乐课,除了学生的先天素质和优越的教学条件外,更重要的是音乐教学中教师的情感投入。所谓的情感,就是教师在教学中那种积极向上的热情,它是一种强有力的、稳固而深厚的情感状态,它能唤起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使学生从心里爱学、爱唱。
音乐是情感的表演艺术。它通过声音的表现力,来抒发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情感。借声传情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手段,而人的思维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人的情感往往是随着认识而产生、发展、变化。人的认识又总是添加了情感色彩。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受教师影响的,如果一节音乐课,教师手拿课本,闷闷不乐,动作死板,眼神呆滞,脸色阴沉,只顾一味地反复教唱,这样,学生的学习情趣会怎样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同学,年龄大都在七至十岁之间,教师就更应该注意一定要用一腔热血、满腔热情来温暖他们。从心理学上说,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除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以外,情绪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快乐教学法的成功之处,恐怕与教师唤起了学生的情绪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到,音乐课教学与其它课堂教学一样,教师的情感投入很关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身上研究情绪,更要在教者本身上研究情绪,有良好的情感才能达到师生和谐的目的。教师要用炽热的课堂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机的调解。一节音乐课,若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教学设计的情感因素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下面就结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音乐教学的前提,是音乐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开始及至导言、范唱、伴奏、组织教学的语言歌曲的处理等,都饱含着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音乐作品(教材)的深刻理解与勤奋创造。而一节好课,必须在欢快、活泼、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这不排除教师认真备课、教具准备和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的艺术给合,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情感投入——用教师的语言、仪态和热情来激发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加强儿童的情感体验。”人的感情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又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育思路,更会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識过程产生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情感的重要途径。要灵活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的教学原理,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认真的教学心理准备和对实施的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本身应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再次,教师应能准确、自然、贴切、逼真地表达教学情感,并用教师自我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心弦,激起学生相应的学习积极情绪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着力创造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共同在愉快当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环节的情感投入因素是音乐教学的“生命”,是音乐成功与否的保证。
