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对分课堂是复旦大学张学新教师所提出的一种教学模式,它融合了传统课堂与讨论课堂的优势。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模式下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的效果进行对比。研究随机抽取四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经研究前、后测试成绩比较,实验班得分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得分提高的幅度,即实验班的教学法效果更好。
【关键词】对分课堂 高职英语 阅读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8JGY17。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2-0047-02
1.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大多由老师逐句讲解课文,语法点。学生主要活动是听和做笔记,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实践的机会,而语言正是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这导致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差,在阅读时习惯于等待老师的分析,缺乏主动阅读和思考的习惯。繁杂的语法知识,大量的词汇记忆,再加上缺乏实践带来的成就感,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难以坚持。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培养。部分老师也尝试了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但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没有经过老师对知识初步的讲解,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讨论时参与率低,言之无物,教学效果并不好。因此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急需一种将讨论与讲授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2.对分课堂介绍
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提出了“对分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都有共同之处,它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学生的小组讨论。它将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相结合,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分组讨论相互促进、化解疑难。而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时间自主学习,并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使得学生任务难度降低,在课堂讨论时能更顺利、更高效,讨论的内容更深刻、更广泛,学生更能在讨论中获取信心和成就感。有了信心和成就感作为驱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增强。对分课堂主要有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 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 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模式主要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模式。
3.对分课堂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1 实验过程简介
研究随机抽取四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组,共113人;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组,共109人。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阅读水平测试,记录测试成绩。实验过程中,观察两组学生课堂表现,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整理课堂观察记录,进行课堂表现情况分析。并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阅读水平测试,两次测试采用同等水平测试题,然后统计两次测试成绩,做好前、后测成绩分析。最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对分课堂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
3.2教学实施过程
研究以《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进行,该课程分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其中的阅读模块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隔堂对分模式,隔堂对分很适合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以便在课堂讨论前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讨论时更有信心,参与性和讨论的内容质量更高。
以阅读模块单元一“Going to College”为例,本单元共5学时,分3次课进行。
第一次课,阅读教学从本次课的第二节课开始,(1)由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话题导入(15分钟)。导入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发言很积极。(2)教师就课文的文体结构及该文体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进行讲解(20分钟)。了解文体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路和提高学生自己的表达,为下次课的讨论奠定基础。(3)布置作业(5分钟):Introduce your college life. 引导学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次课,第一节课,(1)分组讨论(15分钟),本次讨论主要针对上节课留的任务:Introduce your college life,这是对分课堂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课后内化吸收,掌握了相关的文体结构,在讨论时思维更有逻辑。分组要注意每组各层次学生搭配, 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指导学生合理分配讨论任务, 注意讨论方法,尽量做到每次讨论,每个学生都发言。(2)上台展示(20分钟),教师抽5个组上台展示。要求学生不要每次都是同一个人,轮流进行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表现好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3)教师点评(5分钟),首先表扬学生好的表现和表达,然后指出學生思路和语言上的问题。帮助他们就该话题建立正确的语言逻辑和结构,不要过多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第二节课,(1)课文第二次讲授(35分钟),这次讲解主要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及每段的大意,并就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语法和长句、难句进行讲解。可以结合上一个环节学生的表现,将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与学生的相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更好的表达方式。(2)总结(3分钟)。总结本次课所讲的重要知识点。(3)布置作业(2分钟):完成课后阅读练习,并梳理课文和课后练习中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第三次课,第一节课,(1)分组讨论(15分钟),本次主要讨论学生通过两次课学习后自己梳理的知识点。(2)全班展示(25分钟),抽5个小组讲解梳理的知识点。第二节课,(1)教师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学生讲解时的错误(10分钟)。(2)教师讲解习题答案,并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30分钟)。
3.3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的分析主要针对前、后测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堂表现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以前、后测结果分析为主。
3.3.1 前后测结果
在实施对分课堂模式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均进行了阅读测试,然后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前测的差异性和后测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两次测试结果如下:
两班前测对比:
由表可知,对照班前测平均值为28.37,实验班前测平均值为29.7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对照班前测和实验班前测得分之间的差异性。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前测和实验班前测得分之间Sig值>0.05,表示對照班前测和实验班前测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
两班后测得分对比:
由表可知,对照班后测平均值为43.67,实验班后测平均值为49.8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对照班后测和实验班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性,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后测和实验班后测得分之间Sig值<0.05,表示对照班后测和实验班后测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即实验班得分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得分提高的幅度,即实验班的教学法效果更好。
3.3.2 问卷结果
研究采用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该问卷包含20个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对对分课堂满意度和实施方式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13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其中28.6%的学生觉得对分课堂非常有趣,56.1%的学生选择比较有趣。就问题“与传统课堂相比,你对本门课采用对分课堂的总体评价如何?”23.3%的学生选择对分很好,61.2%的学生选择对分较好。
3.3.3 课堂表现观察结果
研究采用笔者制作的英语阅读教学观察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通过分析量表发现,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学习目标更明确,讨论课前准备更充分,课堂参与率更高,小组展示时表现更自信。学习活动的参与带来的成就感使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表现也就更积极,更能用心倾听同学的发言,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而对照组主要采取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模式,虽然老师会提问,启发思考。但课堂参与率和活跃度都更低,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也就不明显,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小结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对分课堂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很大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但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因为笔者是第一次做对分课堂研究,缺乏相应的经验,研究过程中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有待提高。对分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对教学环节、课堂讨论题目精心安排,对知识框架、重点、难点精准把控。由于对分课堂的灵活性,学生随机出现的问题比传统教学模式多,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以及灵活的应对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以便将对分课堂更合理、更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5): 5-10.