教学开始,教师要抓住每个细节,毫不放松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音乐教学的优势,展示音乐情感艺术的神奇魅力,去感染学生。美国音乐教育家詹姆士•缪塞尔说:“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激发方法,就是从音乐本身获得的方法。”例如:课前师生用音乐问好,教师情绪饱满、仪态自然亲切,声音悠扬婉转,钢琴伴奏烘托得体,这一出于礼貌的一声问候,却能产生启发学生情感的作用,进而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应到教师的爱心,音乐的美妙。师生情感接近了,开始用音乐语言交流相互的情感,孩子们由此步入圣洁的音乐殿堂。不能否认,这良好的开端,将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一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可同样是师生音乐问好,也存在效果平平的教学实例,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关键是教者本身的情感没有投入或者投入得不够,其中也不排除教者本身存在的音乐技能技巧水平高低的问题,致使师生的问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教学效应。
三、 音乐知识、视唱、听音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音乐知识、视唱、听音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感受能力、音乐记忆力和基本的演唱技能,获得有关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手段的基础知识,使用权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而上述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是通过长期的、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而这些教学内容恰恰是教师感觉难教、学生学起来头疼的内容。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枯燥,索然乏味,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那么,怎样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内容存在的教学弊端呢?首先,教师本身要保持热情饱满的教学心态,其次,在音乐知识、视唱、听音的教学中设计出学生喜爱的、乐于接受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单调的音乐知识、音高练习、固定的节奏练习,变成有血有肉的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师满怀热情的精心设计下,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一串串、一片片的“小蝌蚪”了,而是寓音乐知识、视唱听音教学于丰富的趣味活动和游戏之中,使学生对此感到新奇、兴奋,情不自禁地跟着课堂教学的节奏,步步深入,层层提高,但学习的热情不减,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进行听音模唱练习,便可结合摘苹果游戏,把听音模唱的若干个小节旋律,写在黑板上画的苹果树上的大红苹果里(苹果用红色的纸贴在树上),学生听到教师弹奏后,到苹果树上摘苹果,摘后唱一唱“苹果”里的旋律,如此,边听边摘边唱,师生情趣盎然。再如把视唱的旋律比喻成小鸟的歌声,教师说,看谁能把小鸟唱的歌学唱出来,然后,教师弹奏,学生单人或集体模唱。小鸟的歌唱完了,视唱教学的任务也愉快地完成了。在教师的热情努力和精心设计下,使音乐知识、视唱、听音这一专业性极强的教学内容,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变得不那么高不可攀了。而成为他们喜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也是孩子们能够掌握的音乐技能了。就这样,情感的体验和思维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了。
综上所述,音乐课的"情感投入"是十分必要的,音乐教师在研究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也应进一步来研究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情绪和方法,尤其要研究一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情绪变化,教师应时刻不忘自己的情感对学生情感的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外在情感的表现作用,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师生共同合作,塑造音乐形象,充分表现音乐的精华,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成功。
音乐是情感的表演艺术。它通过声音的表现力,来抒发人们对客观事物的各种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情感。借声传情是音乐艺术的特殊手段,而人的思维过程与情感过程是相互影响、互为因果的。人的情感往往是随着认识而产生、发展、变化。人的认识又总是添加了情感色彩。因此,可以这样认为,课堂教学中学生的情绪情感体验是受教师影响的,如果一节音乐课,教师手拿课本,闷闷不乐,动作死板,眼神呆滞,脸色阴沉,只顾一味地反复教唱,这样,学生的学习情趣会怎样就可想而知了。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同学,年龄大都在七至十岁之间,教师就更应该注意一定要用一腔热血、满腔热情来温暖他们。从心理学上说,制约学生学习兴趣的因素,除了学生的学习动机,智力水平,学习方法以外,情绪对学生的学习也有很大的影响,快乐教学法的成功之处,恐怕与教师唤起了学生的情绪力量有着密切的关系。
由以上的叙述可以看到,音乐课教学与其它课堂教学一样,教师的情感投入很关键,作为一名音乐教师不仅要在学生身上研究情绪,更要在教者本身上研究情绪,有良好的情感才能达到师生和谐的目的。教师要用炽热的课堂教学情绪,对学生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机的调解。一节音乐课,若想获得良好的教学成果,教师的情感投入和教学设计的情感因素将起到巨大的作用。下面就结合我在音乐教学中的实践谈一点个人看法:
一、教师的情感投入是音乐教学的前提,是音乐课成功与否的关键。
一节课,从学生进入教室开始及至导言、范唱、伴奏、组织教学的语言歌曲的处理等,都饱含着教师的教学热情和对音乐作品(教材)的深刻理解与勤奋创造。而一节好课,必须在欢快、活泼、热烈的气氛中进行。这不排除教师认真备课、教具准备和采用各种教学手段,以及丰富的教学内容的安排和教学的艺术给合,此外,最重要的就是教师的情感投入——用教师的语言、仪态和热情来激发感染学生,使之产生相应的情感,这一点是十分重要的。心理学家认为:“具体生动的情境具有巨大的感染力,可以加强儿童的情感体验。”人的感情与认识过程是紧密联系的,任何认知活动都伴随着一定的情感,又都是在情感的动力影响下进行的。教师的情感不仅影响着自己的教育思路,更会对学生的感知、记忆、思维、想像等认識过程产生重要作用。由此可见,音乐教学实践活动就是形成和发展儿童的认知与情感的重要途径。要灵活掌握和运用这一科学的教学原理,教师首先应该具备认真的教学心理准备和对实施的教学内容的情感体验,其次,教师本身应具备一定的艺术修养和扎实的教学基本功,再次,教师应能准确、自然、贴切、逼真地表达教学情感,并用教师自我的真情实感去拨动学生感情的心弦,激起学生相应的学习积极情绪体验,产生情感的共鸣,着力创造生动活泼、和谐愉快的课堂教学氛围,使师生共同在愉快当中完成教学任务。
二教学环节的情感投入因素是音乐教学的“生命”,是音乐成功与否的保证。
教学开始,教师要抓住每个细节,毫不放松地发挥其主导作用,以音乐教学的优势,展示音乐情感艺术的神奇魅力,去感染学生。美国音乐教育家詹姆士•缪塞尔说:“音乐教育中最重要的激发方法,就是从音乐本身获得的方法。”例如:课前师生用音乐问好,教师情绪饱满、仪态自然亲切,声音悠扬婉转,钢琴伴奏烘托得体,这一出于礼貌的一声问候,却能产生启发学生情感的作用,进而打开他们的心扉,使他们从心灵深处感应到教师的爱心,音乐的美妙。师生情感接近了,开始用音乐语言交流相互的情感,孩子们由此步入圣洁的音乐殿堂。不能否认,这良好的开端,将为一堂课的成功打下坚实的基础,为一堂课的学习创设良好的音乐环境。可同样是师生音乐问好,也存在效果平平的教学实例,这是为什么呢?问题的关键是教者本身的情感没有投入或者投入得不够,其中也不排除教者本身存在的音乐技能技巧水平高低的问题,致使师生的问好流于形式,没有产生应有的教学效应。
三、 音乐知识、视唱、听音教学中的情感投入
音乐知识、视唱、听音教学是培养学生具有一定的识谱能力,发展学生的音乐听辨能力、感受能力、音乐记忆力和基本的演唱技能,获得有关音乐语言和音乐表现手段的基础知识,使用权学生能更好地感受音乐、理解音乐、表现音乐。而上述几个方面能力的培养,是通过长期的、经常性的训练才能得到发展和提高的。而这些教学内容恰恰是教师感觉难教、学生学起来头疼的内容。处理不好,就会使学生感到课堂内容枯燥,索然乏味,学习积极性下降,课堂气氛沉闷压抑
那么,怎样改变这一传统的教学内容存在的教学弊端呢?首先,教师本身要保持热情饱满的教学心态,其次,在音乐知识、视唱、听音的教学中设计出学生喜爱的、乐于接受的、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单调的音乐知识、音高练习、固定的节奏练习,变成有血有肉的丰富教学内容,在教师满怀热情的精心设计下,出现在学生面前的不再是一串串、一片片的“小蝌蚪”了,而是寓音乐知识、视唱听音教学于丰富的趣味活动和游戏之中,使学生对此感到新奇、兴奋,情不自禁地跟着课堂教学的节奏,步步深入,层层提高,但学习的热情不减,保持良好的学习状态。比如,进行听音模唱练习,便可结合摘苹果游戏,把听音模唱的若干个小节旋律,写在黑板上画的苹果树上的大红苹果里(苹果用红色的纸贴在树上),学生听到教师弹奏后,到苹果树上摘苹果,摘后唱一唱“苹果”里的旋律,如此,边听边摘边唱,师生情趣盎然。再如把视唱的旋律比喻成小鸟的歌声,教师说,看谁能把小鸟唱的歌学唱出来,然后,教师弹奏,学生单人或集体模唱。小鸟的歌唱完了,视唱教学的任务也愉快地完成了。在教师的热情努力和精心设计下,使音乐知识、视唱、听音这一专业性极强的教学内容,在孩子们的心目中,变得不那么高不可攀了。而成为他们喜欢的、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也是孩子们能够掌握的音乐技能了。就这样,情感的体验和思维的活动在教学活动中紧密地结合到一起了。
综上所述,音乐课的"情感投入"是十分必要的,音乐教师在研究学生心理的基础上,也应进一步来研究一下自己在教学中的情绪和方法,尤其要研究一下课堂教学中师生双方的情绪变化,教师应时刻不忘自己的情感对学生情感的所具有的巨大影响,充分发挥教师外在情感的表现作用,激起学生学习的热情和积极的参与意识,师生共同合作,塑造音乐形象,充分表现音乐的精华,使教学获得最大的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