[2]张学新.对分课堂之大学英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7-66.
[3]刘伟.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应用分析[J].海外英语, 2018(5): 62-63.
[4]王欣.对分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教育,2019(12):92.
【关键词】对分课堂 高职英语 阅读教学
【基金项目】本文系四川护理职业学院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8JGY17。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42-0047-02
1.高职英语阅读教学现状
当前的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仍然以传统的讲授式教学为主,大多由老师逐句讲解课文,语法点。学生主要活动是听和做笔记,被动接受老师灌输的内容。这种教学模式忽略了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作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差。学生在课堂上缺乏实践的机会,而语言正是需要在实践中学习的。这导致学生语言应用能力差,在阅读时习惯于等待老师的分析,缺乏主动阅读和思考的习惯。繁杂的语法知识,大量的词汇记忆,再加上缺乏实践带来的成就感,导致学生对英语学习失去兴趣,难以坚持。因此,传统教学模式很不利于学生学习兴趣,以及创新思维和能力的人才培养。部分老师也尝试了讨论为主的教学模式,但由于高职学生基础薄弱,没有经过老师对知识初步的讲解,学生知识储备不足,讨论时参与率低,言之无物,教学效果并不好。因此高职英语阅读教学急需一种将讨论与讲授有机结合的教学模式。
2.对分课堂介绍
2014年,复旦大学心理学系张学新教授结合传统课堂与讨论式课堂的优势,提出了“对分课堂”这一新型的教学模式。其核心理念是把课堂时间一分为二,一半时间分配给教师进行讲授,另一半分配给学生以讨论的形式进行交互式学习。对分课堂与传统课堂和讨论式课堂都有共同之处,它既有教师的讲授,又有学生的小组讨论。它将传统讲授式课堂和讨论式课堂的优势相结合,学生通过教师的讲授对所学知识有了初步的了解,再通过分组讨论相互促进、化解疑难。而对分课堂的关键创新在于把讲授和讨论时间错开,让学生在课后有时间自主学习,并对教师所讲授的知识进行内化吸收,形成自己的观点,学生课前准备充分,具有一定的知识储备,这使得学生任务难度降低,在课堂讨论时能更顺利、更高效,讨论的内容更深刻、更广泛,学生更能在讨论中获取信心和成就感。有了信心和成就感作为驱动力,学生的学习兴趣也有所增强。对分课堂主要有三个过程,分别为讲授(Presentation)、内化吸收(Assi milation)和讨论(Discussion), 因此对分课堂也可简称为PAD课堂。对分课堂模式主要分为:当堂对分和隔堂对分两种模式。
3.对分课堂在高职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3.1 实验过程简介
研究随机抽取四个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两个班为实验组,共113人;另外两个班为对照组,共109人。实验周期为一年。实验前对两组学生进行阅读水平测试,记录测试成绩。实验过程中,观察两组学生课堂表现,并做好记录。实验结束后,整理课堂观察记录,进行课堂表现情况分析。并再次对两组学生进行阅读水平测试,两次测试采用同等水平测试题,然后统计两次测试成绩,做好前、后测成绩分析。最后对实验组学生进行对分课堂问卷调查,分析调查结果。
3.2教学实施过程
研究以《大学英语》这门课程进行,该课程分听、说、读、写、译五个模块。本次研究主要针对其中的阅读模块进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以讲授为主的教学模式,实验组采用隔堂对分模式,隔堂对分很适合基础薄弱的高职学生,让学生有更充分的时间进行知识的内化和吸收,以便在课堂讨论前对所学知识有更深入的了解,在讨论时更有信心,参与性和讨论的内容质量更高。
以阅读模块单元一“Going to College”为例,本单元共5学时,分3次课进行。
第一次课,阅读教学从本次课的第二节课开始,(1)由教师以问题的形式进行话题导入(15分钟)。导入的问题贴近学生生活,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因此学生发言很积极。(2)教师就课文的文体结构及该文体的写作特点、写作方法进行讲解(20分钟)。了解文体结构和作者的写作方法,有助于理解文章的思路和提高学生自己的表达,为下次课的讨论奠定基础。(3)布置作业(5分钟):Introduce your college life. 引导学生清晰、有逻辑地表达自己的观点。
第二次课,第一节课,(1)分组讨论(15分钟),本次讨论主要针对上节课留的任务:Introduce your college life,这是对分课堂非常重要的环节,学生通过课后内化吸收,掌握了相关的文体结构,在讨论时思维更有逻辑。分组要注意每组各层次学生搭配, 基础好的学生带动基础差的学生,以达到相互促进的目的。每组选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讨论,并指导学生合理分配讨论任务, 注意讨论方法,尽量做到每次讨论,每个学生都发言。(2)上台展示(20分钟),教师抽5个组上台展示。要求学生不要每次都是同一个人,轮流进行展示。学生展示过程中,注意观察学生的表现,记录表现好的地方和存在的问题。(3)教师点评(5分钟),首先表扬学生好的表现和表达,然后指出學生思路和语言上的问题。帮助他们就该话题建立正确的语言逻辑和结构,不要过多纠正学生的语法错误。第二节课,(1)课文第二次讲授(35分钟),这次讲解主要分析课文的篇章结构及每段的大意,并就文章的重点词汇、短语、语法和长句、难句进行讲解。可以结合上一个环节学生的表现,将文章的结构和语言与学生的相比较,引导学生掌握更好的表达方式。(2)总结(3分钟)。总结本次课所讲的重要知识点。(3)布置作业(2分钟):完成课后阅读练习,并梳理课文和课后练习中的知识点。要求学生做好笔记。 第三次课,第一节课,(1)分组讨论(15分钟),本次主要讨论学生通过两次课学习后自己梳理的知识点。(2)全班展示(25分钟),抽5个小组讲解梳理的知识点。第二节课,(1)教师对小组展示进行评价,以激励为主,适当指出学生讲解时的错误(10分钟)。(2)教师讲解习题答案,并补充学生遗漏的知识点(30分钟)。
3.3实验结果分析
实验结果的分析主要针对前、后测结果,问卷调查结果和课堂表现观察结果进行分析,其中以前、后测结果分析为主。
3.3.1 前后测结果
在实施对分课堂模式前、后分别对实验班和对照班均进行了阅读测试,然后分别对对照组和实验组前测的差异性和后测的差异性进行了分析。两次测试结果如下:
两班前测对比:
由表可知,对照班前测平均值为28.37,实验班前测平均值为29.7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对照班前测和实验班前测得分之间的差异性。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前测和实验班前测得分之间Sig值>0.05,表示對照班前测和实验班前测得分之间无显著差异。
两班后测得分对比:
由表可知,对照班后测平均值为43.67,实验班后测平均值为49.82。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的方法,分析对照班后测和实验班后测得分之间的差异性,从表中可以看出,对照班后测和实验班后测得分之间Sig值<0.05,表示对照班后测和实验班后测得分之间有显著差异,即实验班得分提高的幅度明显高于对照班得分提高的幅度,即实验班的教学法效果更好。
3.3.2 问卷结果
研究采用张学新教授的对分课堂问卷对实验组进行调查,该问卷包含20个问题,主要针对学生对对分课堂满意度和实施方式进行调查。共发出问卷113份,收回有效问卷110份。其中28.6%的学生觉得对分课堂非常有趣,56.1%的学生选择比较有趣。就问题“与传统课堂相比,你对本门课采用对分课堂的总体评价如何?”23.3%的学生选择对分很好,61.2%的学生选择对分较好。
3.3.3 课堂表现观察结果
研究采用笔者制作的英语阅读教学观察量表,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学生的课堂表现进行记录。通过分析量表发现,与对照组学生相比,实验组学生通过老师的讲解,对知识有了基本的了解后,学习目标更明确,讨论课前准备更充分,课堂参与率更高,小组展示时表现更自信。学习活动的参与带来的成就感使学习兴趣增强,课堂表现也就更积极,更能用心倾听同学的发言,语言表达能力也有很大进步。而对照组主要采取传统的讲授为主的模式,虽然老师会提问,启发思考。但课堂参与率和活跃度都更低,学生参与实践的机会少,语言应用能力的提高也就不明显,学习兴趣不是很高。
小结
通过实践可以发现,对分课堂解决了传统教学模式下英语阅读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的问题,教学过程中的师生互动、生生互动有很大提升,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增强,学习效果明显提高。学生充分参与到学习中,其学习的主体地位得以体现,这有助于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的培养。但实践过程中也发现,因为笔者是第一次做对分课堂研究,缺乏相应的经验,研究过程中对教学活动和教学内容的安排还有待提高。对分课堂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教师需要对教学环节、课堂讨论题目精心安排,对知识框架、重点、难点精准把控。由于对分课堂的灵活性,学生随机出现的问题比传统教学模式多,教师需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水平,以及灵活的应对能力。因此教师应当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学习,以便将对分课堂更合理、更广泛地应用于教学中。
参考文献:
[1]张学新.对分课堂:大学课堂教学改革的新探索[J].复旦教育论坛, 2014(5): 5-10.
[2]张学新.对分课堂之大学英语[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7: 57-66.
[3]刘伟.对分课堂在大学英语精读课的应用分析[J].海外英语, 2018(5): 62-63.
[4]王欣.对分课堂在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国际教育,2019(12):92.